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导 读

林语堂曾说过一句话

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在漫长的人生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到头的,“熬”,才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分享 | 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这就是人生。

纵观历史,姜太公熬得住,终于等到了周文王;越王勾践熬得住,终于成为一代霸主;司马迁熬得住,终于完成了旷世《史记》……西汉名臣韩安国曾经历漫长的牢狱之灾,饱受狱卒欺凌,就这样熬着磨练性子。等官复原职的那天,终于凭借脱胎换骨的外柔内刚性情,步步为营,最终稳居高位,得以善终。

一、成功都是熬出来的,但这种熬是一种智慧

有人认为“成功是熬出来的”。也有人觉得那是无稽之谈,这世上熬的人多了去,有几个人熬出头来了。

然而他们都说得不无道理,讲的也挺现实的。经过一番思考,九脑汇学院得出了三个结论:

分享 | 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第一,熬这个字啊看起来一个字的事,实质上可牵扯出我们的人生观与成功观。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说明人人在一生中都向往高处的成功。但往高处走是一种辛苦活,是一种不舒适的体验。

据九脑汇学院而言,所有的成功,不在人们身心感受的“舒适区”,而都在“不舒适区”。

第二,任何人只要想成功,想要登上大大小小的成功山顶,就必须进入“不舒适区”,学会熬,忍受住各种身心的不舒适,不逃避,坚持到底,才能熬出头。

第三,熬是一门功夫,是一种智慧。熬,要有讲究,要有方法,并非所有的熬都有善终,都有好结果。

在这,我们把熬的能力、水平与智慧含量,称之为“熬商”。

可以把熬与“熬商”分成三类:

  • 傻熬,这种熬虽然也在“不舒适区”坚持着,但属逆来顺受、不思进取一类,熬是熬了,只是熬不出啥好结果来。
  • 苦熬,这种熬倒是有开拓精神,但是太折腾,乱折腾,把自己弄得身心辛苦,事情也不容易成功。
  • 智熬,智熬讲究的是明明白白的熬,安安静静的熬,有效能有效率的熬,不逃避,不被动,不盲目,不混乱,不焦躁。这种熬,既能成就人,又能成就事。

二、忍受、坚持,再忍受、再坚持

人生犹如一场马拉松赛事,很多时候熬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必须靠熬。忍受顺从那些必要的不舒适,一步一步地努力,不轻易放弃,熬得住,才能出头,才有柳暗花明。

分享 | 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无论是学习与成长过程的辛苦、发展过程身处低层的卑微;还是做事过程的步骤与烦琐、压力、烦恼等等。这些你都得必须熬,不但需要坚持,还需要忍受顺从。

一位资深投资人见过不少创业者的起落沉浮,她说:遭遇逆境时,很多创始人很着急,员工走了,高管辞职了,竞争对手拿到钱了,然后成长没有了,很慌。小编想跟你说,其实没什么好慌的,你想一个企业生命周期如果是20-30年,这一年的痛只是很短的时间,而且很多伟大公司都经历过,这些痛苦都不是什么事,你只要活下来就有希望。

熬过去了,你就出众,熬不过去,你就出局!

三、熬,是一种修行

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过来的大白话就是:上天将重大责任赋予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总不如意,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觉悟,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才能。

熬,表面上是一种受苦受难,实质上是一种修行与升华,就像林语堂所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不会一马平川,都不会事事如意,如果你视“熬”如喜好,如果你视“熬”如修行,如果你能经受所有磨难的考验,待到峰回路转的那一天,就会收获超乎常人的喜悦、坚毅、宁静的内涵。

如此,有的熬,你便能化苦为乐;有的熬,你便能心硬如铁。

从此以后,无论面对是顺境还是逆境,你都会不骄、不躁、不惧、不惑、不忧、不妄为、不退缩;活在当下,该睡睡,该吃吃,该干干,耐心耐烦,沉浸其中,宁静致远。

四、熬,是一种战略

我们想做成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自身的规律与时间周期,熬就是对这个规律与周期的认识、尊重与顺从及战略执行的坚持。

熬,是对机会的认识、尊重与顺从、等待及积蓄。

熬,是对时机的认识、尊重与顺从、等待及积蓄。

我们不仅要在战术层面上熬,更要善于在战略层面上熬!在更有价值的领域或通往更大价值目标的路上熬。

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善熬的人不多。

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人生的每一个成长和长进,都蕴含着你曾经忍过的痛苦,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

当你一路披荆斩棘获得现在的幸福,你会特别感激和庆幸。感谢曾经的自己那么勇敢,庆幸曾经的自己那么坚持。而那些挺过的难关,终将成为一种最有力的印证,印证着你不曾平凡、有过努力的人生。

THE END

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