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下鄉:“形似而神異”,滿滿的套路

寒風凜冽,人們都在等待春暖花開的日子,身處汽車行業的人等得尤其辛苦。

“寒冬來襲”、“28年來首遇負增長”、“全線下滑”………

2018年的車市真的很喪。

茫然失措之際,政策成為希望之光。

救市呼聲此起彼伏,政府選擇果斷出手。

今年1月份,闊別車壇10年的“汽車下鄉”政策重新上架。

可是十年煙雲。

如今的中國車市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次下鄉能否喚醒車市?或許,並不樂觀。


“形似而神異”的政策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10年前的那場汽車下鄉運動,的確打開了農村的廣闊天地。

扉旅汽車查閱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2010年,我國汽車市場增速迅猛,同比增幅分別達到46.15%、32.37%,乘用車銷量更是在2009年首次超越千萬輛門檻。

汽車產品向下滲透,遇上鄉村市場消費升級,一拍即合。

不少企業趁勢崛起,五菱也在那一年確定了自己車市霸主的地位。

同樣是出於對低迷市場的“救贖”,今年1月,汽車下鄉政策被宣佈將再度迴歸,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力求為寒冬車市注入陽光。

汽車下鄉:“形似而神異”,滿滿的套路

十年前場景彷彿重現,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

彼時,金融風暴刮遍全球,中國汽車行業風雨飄搖。“救市”成為那個時代汽車行業的主基調。

此時,再逢瓶頸,但在數以倍增的龐大基盤以及消費能力的顯著提升下,如今的“救市”可能更多地只能表現在“提振”層面。

從2009年到2019年,十年之間,我國汽車產銷規模已經從1千萬輛級攀升至將近3千萬輛級。車市發展至今,不再處於高速成長期了。

廣大農村也已經完成了汽車消費的初步市場培育,汽車在農村市場也已經有了相當比例的覆蓋。

新一輪汽車下鄉,自然是不可能再現當年的盛況了。

此外,與2009年中央斥資50億元的全國範圍內的“汽車下鄉”相比,本次涉及汽車下鄉的政策不僅未提出任何實質性的補貼,還在“補貼”表述的前面加了一個限定——“有條件的地方”。

這也意味著刺激政策的落實是下放到各級地方政府層面,地方政府將視具體情況執行補貼政策。

並且此次“汽車下鄉”並未得到購置稅減半政策的支持,相較十年前的市場效果不可同日而語。

必須承認,與十年前相比,兩次下鄉政策的出臺背景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蹭熱度的營銷


儘管這一輪汽車下鄉不再有中央財政層面真金白銀的補貼,但企業仍對農村市場抱有很大期待,尤其是自主品牌,紛紛推出購車、換購補貼以及各種優惠政策,推進汽車下鄉政策的落地,力圖搶佔先機。

從各大車企公佈的“汽車下鄉”補貼政策來看,主要是置換補貼和金融貼息兩大類。

但,從打響汽車下鄉政策第一槍的一汽-大眾和長安歐尚他們的具體補貼政策來看,其實際上並沒有做到像廠家給出的看似很大的補貼優惠,而是藉助汽車下鄉這一政策一邊促進自己的二手車業務發展,一邊促銷自己的個別車型。

汽車下鄉:“形似而神異”,滿滿的套路

來自長安歐尚的數據顯示,他們今年拿出了1億元的補貼用於推動汽車下鄉,但平均下來,每輛車只能享受到100元左右的優惠,顯得杯水車薪。

此外,看似優渥的下鄉補貼政策其實早已有之。以長城哈弗為例,其汽車下鄉優惠政策包括二手車置換補貼、金融產品優惠以及2萬元現金優惠。看起來促銷力度很大,但是熟悉市場行情的用戶卻能發現,二手車置換以及貸款優惠是哈弗品牌常年的優惠政策,2萬元的現金優惠也是H6運動版正常的降價幅度。

面對不斷宣佈響應國家“汽車下鄉”政策的車企,一位汽車資深從業人員一語道破了其中的玄機,“基本都是以前的優惠力度,但換了種說法,換湯不換藥而已,所謂最高優惠其實是各種優惠疊加的綜合優惠,加上‘最高’這種詞彙,而且不是針對全系車型。”

在市場終端,所謂下鄉政策更像是原有優惠政策換了個說法,消費者並未享受到補貼政策的好處。部分車型確實有不少讓利,但這些車型基本都是性能和口碑較差的滯銷品,被車企以補貼之名行降價促銷之實,滿滿的套路。

難道火熱的“汽車下鄉”在車企眼裡僅僅只是一種營銷手段嗎?

可能,對於車企而言,不管套路舊不舊,提前佈局,搶佔市場準沒錯。

薅不動的羊毛

其實,隨著消費理念不斷升級,下沉市場的遊戲規則早已逆轉。

回顧上一輪汽車下鄉,汽車消費開始普及進入家庭,國家支持農民購買農用汽車,配合購置稅優惠政策,解決農民的基本交通出行問題,圓了小鎮青年的汽車夢。

但是十年後的今天,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了2億,消費格局也從“增量擴張”向“存量更新”轉變,主力市場從一、二線城市逐步轉移到三、四線城市及廣大農村,大部分農村家庭已有了第一輛小汽車。

如此背景下,還能剩下多少空間可以挖掘?

此外,根據易車研究院的報告,暢銷鄉村市場和四五線城市的低級別乘用車2018年零售量大幅下滑,從拉動汽車增長的火車頭淪為拖油瓶,其中四五線城市同比下滑達到12%左右,遠高於平均水平。

汽車下鄉:“形似而神異”,滿滿的套路

無論是從市場格局還是現有購買力來看,即使有刺激政策,也無法像當年那樣撬動這片廣袤的市場。

“汽車下鄉”不是一個短期行為,也不是一個刺激行為,更不是權益之計,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戰略性行為。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說道。

可見,目前車企想要在下沉市場有所作為,必須在渠道建設上進行不斷完善與拓展,只有在“汽車下鄉”的政策指引下充分下沉,才能在市場信心中找尋到難能可貴的生機。

相比之下,精耕細作,挖掘增量,不啻為重振中國車市的另一個思路。

畢竟,當汽車下鄉升級到2.0時代,唯有創新求變者才能享受到最新的政策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