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宗祠“百忍堂”的由来,身为张家人你知道多少?

张氏宗祠“百忍堂”的由来,身为张家人你知道多少?

 据《旧唐书》记载:寿张县(今濮阳市台前县)张家庄村张公艺(公元577-676年),以 “忍、孝”治家,九世同居,和睦相处。

  隋朝末年,李世民曾单骑到占据任城(今山东济宁)的徐圆朗的军中刺探军情,不幸被徐圆朗的人认出,围攻捉拿。李世民杀开一条血路向西北方向逃走。当他来到寿张县张家庄前,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河上有一独木桥,李世民身负重伤,人困马乏,不幸马失前蹄跌入水中。巧在这时,张公艺带领几个青年在河岸边习武,他见一壮士跌入水中,忙叫人救起,扶到家中,给他治病养伤,并用祖传的百年堂阿胶给他调理身体,不几日李世民便恢复了健康。当时,李世民不便于说明自己的身份就起程了。李世民登上皇位,一直没忘张公艺救命之恩。所以在贞观九年特赐亲书"义和广堂"金匾派使臣前去旌表。

  当使臣来到张家庄时,张公艺正在召集人员在当年李世民过河的地方修建大石桥。使臣回京禀报给唐壬,唐王便批资修建,并派尉迟敬德监修。这座规模宏大的石桥长约60米,宽6米,高7米。始建于唐贞观九年,距今1300多年。后来此桥被称作 "访贤桥"、"古贤桥",张家庄更名为古贤庄。


唐王访贤

张公艺九代同堂,子孙繁众,人财两旺,对这个大家庭,周围相邻都交口称赞。有说当家人公平、管理有方的,也有说一家人团结品德高尚的,议论等等。逐渐远扬。这时,正是唐高宗李治在位,他不断听到这个消息,却一直在想:国家有严禁的法令,还约束不住人们的犯法行为,一个家庭这么多人口在一块生活,哪能这么好管理?就说他这个皇帝一家吧,吃穿不愁,都读过四书五经,成天讲的是仁义道德,按说是通情达理的,但是一家人还合不到一块呢!

  他老子李世民,上有哥哥建成,下有弟弟元吉,为了争夺皇位,兄弟之间互相陷害,最后在玄武门动了手,把两个弟兄杀死。他又想到自己,皇后武则天原来是他老子的妃子,他登基以后又娶了过来,当了自己的老婆。我们皇家还这个样子,平民百姓咋能这么和睦?可是,在他未继承皇位之前,包括他老子李世民在内,历代对张公艺这个大家庭都有表彰,这些他都是知道的。因此,引起他的注意,决定非得其视察不可。这时,他和皇后武则天正要去泰山封禅,所以绕道郓州寿张县(唐属郓州)到张公艺处查访。

  于麟德二年(公元六六五年)五月,派司空英国公李绩,少师高阳郡公许敬宗,右相嘉兴县子陆敦信,左相巨鹿男窦德玄为检校封禅使,先行准备。十月丙寅,唐高宗偕同皇后武则天从东都洛阳出发。十一月到达寿张地面,离张公艺四里路的付家路口、程岗两个村庄,驻扎在那里。高宗武皇后驻付家路口,兵马安排在程岗村。从此,付家路口更名为东影唐王西影兵的说法)。带领随从官员到张公艺的古贤村去询访。

  张公艺非常惊恐,唐高宗向他说明来意,然后随同张公艺观看了他们家庭的全部环境。只见他们住有四百个生活区,土地及一些财产完全归集体所有,男女服装统一制作,据个人可体而选。凡有探亲的妇女,无论是谁的孩子,不讲喂亲疏远,只要近在身边就携带而去,展现出团结义气的良好家风。同时,张公艺向唐高宗还介绍了其他的一些情况,张公艺说:“我们九世同居,全家有九百多人口共享餐饮,每到吃饭时间以击鼓为令,群坐餐厅,予以内外,男女分别入席,老人在上,晚辈在下,儿童另设桌凳,谦恭礼让,上下仁和,雍睦熏蒸。

  唐高宗想考验一下张公艺治家的本领,便取俩梨,看张公艺如何处理。张公艺接过,遂让家人用石臼粉碎,入缸注水,鸣鼓集合全家,没人用小匙饮汁一口。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家人都可以尝到,这些记载至今画在百忍堂的墙壁上。

  这个大家庭不但人义气,家畜也与别不同,养犬百只亦效家风有序,缺一不食。据说,唐高宗还看了喂犬的情形。直到现在还有“张公艺家的狗缺一不食的说法”。为了表达百犬的义气,后来张家为它们设立了“家戌林”,也叫“狗坟子”。


唐高宗经过各方面的观察非常的钦佩,认识到张公艺九世同居确实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当高宗问张公艺治家的方法时,张公艺写了一百个"忍"字,并详细说明了"百忍"的具体内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

  张公艺说,九世同居人口众多,每日事出频繁,难免彼此之过,但都能以互相谅解,求大同,有小异,全家人之心,同一人之心,一人之心,为全家人之心;名利之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并且互相谦让,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及其和气致祥的优良作风,“百忍”二字是以团结在家庭这方面,代表每个人都有涵养性之意(张氏家族的百忍堂号就是以此而称)。唐高宗深受感动,潸然泪下,于是,赏赐他许多缣帛,并免除其丁赋徭役。高宗听后倍受感动,当即封张公艺为醉乡侯,封张公艺的长子张希达为司仪大夫,并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敕修百忍义门。

  唐高宗泰山封禅历时六个月,至乾封元年(公元六六六年)四月未返都长安。又敕诏出银,御书南官司给张公艺修建了一座“百忍义门”,张公艺去世后,后人为纪念这位"忍、孝"治家的贤人,为他修建了"百忍堂",永志纪念. 从此家声丕振,永贯古今。

<table><tbody>

张氏宗祠“百忍堂”的由来,身为张家人你知道多少?

