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虽三千宠爱独宠杨贵妃,但却有一个“洋嫔妃“,还生了公主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一首唐诗常常激起人们对唐玄宗李隆基一世风流的遐想。

著名文史专家、文物杂志总编辑葛承雍先生经过研究发现,唐玄宗的姬妄中,还有一个“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篷舞”的“胡旋女”,一个来自中亚的“洋贵纪”!

唐玄宗虽三千宠爱独宠杨贵妃,但却有一个“洋嫔妃“,还生了公主

唐玄宗有二十九个女儿、二十个儿子,记录在案的皇后嫔妃有刘华妃、赵丽妃、钱妃、皇甫德仪、武惠妃、柳婕妤等二十人,还有一些嫔妃失传,其中最蹊跷的是“曹野那姬”。《新唐书》的《诸帝公主传》仅载:“寿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

在魏晋隋唐时代,“姬”是人们用来称呼年轻貌美女性的,是代表女性身份的一种称谓。“野那”是外来语,而“曹”姓是出身中亚曹国的粟特人入华后改用汉姓时常用的姓氏。“曹野那”是不是来自中亚曹国的人?

曹国是中亚粟特地区的一个国家,地跨今日的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隋唐时期,中国一般对来自粟特地区的人以国命名,著名者如“昭武九姓”。与米氏、史氏、康氏、安氏等以国为氏一样,来自曹国的曹氏是中国境内最常见的粟特姓氏之一。

唐玄宗虽三千宠爱独宠杨贵妃,但却有一个“洋嫔妃“,还生了公主

葛承雍说,敦煌吐鲁番文书透露出丰富的姓名信息,大大扩展了后人对“曹”姓的研究。吐鲁番出土的文书记载有曹延那、曹野那等粟特人名,桂林西山石室有唐代景龙三年(709年)安野那题名。

“曹野那姬的名字无疑是汉文转写,曹是以曹国为姓氏的粟特人的通例称呼,‘即日,二字明显是粟特人常见的名字,其粟特语原意是‘最喜欢的人’,俊男舰女都可用此名,无非是男的长相精神,女的长相漂亮。”葛承雍说。

那么,作为一名外国女子,曹野那姬是如何来到中国,且有机会接近唐明皇的呢?

根据历史文献的线索和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粟特文化的深入研究,入华的中亚女性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

唐玄宗虽三千宠爱独宠杨贵妃,但却有一个“洋嫔妃“,还生了公主

首先,来源于丝绸之路上的胡婢贩卖。唐代龟兹和于阗都置有女肆,西州继承高昌遗留下来的奴婢买卖市场兴盛,尤其是买卖胡人奴婢特盛。当时京城长安奴婢价格相当高,每人的要价合绢二百五十匹,而西州才四十匹,长安是西州的六倍,刺激来往中原的行客和兴生胡们购买胡婢带往关中、江淮地区。

其次,是长安粟特胡人聚落的粟特女子。中亚九姓胡客居长安的人员较多,特别是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胡人,常常以长安为贸易中转枢纽或目的地,后来他们多客居长安。

长安西市作为唐长安最大的消费市场和商品集散地,其主力军就是胡商,他们开设铺肆,坐商经营牟利,行商奔波供货,一般皆有家口寓居长安,娶妻生有子女,出现许多“土生胡”,即胡人血统二代或三代的移民后裔。长安酒肆中貌美如花的“胡姬”中可能就有曹姓胡人女子。

唐玄宗虽三千宠爱独宠杨贵妃,但却有一个“洋嫔妃“,还生了公主

此外,皇家梨园中有不少胡人艺术家,胡人女子以乐户身份入宫,有可能被选为皇帝姬妾。但曹野那姬如果是出生于长安胡人乐户家庭,一般不会再使用“野那”这样的粟特名。

最后,是来源于中亚粟特人进贡的“胡人女子”或“胡旋女”。中亚昭武九姓胡与唐王朝正式交往经常以“贡”与“赐”作为手段,而且次数可观,种类繁多。

长期致力于中西交流史研究的蔡鸿生教授根据《册府元龟》统计,唐代九姓胡从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到代宗大历七年(722年)约一百年问,共入贡九十四次,其中曹国八次。特别是8世纪上半期,阿拉伯帝国向东不断军事进攻,对中亚诸国步步进逼,迫使他们向中国求援,唐玄宗时代就占了一半以上。天宝四载(745年),曹国国王哥罗仆禄呈贡表,明确表示希望从阿拉伯人威胁下挣脱出来,愿做唐朝的一个小州。如此一来,进贡“胡旋女”也是自然的。

唐玄宗虽三千宠爱独宠杨贵妃,但却有一个“洋嫔妃“,还生了公主

“作为能歌善舞、仪态万千的漂亮女子,‘胡旋女,是外国女性中最容易接近皇帝的。曹野那应该是开元年间曹国进贡的‘胡旋女’,因色艺为玄宗喜爱而进入后官。这和靠‘善歌舞,晓音律,而使玄宗大说的杨贵妃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