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二大河--韩江河,为何曾经是“恶溪”、“恶水”?

韩江,是一条富含历史文化记忆的河流。最初,关于它的史料,散见于各类史籍古书;宋代以后,尤其是在官方地方志体例编写逐渐成熟的明清,对韩江整个水系的记录才日趋完备。


最早的时候,韩江不是叫做韩江;韩江这个名字,是宋朝以后才慢慢被叫开的。关于韩江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员水又东南一千五百里,东历揭阳县,王莽之南海亭,而注于海也。”意思是这条“员水”向东南走了一千五百里,向东经过揭阳县(在王莽时期称为“南海亭”)注入大海。“揭阳”和“潮州”一样,都曾是整个粤东地区的泛称。从这个“揭阳县”向东注入大海的,自然就是韩江。“员水”,便是韩江最早的古称。

“员水”这个名字没有被广泛叫开,反倒是“恶溪”、“恶水”、“鰐溪”成了韩江为人熟知的古称。韩愈被贬潮州时,途中所作的《泷吏》曰:“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对韩愈这个中原人来讲,那个地处南蛮瘴疠之地的潮州,是个可怕的地方,到处毒气弥漫,天雷滚滚,鳄鱼比船还大,露个牙看一眼都可以把他吓死。可见在韩愈来潮之前,恶溪已是“恶名远扬”。韩江之所以被称为恶溪,说起来有三个原因:其一,江中滩石险恶,梅州就有号称“九险十滩”的许多险段,一直到上世纪初,才将江中的一些巨礁炸除。其二,韩江流域在当时是有名的瘴疠之地。唐宋以前,粤东自成一隅,重峦叠嶂,林木遮天,到处都是蚊蝇群舞,蛇虫出没,环境要说多恶劣就有多恶劣。由于对瘴疠气没有抵抗力,很多来自中原的贬官、将士都有来无回。其三,就是韩愈所说的“鳄鱼大于船”。这些鳄鱼浑身发黄,有四足,尾巴修长,乍看起来跟龟有点像,一张口便是森森锯齿,在你还“龟鳄”不辨的时候,可能已沦为它的口粮。

“恶溪”本来是整条江的通称,后来因为流域广阔,流传之间已不知道到底指的是哪一个河段,而韩江的各个支流在古时也各有自己的专称,所以通名“恶溪”渐渐被人们遗忘,到宋代以后,基本不再将韩江称为“恶溪”。不过,因为江中盛产可怕的鳄鱼,韩愈又曾在潮安意溪的鳄渚作文驱鳄,所以人们又把韩江意溪这一段称为“鰐溪”。原本已被人遗忘的“恶溪”古称,又再度被人们提及。

至宋代,为纪念韩愈在潮功绩,宋人便将“恶溪”、“恶水”、“鰐溪”这些称谓统统摒弃,改称“韩江”。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虽然仅有短短八个月的时间,但他勤农、兴学、释奴、驱鳄,开一方风气,使这片“蛮夷之地”与中原先进文化接轨,逐渐蜕变成后来的“海滨邹鲁”。在韩江流域百姓心中,韩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韩江”的称谓就此延续至今。

广东第二大河--韩江河,为何曾经是“恶溪”、“恶水”?

如今,韩江再也不是当年布满毒气的“瘴江”,而是凭借优美的自然地理、独特的历史底蕴、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谐的生态环境收获诸多赞誉的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从史籍古书里走出来,韩江愈加充满生机,蓄满活力,她依然日夜奔腾不息,默默守护着粤东大地的福祉。

广东第二大河--韩江河,为何曾经是“恶溪”、“恶水”?

史籍里韩江(出自清代《海阳县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