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未馬東:創業要「破格」,不囚於規則,不安於方圓

米未馬東:創業要「破格」,不囚於規則,不安於方圓

很多時候,我們已經習慣了活在自己或是他人所劃定的某種邊界之中,這個邊界可能是我們對自身能力上限的認知,可能是外界對我們身份的設定,也可能是我們基於常識而形成的一套「行為準則」。

人們似乎感覺,只有站在邊界裡才是主流的、穩妥的,但如果我們能夠掙脫腦海中的這些束縛去邁出那一步,那麼往往會有驚喜等在前方——

正如十年前李開復博士離開谷歌成立創新工場,幫助了許許多多年輕的創業者追尋心中的夢想,造就了一個又一個行業獨角獸;正如那些經歷、背景各異的一批批創業者選擇跳出安全區、闖入無人區,投身到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中去,全力締造新的傳奇。

回顧十年來時之路,「創新無邊界」這一理念不僅深深烙印在了創新工場的骨血之中,還深刻影響著工場系的每一位創業者,也在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人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創新無邊界」系列是創新工場在成立十週年之際推出的全新系列欄目。我們希望藉此機會,去解讀工場系創業者心中的創新基因,追尋這些創業者一路走來身上所留下的那些工場印記,希望能夠為屏幕那端的你帶來些許啟發。

本期,我們邀請到了米未創始人 CEO 馬東,他將過去的十年形容為「自己人生髮生最大變化的十年」。

這十年裡,身為央視著名主持人的他,離開體制加盟愛奇藝,而後創立了互聯網內容製作公司——米未,並且不斷在內容創作這件事情上發起新的挑戰,打造出了《奇葩說》、《樂隊的夏天》等爆款網綜。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創新工場是米未的第一個外部投資者。江湖上還流傳著一個故事:當年馬東與李開復在中關村的一個咖啡館會面,在聊了不到一杯咖啡的時間裡,李開復就決定投資馬東的項目。

憶起那段經歷,馬東說:「那個時候我們可能對自己都沒有那麼大的信心,我們覺得, 即便有時候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但既然外界對我們寄予厚望,我們總應該對得起這份期待。」

米未馬東:創業要「破格」,不囚於規則,不安於方圓

2015年米未成立發佈會現場

在這篇文章中,他將分享:

  • 如果用一個詞回答「創新是什麼」,會選擇用哪個詞去定義創新?為什麼?
  • 在不斷突破的過程中,什麼是最大的限制?或者說對創新本身是一個限制?
  • 經歷過的一次最大破格?未來將在破格的動力下做哪些嘗試?
  • 對於所投身的行業,有什麼追求?
  • 如何理解「創新無邊界」這一理念?
  • 當初是如何與創新工場結緣的?一路走來,創新工場在自己的創業之路上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 在創新工場成立十週年之際,最想對工場說什麼?
  • 這些年來,對創業或是人生的最大感悟?

不要因既定的某些規則、既定的某些方圓,而束縛住自己的手腳,要破格。

Q:如果用一個詞回答「創新是什麼」,會選擇用哪個詞去定義創新?為什麼?

我不會用什麼詞去定義創新,創新就是創新,按照字面去理解就行。我理解的創新是,關於在這個時代如何去做事情的一種描述而已。

我們定義一個詞往往要從它的反義詞出發,我想了半天創新的反義詞到底是什麼?是守成還是守舊?可能守成和守舊都是中性偏貶義的詞,好像都不夠激進。

但確實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行業裡,有時候不見得一定需要變化。變化不是必須的,變化也不見得都是好的。

我對創新的理解,恰恰是因應著時代,因應著前提條件,對於自己所處的行業有深刻的分析和理解。同時,該守舊的守舊,該突破的突破,不要在自己身上有那麼多束縛和捆綁。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覺得在任何時代都可以叫做創新吧。

Q:你在不斷突破的過程中,什麼是最大的限制?或者說對創新本身是一個限制?

