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潤同比下滑1533.6%,上交所唯一的這家信託公司到底怎麼了?

10月31日,安信信託(600816.SH)披露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3億元,同比下滑80.48%;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45億元,同比下滑1533.6%;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5億元,同比下滑226.71%,業績在全國68家信託公司中排名墊底。

而在過去的三年間,安信信託淨資產收益率連續排名第一,2017年實現營收55.9億元,在68家信託公司中排名第一,淨利潤36.7億元,僅次於平安信託,排名行業第二,但2018年卻遭遇滑鐵盧,當年取得營業收入2.05億元,同比減少96.34%;歸母淨利潤-18.33億元,同比減少149.96%。

為什麼在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裡,安信信託從行業第一名下滑到最後一名?這背後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是市場收緊惹得禍嗎?

關於收入斷崖式下滑,安信信託在財報中解釋說是因為市場整體收緊,金融去槓桿進程加快,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收緊導致市場資金面整體趨緊所致。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9年3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餘額為22.00萬億元,比2018年3季度末的23.14萬億元下滑4.93%。的確,信託行業在資管新規等政策的影響下,存量市場規模有所收縮,但並沒有出現斷崖式下滑,而同期安信信託的收入卻大幅下滑80.5%,遠遠超出同期市場的整體變化率,所以僅僅把收入下滑歸咎於市場整體收緊是很難讓人信服的。

況且,2019年開年以來,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中央政策基調由“強監管、去槓桿”轉向“穩增長、穩槓桿”,今年一季度以來的“寬貨幣”、“寬信用”政策得以持續,信託融資需求有所回暖,疊加前期通道亂象整治風險緩釋,2018年被動收縮趨勢逐漸得以收斂,信託公司主動投資意願漸趨增強。

圖表 1:2015Q1-2019Q3信託資產餘額(億元)

淨利潤同比下滑1533.6%,上交所唯一的這家信託公司到底怎麼了?

我們再來看看同在A股上市的另外一家信託公司陝國投。該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2.95億元,同比增長90.78%;淨利潤為4.59億元,同比增長94.32%;經營成果大大優於同期的安信信託。而其總資產為128.5億元,遠遠低於2019年三季度末安信信託的總資產 297.9億元的數額。

圖表 2:安信信託與陝國投A主要財務指標對比

淨利潤同比下滑1533.6%,上交所唯一的這家信託公司到底怎麼了?

數據來源:安信信託財報、陝國投A財報

所以說,無論從市場資金面還是行業層面,安信信託的財務表現都是令人堪憂的。

二 裝入如此之多的結構化主體,是何用意?

從安信信託的歷年資產負債率走勢與其歷年經營成果對比來看,我們發現,安信信託在2018年底的資產負債率陡然上升,從2017年底的35.56%上升到2018年底的59.66%,上升了24個百分點,而同期的淨利潤也經歷了10年來的首次轉負,當年同比下滑149.96%。

圖表 3:2014-2019Q3資產負債率與淨利潤增速走勢圖(%)

淨利潤同比下滑1533.6%,上交所唯一的這家信託公司到底怎麼了?

安信信託為何要在當年大舉借債呢?

根據2018年經審計的財務報表,安信信託聲稱由於增加了納入合併範圍的結構化主體的數量,導致當年同時新增了資產和負債。資產端來看,雖然當年計提了兩筆資產減值損失合計15.41億元,分別是持有印紀傳媒股票對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提的減值損失9.91億和持有中弘卓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債權全額計提減值準備的5.5億元損失,但當年資產總計依然從期初餘額251.3億元增加64.1億元到期末餘額315.4億元,增幅25.51%,絕大部分新增的資產來自於“其他資產”報表項目,其在當年新增43.8億元。負債端來看,該公司當年負債總計從期初餘額的89.3億元增加到期末的188.1億元,新增了98.8億元或110.64%。從報表項目來看,新增負債主要來自於24.5億元的拆入資金和93.6億元“其他負債”報表項目。

被列入其他資產和其他負債報表項目的,都是來自於安信信託所稱的結構化主體。安信信託在2018年底,將結構化主體的數量從2017年的14個增加到26個,並在2019年上半年增加到31個。

安信信託對未納入合併範圍的結構化主體按交易性金融資產計量,估值採用了期權定價模型的估值技術,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對於納入合併範圍的結構化主體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量,價值波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不影響當期損益,且採用了第三方的估值技術。

根據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企業存在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結構化主體的,應當在附註中做出披露,包括披露企業向該結構化主體提供財務支持的情況,財務支持的合同條款,可能導致企業承擔損失的事項或情況等,而安信信託並沒有對26家納入合併範圍的結構化主體進行詳細的披露。此外,會計師事務所對這26家結構化主體是否被納入合併範圍在審計報告的關鍵審計事項中也重點提到。

把如此之多的結構化主體納入到合併範圍,且裝入上市公司的大多為負債並形成了大量的減值準備,而且在報告裡並沒有對其進行詳細的披露,不得不讓人懷疑其合法合規性。

三 表外報表很關鍵

信託公司通常會有兩套報表,常規的四表一注和不同於一般工商業的表外報表。根據表外報表,安信信託在2018年底的信託資產總計為2336.8億元,負債為28.6億元,而在合併資產負債表中,其總資產合計數僅為315.4億元,比信託資產數少了2021.4億元。負債合計為152.3億元,比信託負債多了123.7億元。

安信信託的收入來源分兩部分:固有業務和信託業務,其中信託業務時其主要收入來源。2013年安信信託該收入為7.42億元,2017年大幅增長至52.80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94%,2018年下滑到15.4億元,但大大高於同期的營業收入。

但這麼高的信託收入完全是表外業務,跟他的資產負債表並沒有關係,所以說想從信託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找出利潤變化的關鍵信息,似乎並不容易。

淨利潤同比下滑1533.6%,上交所唯一的這家信託公司到底怎麼了?

