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汲冢鲁庄:种上“扶贫百果园”村民甜蜜奔小康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徐松

每一分钱的扶贫专项资金,都是精准滴灌、福泽群众的动力源泉;每一棵果树苗,都是鲁庄村脱贫攻坚的甜蜜希望。在脱贫攻坚进程中,郸城县财政局和汲冢镇党委政府科学立项、长远规划、因村制宜、精准帮扶,整合财政扶贫涉农资金99.55万元,把300余亩废地深度整理、种植果树、点土成金、铸成产业,再承租分红、安置就业、共享果实,成为鲁庄村幸福甜蜜奔小康的“扶贫百果园”。

郸城汲冢鲁庄:种上“扶贫百果园”村民甜蜜奔小康

深冬的豫东寒风凛凛,然而在郸城县汲冢镇南侧5公里处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鲁庄村300亩果园里,群众正浇灌保苗、修剪枝条忙得如火如荼,村庄内外一派生机盎然,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郸城县属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而汲冢镇鲁庄村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基础条件薄弱、无经济支柱产业,全村524户、2164人守着3252亩耕地以传统农业为生,在脱贫攻坚核查中有244户、1047人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48.4%。

2013年,郸城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把全县脱贫攻坚大军中的骨干力量县财政局派驻到鲁庄村进行定点帮扶,旨在通过强有力的引擎,带动这个深度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幸福的生活是相似的,而贫困的原因却有千千万。我们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大力帮扶建强基层组织、建设美丽乡村,精准扶志、扶能、扶业,通过奖评脱贫致富户、孝老爱亲户、诚信守法户、清洁卫生户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科学整合使用财政扶贫涉农资金强产业,为鲁庄村注入了长久的动力。”郸城县财政局扎根鲁庄村帮扶6年,建设扶贫车间、安装光伏发电、发展蔬菜大棚、强化基础设施,如今的鲁庄贫困户仅剩7户1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88%,已整村脱贫,财政局驻鲁庄村扶贫第一书记王辉欣慰地说。

如今,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让已经崛起的鲁庄村看到了新的希望。

郸城县财政局和汲冢镇党委政府针对鲁庄村废旧坑塘多、小片荒多、空闲宅基多的“废三多”现状,依据把脱贫攻坚和“六村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解密结合,为鲁庄村制订“二次创业”的林果产业发展规划,精准使用99.55万元整合财政扶贫涉农资金整理土地,把村庄内外300余亩“废三多”点土成金,通过“四议两公开”办法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公开招租、民主决策将整理出来的大大小小9片土地规划为以黄金蟠桃、雪桃为主的桃园,以河间软籽石榴、突尼斯软籽石榴等为主的石榴园,以布朗李、黑宝石李子等为主的李子园。

暖冬植树正当时,如今3万余株果树全部种植成功,有的三五十棵点缀在房前屋后,有的百八十棵分布在道路拐角,还有集中连片种植在村庄周围,它们与平坦的村庄道路和路边大叶女贞、红叶石楠绿化树种相得益彰,整个村庄成为景色怡人的世外桃源,一片片果园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感党恩的“扶贫百果园”。

“感谢党的好政策,原来俺们村的都是荒废地,现在你看我们家前前后后都是果园了,绿化美化,将来还有甜蜜的果实吃啊,我们真是看到了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样子。”鲁庄村贫困户62岁的鲁学海如今脱了贫,幸福满满地奋战在小康道路上。

“整理出来的土地产权归村集体,载果树外包承租,收入记入村收入,实行村财乡监;每年受益不少于9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助力脱贫;果园可安置100余人就业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致富;3年后土地租金依照市场情况适当上浮,而且果树挂果产生双项收入,惠及全村群众。”汲冢镇党委书记王申展望未来信心满满地说,“小果园成了长久带动致富的大产业,帮扶成效至少5年以上,实现了产业化;300亩荒地变废为宝,实现了土地集约化;果树两季绿化、一季挂果,实现村庄庭院美化绿化;可以说是一次投入帮扶,长远受益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郸城县财政局长张振新说,县财政局就是一线帮扶的坚强后盾,绝对把每一分钱都要用到贫困群众身上,让每一分钱都用好、用活、用出成效,以脱贫攻坚助推“六村共建”,以“六村共建”助力乡村振兴。在鲁庄村“扶贫百果园”的规划建设上,既要让群众即行受益,解决了输血的问题,也解决了造血的问题,形成产业扶贫利益连接机制,把贫困户的利益连接起来,既扶贫,又扶志、扶能、扶业,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让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你看,政府给俺种上‘摇钱树’,养上‘下蛋鸡’,育出‘百果园’,这是长远的法子,这才叫把幸福种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上。”鲁庄村群众沐浴党恩奔小康,步伐坚定、心劲十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