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雄姓叶,廖化没做过黄巾,三国常见误会都在这里了(一)

华雄本姓叶

著名的华雄,其实叫叶雄。唐《元和姓纂》载“《吴志》有都尉叶雄”,宋《广韵》引用《吴志》时说:“有都尉叶雄。”

繁体“叶”和“华”实在太相近了所以很容易抄错。究竟是陈寿自己抄错了,还是后世抄刻《三国志》时抄错了,还是罗贯中抄错了,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历代注者都认为华雄应该叫叶雄。

华雄姓叶,廖化没做过黄巾,三国常见误会都在这里了(一)

那么就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是把“叶”抄成了“华”,而不是把“华”抄成了“叶”呢?

因为《姓纂》和《广韵》成书早,而且相对比较权威。《广韵》相当于宋朝的“现代汉语词典”或者“辞海”,编著严谨,发行量大,出错概率小,尤其这条史料本身就是用于注解其“叶”字部的。

P.S.繁体的“华”与“叶”如下:

華(华)

葉(叶)

廖化没做过黄巾

喜欢三国的都研究过廖化的年龄问题。

华雄姓叶,廖化没做过黄巾,三国常见误会都在这里了(一)

但事实是,《三国志》中,廖化最早出现的时候,也是刘备已经据有荆州了,他当时是关羽的主簿。恩,和吕布一样,居然一开始名义上是个文官。

当然,史书上没说廖化做过黄巾,也没说他没做过。

袁术没有正式登基,国号更不是“成”!

袁术称帝问题,又包括两个问题。一是袁术到底称帝没有?按《后汉书·袁术传》和《三国志·袁术传》中所说,袁术都是僭号,当并没有说登基称帝云云。只有《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说袁术“自称天子”。

又,裴注引《典略》说,袁术称“仲氏”,《后汉书·袁术传》中也采用了这种说法,说袁术自称“仲家”。按《典略》为三国时期成书,成书于当时,而与西晋成书的《三国志》“僭号”的说法一致。《后汉书》成书较晚,说袁术“自称天子”,似乎也是他开的头。

华雄姓叶,廖化没做过黄巾,三国常见误会都在这里了(一)

“仲氏”也好,“仲家”也罢,既不像国号,也不像帝号,也不像年号,不知所云。后世推测,“仲氏”“仲家”就是“老二”“二皇帝”的意思,也就是预备皇帝,还不是正式的。所以说,袁术是“僭号”,但还没有正始登基称帝。

二是袁术的国号。当然现在看来,袁术似乎也没有国号。“仲氏”“仲家”作为国号,不伦不类。如果确定袁术只是做了预备皇帝的话,就进一步确定这“仲氏”“仲家”不是国号了。

但是又问题来了,很多人以为袁术国号为“成”,风马牛不相及。这个误会来自于日本光荣三国志,把袁术称帝后的国号称为“成”。细细琢磨,这个“成”其实是两汉之际,割据西蜀的公孙述的称号,一般认为是公孙述的国号。问题是,这个公孙述也不好好说话,说是自号“成家”。我没仔细考证过“成家”到底是不是国号,但是袁术定国号为“成”的误会,百分之八九十是源自于此。

霹雳车不是刘晔发明的

熟读《三国演义》的,都不会忘记,在官渡鏖战时,刘晔发明了投石车,把袁绍打傻了,袁军都惊呼这种武器装备为霹雳车。

以至于,三国游戏里,刘晔的特技往往与攻城器械有关。尤其在非常考究的光荣三国游戏中。比如,《三国志11》里,刘晔的攻城器械能力是S级,特技是增加攻城器械攻击范围的“射程”;《曹操传》里,曹军唯一一部投石车,也是刘晔所率领的。

而事实上,霹雳车并不是刘晔发明的。

《后汉书·袁绍传》记载:“操乃发石车击绍楼,皆破,军中呼曰:霹雳车。”

华雄姓叶,廖化没做过黄巾,三国常见误会都在这里了(一)

《三国志·袁绍传》记载:“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

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记载:“以古有矢石,又《传》言‘旝动而鼓’,《说文》曰:‘旝,发石也’,于是造发石车。”

而《三国志·刘晔传》中,不见刘晔从征官渡的记载。事实上,官渡大战时,刘晔刚刚随前庐江太守刘勋投靠曹操,而随后所记第一次献策,乃是从曹操至寿春,平定庐江山贼陈策。所以官渡之时,推测刘晔可能被留在寿春一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