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競相研究的央行數字貨幣,會讓哪些人受益?哪些人受損?

近幾個月來,開發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的競賽正在加快。CBDC是一種新型的法定貨幣,它將擴大公眾對央行賬戶的數字訪問權限,目前僅限於商業銀行。

因此,該工具將把銀行存款的數字性質和日常交易中現金的傳統優勢結合起來。

但是需要仔細考慮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這種情況會發展到何種程度?新貨幣會採用可以支付正利率的中央銀行個人帳戶的形式,還是像傳統加密貨幣那樣無息的匿名數字token的形式?

各國競相研究的央行數字貨幣,會讓哪些人受益?哪些人受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的研究已經探討了新成立的CBDC應具有的最佳貨幣和技術特徵,具體取決於其流通的經濟和銀行體系。

事實上,支付工具的使用的突然變化可能造成特別嚴重的破壞,並在整個經濟中產生非常不可取的副作用。因此,在“成功”引入數字貨幣之後,如果其他現有支付工具的使用低於臨界閾值,它們可能會消失。例如,隨著現金使用的減少,銀行可以減少自動取款機的數量,企業可以拒絕接受現金——這一過程目前在瑞典處於發展的高級階段。

匿名性VS安全性

一般而言,經濟運營商對匿名性和支付安全性有不同的偏好。現金幾乎總是能保證匿名交易,而銀行存款則可以滿足安全性需求。匿名有它的價值,儘管與逃稅有著無可爭辯的聯繫,但並不總是需要對其進行懷疑。

最近,就連歐洲中央銀行行長克里斯汀·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都表示,人們對不可追蹤的支付工具有著不可抑制的需求,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保護消費者免受未經授權使用個人交易數據進行信用評分評估,以及其他形式的欺詐等問題。

根據不同的設計,數字貨幣可以滿足匿名性和安全性的任何組合。例如,中央銀行只能保證對其他用戶的部分匿名,而不能保證對當局的匿名,這取決於相關事件,例如法院的命令或者甚至是對交易限額的設定。

各國競相研究的央行數字貨幣,會讓哪些人受益?哪些人受損?

如果CBDC採用token的形式,比如以可以允許未經驗證的用戶帳戶訪問的標準加密貨幣,或者以可在商店或網上購買的匿名支付卡的形式,則CBDC只能處理現金的不可追溯性方面。這些形式的CBDC顯然會遭受與現金和加密相關的丟失和失竊的相同風險:物理(卡丟失)或數字(密鑰丟失)。

假設採用不同的設計,設計一個每個公民經身份證驗證後在中央銀行開設的帳戶,將複製(並優於)銀行存款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利率

數字貨幣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金融系統,從而取代對現金或存款的需求。隨之而來的問題不僅是現金可能消失,而且類似於銀行存款的CBDC設計將迫使銀行僅僅為了保持競爭力而提高存款利率。這將反映在貸款利率的提高上,從而引發企業信貸的非自願收縮。根據經濟體(或多或少地)對銀行信貸的依賴,儘管家庭將受益於更高的存款利率,但銀行的中間業務的下降也可能會減少投資,生產和就業。

如果發行帶有利率的數字貨幣(CBDC設計中的小細節),可能會加劇銀行脫媒。

然而,利率不僅可以是正的(例如在存款帳戶上),還可以是負的,在這種情況下,數字貨幣的價值將以比官方通貨膨脹率快得多的速度被侵蝕,這可能是為了防止囤積和鼓勵消費者支出。

最近幾個月的大規模探索表明,中央銀行正在為不像現金那樣支付利息的CBDC開展工作,以保護銀行系統免受潛在的災難性後果的影響。這種政策選擇將使現金成為數字貨幣的主要競爭對手。然而,與支持無現金社會的傳統觀點相反,淘汰現金有實實在在的代價,尤其是對於在發展中的經濟體,即使代價比銀行體系的脫媒更不明顯。

銀行賬戶滲透

最新數據顯示,在使用支付工具方面,全球仍存在巨大的數字鴻溝。 世界上一半被金融排斥的人口居住在南亞,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中國沒有銀行賬戶的人口占12 %,印度沒有銀行賬戶的人口占21 %,印尼沒有銀行賬戶的人口占6%。這些國家合起來佔全球人口的40%。

根據世界銀行2017年全球金融數據中心(Global Findex 2017)的數據,生活在中東和北非地區的人們獲得標準金融機構的服務最少。該地區活期存款賬戶的滲透率僅為14%。丹麥以100%的滲透率在世界銀行排名第一。

各國競相研究的央行數字貨幣,會讓哪些人受益?哪些人受損?

對於發展中國家的邊緣人群來說,獲得銀行賬戶的要求:擁有資金、政府簽發的身份證件和居住證明,是一種奢侈。根據世界銀行的同一份報告,有15億人沒有任何形式的身份證,其中大多數人居住在非洲和亞洲。其他被金融排斥的原因包括缺乏金融知識和生活在服務不足的農村地區。此外,超過2億的中小微企業沒有基本的銀行賬戶和充足的資金。

現金使用

此外,在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現金仍然佔主要地位,包括支付薪金。 在印度,政府一直試圖推動銀行中介的發展,在2006年至2015年期間,流通中的紙幣和硬幣的價值仍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長。

在肯尼亞,現金仍佔所有交易額的98%。儘管有75%的成年人通過移動設備使用金錢,但一項針對低收入家庭的調查發現,只有1%的支出價值和3%的交易價值是以數字方式進行的。

各國競相研究的央行數字貨幣,會讓哪些人受益?哪些人受損?

因此,政府加速嘗試用數字支付系統取代現金,有可能使現有的貨幣缺口擴大到新的極端,有可能惡化無銀行賬戶人士面臨的社會和經濟問題。

實際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模擬中,當引入數字貨幣時,低收入家庭使用現金的時間往往要長得多。由於現金(與銀行存款不同)不支付利息,如果CBDC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導致貸款下降,這些家庭將比富裕的儲戶承受更大的損失。

此外,如果數字貨幣逐漸使現金不再流通(如瑞典已經發生的情況),這些家庭將因失去首選付款方式而進一步遭受福利損失。

因此,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模擬中,儲戶成為主要的受益者,而現金使用者則成為主要的“輸家”。這意味著中央銀行和政府必須仔細評估其對收入分配的潛在的倒退影響。

各國競相研究的央行數字貨幣,會讓哪些人受益?哪些人受損?

具有即時轉賬和新的數字貨幣等先進功能的銀行存款具有增加儲蓄,消費和投資的潛力,從而保證了創新,創造就業機會並促進了經濟刺激。它們也可能是從根本上解決逃稅的關鍵。將CBDC視為可能造成長期影響的金融地震,也是值得考慮的,因為它們是一種破壞性技術。

最大限度地減少負面溢出效應的最佳解決方案,可能不是消除現金或銀行的完全脫媒,而是建立一種“三向”金融系統,在該系統中,各種支付系統處於平衡狀態,從而平衡了所有經濟參與者的需求。


原文由Consob(意大利公司和交易委員會)定量分析和金融創新部門的負責人Marcello Minenna撰寫,由Bluemountain Labs團隊編譯,英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文轉載請聯繫編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