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是怎麼滅亡的?為何沒能和南宋一樣劃江而治?

小義老師扯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南明和南宋有本質的不同。

北宋滅亡大概是160多年,明朝滅亡則有200多年。

北宋的滅亡和明朝北方政權崩潰,有著本質性的不同。

明朝的崩潰,主要是內部原因,是從內部崩潰的。

很多人認為明朝是被滿清打垮的,並不是如此。

明朝其實是被農民軍拖垮的,崇禎也是被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後上吊的。

直到崇禎自殺,滿清仍然被阻擋在關外。

而農民軍數以百萬的出現,從根本上上是因為明朝無力制止北方陝西、河南等省的大饑荒,才出現了大規模的民變,還是內部問題。

明末和元末一樣,地方政府機構已經腐敗,實際已經失去對地方的有效控制。

朝廷高層派系林立,爭權奪利,鬧得不可開交,內訌平平。

政府財政困難,已經常年赤字,入不敷出,連基本的維持也很困難,更別說鉅額的軍費,無法支持長期戰爭。

總之,明朝滅亡的時候,內部已經接近崩潰。

所以,南明政權紛紛成立以後,並不能改變內部崩潰,甚至更嚴重。

在滿清大軍逼近下,南明內訌平平,甚至不同派系互相出兵作戰。紹武、永曆二帝互相攻伐,導致紹武政權僅存在40天就被清軍消滅。

至於高層的鬥爭更是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滿清反而成為第二號敵人。

清軍已經殺到揚州,史可法殉國。而此時駐守武昌的左良玉卻以“清君側”為名,順長江東下攻打馬士英的江北四鎮。

雙方火拼導致漁翁得利,清軍不費吹灰之力搞定了左良玉和馬士英,弘光帝在位不到1年就被清軍殺害。

政府財政依然嚴重赤字,南明軍隊難以維持基本的生存。

以左良玉的部隊為例,因為長期沒有軍餉,完全靠搶劫老百姓為生,搶劫姦淫殺人放火,無惡不作,老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不可能支持他們。

更重要的是,南明並沒有統一的領袖。

崇禎自殺的時候,並沒有指定繼承人,又沒有兒子可以直接繼位,這前後出現了5個皇帝之多。

沒有統一的指揮,本來就不是滿清對手的南明一盤散沙,被滿清各個擊破。

相反,北宋則不同。

北宋直到滅亡,其實仍然是一個強國,只是因為重文輕武,軍事力量較弱。

同時,因首都開封位於大平原,難以抵抗沿著燕雲十六州南下的金國大軍。

加上臨陣指揮失誤,迷信妖人郭京,這才出現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

但是,北宋滅亡歸滅亡,距離內部崩潰還很遠。

北宋滅亡的同時,南宋地區的地方政權還是穩定的,經濟很好,政府嚴格控制地方,老百姓沒有明朝的叛亂,也支持政府抗金。

簡而言之,北宋滅亡也就是相當於二戰英軍在歐洲大陸戰敗,敗退回英國本土。

雖然失敗了,南宋仍然具有持久作戰的一切能力,遠非南明可以相比。

更重要的是,趙構幾乎是唯一逃到南方的皇族,也是唯一的繼承人。

可以說,趙構是眾望所歸的皇帝,由此形成了南宋嚴密而統一的領導班子。

南宋的政府和人民團結一致,實力很強。

況且,金軍進入長江流域,他們的騎兵的用處就大大減弱。想要消滅南宋,就必須掌握長江的制江權,必須有強大的水軍。

然而,當時宋朝水軍實力很強,金軍水軍太弱,也就勞而無功了。


薩沙


南明的滅亡,就是一出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傢伙,不斷內鬥的過程中被實力不如自己的滿清佔便宜的過程。完完全全的看的人著急上火。

