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瓷器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紋理若有似無,意境好似寫意畫一般

絞胎陶瓷在我國陶瓷史中同樣具有重要的藝術地位,其胎體紋理內外通透若有似無,表裡如一,且千胎千樣,和而不同,意境好似寫意畫一般。絞胎器創燒於唐,盛於宋。

水乳交融——唐代絞胎瓷器

唐朝國家強盛,經濟繁榮,中外交往和通商頻繁,促成了唐代陶瓷生產業的空前大繁榮。當時的南北諸窯遍佈大江南北,佛教、文學、藝術等觀念在各手工行業製作中的交融滲透。而絞胎瓷器在唐朝被大量燒製。

唐代絞胎器分為全絞胎和貼面絞胎。全絞胎又稱整器絞胎,即器物整體部分均為兩色泥胎相絞而成,內外貫通,表裡如一。貼面絞胎又稱半絞胎,顧名思義貼面絞胎只在器物表面鑲嵌一層絞胎層,絞胎層一般附著於素色胎之上,起到裝飾器物的作用。所謂貼面實則是一種鑲嵌工藝。

這種瓷器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紋理若有似無,意境好似寫意畫一般

唐 鞏義窯絞胎枕

此枕造型小巧,呈長方形,枕面前低後高,前側有一通氣孔。枕面及枕側面以白、褐兩色胎土絞出的五瓣團花紋樣數組裝飾,外罩黃釉。

關於絞胎工藝來源的說法有:犀皮漆器說、玻璃器說、癭器說等眾多說法。絞胎陶瓷究竟源於何說,現在還尚無定論,但從包羅萬象、多元融合,且善於汲取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精髓。

這種瓷器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紋理若有似無,意境好似寫意畫一般

唐 鞏義窯絞胎三足爐

此爐造型端正,爐身與三足比例合理。利用絞胎的紋理將器身的紋飾搭配成不規則的團花圖案,是絞胎器物中難得的佳作。採用通體絞胎,即以兩種顏色胎泥絞出花紋。

唐代全絞胎器的成型方式為“模製印坯”成型。因為拉坯成型的絞胎器的花紋會隨著拉坯機的轉動而產生扭曲,像團花紋、朵梅紋絞胎器,並不能通過拉坯成型。

這種瓷器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紋理若有似無,意境好似寫意畫一般

唐 絞胎盒

步驟:

第一,煉泥。要將開採回來的泥料敲碎,加水對泥料進行充分的攪拌,然後過篩去除泥料中較大的顆粒和雜質。之後將泥漿發酵後進行控水,待泥漿成為固體便完成了初步的煉泥。

第二,配色。將不同顏色的色泥揉搓在一起進行配色,最終配出最後需要的顏色。

第三,編花入模。絞胎器最後所呈現出的紋理均由此步驟決定。

第四,打磨修坯。將已經入模的絞胎器晾一段時間後取出,對所制泥坯進行打磨修坯,使器物的紋飾更加清晰,器型更加精緻美觀。最後將制好的泥坯晾乾、上釉、焙燒即可完成一件精美的絞胎器。

這種瓷器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紋理若有似無,意境好似寫意畫一般

唐 鞏縣窯絞胎瓷枕

貼面絞胎和全絞胎的製作工藝基本相同,貼面絞胎就是將最終編花完成後的泥片先放入模具中再將素色泥胎放入模具中,經擠壓拍按成型後晾乾,最後經打磨修坯、上釉、焙燒完成貼面絞胎器的製作。

由於絞胎工藝複雜,因此,唐代所見器物一般均為小件器,常見的有盤、碗、小罐、小壺、枕等。

繁榮創新——宋元絞胎瓷器

北宋中後期社會經濟的繁榮,理學觀念和文人士大夫雙重特質影響下的相對封閉、內省、崇尚陰柔淡雅的“宋型文化”,絞胎器紋理因其富於變化卻又含蓄沉穩從而得到迅速推廣。

這種瓷器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紋理若有似無,意境好似寫意畫一般

宋 修武窯絞胎罐

罐身以褐、白兩色泥料揉絞出有如羽毛樣花紋,新穎奇特。

經過數代工匠經過精心研製,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絞胎製作經驗,在繼承和吸收唐代絞胎工藝傳統上,宋代窯工們將絞胎製作工藝發展到了頂峰。

宋代絞胎器不僅瓷胎白度有了大幅度提高,還做到了通體全絞胎裝飾,釉色有綠釉、黃釉等透明釉等。在唐代團花紋、回紋、仿癭器紋基礎上,還開發出許多具有抽象與寫實類型的新絞胎紋理。

這種瓷器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紋理若有似無,意境好似寫意畫一般

宋 絞胎瓷器

如:麥穗紋、羽毛紋、木理紋、石理紋、編織紋、樹葉紋、條帶紋、蒂紋、渦紋、雲紋等。並按一定的構成方式進行有序組合,使其形成如孔雀開屏、牡丹綻放、水波盪漾、織綿圖案等形象。絞胎裝飾由胎而生、表裡如一、五彩滲化,具有強烈的韻律感。

宋代生產的絞胎器物大多為日常生活用器,涉及碗、缽、盤、罐、盒、壺、枕、球、瓶(含玉壺春瓶)、盆、茶葉錘、圍棋子等,甚至還有瓷塑,如福建晉江博物館收藏的國家一級文物宋代絞胎彌勒坐像。

這種瓷器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紋理若有似無,意境好似寫意畫一般

宋 絞胎球

絞胎陶瓷便是瓷器中獨樹一幟的藝術奇葩,其如花似錦、深入胎骨的裝飾圖案,不僅給人一種流動變幻的美感,因為這種特性,絞胎陶瓷歷來備受人們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