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分鐘限速值切換7次看到了某些似曾相識的「套路」

這不是數學題,也不是物理題:20多分鐘,一條路上的限速值,從40到80,前後切換了7次。此刻的你,可能和我一樣感到困惑,這是公路,還是“套路”?這是走高速,還是坐過山車?

據瞭解,山東相關部門近期已開始對高速公路限速值過低、忽高忽低問題開展專項排查,並對國省道、城市道路測速抓拍設備進行全面排查。顯然,問題不止在山東,有路的地方,有人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現類似問題。當然,一個地方駕駛人群普遍的法治意識濃烈,可能會更加容易倒逼有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依法管理,人性操作。譬如,在沿海發達省市,道路限速值的設定就不至於那麼“隨心所欲”。

20多分鐘限速值切換7次看到了某些似曾相識的“套路”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現在的問題是,人多了,車多了,路多了,也便需要加強交通安全管理。限速規定,安全因素優先考慮,但是要不要兼顧通行效率,駕乘體驗?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就對媒體表示,道路限速值的設置,需要有一致性、穩定性。“在道路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按照周邊環境,可以取一個折中的限速值。一旦科學論證確定後,限速值就應該穩定下來。如果有變化,也應該提前告知,留有緩衝時間。突如其來的限速,會讓司機無所適從,也會產生新的安全隱患。”

20多分鐘限速值切換7次看到了某些似曾相識的“套路”

另一方面,同一條接續的公路上,不同地界往往可能也有不同限速值的設定。對高速和一般公路的車輛通行速度,道交法都有明確規定,考慮到道路尤其是一般公路通行地域、路況的複雜性,相關法律及地方配套法規又賦予了基層縣市等根據實際確定地方通行道路具體的汽車通行速度值設定權。有關人士建議,公路限速值要建立一個跨區域協同機制,不能“各自為政”,不能把方便留給管理者,而把麻煩預留給公眾。——預留的是違章是罰款,更是安全隱患,不適體驗。

乘坐小車時,經常聽到導航即時而友善的提醒:前方200米,違章拍照;此處違章人數較多。這個提醒,同時也提醒人們,導航都精準監測到了,交管部門知情知景嗎?此處違章人數較多,是路況問題,周邊環境問題,駕駛員個人素質問題,還是限速值設定問題?現在都有大數據了,交管部門針對大量違章案例,有過認真梳理排查?做過哪些積極整改?可以消除“違章人數較多”的“此處”嗎?

20多分鐘限速值切換7次看到了某些似曾相識的“套路”

公路,面向所有公眾,事關公眾安全、便捷、順暢的路上體驗。公路問題的起點,其實是“公心”,有關部門是善意地提醒預警、以人為本地與時俱進,還是惡意、任性的以罰代管?

20多分鐘限速值切換7次的“過山車式體驗”裡,許多人似乎看到了某些似曾相識的“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