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读书时刻:杨时故里的烟霞

三明读书时刻:杨时故里的烟霞


●练建安
  龙岫者,闽北将乐美称;烟霞,此处为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萧胜龙先生的散文集《龙岫烟霞》共五辑。第一辑:人生真谛。缅怀亲人,感悟人生。第二辑:先贤足迹。程门立雪,精神传千秋。第三辑:金溪雅韵。描写闽江上游金溪两岸美丽风光。第四辑:客家风情。展现将乐客家民俗风情。第五
  辑:乐土余音。文史、掌故及读书心得。
  纵览“烟霞”,开卷有益,长见识。因不胜枚举,字字珠玑的《将乐赋》以外,仅列三例:
  其一,鸬鹚捕鱼。《孔头印象》记述道“鸬鹚又叫鱼鹰,从外地高价购回。训练好会捕鱼的成鸟,每对数百元(现在每只要千元以上)。村里能用鸬鹚的,只有那么几户。那时,一
  个农民之家,拥有三五只鱼鹰是一
  笔不小的财富呢。用鸬鹚捕鱼,得
  配上竹排。竹排也是自制的,一般
  用六根大毛竹串成一个竹排。那
  略微翘起的排梢上,站着几只墨


  绿色的鸬鹚,扑愣着翅膀,在主
  人的号令声中,纷纷潜入水中,不时地从水里叼起鱼儿来……
  其实,作为帮人类捕鱼的鸬鹚,也有可悲之处。捕鱼前,主人会
  在鸬鹚食囊下端,系上细细的
  绳子,不紧也不松,以阻止鱼
  儿进入鸬鹚腹中为宜。收工
  时,主人从它们鼓鼓的食囊中挤出鱼儿来。作为奖励,主人会用小鱼来慰劳这些有功之鸟。集市上买鱼的人,一般不喜欢鸬鹚捕的鱼。试想,从鸟儿的胃里挤出来的鱼儿,能保存多久呢?河鱼的鲜美
  之味是要大打折扣的。”
  其二,西山纸。《龙栖山手工造纸作坊》告诉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西山纸的历史源流与制作工序。文章引《福建通志》所载:“……龙栖山所出之最。阔者为切边
  也,略隘者为鼓连,洁白
  如雪,俗呼西山纸。”清
  康熙编印《四库全书》,调用了西山纸。1972
  年至1976年,国家出
  版局曾从将乐调去三
  四百吨毛边纸,印制
  毛泽东诗词线装本

  及有关历史资料。近
  年,龙栖山半甲纸厂
  生产的西山纸,曾
  被故宫博物院用于装裱修复古籍书。西山纸为何这样好呢?作者在另一篇文章《跟祖父上山“打狼”》告诉您:“西山纸之所以质地优异,除了用上好原料以及独特手工制作工艺外,关键之处在于抄纸前要往纸槽里加入一定剂量的,用狼叶熬成的浆液,以增强纸的拉力和防腐防蛀性能。祖父与纸业社、纸厂的一些师傅熟悉,就为龙栖山一些纸厂‘打狼’,挣点零钱补贴家用。”
  其三,相牛。《相牛》记载:“伯乐会相马,我的祖父会相牛。据《相牛经》记载,相牛有如下要领:眼圆且大,眼白与瞳仁相通,脖长脚大股阔毛短者为佳。《相牛经》又说,母牛毛白乳红则多子,乳疏而黑则无子。母牛一夜粪三堆,一年生一子;一夜只有一堆粪,三年生一子。上看一张皮,下看四只蹄;前看龙关广,后看屁股齐。祖父并不知古时就有了《相牛经》,在他看来,这上面四句话是关键,其实与古时《相牛经》异曲同工。”
  《龙岫烟霞》,记载了中国千年紫薇王状况,记载了将乐乔迁习俗,记载了将乐擂茶的制作方法,记载了山区水碓的工作原理……一卷在手,纵览精华。当然,随着作者的妙笔生花、娓娓道来,读者将神游龙栖山、龟山、月山、水南书院、含云寺等名胜风光,将了解西汉贤相萧何后裔入闽派衍,还将穿越历史,重返“闽学鼻祖”杨时《龙栖祈雨》现场。

  《龙岫烟霞》可读性强,不时以寥寥数笔,讲述传奇故事。《新岭》写道:“说起新岭,其实不新。新岭之名始称于明代。明弘治十八年版《将乐县志·地理卷》载:新岭,在县南桃源都。岭高十里,南乡五都之民胥此往来。昔路环山下,行者苦遥,新开是岭以为捷径,故名。……当我走得腰酸腿痛之时,祖父拿出自备的干粮给我吃,讲了许多新岭的故事。很久以前,新岭常有土匪、强盗剪径,过往商客要结伴而行。有位力大无比的女长毛,使双枪,功夫十分了得。她一人能同时制服四个男人。圆规似的长腿夹住两人,左右胳膊各夹一人,还能使枪,百发百中。松涛阵阵中,我仿佛听到了女长毛的吼声。毛骨悚然,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萧胜龙先生的母系乃杨时后裔,书中记载了他母系家族中的诸多“掌故”。《木芙蓉》记载:“我的外公,自号孔昭,乃闽北名士。精于诗、文、书、医,任县立祖教小学校长。他在省立第四中学读书时的一件壮举,至今令族人津津乐道。从老家运了整整一木船的黄豆,到福州出售,换回一部新出版的《辞海》。据说这是我国编的第一部《辞海》,价格高得惊人。他还自学中医成材,为人看病,不取毫厘。在乡村颇有名望。”先贤“书痴”事迹,至今读来,令人感慨系之。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道是,“江山也要文人捧”。胜龙兄作为将乐文化名人,热爱家乡,热情地为家乡好山好水、历史文化放声歌唱。先贤云:“德不孤,必有邻。”在下不才,自以为客家乡土文化赤子。因此,心息相通,感佩其人其文。
  此读后感,权为序。
  (练建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联《台港文学选刊》执行副主编、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创会副会长。本文为萧胜龙散文集《龙岫烟霞》之序,发表时略有删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