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競逐電商圈 唯品會“夾縫”逆襲

在中國的互聯網界,阿里與騰訊已經是“鐵王座”的唯二競爭者,可謂是一時瑜亮。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為了爭得“鐵王座”,阿里與騰訊在不斷鞏固自身優勢地位的同時,都將眼光放到了對方擅長的領域裡。

用土話說,那就是“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具體看,阿里在電商領域一馬當先,卻對騰訊的社交領域虎視眈眈;騰訊在社交領域一家獨大,卻對阿里的電商領域念念不忘。

騰訊、阿里競逐電商圈 唯品會“夾縫”逆襲

特別是在電商領域,在兩位大佬的“威逼利誘”之下,較為知名的電商平臺都紛紛站隊。如今在電商頭部企業之中,阿里繫有淘寶、天貓、蘇寧易購;騰訊繫有京東、拼多多、唯品會,兩大派系“劃江而治,難分伯仲”。

而在一眾“腰圓膀粗”的巨頭之中,唯品會是看起來最“勢單力薄”的那一個,怎麼看都像是一個“小跟班”,但即使如此,也阻擋不住這個小跟班的逆襲。

小跟班的逆襲

2017年底,騰訊與京東聯袂入股唯品會,分別持有了唯品會7%和5.5%的股份,此後騰訊成為了唯品會第二大股東。這一入股簡直是雪中送炭,因為當時唯品會正處於轉型失敗的低谷期,面臨營收增速下滑、用戶增長困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京東也終於在電商界收穫一名“小弟”,面對阿里不再孤軍奮戰。

騰訊也許對唯品會曾寄予厚望,但在經過短暫的回暖之後,錯誤的向奢侈品電商轉型讓唯品會錯過了最佳時機,2018年唯品會的營收同比增速繼續放緩,並在四季度跌進個位數。獲得騰訊的支持仍然萎靡不振,唯品會一度被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唯品會“沉淪”的幾年時間裡,騰訊另一扶持對象拼多多強勢崛起,2018年完成上市之後,拼多多完成了對唯品會的全方位超越,並殺進電商平臺前三強,形成電商界“三國殺”格局。

此後,騰訊系便以京東、拼多多為主。其中,騰訊持有京東17.8%的股份,位列第一大股東;另外騰訊持有拼多多16.90%的股份,位列第二大股東;而到了唯品會這,騰訊截止2018年的持股依然是7%。

這時候,相比京東和拼多多,原先在騰訊系的電商佈局中佔取重要地位的唯品會已經完全淪為了“小跟班”。在微信的“支付-第三方服務”九宮格中,京東購物與拼多多都佔據了較好的位置,而唯品會只能屈居角落,甚至排在蘑菇街的下面。

騰訊、阿里競逐電商圈 唯品會“夾縫”逆襲

這種尷尬的局面一直到唯品會重新回到特賣領域,並卓有成效之後才有了改變。今年以來,唯品會以特賣為主的模式更加清晰,經營狀況逐漸有了好轉。

可能是突然間發現這個小跟班也有了起色,於是騰訊大手一揮,在2019年3月斥資4341萬美元增持唯品會,進而持有唯品會8.7%的股份。

這一次,唯品會沒有再讓騰訊失望。今年二季度,唯品會的盈利能力有了顯著改善,毛利潤上升明顯。三季度,唯品會歸屬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超100%,超出預期。

另一方面,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特賣體系的戰略確定之後,唯品會先是以收購的方式加碼了線下奧特萊斯業務;後是將已有“雞肋”嫌疑的品駿快遞脫手,成功瘦身,輕裝上陣。將自身的企業特色與行業趨勢結合起來的佈局讓唯品會煥然一新。

財報的良好表現,與策略上的正確選擇,讓唯品會重新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肯定,截止發稿,其股價相比年初竟有了超過150%的上漲,市值也向100億美元發起了衝擊。

在近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發佈的《電商品牌200強(2019)》排行榜中,唯品會緊隨淘寶、京東、拼多多之後排名第四,位居蘇寧易購、天貓之前。

這樣的態勢,唯品會早已不是“小跟班”,而是化身成為了“小狼狗”。騰訊也再次對這個戰意高昂的“小狼狗”加以支持。據新京報報道,騰訊近期再次斥資約8419萬美元增持唯品會股票,所持股票已經佔到唯品會A類股與B類股總數的約9.6%,擁有4.3%的投票權。

在唯品會全年股價飆漲超150%的前提下,騰訊的這一次增持不僅是錦上添花,更多的是對唯品會的肯定和認可。同時也說明,唯品會不再是騰訊系那個可有可無的“小跟班”。

對於唯品會而言,騰訊的增持自然是“喜從天降”,對後續的發展有積極影響。但短期的順利並不代表著成功,在互聯網流量見頂的情況下,唯品會未來的路仍然撲朔迷離。

流量的紛爭

2019年以來,阿里與騰訊的明爭暗鬥越發激烈。國慶之後,京東、拼多多、唯品會曾集體發難,企圖在“二選一”問題上圍攻阿里,但這一切都被雙11的洪流淹沒。而在雙11之後,阿里成功回港上市,超越騰訊成為新港股王,也讓阿里和騰訊的爭鬥更加劍拔弩張。

其中在電商領域,騰訊擁有的流量優勢或將越發明顯。由於人們對社交的需求明顯要比購物更高,所以讓消費者在社交過程中完成消費,是電商產業實現新流量增長、成交量增長的一大方向。

而在社交領域,騰訊一家獨大的局面短時間內幾乎不可撼動,簡而言之,騰訊就是當前互聯網流量緊缺的情況下,江湖中最後一位流量大佬。

騰訊、阿里競逐電商圈 唯品會“夾縫”逆襲

對於那些想通過微信社交來拉新的電商,騰訊可以理直氣壯的說這麼一句話:此樹是我開,此路是我開,要想從此過……

不過,對於京東、拼多多、唯品會這些嫡系,他們只需要來一句:“大哥,自己人!”就能獲得騰訊的社交流量加持。

但騰訊的社交流量並不是萬能的,背靠騰訊這顆大樹的唯品會依然面臨著流量困局。社交產品的屬性決定了,它必須通過一種非常溫和的方式去引導消費者完成消費,太過直接容易造成極其惡劣的社交體驗,從而降低社交產品本身的用戶數量。

所以經過拼多多的一番“教育”之後,諸多微信用戶已經對於各種好友拼單產生了厭煩情緒,微信為了留住用戶也適時出臺規則打擊各種“裂變”式的社交電商套路。

於是拼多多式的社交裂變模式已經很難走通,唯品會想要通過微信獲取流量,必須創造出更新、更好玩的模式。截止三季度,唯品會的活躍用戶為3200萬,與京東、拼多多、阿里等相差甚遠。

而電商行業的發展性質決定了,流量將會向頭部平臺集中。如今,阿里在完成對考拉海購的收購之後,其在國際化方面的佈局已經領先一步;而拼多多正通過百億補貼不斷吸引新客戶;京東則獲得微信的一級流量入口,未來增長可期。

目前,唯品會在核心戰略確定的情況下迎來了一波利好,但是如果流量增長渠道欠缺的問題不解決,現在取得的所有成績在未來或難以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