继承祖德


  清河张氏,广居丁旺,黄帝赐姓,源远流和。缅怀先辈,精忠善良,圣贤众多。功高德望。劝我族人,继承发扬,效郡报国,雍泽民心。孝敬父母,弟恭兄让,族和邻睦,遵纲守常。礼信仁义,嫉仇豪强,慎婚传嗣,家教有方。读书习文,勤为农桑,禁戒非为,习武自强。


  忠效国家


  国家与民,关系互相。民忠国盛,国富民康。国泽黎民,民增国光。天经地义,效国理当。劝我族人,以此为尚。奉事国家,蹈火赴汤。为国稳安,戎马扛枪,为国振兴,农工学商。清政廉洁,不图恩偿。和衷共济,不怨下上。执行政令,遵纪守纲。踊跃赴公,早完税粮。


  勤为职业


  现代职业,百千万行,择业从事,各有理想。脑力体力,士农工商。贵在勤勉,富在自强。劝我族人,切莫闲浪。必从谋业,或专或广。荻耿果实,老奉幼养,欲成大业,地于少壮。从头做起,不惰不旷。勤操苦干,必有报偿,精专计谋,物丰财旺。永不息止,家富业旺。


  孝敬父母


  身为人子,必有爹娘。生子不易,养更非常。竭尽全力,操碎心肠。恩重如山,情深似洋。劝我族人,必为报偿。父母在世,孝顺敬让。不可凌辱,不可欺诓。遇有要事,应与商量。父母老耄,服待奉养。问寒问暧,关心痛痒。父母归仙,节礼安葬。


  雍和兄弟


  兄弟之情,非同寻常。只因缘份,方逢世上。如身手足,根脉一纲。荣辱联结,祸福关相。劝我族人,兄弟莫忘。珍视情义,互尊互谅。雍爱和睦,兄恭弟让。莫记恩怨,免为参搡。福禄共享,苦难同当。遇事多商,亲朋礼往。妻室各教,父母共养。团结一致,共拒豪强。


  友睦族邻


  人之祖先,原本同纲。繁衍生计,迁徒各方。近者是邻,远者为乡。百姓如是,况且族党。劝我族人,友睦乡党。以和为贵,仁厚谦让。缓急通义,庆吊礼往。艺业相扶,困难相帮。邻里之间,互为守望。哀矜孤寡,顾照幼长。不弄是非,多忍多让。莫欺贫弱,勿恃豪强。


  慎结婚姻


  男婚女嫁,大事一桩。立家之言,门楣之光。夫妻恩爱,欢乐无疆。美


满婚姻,地久天长。劝我族人,慎结俪伉。择女选郞,切莫轻肓。德才为先,不偏长相。慕爱淑贤,求取忠良。勤俭能干,品行端庄。性温体健,善有儿郞。情深意笃,莫重财妆。依照法律,鸾凤成双。


  训教子女


  生育子女,重在教养。启其愚顽,提高智商。德才体能,全面向上。立志成才,以仕栋梁。劝我族人,教子莫忘。从幼抓起,不可疏旷。打骂冻饿,继然不当,溺爱放任,非属良方。家教要严,更需师长。锻炼意志,教导思想,习礼知义,循规遵章。胆识才略,诗书文章。


  崇尚节俭


  持家之道,勤俭二方。勤则生财,俭为备荒。懒惰之人,好景不长。劝我族人,节俭为尚。居不贪高,房坚宅亮。食不求珍,腹饱口粮。衣不华贵,齐整大方。器质而洁,不图排场。红白好事,不宜铺张。现时富足,当思久长。量入为出,有储有藏。


  禁戒非为


  为人处世,需求名芳。忌人说短,怕指脊梁。品端行正,受人敬仰。胡作非为,定遭祸殃。劝我族人,正大明光。非理之事,不为不想。不义之财,莫贪莫枉。酗酒吸烟,宜戒不倡。偷抢讹诈,赌博嫖娼。聚众欧斗,诬告诽谤。此事作为,触犯律章。禁之止之,免讼公堂。

/<tbody>/<table>

张氏祖训 
笃忠敬言,急公守法。完粮息讼,营生业言。
士农工商,各执其业。慎丧祭言,慎终追远。
宜尽诚敬,慎婚姻言。娶媳嫁女,咸宜配择。
严内外言,治内治外。不可易位,敦孝悌言。
事事亲敬,敦宗睦族。笃教学言,养不废教。
作养人才,厚风俗言。吉凶庆恤,孤寡有体。
敦和睦言,捍忠御灾,协力同心,严杂禁言,奸盗赌博,占欺谋吞。

张氏宗祠“百忍堂”的由来,身为张家人你知道多少?

张氏宗祠“百忍堂”的由来,身为张家人你知道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