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

在上一篇文章《英國和法國,一對相互嫌棄、相愛相殺的千年冤家》中,英法兩國之間的矛盾可以說是糾纏了近千年。

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兩國卻走到了一起,組成英法聯軍共同對中國軍隊作戰,不僅屠殺無辜中國百姓,而且劫掠了圓明園,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

那麼問題來了,英法兩國既然矛盾糾纏上千年,為什麼還能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組成聯軍侵華呢?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印度民族大起義

與法國合作可以彌補英國在華兵力不足

英國在藉口“亞羅號事件”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卻馬上陷入了兵力不足的境地,不得不在1857年1月退出珠江內河等待援軍,是年1月10日,英國駐華公使包令還向印度總督坎寧要求援兵5000人。

但坎寧也無兵可派,印度國內抗英鬥爭一直不斷,1857年2月開始,印度軍隊起義事件不斷爆發,5月10日,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並且迅速蔓延全國。

整個孟加拉軍區137571名印度士兵中有7萬人參與了起義,3萬人在起義爆發前被解除武裝,北印度殖民軍隊土崩瓦解,大量原英屬印軍、僱傭兵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和印度貴族參與進來,到1858年初集中在勒克瑙的起義軍就接近20萬人。

而英國在印度的兵力約為4萬人,多數為軍官,加上支持英軍作戰的印度部隊也不足以鎮壓這場蔓延全國的起義;何況英國人不太敢用印度部隊,萬一人家來個裡應外合,英國人就得捲鋪蓋回老家。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印度民族大起義

如此一來就必須從其他地方調兵。印度總督坎寧反過來向英國對華全權專使額爾金求助,但自顧不暇的額爾金無法抽調兵力去援助他,即便到1857年7月3日,在香港的陸軍人數也不過1484人,其中有242個病號,艦船60艘,船上人員8580人,這些人員不僅要保衛香港、保衛通商口岸的英國人,更要保衛東印度。

正如額爾金在1857年7月29日給外交大臣克拉蘭登的報告中說:“為了盡最大能力去滿足坎寧勳爵的請求,我特把屬我支配的兵力調查了一下。我所得到的結論是,如果把我們這裡的海軍減少相當數量,那就要冒很大的危險,因為各通商口岸的英人都賴海軍保護,我們同廣州之間的往來也依靠海軍維持。”

意思很明白,我自己的兵力也就剛剛夠,既沒辦法擴大戰爭,也沒有多餘兵力借給坎寧。

為了鎮壓起義,英國首相帕麥斯頓又從其他地方調兵,連中英開戰後原本打算調往中國的遠征軍都轉到了印度,如此一來英國便無力單獨擴大對華戰爭。

與法國的合作正好可以彌補英國在華兵力不足,英國也積極邀請法國出兵。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第一次鴉片戰爭

英法兩國的共同目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通過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獲取了大量利益,各類英國商品開始源源不斷通過這些口岸輸入中國,英貨對華出口總量急劇增長,其中90%以上是棉織品和毛織品。

但英國人並沒有看到中國人搶購英國商品的場景:在1845-1855年的10年中,英國輸華的棉紗由260萬磅上升到290萬磅,增加不過10%,而棉布則由310萬匹下降到200萬匹,減少30%以上;在貿易中心上海,1846年的進口貨值即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繼續減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以後雖有回升,但極不穩定,一直到1854年還沒有恢復到1845年的水平。

而運往中國銷售的刀叉、鐘錶、洋裝、鋼琴等貨品更出現嚴重滯銷,大批商品堆在倉庫無人問津,英國人引以為傲的工業產品遭遇了最嚴重的滑鐵盧。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五口通商

反倒是中國商人在五口通商之後賺得盆滿缽滿。五口通商之前,中國只有廣州十三行從事對外貿易,中外商人想買賣什麼東西十三行說了算,對外貿易量並不大,主要以絲綢、茶葉和瓷器為主。

