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歷史上被誤解的人物,我們對他們的瞭解,真的是真相嗎?

我們國家的歷史有五千年之久,發生的事也是多如牛毛。我們想要了解這些,只能從歷史文獻、科學考古甚至民間傳說中尋找線索。但是,有個問題,很多的事件由於年頭太久了,傳來傳去以訛傳訛,很可能就變了味道。什麼黑的變成白的,好的傳成壞的,是非黑白顛倒,混淆不清。

你比如說,一直被貼上壞人標籤的龐太師,就是宋朝那個專門跟包拯,跟八賢王對掐的,宋仁宗的老丈人,各種的陷害忠良外加禍國殃民,從TVB到CCTV的各種影視劇裡,他從來就不是個好人。

但實際上,這位傳說中的惡人龐太師,就是一個嚴重被誤傳的人物。他的原型,就是北宋的龐太師龐吉,是宋朝一位著名的能臣和忠臣。他和包拯不但沒有那麼多的衝突和矛盾,相反兩人在治國理政上還有許多共通之處,可見,這是一位被歷史黑化的古人。

那些歷史上被誤解的人物,我們對他們的瞭解,真的是真相嗎?

真正的龐太師不是奸臣,是能臣賢臣


當然,這樣的人物可不止是龐太師一個。我們再說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物,楚莊王的曾孫諸梁,也就是傳說中的葉公。話說在公元前506年,在伍子胥的精心策劃之下,吳王闔閭攻破楚國的都城郢,楚昭王只能是逃之夭夭。

那麼等到伍子胥玩夠了,掘了楚平王的墳,也鞭了楚平王的屍體,氣也撒夠了,該回家了。就這樣,在吳軍撤回之後,楚國好久才慢慢緩過勁來。可事實上,在這段時間裡,楚國還發生裡一次動亂,這回的主角就是我們的葉公了。

其實說起來,這次動亂還是跟伍子胥有點關係。當年楚平王受到奸臣的挑唆,被忽悠的要殺太子建,太子建跑的快,逃到鄭國去避難。

可是伍子胥一家可就慘了,伍子胥當年可是太子的老師。結果伍子胥的老爹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也逃到了吳國。而太子建下場也很悲慘,在鄭國被鄭國人給殺了。

從楚國撤軍的時候,伍子胥想法找到了太子建的兒子勝,一同回了吳國。誰能想到,後來伍子胥被夫差逼死了,當時楚國的令尹公子申。公子申和太子建是親戚關係,太子建的兒子勝得叫他叔叔。他就想把這個侄子勝,接回楚國給予高官厚祿。

那些歷史上被誤解的人物,我們對他們的瞭解,真的是真相嗎?

伍子胥幫助吳王闔閭攻破楚國

那麼懾於公子申當時的權勢,沒有人敢提出異議。但葉公卻站出來來,公然反對公子申這麼做。他認為勝在鄭國的名聲不好,不能接回來,否則的話,楚國恐怕要大亂。

可是公子申不聽,他認為他的大侄子是個好同志,非要把他接回楚國。還安排他到當時的白縣做了縣令,從此喚做白公勝。果然,後來白公勝覺得,我老子當年是太子,你把我搞回來,現在只當個小縣令。我可是人才,以我的才能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於是果斷搞起了大事情。

白公勝藉著獻佛的名義,帶著軍隊進入國都郢,設計殺死公子申,囚禁楚惠王,篡位當了楚王。這個時候呢,葉公在屬地威望很高,實力也是有的。當時有人就建議他趕緊火速發兵國都。

但是都被葉公給否了,他認為白公勝現在勢頭正猛,已經成了氣候,此時和他交戰,勝算不大。葉公相信“失道者寡助”,他要等白公勝喪失民心的時候。

那些歷史上被誤解的人物,我們對他們的瞭解,真的是真相嗎?

白公勝藉著獻佛的名義,篡位謀反

不久,白公勝殺死了齊國賢相管仲的後人管修。這個管修的威望是很大的,再加上祖宗的聲望,百姓一定是民怨沸騰了。果然,此時出擊正是時候,在葉公的進攻下,白公勝很快兵敗,最後只能上吊自盡。

楚惠王被救了出來,重登王位。為了表彰葉公的功績,再加上當時楚國的令尹和司馬,兩個最高的領導都在戰亂中被殺。於是,葉公就成了楚國曆史上,唯一身兼軍事和政治兩項大權為一身的大臣。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葉公仍然十分冷靜,非常睿智。等到國家安定之後,他明智的選擇急流勇退,回到了葉縣安度晚年。

按說葉公是一位政治家,是忠君愛國的大英雄,他能文能武,愛憎分明,力挽狂瀾,激流勇退,乃是以完人也。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基本上沒有汙點的人,現在卻出現一個“葉公好龍”的典故,把葉公黑的是體無完膚。

那些歷史上被誤解的人物,我們對他們的瞭解,真的是真相嗎?

