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著微信養土雞

湖南日報見習記者 李傑 通訊員 孫逸夫

入冬以來,牟夢連家的土雞越來越俏。

今年50歲的牟夢連家住漢壽縣太子廟鎮金孔村,曾是當地的貧困戶。近年來,靠養殖土雞,生活越過越好。

12月4日上午,記者隨太子廟鎮紀委聯村幹部肖博來到牟夢連家,只見她正在處理網上的訂單。“訂單多的時候,一天能賣出20多隻雞。”牟夢連笑著說,眼睛眯成一條縫。

來到雞舍,牟夢連一邊喂著雞食,一邊說,要感謝聯村幹部和扶貧工作隊,幫她打了一個翻身仗。

2016年,牟夢連患乳腺癌入院手術,丈夫潘鵬因腰疾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加之母親雙目失明、父親患有帕金森病,僅靠女兒潘超群一邊讀書,一邊照料家人。

聯村幹部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除了幫牟夢連申請了農村婦女兩癌扶助款外,還為其家人申請大病救助、申報低保,為其女兒申請了助學金。

大病初癒,生性要強的牟夢連找到聯村幹部:“我不想靠政府的救濟維持生計,我想靠自己的勞動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當年8月,聯村幹部給牟夢連送來了300只雞苗和飼料,還幫她在屋場後的竹林裡搭建了幾間雞舍。經過幾個月的精心飼養,牟夢連的土雞銷售一空,淨賺7200元。

第二年一開春,牟夢連買來200只雞苗。“日夜悉心照料,跟照看孩子一樣。”然而2個月後,小雞突然接連死亡,牟夢連又急又慌,哭著找到聯村幹部。鎮畜牧水產站的獸醫及時趕到,藥到病除。“群養家禽,場地不能太潮溼,不然易得球蟲病。”如今,牟夢連儼然半個獸醫。

有了技術和經驗,牟夢連想大幹一場。2018年,在聯村幹部的幫助下,牟夢連申請2萬元無息扶貧貸款,購買300只雞苗。每天按時餵食,打掃雞舍,雞除了自然覓食外,牟夢連喂的全是稻穀、玉米、青草。

為了保證銷路,在聯村幹部的幫助下,牟夢連學會使用微信,參加電商銷售培訓。她把雞的生長曆程“曬”進了微信朋友圈。天然放養,養殖週期長,肉質緊、脂肪少、無腥味,土雞很受青睞,很快銷售一空,牟夢連當年純收入2.1萬元。

今年,除了自己養雞、賣雞、賣雞蛋,牟夢連還帶領周邊貧困戶養起了土雞。目前,她已依靠自己的銷售渠道,幫助鄉鄰銷售土雞1000多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