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打了,我不买了"6岁女儿向妈妈求饶:爸妈情绪失控伤害大

"妈妈别打了,我不买了"6岁女孩向妈妈求饶:父母情绪失控危害大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很优秀,因此父母都会特别注意教育方式。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小朋友的过程中很讲究方法,不仅仅再是凶孩子,打孩子,而是通过讲道理、做示范,来"感化"小朋友。

不过,尽管家长们心里想着"不生气,不发火",可是当面对小朋友做错事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冲他们发脾气。有一个六岁的女孩对妈妈求饶"妈妈你别打了,我不买了",可见父母在情绪失控的时候危害还是很大的。

朋友小李跟我分享了她的经历:周末小李带着女儿去超市,过程中母女两个人一起挑喜欢的零食,非常热闹、开心。

可这温馨的瞬间却被一个小女孩的喊声打破了。小李听见不远处的玩具区有一个小女孩一直大喊"妈妈别打了,别打了,我不买了。"走过去一看,之见一个看起来六岁左右的小女孩蜷缩在货架下,她的妈妈正不顾着旁边人的劝说和拉架,对着小女孩又打又骂,当时小女孩应该是被吓坏了,除了求妈妈不要打了,就蹲在那一动不敢动。

后来听周围的工作人员说,原来是因为小女孩想要买一个玩具,但是妈妈不同意,然后孩子自己抱怨了几句,被妈妈听到后,就出现了刚才那个场景。小李听后不免感叹,也不是什么大事,家长也不至于对孩子这么凶啊。

回到家后,女儿还问小李"妈妈,你也会那样打我吗?"听了女儿的话,小李还是很有感触的,没想到女儿作为一个旁观这着受到了这么大的影响,更别说那个小女孩了。

小李一边告诉女儿"妈妈一定不会这样冲你发脾气的",一边暗暗下决心,以后在女儿面前,不管她犯了什么错误,也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不得不说,家长在小朋友面前发现自己暴躁的情绪,是会给小朋友造成很大的伤害的。

第一点,对小朋友心理伤害大

有的家长觉得对孩子吼叫,会让孩子因为害怕而不敢犯错误,而且这些家长也觉得这种方式很"管用",孩子确实做什么都变得小心翼翼了。

但事实上,这样通过粗鲁的方式对孩子,小朋友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在哪。孩子之所以变得做事很小心、很胆怯,只是因为害怕家长再打他。因此,这种教育模式会把父母和孩子隔得越来越远,孩子的心理也会有很大的阴影,不是变得很懦弱,就是变得和家长一样粗暴。

第二点,别再坚持"不打不成才"的观念

很多父母都认为小朋友就要打,不打的话就会很脆弱,就不长记性,会永远地重复犯错误。打了几次以后,孩子面对困难、挫折时的承受能力就会变强。

可是,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家长们扭曲了"挫折教育"的含义。在小朋友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不能对他百依百顺,但是一味地拒绝、批评、打骂,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挫折"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小插曲,而不是"主线"。

第三点,小朋友容易变得"逆反"

有些小朋友很有"想法",对于家长这种随意打骂的不合理的行为,他们会反抗。会习惯性的跟家长"反着来",家长不让做什么就一定要做,家长让座的事情一件都不会去做。很明显,这样下去,即便是家长的错,但孩子肯定是无法好好发展的。

家长们作为成年人,在小朋友面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对孩子发火。父母当然可以严肃地批评、教育孩子,但一定要有原则。大家平时对小朋友发过脾气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