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目前国内最顶级三大城市群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都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真正的最大城市群、最大的都市圈,非长三角城市群、上海都市圈莫属。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官宣,引起国内外强烈关注长三角城市群。从中心城市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这是未来中国经济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按《纲要》文件,长三角一体化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构成中国空间未来经济发展新格局。

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相关规划都已落地,成渝城市群或将成为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值得注意的是究竟哪座城市,才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龙头、中心城市,还有谁是核心城市,谁受益最大,这才是购房者、投资者、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按《纲要》文件提及次数来看,上海50次、杭州15次、南京14次、合肥13次、宁波11次,苏州6次、舟山5次、嘉兴5次、南通4次、芜湖4次、无锡2次,说明未来引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龙头城市为上海,核心城市为杭州、南京、合肥、宁波,副中心城市为苏州、舟山、嘉兴、南通、芜湖、无锡。


受益最大的城市分成三个梯队,形成一个完整城市群内的城市互相协调发展机制。第一梯队是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龙头城市、中心城市,是直辖市,才是真正的引擎器、发动器。第二梯队是杭州、南京、合肥、宁波,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核心城市,三个省会城市+一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第三梯队是苏州、舟山、嘉兴、南通、芜湖、无锡,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副中心城市,六大地级市。即“1+4+6”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长三角洲城市群以“1+3”的战略,覆盖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全域,35.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2.25亿的人口总量,创造了接近全国1/4的GDP,超越粤港澳、京津冀,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最大最顶级的城市群,引领中国城市群之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称为六大世界级城市群,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大城市群,未来发展潜力不可限量。


在粤港澳大湾区那份纲要里,虽然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被确定为四大中心,但事实上香港才是第一中心。那个纲要的实质,是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地位至尊。而今天公布的长三角规划,上海地位至尊。令人遗憾的是,香港自己不争气。后来,8月18日出台了“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大湾区城市定位发生重大变化,深圳已经跃升到第一位。但即便如此,深圳也未能获得上海在长三角的至尊地位。所以我们在这里要祝贺上海,这是上海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决定的。


站在国家战略层面,需要上海和深圳这样的城市,来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至于杭州、南京、合肥、宁波、苏州等城市,这次规划中获得了一定的利好,当然也有一些不如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城市的“级别”会影响到官方规划里城市的地位,苏州GDP总量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但由于城市级别低,所以城市定位一直很低。至于杭州、南京的定位也高不到哪里去。其实,城市的地位说到底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竞争出来的”。深圳杀出一条血路,就是最好的例证。对于杭州、南京、合肥、宁波、苏州的未来,都比较看好,需要继续奋斗,通过成绩来提升定位,最终实现超越。


长三角洲城市群构建“1+3”战略

按照《规划纲要》,长三角城市群“1+3”战略是指一市三省,即上海市、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形成广义的长三角城市群。目前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的一市三省,已经全部覆盖41个地级市,形成所谓的长三角,41个城市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3.7%,总GDP高达21.1万亿,占到全国GDP的24.6%,人口2.25亿人,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6.15%,资金总量42.79万亿,占全国资金总量的23.45%。

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长三角中心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共27个城市,面积22.5万平方公里,占三省一市总面积(35.8万平方公里)的63%。长三角中心区的27个城市共有1014家上市公司,涉及28大行业(申万一级行业类别)。


其中公司数量最多的行业为机械设备127家,化工93家,汽车73家,医药生物70家。数量最少的行业为采掘和休闲服务,分别只有5家。整体从数量来看,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超大城市以302家上市公司领跑。三大省方面,浙江省344家、江苏省256家、安徽省80家。其中,杭州142家、南京89家、合肥43家分别领跑所属各省。从公司属性来看,民营企业超半壁江山达664家、地方国有企业有174家、中央国有企业达63家。

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为一个,中心城市为四个,其他22个为副中心城市。其一是上海市,龙头城市。其二是江苏省(9个),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其二是浙江省(9个),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其三是安徽省(8个),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三个省会城市+的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为中心城市,其他为副中心城市。


长三角洲城市群龙头城市是上海

中国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已经被纳入国家战略,而成渝都市圈正在路上。根据规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里,北京、天津被确定为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被确定为中心,而成渝都市圈是成都、重庆为中心。但在中国最大的长三角城市群,只有上海被确定为中心,属于单核城市。12月1日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正式确定上海至尊地位。