五口通商後,中國的一切對外國人來說都非常新鮮,反而導致中國出口品種逐漸增多,豬鬃、食油、原棉甚至是草帽、棕編等手工藝品都成了外國人趨之若鶩的搶手貨,爭相出口。

不過最搶手還是絲綢和茶葉,口岸增多之後,自1846-1856年的10年中,英國從中國進口的茶葉和生絲幾乎連年遞增,茶葉從1846年的46746千磅遞增到1856年的63278千磅;生絲從20270包遞增到58551包。

英國對華貿易的貿易逆差更加嚴重:1850-1856年間,貿易逆差從4274880磅上漲到8436072磅,即便英國加大對華鴉片走私,但鴉片走私的盈利還不夠中國出口絲綢的利潤。

英國迫切需要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扭轉貿易逆差。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19世紀法國巴黎的商業街

法國方面,1844年,法國七月王朝曾在10月24日強迫清政府簽訂《黃埔條約》,但法國此時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來往並不頻繁。

隨著法國工業革命逐漸深入開展,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最終得以建立。法國工業總產值由1850年的60億法郎增加到1870年的120億法郎,工業生產水平僅次於英國位居世界第二。

在1851-1861年間,法國成立了大量外貿公司,法國船隊總噸位從68萬噸猛增至106萬噸,位居世界第二;1850-1869年年間,法國外貿總額從18億法郎激增到62億法郎嗎;1850-1870年間法國資本輸出從20法郎激增到150億法郎。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工業革命

鑑於經濟高速發展,法國工商業者迫切需要尋找更加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除了中近東地區,中國也是他們的目標,尤其是在英國商人的宣傳下中國簡直就是一片未經開發的處女地,龐大的中國市場所包含的高額利潤足以讓他們賺到昏厥。

法國人認為“法國的商業貿易不再侷限在業已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而得向中國所有的沿海地區擴張,那麼它就會增長好多倍。”

但英國人貿然上岸的下場還歷歷在目,為了防止法中貿易中出現同樣的狀況,同時也是為了達成“向中國所有的沿海地區擴張”的目的,法國也需要中國進一步打開市場。

出於共同目的,英法兩國很快勾結在一起,法國出兵協助英國也就順理成章了。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訪問法國後回國

英法聯盟的需要

自1815年之後,法國地位一落千丈,無論政治、經濟亦或是軍事實力都不足以同英國抗衡,反倒是沙俄成了歐洲大陸霸主,因此英國並未通過扶持法國的對手來打壓法國,而是通過扶持法國來打壓沙俄,將法國視為英國維持歐洲大陸均勢的夥伴。

法國為了打破被沙俄孤立的狀態,也積極尋求與英國的親近和協調。

1831-1832年,英法兩國一致同意比利時獨立;1832年英法西葡結成四國同盟;1845年法國應英國的邀請聯合出兵拉普拉塔河,迫使其向歐洲貿易開放。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拿破崙三世和維多利亞女王

而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本人曾經多次因為發動政變失敗流亡英國,因此與英國的關係比較融洽,維多利亞女王夫婦也和拿破崙保持著相當不錯的關係,拿破崙的妻子歐仁妮皇后與維多利亞女王還是好友。

法國傳記作家路易·吉拉爾認為:”拿破崙三世決心維護與英國人的聯盟,因為與英國人無情的對抗葬送了他的伯父。他在那個多次為其提供庇護所的國家裡擁有朋友,確信與英國結盟可成為他的盾牌;他可以依靠這一聯盟瓦解北方同盟,實現他的業績。”

因此拿破崙三世對外政策也主要以親近英國為主,他說:“其他國家都是我的情人,而英國是我的正妻”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克里米亞戰爭後的巴黎和會

1851年12月,時任英國外交大臣帕麥斯頓向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未來的拿破崙三世,祝賀法國政變、王室復辟。

1852年,拿破崙三世發動政變登基稱帝,英國第一個承認他的統治。

185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訪問法國,受到拿破崙三世極為隆重的迎接和款待。

英法兩國在克里米亞的合作則達到了英法同盟的高峰,雙方共同遏制了沙俄在歐洲和中近東的擴張,保證了本國利益。

在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為了英法聯盟,也是為了共同利益,法國都需要向英國親近,對於英國主動邀請法國參戰,法國也樂得參與,這無疑是增進英法兩國關係的最佳選擇。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拿破崙三世和皇后

