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十”游子文化节给德清带来了什么?

12月6日,德清县第十届游子文化节又将如约而至!

今年,文化节以“游子心·浙(德)商情”为主题,突出“扬文化、促发展、爱家乡”的浓浓乡情。

从“一”到“十”游子文化节给德清带来了什么?

转眼间,从2004年韩美林、黄亚州、张抗抗等名家齐聚德清畅谈游子文化至今,游子文化节已悄然来到第十届。

从“一”向“十”的迈进,不仅仅是数字的顺延,更让我们看到乡愁的力量。15年来,在德清这片9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游子文化”已经成为感恩社会、报效故乡、沟通天下德清人的一个文化品牌。

今天,站在迎接第十届游子文化节的路口,回头再看,游子文化节到底给德清带来了什么?又是怎样影响着德清人的生活?

从“一”到“十”游子文化节给德清带来了什么?

通讯员 谢尚国 摄

缘起 为何有游子文化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感动了千年。

就在15年前,作为孟郊故里,德清人以此破题,牵出了一个温馨的尝试——“游子文化节”。通过挖掘和弘扬“游子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旋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首届活动由“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颁奖晚会、《游子吟》作品集首发式暨游子文化论坛、作家学者防风古国下渚湖采风、莫干山纳凉晚会等内容所组成。

从“一”到“十”游子文化节给德清带来了什么?

那一天,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黄亚洲来了,著名作家张抗抗来了,艺术大师韩美林也来了……一大批文化名家首次相聚德清,围绕着“游子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传统道德与21世纪与中华民族复兴”等议题坐而论道。

第二届,余光中、余秋雨、白岩松等名人在游子文化论坛上畅谈游子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前两届游子文化节,都以文化探讨为主角,通过呼唤传统道德的回归而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2012年11月17日,以“游子回乡、浙(德)商回归”为主题的第三届游子文化节,时隔七年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场文化节上,做出了一个对德清发展影响深远的决策。游子文化节不再以纯粹的文化面孔示人,而是成为了一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活动。但即便与开展经贸人才洽谈活动结合起来,让游子回乡体验亲情的初衷从未改变。这些年,对离家在外的德清游子来说,游子文化节如同一场温馨的家庭聚会。不论身在何处,总是心系家乡。

从“一”到“十”游子文化节给德清带来了什么?

深圳市湖州商会会长、深圳市衡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小萍说,这几年,她从未缺席过家乡的游子文化节。“未来,我可以发挥粤商资源多的优势,把他们引荐到德清,来这里创业投资,积极服务家乡发展。”

文化如水,沁透心田,柔而有力。在游子文化巨大的感染力下,近年来,一批道德模范脱颖而出,民间设奖蔚然成风,更是形成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清现象”。

游子回乡 共谋发展大计

在本届游子文化节期间,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重大项目引进冲刺“全年红”、文化走亲进上海、乡贤学院成立暨首届“乡贤论坛”、赵孟頫管道升艺术馆开馆仪式、2020德清县新年音乐会等10大主题活动将依次上演。

再回看2012年后的每节一届,“游子”“浙(德)商情”的主题一直延续至今。德清以游子文化节为舞台,发挥以节会友、招商引资、广纳人才的桥梁作用,衍生出了巨大的“游子经济”效应。

从“一”到“十”游子文化节给德清带来了什么?

通讯员 谢尚国 摄

细细数来,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项目、总投资105亿元的特康科创(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160亿元的德清智能生态城开发运营合作项目、总投资52.7亿元的精功通航总部基地项目等186个项目在七届游子文化节上与德清达成协作、意向,总投资达1401.46亿元。

这些重大项目中,不乏有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智能智造、地理信息、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而这些,离不开乡贤的奋斗与努力。”德清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坦言,乡贤回乡投资兴业不仅可以给家乡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经营理念,更可通过技术、资本、信息、市场和人脉上的优势,加快德清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在家乡建起一座新城,改变提升新市原有的商业业态,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说起回乡发展,浙江银信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颖婕说道。她是土生土长的新市人,原来在浙江财经大学任教。2015年她回到家乡新市,负责起浙江银信置业有限公司的筹建与银河城项目的全部工作。如今,这里成为了市民消费休闲的好去处。

从“一”到“十”游子文化节给德清带来了什么?

凝心聚力,共同建设家乡,这样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在德清上演。上海数聚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庆华和县科技新城管委会签订了总投资3000万元的浙江数聚地理信息项目;上海思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文统利用自己的行业资源,引导更多的音乐家和艺术家来德清创作,进一步提高家乡的知名度……

“游子文化”破茧而出,“游子经济”应运而生。应该说,在历史与现在、本土与外来、请进来与走出去之间,游子文化节搭就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也正是这个平台,德清的区域文化正一步步向经济优势转化。

小城新貌 共享幸福生活

重大项目的纷至沓来,让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德清,呈现出一副新面貌、新姿态、新发展。

“变化真大啊。”当沃尔沃集团亚洲区及合资业务总监朱琛走进上柏集镇,看着家门口整齐的木制篱笆、洁白如新的墙面,满是欣喜。“好多年没回上柏了,印象中老屋的样子平平无奇,如今里里外外都透露着一股徽派建筑的气息。”

从“一”到“十”游子文化节给德清带来了什么?

通讯员 谢尚国 摄

和朱琛一样,身兼北京理工大学教授、EMBA导师及系主任等多职的钟管人倪跃峰,说起家乡变化也很是感概,“记得以前武康只有一条永安街,沿路都是低矮的商铺,如今已经完全是一座现代化城市了。世界在变,德清也在变,德清的变化速度远超很多地方。”

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德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2亿元、增长8.1%;财政总收入101.2亿元、增长17.8%。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可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1%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左右、9.6%左右。

从“一”到“十”游子文化节给德清带来了什么?

通讯员 谢尚国 摄

宜居、宜业、宜游。如今的德清,城乡和谐的新图景不断呈现。医疗保障上,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真正享受到县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交通先行上,2020年即将通车的杭州绕城西复线湖州段以及有望今年年底开工的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让德清更好地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而各项民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着当地老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如果说,首届游子文化节呼之欲出时,是一种兴奋与期盼的话,那么,第十届游子文化节的到来,德清已多了一份从容与自信。它正以更坚定的步伐,向着更远的目标迈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