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规划纲要》首先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范围,给出了四个圈层:其一是最大圈层为一市三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其二是核心圈层,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


其三是示范区。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其四是特区。以上海临港等地区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可以看出,长三角画了4个圈,其中上海临港这个“特殊经济功能区”由上海独享。示范区,则是上海青浦和苏州、嘉兴共享。核心圈、最大圈都以上海为核心。


长三角洲城市“1+3+1”战略分工合作

按照《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直接奠定了上海作为核心龙头的重要地位,并且规定了各自的分工合作。《规划纲要》不仅明确了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的重要定位,而且提出要形成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推动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

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其一是上海。提升上海服务功能。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着力提升上海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贸易枢纽功能、航运高端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有序疏解一般制造等非大都市核心功能。形成有影响力的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推动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


按照《纲要》强调,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包括提升上海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贸易枢纽功能、航运高端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有序疏解一般制造等非大都市核心功能。不仅如此,上海如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还有更具体“方案”,形成有影响力的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推动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苏浙皖则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


发挥苏浙皖比较优势。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其二是对于江苏,发挥其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其三是对于浙江,发挥其数字经济领先、生态环境优美、民营经济发达等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整合提升一批集聚发展平台,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重要枢纽和绿色发展新标杆。其四是对于安徽,发挥其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推进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另外《纲要》还强调,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换言之,这三大区域互不统领,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各自有各自的中心城市,共同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格局。江苏的优势在于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浙江的优势在于数字经济领先、生态环境优美、民营经济发达。安徽,特色在于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


其四是上海的临港自贸新片区,一直被称为“特殊经济功能区”。文件对它的定位是加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建设,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在这份中央高规格文件里,7次使用了“特殊”这个词汇,6次用在了“上海自贸新片区”身上,可见其地位之特殊。说白了,这里就是中国内地第一个“自由港”。这个新片区在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区域设置新片区,先行启动面积控制在120平方公里以内。


总之,上海的定位最高,其他三省要“分工合作、错位发展”。上海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被这份文件浓墨重彩地突出,《纲要》提出:要高水平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层次更高、成效更好的世界一流博览会。加强长三角地区各类品牌展会和相关贸易投资活动协调联动,提升整体效果和影响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动虹桥地区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建设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进一步增强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


永远不要低估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之所以能跻身一线城市,不仅在于GDP总量,更在于优势主导产业、区域辐射力和城市群的强大影响力。上海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强大定位,更在于它承载着无数国家重任,进博会、科创板、自贸区扩容和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化新阶段的重点。目前,我国规划了19个城市群,产生了数十个都市圈,这些城市群和都市圈,未来将成为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这其中的中心城市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长三角六大都市圈谁是中心圈

都市圈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一大抓手。随着新的顶层设计出台,长三角各都市圈之间如何协同联动?按照《纲要》提出,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视野转向浙江,将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而关于浙江与江苏的互动,《纲要》提到,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

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长三角城市群的确是太大了,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陆地面积35.8万平方公里。而粤港澳大湾区才5.6万平方公里,只有长三角的七分之一略多。所以,有人说粤港澳大湾区可以看做是一个都市圈。而长三角,则被分为“1+5”个都市圈。最核心的,当然是“上海大都市圈”。此次文件没有明确“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可以根据“上海2035版总规”,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通、常州、绍兴、嘉兴、湖州、舟山。


长三角城市群共划分为六大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宁波都市圈。事实上,上海大都市圈与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多有重合之处,上海的“影响势力”早已覆盖到这些区域。根据2035版总规,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等“1+7”城市。这意味着,上海大都市圈已经将苏州、无锡、宁波等纳入覆盖范围,上海的影响力纵深到江苏、浙江腹地。

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此次文件还明确,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民生层面,《纲要》提出,实现都市圈内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服务资源一卡通共享,扩大公共服务辐射半径,打造优质生活空间。具体来看,统一规划建设都市圈内路、水、电、气、邮、信息等基础设施,并构建快速便捷都市通勤圈,加强中心城市与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市域和城际铁路、道路交通、毗邻地区公交线路对接。推进都市圈协调联动。加强都市圈间合作互动,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在户籍政策上,除了上海、南京、杭州之外全面放开,文件说完善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提升中心区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全面放开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镇的落户限制。