1644年三月崇禎吊死,李自成在北京沒幾天就被吳三桂和清軍逐出北京。當時南明弘光皇帝繼位,山東河南等更多地方滿清沒有實際佔據。當地官員心向明朝。可史可法等大員居然要聯虜平寇。在滿清追著李自成打的時候反而派軍隊準備幫助滿清夾擊李自成。李自成的目標之一也是流竄江左,佔南明地盤以抗清。

不久李自成意外身死,大順軍群龍無首。滿清轉過頭來對付南明,一天而下揚州,江北四鎮有三鎮望風歸降。唯一不降的一鎮還調過去防備清君側的左良玉。左良玉被清順雙方追著打,居然要去清南明的軍側。也是醉了。

然後弘光朝就覆滅了。然後鄭家擁立隆武皇帝繼位於福建。鄭家本是想擁立一個傀儡,沒想隆武還想要鄭家北伐。於是雙方矛盾大增。隆武的大學士自己組織一千人的烏合之眾北伐。很快就被滿清抓了。隆武自己想脫離鄭家控制,去江西領導抗清。結果掌握湖廣的何騰蛟叫手下故意不要接。這樣想有作為的皇帝接過來會影響自己一方土皇帝的地位。結果隆武被滿清抓了。鄭成功他爹投降了滿清。 後來繼位的永曆皇帝,逃跑的功夫一流。從廣東跑到廣西,走投無路之下跑到大西軍孫可望的地盤,被安排在貴州安龍做傀儡,孫可望當國主。孫可望李定國等合作確實大挫清方銳氣。兩厥名王。可孫可望開始嫉賢妒能,還在沒有功業蓋過別人的情況下準備禪讓自己要當皇帝了。果然眾叛親離,孫可望投降了滿清。南明大西軍也一發不可收拾的被擊敗。

南明歷史,就是內鬥把自己作死的歷史。


丁強888


很多人都把南明和南宋進行對比,因為這兩個政權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都是受到外族侵略而南遷,都是棲身於東南一代。而南明和南宋的結局卻大不相同,南明短短几十年就灰飛煙滅,而南宋則傳五世九帝,享國152年。

之所以南明無法和南宋一樣劃江而治,我認為可以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分析。

1、內因:南明宗室眾多卻不團結

北宋滅亡後,趙構建立南宋。趙構是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正統地位無人能撼動。只要趙構即位,立刻就能團結籠絡一大批原來北宋的臣民。

而南明這兒就混亂太多了。

崇禎皇帝煤山自縊之後,明朝大批宗室紛紛逃亡南方,準備重新組建明朝正確,意圖繼續抵抗。

但是問題就在這兒,大家都是明朝皇帝的後裔,誰來當皇帝?

沒人說了算,也沒人能做主。宗室之間大家都姓朱,誰都不服誰。這就導致了大量的內耗。

根據“皇明祖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是在當時明光宗一脈已經無人可以繼承,次子朱常漵甫生即死,三子朱常洵雖已亡故,但長子朱由崧仍健在,按照順序,應該朱由崧即位。

但是東林黨出於種種原因,以立賢為名擁神宗弟弟朱翊鏐之子潞王朱常淓。

史可法主張既要立賢也要立親,擁立神宗七子桂王朱常瀛。


最終,經過一系列的妥協和鬥爭,福王朱由崧即位,改次年為弘光元年。

繼承大統一事如此混亂,早已經貽誤了戰機。

但是這還沒完,其他宗室並不服氣。

整個南明時期,有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這麼多政權,此起彼伏。明朝宗室本應該團結起來,抵禦外敵,他們卻相互攻伐,自相殘殺。沒有一個權力中心,沒有一個統一指揮,如此混亂的朝局,南明必敗。

2、外因:清軍的戰略就是要統一全國

在外敵方面,南宋面臨的金朝其實仍為遊牧民族,他們的企圖也只是侵擾邊境,搶劫物資而已。沒有統一全國的戰略。比如金國佔領汴梁之後,不派兵駐守,也不想著遷都過來,卻去扶持了一個偽皇帝張邦昌,主力大軍大肆劫掠一番之後便立刻北返。所以,給了南宋喘息的機會。

