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的天下之绝

曾是北魏首都的大同,古称云中、平城,地处山西省北部,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众所周知,大同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全年兴旺。另外,大同地区还有着“游八仙,去百病”的说法,游八仙始于明朝,每年的正月初八当地百姓家都会扶老携幼,聚集在寺庙和道观里,祈求来年的健康和平安。


山西大同的天下之绝


大同历史悠久,这里不仅有着大同铜器、广灵剪纸(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这样优秀的艺术品,还汇聚了很多低调而又特点鲜明的美食。



羊杂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关于羊杂的吃法,而大同羊杂的吃法属于粗犷派,大锅置火上,连汤带料一锅烩煮,随食随留,不拘形式,但是吃起来却觉得格外爽口。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以及羊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以葱、辣椒、盐等调料熬制成汤,再加上山药粉条,煮好后,红白相间,热气腾腾,油而不腻,质醇味美。


山西大同的天下之绝



刀削面

山西刀削面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刀削面吃法多样: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再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为妙哉。


浑源凉粉

浑源凉粉以土豆淀粉为原料,加入适量的明矾,搅成糊状,在火上滚熟,凉冷倒出即成,故又名粉砣。浑源凉粉又白又细又利口,像猪皮冻似的“筋颤”,拿在手中“滑溜溜”。再加上莲花豆、豆腐干、辣椒油、葱蒜香菜等调料,莲花豆香酥可口,豆腐干嚼得过瘾,而辣椒油辣而不涩,可谓色香味俱佳。


山西大同的天下之绝



大同油糕

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油炸糕则比较讲究,大同的油炸糕具有个儿小、皮儿薄、花样多三个特点,其花样品种分豆


馅、糖馅、 菜馅三种。豆馅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种;糖馅有红糖、白糖两种,另外各加青红丝、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馅有绿豆芽、山药、胡萝卜馅;有地皮菜、豆腐干、山药馅;有山药、苦菜、韭菜馅。无论是哪种馅的油糕,吃进来都是里香外脆。


山西大同的天下之绝




灵丘熏鸡

灵丘的熏鸡被称为山西“四大名熏”(熏鸡、熏肉、熏醋、熏鸽)之一。据《名食掌故》、《特色菜肴》等书记载,清雍正年间,灵丘县衙厨李进才、李有才兄弟,研究出熏鸡的制作方法。后来代代相传,到了清代末年,李运继承这一传统技艺,又摸索出一套独特制作方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熏鸡的制作过程,1.挑选膘肥体壮的活鸡,宰杀后要用热水将鸡毛除净;2.煮鸡,煮前要把鸡肉换水三四次洗净,然后放入陈年老汤里去煮;3.煮熟后再用配好作料的热汤浸泡十多个小时。其作料是豆蔻、北柏、砂仁、陈皮等十三种;4.熏制,将熟鸡用谷糠、柏木燃烧的烟火熏烤。


山西大同的天下之绝



浑源烧酒

浑源烧酒属蒸馏酒类。所谓蒸馏酒,就是发酵的酒液经过蒸锅器蒸馏,贮存、稀释、勾兑等工序后配制而成的酒,亦称烧酒。


浑源酿酒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末战国初(约公元前五世纪)李峪庙坡所遗存的青铜器中,有不少是温酒器和饮酒器,可见二千五百年前当地人不但有饮酒的习俗,也有制酒的工艺。到汉朝时,泱泱的大汉帝国酿酒业已相当发达,酿酒作坊遍布全国各地,作为一向以豪饮自居的浑源当然也应该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员。


山西大同的天下之绝


浑源烧酒究竟始于何代,史料无有明确记载,但从人们的记忆和传闻中至少可以推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清乾隆版《浑源州志》将诗仙李白作为“寓贤”记载,说的是李白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同好友无演游完太原后,北出雁门尽兴游览恒山、悬空寺,被悬空寺的“惊险奇巧”所折服,于是醉书“壮观”两个大字,能将有齐眉之量的诗仙喝醉,可见当时浑源烧酒的品位。

明代大旅行者徐霞客于崇祯六年(1633年)秋八月游览恒山,浑源后,不但写了极为精彩的《游恒山日记》,在品尝浑源烧酒后也留下了“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小蛇得味成龙”的名联。精深的浑源酒文化早已同博大的诗词文化融汇于一起。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