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晚年:與妻子失和、轉行不再寫作,墓碑上是她寫的這十六字

有的人的一生,如沉默的暮鍾,用漫長的時間磨礪,在準點的季節鳴響,忍受孤獨,忍受誤解。強大的內心成了他的支柱,在漫長的歲月裡,他坦蕩以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就了那個獨一無二的“邊緣式”偉大的沈從文。

沈從文死的時候,正如他活著給人的感受一樣,沉默無聲,國內無一媒體報道。唯一留下的悼念文,居然僅來自一個真正理解他的人,一個為他感到疼痛和不值的瑞典漢文學家。他的讀者唾棄他,他的家人誤解他,就這樣揹負著異樣的眼光,他平靜離開了這個世界,沒有怨恨,只有期待。

沈從文晚年:與妻子失和、轉行不再寫作,墓碑上是她寫的這十六字

年輕時候的沈從文,在任教期間遇到了女學生張兆和,他一下子愛上了這個氣質清冷的女生,展開了猛烈的追求。張兆和被譽為“合肥四姐妹”之一,和當時宋氏姐妹齊名,家境優渥自然不用說,在眾多的追求者中,沈從文憑藉自己的才學和真誠,加上胡適的幫助,成功把女神娶回了家。

但婚姻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家世的極大差距是橫在兩人中間的一大阻礙,兩人感情的裂痕還在於張兆和婚後依舊的清冷,感情只是一味付出而沒有回應,對沈從文來說是一種折磨。於是他出軌了,和一個崇拜他的學生,他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妻子身上永遠沒有的滿足,他還將這段感情寫進了自己的書中。

沈從文晚年:與妻子失和、轉行不再寫作,墓碑上是她寫的這十六字

這件醜事一出,他本人受到了攻擊,讀者對他寫的書進行抵制,家裡人也厭棄他,都說是活該。一瞬間,作家沈從文不見了,好像這個男人做了什麼傷天害理、人人都應喊打的事情一樣。就這樣,他被迫退出了文學圈子。每一個文學的天才都有比常人更纖細敏感的心,這也是導致他抑鬱症頻繁自殺的重要原因,世界彷彿都在排斥他,自殺未遂後,他徹底放開了,轉行進入了北平歷史博物館,開始了他的第二份事業。

就算是到了博物館,他和他“邊緣式”研究依舊格格不入。一個教授在博物館裡擔任講解,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但他主動承擔了這份唯一和外界有交流的工作。

沈從文在博物館還開展了很多研究,服飾花紋之類的雜文物研究,這些考古研究裡面的邊緣化的東西從來都被行業裡的人不屑研究,沈從文因此受到了更多排擠,大家都覺得他是“玩票”的邊緣人物,直到後來靠他細緻的“邊緣”研究查明瞭一座大墓主人的身份。

沈從文晚年:與妻子失和、轉行不再寫作,墓碑上是她寫的這十六字

他在博物館的工作是受孤立的、寂寞的,在這片寂靜的天地中他真正潛下心來完成了許多我們不可想象的研究,他是真正嚴謹熱愛這份工作的。

他的處境並沒有因為這份熱愛有什麼改變,改變的是他那顆愈發堅強的心。一直到他去世,他也沒有得到世人的理解,得到妻子的寬容以待,他一直在坦蕩走自己的路,哪怕前方是如墨的黑夜。

終於,在他去世後,張兆和整理他的筆記,才真正走進了這個她一輩子也沒能理解的丈夫的內心,理解了他。沈從文的一生,正是張充和所描述他的碑文那樣:“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人們說的內心強大的人,便就是如此了罷。

參考文獻:

《沈從文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