而南明面對的清軍,在入關以後,已經把統一全國作為重要戰略。哪個方向派哪路兵,派多少兵,早已經計劃妥當。所以,實施起來也毫不猶豫,果斷異常。各路大軍直撲預設目標,毫不給對手以喘息之機。因此,清軍面對南宋,揮師南下,摧枯拉朽。


總結起來,從內因和外因來看,南明和南宋都存在著巨大差異。

南宋是以一個確定的權力中心去對抗普通遊牧民族的侵擾,

而南明卻要以一個混亂的權力中心去對抗意志堅決,戰略明確的清軍。

因此,南明短短二十年就敗了,南宋卻可以存續一百五十二年。


紫煙雲閣


當時的南明裡面的漢奸太多了,他們整天都在幫著滿清出謀劃策,思考著怎樣滅掉南明,而滅亡南明的主力軍,其大多數都是由投降清朝的原明軍或者農民軍組成,可以說其實是南明自己把自己給消滅掉的。


而南明的政權也是相當的混亂,朝廷裡滿滿的勾心鬥角,內鬥不斷,可以說已經是相當的腐朽了。朝廷中有能力的將領都各打各的,東一塊西一塊的,而且還窩裡鬥,你說這樣的國家不滅亡才有鬼呢!

南明之所以沒有和南宋一樣劃江而治的根本原因是其國情不允許。

要知道南宋只所以能夠劃江而治是因為它是在宋朝最繁榮鼎盛的時期分離出的南宋,那時的百姓生活風調雨順,經濟蒸蒸日上,沒有農民起義事件。就算是都城被佔,皇帝被俘,但在百姓心中還是十分認可這個國家的。



而南明不同,南明此時的國家內部,眾多地區百姓民不聊生,無法生活,被餓死的百姓不計其數,都開始紛紛起義造反,朝廷腐朽,內鬥不斷。外敵實力又十分強勁,遠遠超過那時南宋的敵人,因此劃江而治一法根本不可能實現。


不羈的流殤


南明本來以為自己也能和南宋一樣劃江而治,結果沒想到意外的翻車了。

內訌問題

黃河的水流比長江恢弘,湍急多了,為何自古以來只有長江天險而沒有黃河天險的說法?因為長江南部多山,能大規模登陸的地方沒幾個。只要用少數的兵馬,就能扼守天險,讓敵人寸步難行。

歷史上的東吳,南宋都做到了偏安一隅,可偏偏在南明這裡翻了車,讓人扼腕不已。

按道理來說,明朝是兩京制,北京的崇禎殉了國,南京馬上也能拉起一套班子。可葬送南明的,偏偏是這套班子。

南京很明顯是守不住的,歷史上南京就是"紙城",想固守的基本全都栽了。因為南京雖然城高堅固,城外卻沒什麼據點。打下九江,安慶,南京必陷。常凱申,向榮,包括明朝最後的希望鄭成功,無一例外,全在這裡翻了車。

明朝的精銳正規軍,全被洪承疇葬送了松錦,洪承疇本人還成了帶路黨之一。要知道,南邊的部隊和北邊差遠了,尤其是內地的一些省份,幾百年疏於作戰,能有啥戰鬥力?

本來就打不過,還要內訌。東林黨,馬士英,江北四鎮誰也看不上誰,甚至要大打出手。清軍不但幾乎無損渡過了長江天險,還收編了江北四鎮中左良玉所部。

這還玩什麼,下面清軍攻城略地就和收玉米一樣。

此外,自身都不保了,還要和農民起義軍勢不兩立。等到快滅亡了,才想到,這也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

南明滅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責任,要歸咎於內訌上。

帶路黨太多

帶路黨裡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吳三桂。可吳三桂的在帶路黨裡面,算是危害最小的。在范文程,洪承疇,李成棟面前,都不算什麼。