法國想借結盟出兵在遠東擴張勢力,同英國競爭

法國除了想借結盟親近英國,實際上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只是儘管法國在南太平洋等地建立了新喀里多尼亞等殖民地,1844年法國七月王朝強迫中國簽訂《黃埔條約》,獲得了眾多英美等國不曾擁有的權利,1849年更是在上海建立了佔地面積986畝的法租界作為侵略中國的前哨站。

英國卻於1824年佔領緬甸,1826年佔領馬來西亞,1841年和1842年文萊先後將沙撈越和北婆羅割給英國,1847年文萊受英“保護”,1848年3月29日征服印度等等。

在中國,英國通過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以及《虎門條約》獲得了諸多利益,在對中國的侵略上拔得頭籌,並且在中國的力量也在列強中屬於最強,不僅割佔香港作為前進基地,而且1845年在上海便擁有2820畝英租界。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法國的蒸汽動力戰列艦拿破崙號

法國眼紅英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獲利,同時也擔心英國會獨佔中國,法國輿論普遍認為英國女王會加冕成為“中國女皇”,中國會淪為第二個“英印帝國”、“極宜建立海軍和商業基地的舟山和臺灣也會轉入英國之手”。

因此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拿破崙三世想在中國擴張,保證法國在遠東的實力足以和英國抗衡,擁有話語權,而不是跟在英國後面人家吃肉自己喝湯。

但英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海陸軍力量都要強於法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法國遠東艦隊只有一艘大型帆船、三艘小型帆船和600名海軍陸戰隊,並不足以讓法國單獨在中國發動一場侵略戰爭,也不足以直接與英軍抗衡;而且法國更擔心如果法國投入大力在中國,造成殖民地防務空虛,英俄等國會對自己不利。

思前想後,拿破崙三世認為與英國聯盟共同出兵是擴大法國在華勢力的最好機會,是法國“獲得東亞財富的方便手段”,從而達到與英國競爭的目的,更何況雙方還有在克里米亞戰爭合作的良好基礎。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俄國割佔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

美俄的慫恿

沙俄對中國覬覦已久,在1851年就曾經催逼滿清政府簽訂《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打開中國西北的大門。

克里米亞戰爭戰敗後的沙俄重新將擴張重點轉向了中國,企圖從老鄰居中國手中奪取利益,彌補沙俄在歐洲與中近東的損失。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沙俄趁著滿清政府疲於應付太平天國運動造成北方防禦空虛的機會,蠶食和侵佔領黑龍江流域和巴爾喀什湖以南的許多戰略要地,還在1856年趁英法聯軍進攻廣州之時,派普提雅廷為公使滿與清政府談判邊界問題,企圖藉此將吞併的土地合法化。

但此時的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損失52.2萬人,戰爭花費達8億盧布,還不算中途的損耗以及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導致其短時間內沒有能力和資金調集大量軍隊在遠東直接發動侵略戰爭。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美國鴉片走私飛剪船

大洋彼岸還有個美國,無論是五口通商還是中美《望廈條約》,亦或是美國對華規模越來越大的鴉片走私,都無法滿足美國日益膨脹的胃口和野心。

1856年,《望廈條約》屆滿十二年,美國在英、法的支持下提出全面修改條約的要求被拒絕,美國決心給滿清政府一點教訓。但美國也沒有大規模的常備軍,更別提在中國駐紮軍隊,戰略重心又在南美,臨時拼湊軍隊也來不及。

唯一能夠在英國兵力不足時與英國共同出兵的國家,便是在克里米亞戰爭後得以抽出兵力的法國了。美俄因此積極慫恿英法開戰,促使兩國結成聯軍,自己則站在幕後幹起了“調停”的勾當,以此牟利。

以本國之力就能打敗中國,為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與法國共同出兵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廣州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使得英法兩國願意放下恩怨,組成英法聯軍共同侵華。

而這場戰爭也使得中國損失了更多土地,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國經濟遭到了資本主義的嚴重衝擊,社會矛盾更加激化,而中外反動勢力藉此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但這場戰爭也激起了中國人民不斷的覺醒和反抗,而且直到現在還在不斷提醒我們:落後就要捱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