河南"超牛"教授:放弃北京数百万住房,留学归来,成果被国际认可!

近期,在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十三期"卓越生科沙龙"上,一位教授通过援引美洲蓝凤蝶、光明女神闪蝶等昆虫的故事,播放菜粉蝶一生成长的过程视频,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求学索识的精神盛宴,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掌声,他就是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周树堂教授。

河南

周树堂,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现任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A类),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十批河南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河南

而立之年留学深造,回国后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从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后,周树堂就对我国农业领域特别是植物生物逆境和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尤为关注。由于河南省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常受到害虫极大的威胁,周树堂希望通过研究害虫灾变的遗传机制,发展绿色防控的理论和方法。于是已在河南省农业厅工作十余年的周树堂,毅然选择离开家乡,飞往海外深造。在国外留学的周树堂大多时候都在实验室里待到凌晨,做实验、读文献、写论文……几乎填满了他而立之年的生活。

2010年,周树堂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A类)身份被引进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作,组建了昆虫发育与生殖基因调控研究团队,获得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百人计划"择优支持项目资助。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便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其研究成果不仅被中国科学院科研进展栏目专题报道,也被收录为我国昆虫学学科的重要研究进展。

河南

进入河大工作,三年获批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河大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了我;宋纯鹏教授在生物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和独特的个人魅力,让我下定决心到河大工作",周树堂如是说。进入河南大学后,周树堂在"零基础"上组建团队,购置仪器设备,手把手带着学生做实验,每天工作到深夜……2016年,临近新年,团队里的师生们都已回家团圆,为了确保虫源供应不影响新学期的实验,周树堂自己坚守在实验室里,独自看护植物—昆虫互作平台。

周树堂直言,初入河大,他对自己施加了很大压力,要向学校纳"投名状"。正是这份毅然决然的果敢,让他在三年内获批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6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飞蝗对环境变化生殖适应的内分泌调控机制研究》,这是当年河南省该领域获批的唯一重点项目;2018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群居型飞蝗迁飞的分子调控机制》。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交出如此优秀的成绩单,在学校里屈指可数。

河南

积极投身河大建设,推动生物学学科快速发展

自2016年以来,河南大学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学校的事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在这其中,周树堂的身份也从之前的"关注者"转变成"参与者、建设者"。

· 2016年,河大抢抓机遇,及时论证,围绕河南省发展战略需要和学校学科优势,申报的"作物逆境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成功获批,成为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申报"111"计划,周树堂是参与者之一。他参与制定了《河南大学"作物逆境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建设规划》,积极推动"111计划"建设,先后签约了10余名海外高层次专家,取得了重要合作研究成果。

· 2016年底,河大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科技部评估。此次评估是实验室成为"国字号"后首次参加的评估,可谓意义重大。为迎接评估,学校上下高度重视,实验室专门成立了迎评工作小组。

作为小组成员之一,周树堂积极参与相关工作。2017年7月,从科技部传来喜讯,在农业科学组2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排名第12位,评估结果为良好,顺利通过评估。

·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河南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生物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周树堂参与起草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河南大学),并参与负责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与同事一起制定了河南大学一流学科的《生物学重大研究计划及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计划》《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与培育计划》《国际合作伙伴支持计划》《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及平台培育计划》《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等相关材料,有力推动了一流学科建设。

从海外求学时对河大的慕名关注,到回国后对河大的深入了解,直至今日在河大的积极参与、奋力建设,已有数年。

周树堂坦言,来河大工作,失去了北京中关村数百万元的住房,失去了一些福利待遇,但始终无悔,相信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河南

拓宽生物学与作物逆境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方向,注重人才培养

实验室步入正轨后,周树堂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产出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四年来,周树堂先后在Development、FASEBJournal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9篇,研究成果被国际昆虫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AlexanderS. Raikhel教授作为近年来的3个代表性成果之一在AnnualReview of Entomology进行推荐,2019年应邀在Cellular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撰写综述等等。

此外,对于视实验室如"家"的周树堂来说,他格外重视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学生们纷纷表示,周老师注重加强实验室制度和文化建设,推行了不少创新举措,团队氛围严肃又不失活泼;在指导和批改学生论文时,周老师也十分严格,不仅亲自指导大家如何撰写,还会逐字逐句修改,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在周树堂的无私关爱与严格指导下,课题组5位青年研究骨干全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均获得国家奖学金。

河南

河南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周树堂受邀参加现场观礼,是受中组部邀请的河南省高校三位专家之一,也是河南大学唯一受邀者。"能够受邀参加现场观礼,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光,也是国家给予河大的重视。"他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也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我国历史上蝗灾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这是因为黄河滩涂是蝗虫的宜居地和滋生地。

我搞科研的初衷是创新害虫绿色防控,当前正从事以蝗虫为代表的害虫灾变机制研究。今后,我会继续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之中,为实验室发展和'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为祖国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周树堂以孜孜以求、刻苦钻研的耐力与韧性,以肯吃苦、追求极致的精神,以矢志不渝、不畏挫折的品格,带领着他的团队,历经破茧化蝶般的美丽蜕变,在作物生物逆境、农业昆虫与植物保护研究的领域里高歌猛进,未有穷期。

河南

欢迎关注"河南大学招生办公室"头条号,获取百年学府、"双一流"建设高校——河南大学最新精彩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