葉公是被孔子弟子們誣陷的


“葉公好龍”的典故我們就不細說了,大家都明白了,什麼只說說這個典故的來歷。這個典故,實際是孔子的弟子們編故事故意黑他的。歷史上這位葉公很厲害,學問其實也非常大,和孔子有很多的交往。

話說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有一年孔子來到楚國。葉公和孔子一起探討治國的觀點,但兩人對於治國卻是各有想法。比如說對於“正直”的定義,兩人就截然相反。

比如說如果父親偷了羊,兒子該怎麼辦呢?葉公比較偏重於法度,認為兒子應該告發,這才是正直;而孔子則完全相反,他比較偏重於禮法,認為兒子不能忤逆父親,就是必須為父親隱瞞才是正直。這麼一來,在葉公主政的楚國,孔子就根本沒有辦法得到重用。於是,“葉公好龍”的故事就被孔子的弟子們編出來了就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英雄人物,直接就這樣被黑成了狗。

那麼歷史上還有一位被嚴重誤解的人物,誰呢?西漢時期,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位大英雄,當年抗擊匈奴的衛青。那麼他在歷史上熠熠生輝了,可是你必須得承認我們對他的誤解其實也很深。

很多人的印象當中,衛青其實是個靠裙帶關係上位的外戚奸臣。他一直打壓飛將軍李廣,世人也會把李廣的死全賴到他頭上。甚至於他取得了一些勝利,很多人認為也不過是因為僥倖才打勝仗而已。

那些歷史上被誤解的人物,我們對他們的瞭解,真的是真相嗎?

衛青也是個被歷史誤解的人物


實際上客觀來說的話,這對衛青很不公平,他應該也算得上是一位歷史上跟葉公很像的完人。我們去翻找史書,就會發現衛青一生少有敗績,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個常勝將軍。

而且漢武帝那樣多疑的君王,連自個的兒子要幹掉,衛青能做到善始善終,絕對不是攀親戚這麼簡單。他甚至隱瞞當年李敢襲擊自己的事實。

那麼,這位李敢是誰呢?其實李敢的就是漢朝名將李廣的兒子,也是個驍勇善戰的年青將軍後來,李廣跟隨霍去病出徵,並取得了侯爵,而他的父親李廣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一生沒有被封侯,而且在離杆奪得侯爵的那一年,李廣因為迷路被迫自殺。

很多人都覺得了李廣是個悲劇人物,他的死都是大將軍衛青搞的。實際上,他當年差一點就粉碎了衛青的整個計劃,因為他的部隊迷了路,反而使得衛青被迫獨自面對匈奴單于的部隊,並最終艱難取勝。

李廣的迷路,對於這一次戰爭有著非常惡劣的影響,甚至險些釀成了全軍覆末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導致匈奴單于的逃脫。所以,在這件事情上,李廣是有責任的。衛青責備李廣,在程序和法理上都沒錯。只是李廣不想受到屈辱,只能被迫自殺。

那些歷史上被誤解的人物,我們對他們的瞭解,真的是真相嗎?

霍去病藉機殺死李敢

​所以總體來看的話,李廣的死雖然衛青有責任,但不是主要責任,李廣自身的原因更大。那麼這個事情,李廣的兒子李敢就非常想不通,並由此開始怨恨衛青。有一回趁機偷襲衛青,把衛青打傷了,差點就置衛青於死地。

要知道這可是重罪。皇帝親自任命的討伐匈奴的大將軍,因為私情你就想置他於死地,以下犯上,這是死罪中的死罪。萬幸的是,衛青這個人比較寬厚,他並沒有報復李敢。

可是,後來衛青的外甥霍去病聽說了,他不答應了。藉著陪漢武帝打獵的時候,霍去病趁機射殺了李敢。

所以,從整個事件來看,就因為衛青出身卑微,是外戚就被輕蔑對待;就因為歷史上的文人騷客喜歡悲劇英雄李廣,就對衛青大加撻伐,讓大家深深誤解了衛青這位大英雄,實在是有些太可惜了。

好了,歷史上被誤解的英雄們,實際上還有很多。篇幅有限,我們就先聊到這,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啊!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