清軍加上蒙古軍總人數也不超過二十萬,而明軍有三百萬,如果上下一心,有清朝什麼事?可偏偏有的人在清軍面前膽小如鼠,投降後窩裡橫,一個個如同戰神轉世。

真的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南明的滅亡,全是自己作的。

喜歡就關注唄。。。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看不見的角落


我是兇猛青史,我來回答。


南明政府的組成,自始至終充滿了混亂,這個政府缺乏一個強力的政治領袖,實行有效管理。

明朝實行兩京制,當崇禎在北京自殺的時候,南方的影子內閣立即組織了新的政府,政府的發起者,是南京的督軍馬士英,他與手握重兵的江北四鎮將軍,達成了政治盟約,一起擁戴福王朱由崧。


這次擁立,讓南京政府內的東林系文官,大失所望,並且憂心忡忡,因為他們曾經反對過新任皇帝的父親繼位,害怕遭到報復。


而被擁立的福王,一開始便是一個傀儡,沒有足夠的威望,而且充滿爭議,原本位於政治中心的皇帝權威,就不復存在了。

南明政府,割裂成三個互相獨立的集團。


一、江北四鎮,這四個軍事集團,自恃有定策之功,手握重兵,並不搭理南明政府,而是首鼠兩端,希望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二、馬士英官僚集團,通過擁立弘光帝,而把持朝政。這個集團,並沒有提出任何政治上的目標,所作所為,只是打著明朝的招牌,保存自己的地位,相當腐朽昏庸。


三、東林系官員,主要目標,是與馬士英集團爭奪南明朝廷控制權,也沒有提出有效的治國安邦之策,大部分精力用於打擊政治對手,參與黨爭。


這三股勢力,各自為政,而缺乏一個強力的政治領袖有效的組織三股力量,進行抗擊清廷南下的戰爭,最終,這個四分五裂的南明政府,一觸即潰。


相比於南明,南宋政府,則有一個向心力極強的政治集團,核心是康王趙構,以及效忠於宋王朝的文官集團和忠君愛國的武將。

歷史上的趙構並非昏庸之輩,而是手腕高超,頗有個性的強勢政治人物。南渡之後,迅速召集勤王軍隊和組織南渡政府,並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制定了“以戰求和”的對金政策,這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手法,顯示他具有出色的行政能力。因此,能夠調集南方勢力抵抗金兵南侵。


對比,南宋,南明缺乏向心力,本身四分五裂,最終,這個腐朽的小朝廷,也迎來滅亡。


兇猛青史


1644年,南明控制著大部分國土。 1645年,清軍繼續南下,攻破南京,大順政權滅亡。大西政權和清朝、南明三足鼎立。 1648年,兩廣提督李成棟反清復明,接著很多地方都反清復明。 1649年,江西、湖南地區再次落入清軍口中。 1650年,清軍再次佔領湖廣,其他剛剛收復的失地也相繼丟掉。 1651年,南明繼續丟城失地,國土一再減少。第二次抗清高潮,南明的領土又一次增大。 1654年,南明的大本營再一次南移。 1656年,孫可望與李定國兩軍內訌,孫可望順勢投降了清軍,企圖借兵復仇。 1658年,清軍三路大軍入攻雲南,雲貴淪陷。 1662年,明朝皇統徹底滅亡,全國地區基本都被清軍佔領。 1663年,清軍攻破廈門,大陸的大規模抗清活動基本全部結束。 1681年,鄭克爽獨攬大權。清軍乘此機會,征討臺灣。 1683年,全國最後一支南明抗清勢力覆滅。明朝徹底在歷史上滅亡。


詩酒趁年華80後


在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下,南明、南宋和東晉三朝,最不應該滅亡的就是南明瞭,在明成祖將都城遷往北京之後,南京作為留都,政治構架一直保留著,內閣、六部這些北京有的,南京也有,再加個皇帝就是一個獨立政權。但是這麼得天獨厚的條件,南明最終還是把自己給玩死了。我們來看看南明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不歸路的。