我覺得在現在的語境裡,大家把創業這個詞做了好多激情化的理解,好像創業就是每天不睡覺,然後七天 24 小時、996、007 才叫創業,其實並不是。

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創業者,只是那個時候他們不叫創業,也許是另外一個詞。比如說當年的下海,在我理解看不就是創業嘛,都是在現有商業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允許的條件下,去努力做一些別人想做不敢做,別人想做不能做,或者別人並不那麼想做的事情,我覺得這種東西就是一種突破。

我們是一家內容公司,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去描述內容公司的創新,但我們做內容的人,一直遵守著一個原則,它叫做「無視內容的形式邊界」。

什麼意思呢?就是從受眾角度或者從客戶角度出發,往往要給我們所做的工作進行分類——比如對內容產品而言,這個叫電影、那個叫節目,這個叫唱歌節目、那個叫辯論節目……

我覺得任何一種創新的核心,都是別人定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要一個內在的、想創作的動力,然後把它用合適的形式去表達出來。而且,在選擇合適形式的過程當中,

不因既定的某些規則、既定的某些方圓,而束縛住自己的手腳,要努力去突破。

小時候,別人教我們寫字時都會畫一個田字格,然後說你在裡面寫一個漢字。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一個老師就教我說,你寫這個字要破格,要讓田字格變成你這個字的一部分,而不是在這個格里面去寫字。

這句話對我啟發特別大,我們說創新也好,說創業也好,我覺得破格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追求和方向

破格,就是實事求是地面對你的困難,它是一種思維方式,要把它貫穿在自己的思考和行為當中。

Q:你經歷過的一次最大破格?未來將在破格的動力下做哪些嘗試?

我覺得破格不見得會有什麼具體的一件事兒,它並不見得是說畢其功於一役,這件事你破格了,後面就都不用管了,其實不是。

破格是實事求是的面對你的困難,它是一種思維方式,要把它貫穿在自己的思考和行為當中

,而不是說你非要做一個什麼樣的動作。

一件事成與不成,不是單一因素決定的,天時地利人和運氣……有非常多的因素構成。任何一個簡單的事情,成因都可能是一個複雜系統,或者說,最終的結果都是由各種成因綜合下來的結果。

所以不需要在某一方面說,我加油,我努力,我使勁跳得更高,不是這樣的。而是你用這種思維方式去面對你的困難,然後爭取找到跟別人不一樣的解決方法,整個過程沉澱下來的結果就叫做破格。

Q:對於所投身的行業,你有什麼追求?

我們做的是內容行業,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行業。

保持住內容創作者的初心,我們希望讓所有有這方面天賦的內容創作者,在一個相對符合他們發展的環境裡面,去把自己的創作激情爆發出來,並且努力維持在一個高的技術水平狀態。

我覺得做到這一點,其實就足以讓你每天過得戰戰兢兢的了。

Q:如何理解「創新無邊界」這一理念?

我覺得「創新無邊界」其實是一種追求。

從創新工場的角度來說,是一種追求和方向,這一點其實也通過他們的投資,傳染給了創新工場所關照到的行業裡面的那些年輕創業者們。

創新工場經常組織兄弟會,大家聚在一起其實不是打雞血,而是真的在說一些自己所遇到的困難,相互傳達一些自己的焦慮,拆解一些自己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的那種焦灼狀態,分享處理辦法。我覺得這是特別腳踏實地、特別乾貨的東西。

米未馬東:創業要「破格」,不囚於規則,不安於方圓

創新工場第三期兄弟會邀請馬東夜話分享

我很感謝創新工場的眼光,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可能對自己都沒有他們那麼大的信心。

Q:當初是如何與創新工場結緣的?一路走來,創新工場在你的創業之路上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我當初創業的時候,與王肇輝是好朋友,那時候他還在工場做合夥人,他很敏銳,找我與開復和汪華溝通。我很感謝他們的眼光,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可能對自己都沒有他們那麼大的信心。我相信,是工場當年的肯定給了我們一路走來的很多內心的激勵。

