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第一縣—甘谷

天水市甘谷縣,這裡是我的家鄉,甘谷縣被譽為華夏第一縣,當然是不是華夏第一縣這是有明確歷史記載所確定的。《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縣之。” 冀,為今甘谷縣,如果定義為有歷史記載的華夏第一縣,那是否更為妥帖些呢?


華夏第一縣—甘谷

渭河衝擊平原


我的故鄉也是羲皇故里,據說人文始祖伏羲出生在甘谷縣城南十公里的白家灣鄉的古風臺村,那裡有八卦山、伏羲洞等地名,然而無文字記載的歷史的考證只能是捕風捉影,伏羲氏至少距今有一萬年,那麼古老的事情誰也確定不了,在這裡只能作為一種猜想。

華夏第一縣—甘谷

伏羲塑像


沒有嚴謹的歷史考證和依據只能是大膽地在前人的述說當中想象一番。對於天水地名的由來,西北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趙逵夫認為“天水”之名非始於西漢,而始於先秦時。1971年,在禮縣出土的“天水家馬鼎”銘文,以及《漢書·百官志》記載看出:“天水”之得名在秦代以前;“天水”乃秦人所命名。“天水”的命名,取於“天漢源頭”之意。“天水”是漢代以前漢水(今之西漢水、東漢水的合流)的發源地。“天水”之得名,同其地在漢水上游有關。

華夏第一縣—甘谷

天水麥積山


再來看看天水的幾個縣:甘谷縣、武山縣、清水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不是山就是水,不是川就是谷,這些地名的具體稱謂無法一一進行考證,可從八卦來看,乾坤為天地,天行健、地勢坤;坎離為水火,善若水,火同人;而最早的八卦是伏羲創造的,具體用途咱也說不上來,這隻能問伏羲,因此可以設想八卦最早是用來建設的地形防禦用的地圖,而天水的稱謂也來自八卦中的乾卦和坎卦,兩者合起來就是天水,當然這只是一種設想,沒有任何依據。

華夏第一縣—甘谷

八卦圖


甘谷縣地處黃土高原和秦嶺交界地帶,渭河從中穿越,有河的地方就有文明,因此在這片土地上曾經存在過很多的輝煌,別的不說就說說齊家文化,該文化時間跨度約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是黃河上游地區一支具有特殊價值的考古學文化,其主要分佈於甘肅東部向西至張掖、青海湖一帶東西近千公里範圍內,地跨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等4省區。隨著齊家文化研究的不斷深入,齊家文化已成為探索中華文明形成與早期發展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在海內外影響日益擴大。

華夏第一縣—甘谷

齊家文化玉器


以前有人挖土經常會挖出一些瓦罐啥的,大家都不懂,一鏟子敲碎就完了,後來大家知道的多了,也挖出了一些玉器,就會偷偷保存起來,而這些玉器正和齊家文化出土的玉器一樣的文物,素面打磨很光滑,削切、鑽孔技術也是十分了得,可想在四千年前人們的智慧都可以在質地非常堅硬的玉石上進行精加工,當然出土的這些玉器都是禮器,也就是用來祭祀或者陪葬的東西。


華夏第一縣—甘谷

家裡收藏的齊家文化玉璧和玉鏟


我的家所在地原來叫做朱圉鄉,撤鄉並鎮後來改成了新興鎮,可能以後這些古老的名字也會被人遺忘。朱圉是因為有座朱圉山。《尚書·禹貢》與西傾、鳥鼠、太華連比而書,"禹敷水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曾歷"西傾、朱圉、鳥鼠至於太華"。《漢書·地理志》冀注:"《禹貢》朱圉山在縣南。"《水經注》:"朱圉山有石鼓,不擊自鳴,鳴則兵起。"《太平寰宇記》:"朱圉山一名白貢山。"《明一統志》:"朱圉山在伏羌縣南三十里。"《禹貢錐指》:"在今伏羌縣南三十里,山色帶赤。"由此可見,朱圉山歷代有記。

華夏第一縣—甘谷

大禹治水的朱圉山


渭河穿過我的家鄉,是一條母親河,我家就住在渭河北岸,渭河衝擊平原的臺地上,在這片土地上我的祖祖輩輩就在這裡生存和繁衍。沿著渭河南安有很多依山而建的寺廟,縣城西二十里處的二十里鋪村有一坐建在山上的石窟,叫做華蓋寺,古建的朝代久遠的不可考了,據說是元朝,新建的卻又缺少文化積澱,沿著渭河一直向東在楊趙村附近的南山懸崖上有一座道德觀,其中主殿供奉儒釋道三教的教主,在中國可能才可以有這樣的文化,宗教都可以融合起來,繼續往東走就到了大象山,有一座二十多米高的釋迦牟尼像,據考證是北魏年間塑造的,這也是見證了佛教東進從敦煌到麥積山再到大同然後到龍門石窟這樣一條路線的先後年代。

華夏第一縣—甘谷

大象山大佛


對於自己的家鄉每個人都是充滿著熱愛的,那是刻畫在童年記憶深處的一種印記。隴海鐵路、連霍高速穿過這片土地,因而交通也比較方便,渭河平原土地是肥沃的,可是人均耕地很少,這幾年種地很難養家餬口,因此年輕人都走出去了,家裡留下來的是老人和孩子,於是想起上世紀九十年代甘谷縣人口接近60萬,過了幾十年,人口還是60萬,從我那時候開始,每年因上學走出來的人就有三四千,所以經濟還是那原始經濟,再過幾十年可能在城鎮化的飛速發展以後,很多偏遠的小鎮村莊只剩下一幢幢空房子,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華夏第一縣—甘谷

大象山石窟


十八歲就從家鄉出來了,回去的次數一年比一年少,以至於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就如同伏羲出生長大後就一直在全國各地遊走一樣。

我們村正背面有一座一百多米高的土山,咋一看就像是一座巨大的陵墓,威嚴雄壯,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何人的陵墓,我只是看著像,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除了河谷其他地方都是黃土丘陵,在一片又一片的黃土高原上,存在著無數的村莊,生存著無數的人,他們不知道特朗普也不知道相對論更不知道宇稱不守衡,相對於歷史、相對於如今的政治、科學都與他們無關,可人類的歷史就是由每一位人書寫的,這就是宏觀的傳承。

華夏第一縣—甘谷

無名的土丘


茫茫的歷史因為人類的戰爭有些文明的遺蹟被毀掉了,歷史的變遷很難去考證,我們不要一直糾結在某一個細節而是要用實力的發展趨勢來指導今天的制度。

中國人在介紹自己的家鄉的時候都是說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從來都不是很客觀,極盡能事的給自己臉上抹光,卻不能客觀的尋找出與其他地方文化的差異和自己的特色,寫這篇文章就是為了表示,不管哪裡是好是壞,都是我的家鄉,生我養我的地方,是我最愛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