1、南明朝廷內亂

封建專制王朝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要有皇帝,當崇禎皇帝在北京殉國的消息傳到南京之後,作為南京留都的最高權利者史可法史閣部,竟然沒有按照明朝憲法立皇帝,導致福王繼位之後朝廷爆發了黨爭,東林黨和宦官打的不可開交。朝廷內亂大大削弱了南明的抵抗力量,全國就像一盤散沙,為南明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2、南明軍隊內戰

在因為皇帝的問題上引發的黨爭,最終發展到了武力火併。當時支持宦官的是鎮守江北的江北四鎮,支持東林黨的是鎮守湖北的左良玉,這兩支南明最後的軍事力量,盡然在南明生死攸關的時刻發動了內戰。清軍趁機攻佔了揚州,南明國門大開;李自成佔領了湖北,進一步壓縮了南明生存的空間。更要命的是,南明這兩支最大的軍事力量發動內戰之後,力量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南明再也沒有像樣的正規軍守衛國門了,長江以南也是極度空虛。

3、明朝的叛將滅亡了南明

在清軍開始南下之後,投降清朝的洪承疇,因為熟悉明朝的政治和軍事,被清軍任命為先鋒,結果華北明朝統治區域的廣大地區,幾乎是兵不血刃就被洪承疇拿下。

而南明的李成棟被南明逼反之後,在清軍沒有出動的情況下,竟然一個人領兵就把南明的福建和廣東兩省給攻陷了。

大家熟悉的吳三桂就更不含糊了,追著南明政權一路廝殺,整個中國西南部都被吳三桂佔領了,還殺了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南明徹底滅亡了。

所以說南明的滅亡並不是清軍有多厲害,而是明朝太腐敗了。南明朝內黨爭激烈,根本無心治國,地方上自然就很難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南明本來具有能劃江而治的最好條件,結果一步步的自毀長城,親手把自己送上了滅亡的不歸路。





歷史淘沙


明朝的滅亡責任應該全部算到儒家仕大夫身上去。明朝的滅亡充分的暴露了儒家思想的不忠不仁無能貪婪自私的本性。明朝終期一朝,看看儒家仕大夫都做了些什麼事吧。從一開始就在為明朝挖坑,方、黃給朱允文挖了個大坑,坑死朱允文證明了儒家的無能。東林黨反對萬曆的選賢不選嫡、自私貪婪,爾虞我詐證明了儒家夫子們的思想僵化和其不忠不仁品性,最後坑死了崇禎。崇禎死了以後,東林黨在南京繼續爾虞我詐,結果又坑死了南明。說明朝亡於這個亡於那個,其實就是亡於儒家仕大夫,亡於儒家思想。


胸懷若谷73084494


先看看上兩次成功的守住南方的經驗,都是有大量的北方流民去江南,有的江南地區甚至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而抵抗侵略者的正是這樣流民,東晉的祖逖本身就是流民帥,強悍的北府兵也是在這些流民中招募。而南宋的岳飛,劉俊也都是流民帥,兩次守住南方的都是大量的北方流民,他們作戰勇敢,一心盼望收復中原,迴歸故土。

而南明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來南方的沒有大量流民供朝廷徵兵,而是農民起義軍,勢單力薄。原有的官軍雖然數量不少,但是腐化畏戰,而南方本就不夠民風彪悍,戰鬥力孱弱,明朝時就有幾十個倭寇打到南京的奇聞。清軍南下,還有兩個滿洲兵佔領一個縣的事發生,兩個滿洲兵,哇哇亂叫,搶奪財務,強姦婦女,還隨地大小便,後來大家實在忍無可忍,一起上抓住了兩個滿洲兵,兩個人竟然開始說漢話,原來是兩個冒牌的。

南明的滅亡南宋還是有幾分相似的,首先是大量的漢奸部隊投敵,漢人打漢人,元有張弘範,史天澤。清有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得之流。名臣悍將投敵,南宋有劉整,明朝有吳三桂,洪承疇。這些漢奸的示範作用還是不容小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