我們覺得, 即便我們自己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但是外界既然對我們寄予厚望,我們總應該對得起這份期待。尤其是這種期待,不僅僅是口頭上的,不僅僅是朋友間的拍拍肩膀,更重要的是真金白銀地對你投入,所以我很感激創新工場在米未創立之初就有那麼大的決心來看好我們這個隊伍。

米未馬東:創業要「破格」,不囚於規則,不安於方圓

李開復做客《奇葩大會》談AI,與馬東互動

我們知道創新工場的投資主力方向是技術型公司,所以也許可以說,米未算是工場所投資的一種「另類」,但這並不減弱我們跟創新工場之間的關係。創新工場是米未的第一個外部投資者,也是米未的貴人。他們一路關照著、照顧著、伴隨著米未這幾年一起走下來。

米未在發展過程當中遇到人才、技術、行業分析等等所有的困難,我都會及時跟工場系各位負責人進行溝通,他們也給米未對接了非常多的資源。我覺得創新工場的投後一直是整個行業裡面值得充分肯定的一支隊伍。

整個行業在經歷跌宕起伏,創新工場的初心是長線的,有著一直關注行業變化發展、穿越週期的一些理念和動力,是能夠一直貫穿下去的,這也是我的一個期待。

米未馬東:創業要「破格」,不囚於規則,不安於方圓

創新工場兄弟會上,馬東給李開復拍照

米未馬東:創業要「破格」,不囚於規則,不安於方圓

馬東鏡頭下的李開復

Q:在創新工場成立十週年之際,你此刻最想對工場說什麼?

我記得創新工場剛剛成立的時候,開復和肇輝在海淀的一個不太新的樓裡面,剛剛開張。當時我在中央電視臺工作,是第一批去採訪開復和肇輝的採訪者。

我記得當年開復意氣風發,因為他看到了中國創業高峰期的到來。我覺得這是他高瞻遠矚的地方,他預見到了整個市場即將發生的變化,預見到了在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裡面,中國的商業環境、創業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社會信用環境都會有一個夯實的過程和長足的進步,會有一個平臺級的發展進程。所以之後,他廣聚天下賢才,工場系的這些投資人和投資的大佬們,也都是在從一段時間開始逐漸聚攏到了開復身邊。

回想十年前,那時候我還在中央電視臺工作,其後我離開體制,然後又創業。這十年可能都是我們人生髮生最大變化的十年。

我想在十年之際,跟創新工場的各位以及被投資的各位創業者說:

過去的十年非常精彩,我們期待著未來的十年不要有任何的定數,不要有任何的可預見性,讓一切都變得更加鮮活,讓一切都變得更加跌宕起伏,讓一切都能帶來更加爆炸式的驚喜,我覺得那個才是真正的創新工場精神!

創業是我們這些創業團隊所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會貫穿我們整個一生,這種狀態彌足珍貴的。

Q:這些年來,你對創業或是人生的最大感悟是什麼?

米未公司現在四歲了,這四年來,我們對創業這件事情的理解也一直在改變——最開始對於創業有一種衝動性的描述,覺得它就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和過程;然後開始覺得創業是有一個終點的,它一定會有一個能夠實現的目標。

這四年來,我覺得我們最深刻的感受是,這會是一條特別漫長的路。創業是我們這些初始的創業團隊所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而且這種生活方式會貫穿我們整個一生,這種狀態是彌足珍貴的。

我們不知道創業是不是要用激情,或者用熱情、用雞血去把它給包裝出來,在我看來不必。

你每天面對的困難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有去面對一個一個的困難,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沉澱、不斷萃取自己,才能夠走完這段路。

回過頭來說,我的這段創業經歷真的不平凡,但是我覺得當你停下來回頭給自己做總結的時候,恐怕就是你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了。

我覺得大可不必忙著回頭去總結自己什麼,重要的還是要看看前面的路怎麼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