四 一邊是頻頻暴雷,一邊是高管集體離職

從2018年到2019年5月20日,公司到期未如期兌付的項目25個,涉及金額117.59億。2019年5月20日至9月30日期間,公司管理的信託產品到期的項目87個,金額230億元,其中正常兌付的58個,金額65億元,到期未清算的信託項目29個,金額165億元。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到期未清算的信託項目金額276億元。安信信託只輕描淡寫地認為項目逾期是宏觀經濟下滑和資管新規政策影響所致,對逾期項目並沒有給出具體的兌付時間。

我們知道信託公司的收入來源為兩部分:一是固有業務,二是信託業務。所謂固有業務,就是通常意義上的自營業務,就是信託公司用自有資金做投資,這部分的收益通常計入在投資收益裡,但安信信託卻把它不正常地計入到營業收入裡了。所謂信託業務,就是資管業務,就是作為受託人,接受投資者的委託,幫著投資者去買賣有價證券等,信託公司主要是靠收管理費和佣金來獲取收益,由投資者自負盈虧,按理來說應該是旱澇保收的業務,這部分收入需計入到營業收入裡。

壞就壞在信託業不成文的剛性兌付裡。

根據2019年半年報,截至報告披露日8月31日,安信信託涉訴的信託業務中由安信信託自身提供擔保、遠期受讓等形式兜底承諾的金額為41.84億元,母公司上海國之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提供擔保兜底8.14億元,兩者合計擔保了49.98億元。

而根據《信託公司管理辦法》第34條的規定,信託公司開展信託業務,不得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者保證最低收益。《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銀監發[2014]127號)要求,“金融機構開展買入返售(賣出回購)和同業投資業務,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間接、顯性或隱性的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違反上述規定的,相關承諾可能被認定無效。

安信信託公司不可能不知道這兩部法律,很顯然其在明知故犯,可見其業務存在諸多不合規的地方。

淨利潤同比下滑1533.6%,上交所唯一的這家信託公司到底怎麼了?

數據來源:安信信託2019年中報,但數據截至8月31日

頻繁暴雷從2018年開始,而高管集體離職潮也從2018年開始。

2018年4月開始,董秘開始離職,9月董事副總裁趙寶英離職,10月總裁、董事楊曉波離職,11月,合規總監、審計委員、薪酬與考核委員、獨立董事等等均離職。2019年5月,安信信託召開股東大會,年滿60歲的董事長王少欽正式離任。

不出問題,拿高薪拿到手軟;一出問題,拍屁股走人,責任撇得一乾二淨。監管部門是該好好地對其做離任審計了。

如此多的暴雷是否涉嫌關聯交易?

關於信託資金投向,2018年度安信信託主要投向實業、房地產、基礎產業等領域。同時深化業務結構調整,向生物醫藥、港口物流等多個行業和領域進行拓展和佈局。

圖表 4:安信信託股權穿透圖

淨利潤同比下滑1533.6%,上交所唯一的這家信託公司到底怎麼了?

安信信託的母公司是國之傑,而國之傑的主業是房地產,國之傑的母公司是上海谷元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其主業依然是房地產;而安信信託此前已被曝出存在兌付危機的中民投董家渡項目、深圳羅湖城市更新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新農村發展基金集合信託計劃等均系房地產項目。其中,董家渡項目隱現資本市場上的“達州幫”。

公開資料顯示,安信信託有多個信託項目的資金去向被指向中迪禾邦,而中迪系所涉逾期本金為23.5億元。中迪禾邦的實控人為李勤,李勤為四川達州人;而安信信託實際控制人高天國是四川南充人。南充,緊鄰達州。

所以,安信信託與控股股東上海國之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是否存在顯失公允的關聯交易,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始終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六 安信信託將會被“披星戴帽”嗎?

安信信託2018年淨利潤為-18.3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為-3.45億元,如果第四季度經營無起色造成2019年全年的淨利潤依然為負的話,2020年的安信信託將會被ST。

根據現行的《證券法》,淨利潤連續兩年為負,就要退市風險警示,之後的下一年淨利潤依然為負,就要暫停上市,暫停後的下年淨利潤依然為負值、或淨資產為負值、或營業收入低於1000萬、或報告的意見類型為保留、無法表示或否定,就要被終止上市。

安信信託現在是麻煩纏身,暴雷不斷、訴訟不斷。2000多億的信託資產裡究竟藏著多少雷依然無法預測,而目前其淨資產僅為128.6億元,遠遠不能覆蓋目前的到期未清算的276億元的信託資產,更別提未來不可知的雷了。

安信信託在被披星戴帽後,如果明年淨利潤繼續為負,就會被暫停上市,2021年繼續為負,就會被終止上市,那麼,未來的安信信託會逆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