长三角洲城市交通规划谁受益

按照文件提出要在长三角“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其一是机场,南通受益大,苏州落选。对于各城市的表述是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增强面向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能力。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增强宁波、温州等区域航空服务能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完善区域机场协作机制,提升区域航空服务品质。加强航空货运设施建设,加快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规划建设嘉兴航空联运中心。

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统筹空域资源利用,促进民航、通用航空融合发展。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很明显,这里没有提及苏州修建机场的事情,而此前江苏省的规划里有。至于南通新机场,已经确认是“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南通的重大利好。至于无锡机场,也给予了提升的空间。其二是轨道交通,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受益大。另外由于运力大、通勤更有保证,所以轨道交通是中国城镇化2.0时代的重要利器。


此次文件提出,“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其中提出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沪通铁路一期、商合杭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通苏嘉甬、杭临绩、沪乍杭、合新、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沿淮、黄山-金华、温武吉铁路、安康(襄阳)-合肥、沪甬、甬台温福、宁杭二通道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积极审慎开展沪杭等磁悬浮项目规划研究。


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际铁路网建设,推动市域铁路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率先在都市圈实现公交化客运服务。支持高铁快递、电商快递班列发展。其三是公路建设。在公路建设上提出加快推进宁马、合宁、京沪等高速公路改扩建,提升主要城市之间的通行效率。完善过江跨海通道布局,规划建设常泰、龙潭、苏通第二、崇海等过江通道和东海二桥、沪舟甬等跨海通道。


长三角洲城市产业布局谁最强

按照逾三万字的《规划纲要》涉及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在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方面,《规划纲要》重点提到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多个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会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关键环节,研究税收支持政策。在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方面,《规划纲要》表示要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量子通信产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联的城市大脑集群, 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等。

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其中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集成电路、5G等词汇频繁现身《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纲要》,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其中,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


制造业是本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纲要显示,制定实施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按照集群化发展方向,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纲要同时指出,要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智能家电十大领域,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事实上,上述10大领域中,在长三角地区已有部分是A股中的龙头企业。


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化工、新材料、智能家电等领域为例,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药明康德、复星医药、亨通光电、海康威视、韦尔股份、上海石化、森马服饰、国电南瑞等。在科创产业层面,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1/2和1/3,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


《规划纲要》要求,“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这些产业有望迎来发展契机。《规划纲要》表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智能家电十大领域,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其次,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大飞机、智能制造、前沿新材料十大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延伸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将率先开展智能汽车测试,实现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应用。还有,面向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靶向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八大领域,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技术层面,《规划纲要》称要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重点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技术、新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新技术研发应用等。此外,高端服务业、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治理、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也各有规划重点。


长三角洲城市群究竟谁是大赢家

长三角中心城市最大的外溢,当然在一体化示范区实现,其中上海、嘉兴的嘉善县、苏州的吴江区,南通、安徽是直接受益者,片区价值将获得显著提升。下面点到的一些片区,也会感受到利好。文件透露说推动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嘉兴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建设,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加强浙沪洋山区域合作开发,共同提升国际航运服务功能。支持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金山-平湖、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强规划衔接,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空间,共享公共服务设施。

谢逸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按照历次的国家战略文件出台的影响看,都意味着一个省或一座城市格局的重新洗牌,意味着未来的改变。根据《规划纲要》看,上海、吴江区与嘉善、南通市、安徽成为最明显的受益者,真正的最大的受益者当属上海。规划再一次明确了上海的龙头地位,因为上海引领长三角发展,苏浙皖仅是“各扬其长”,上海揽获“五大国际中心”定位,而其他城市均是区域中心定位,说明上海是龙头至尊,不可动摇。而江苏苏州的吴江区和浙江嘉兴的嘉善县,可谓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第二受益者。第三受益者在于南通市,因为南通机场终于尘埃落定,苏州落选。根据文件,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受益者是安徽。按照最早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只有上海、江苏、浙江,但是安徽没有纳入其中。2006年的中部崛起战略,安徽与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山西成为中部崛起战略的一部分。一直到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才把安徽纳入其中,成为国内最大的城市群,比肩世界五大城市群。特别是不仅合肥、芜湖城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区,并且把安徽全省所有地市一块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范畴。经过13年的城市群与中部战略的调整,安徽终于回归长三角大怀抱,成为国内第一大的长三角城市群一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