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人,三种模式,崇明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上海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已经很久了。根据相关文件显示,2022年上海要推动5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2022年,时间紧,5万户,数量庞大。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农户数量近56万,这就意味着,上海每10户,该项政策就会涉及其中一户!

在5万户中,各郊区的比例不尽相同,其中崇明占比较大。根据崇明发布的指导文件,崇明将于2022年实现2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根据崇明2018年相关数据显示,崇明农户一共16.8万户,该项数据占上海总农户数三成,而相对集中居住农户数2万占比上海总数量四成。无论从哪项数据看,崇明都是该项政策的重点区!

2万人,三种模式,崇明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崇明是集中居住的重点区域

崇明也曾多次发布过相关政策文件,针对崇明农户相对集中居住如何实施、相关补贴均有所描述。2019年12月1号,也就是昨天,崇明再次发布了一个针对“集中居住”的文件。文件内容,狗哥概括了一下,可以用“四项原则、三种模式“进行概括。“四项原则“是”集中居住“推进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分别是”尊重农民意愿、坚守规划引领、强化统筹推进、落实责任主体“。“三种模式”是“集中居住”的模式,分别是“城镇集中居住、货币化置换、平移集中居住“。

“四项原则“虽然是指导集中居住推进小组的,但是狗哥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一下,知己知彼,方能心中有数。譬如,”四项原则“第一条-尊重农民意愿,就是不会强迫你签字,而是要让你心甘情愿的签字!道理都懂,看破不说破。

简单讲述一下大家关心的“三种模式”。此外,每种模式文件中皆有详细的、具体的政策,这里截图给大家,请相关条友根据自家情况进行研究。


2万人,三种模式,崇明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2万人,三种模式,崇明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2万人,三种模式,崇明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一) 进城镇集中居住

简单来说,就是用宅基地换镇上商品房。

(二) 货币化置换

简单来说,就是用宅基地换钱。

(三) 平移集中居住

简单来说,就是用放弃原来的宅基地,换一个相对集中的宅基地。相对集中的宅基地,可以理解为联排别墅。


2万人,三种模式,崇明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三种模式对比

此外,该文件附有一张征询表,大家可以看看。


2万人,三种模式,崇明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狗哥评论:此乃大势所趋。自古以来,土地一直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尤其进入到现代文明,宽裕的土地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承载大型产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人类一直保持着群体生活状态;而现代文明亦将这种群体生活状态发挥到极致。因此,

无论是从释放土地、保持土地资源宽裕的角度,还是从集中居住、便于管理和生活的角度,散点般的农户状态势必趋向于规划性、积聚性的群体居住。不仅仅是上海,我国一直在努力推进农民进城。我预计未来的某一天,自动农业机械代替了农民,户口簿上的农户性质将变成历史,而农业则朝着公司运营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数据不得不提。 2035 年, 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 3200 平方公里。目前,上海陆域 6833 平方公里为规划区范围,32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仅为一半。在这项数据的要求下,上海要想发展,就必须得挤压土地资源。因此,农户相对集中化居住,也是为大上海的发展争取更大的指标裕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