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犧牲了哪些戰將?

許都青年


很高興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就僅僅是從《三國演義》的描述來說。

一、官渡之戰

1、宋憲:原呂布手下八健將之一,下邳之戰中背叛呂布投降曹操,在白馬之戰,被顏良所殺。《三國演義》描述:操引兵十五萬,分三隊而行。於路又連接劉延告急文書,操先提五萬軍親臨白馬,靠土山紥住。遙望山前平川曠野之地,顏良前部精兵十萬,排成陣勢。操駭然,回顧呂布舊將宋憲曰:“吾聞汝乃呂布部下猛將,今可與顏良一戰。”宋憲領諾,綽槍上馬,直出陣前。顏良橫刀立馬於門旗下;見宋憲馬至,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於陣前。

2、魏續:原呂布手下八健將之一,下邳之戰同宋憲一起背叛呂布投降曹操,在白馬之戰。同樣被顏良所殺。《三國演義》描述:魏續曰:“殺我同伴,願去報仇!”操許之。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打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於馬下。

還有什麼人,小說中沒有描述,但我認為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也應該算進去,所以應該還有:東嶺關守將孔秀,洛陽太守韓福,洛陽牙將孟坦,汜水關守將卞喜,滎陽太守王植,夏侯惇部將秦琪和蔡陽。

二、赤壁之戰

曹操在赤壁之戰死的將領肯定是很多的,但大多是沒名氣的。我們只說在小說中出現過名字的。

1、蔡瑁,張允:原劉表手下,投降曹操,死於周瑜反間計。《三國演義》描述:幹取出書信,將上項事逐一說與曹操。操大怒曰:“二賊如此無禮耶!”即便喚蔡瑁、張允到帳下。操曰:“我欲使汝二人進兵。”瑁曰:“軍尚未曾練熟,不可輕進。”操怒曰:“軍若練熟,吾首級獻於周郎矣!”蔡、張二人不知其意,驚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斬之。須臾,獻頭帳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計矣!”

2、劉馥:揚州刺史,死於曹操之手。當下操橫槊問曰:“吾言有何不吉?”馥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操大怒曰:“汝安敢敗吾興!”手起一槊,刺死劉馥。眾皆驚駭。

3、蔡中,蔡和:受曹操之命詐降周瑜,被周瑜識破而將計就計,蔡和死於周瑜之手用來祭旗,蔡中死於甘寧之手。


秋心談歷史


三國三大戰役其中之二就有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是兩場決定三國命運的戰爭,其中官渡之戰決定了誰是北方的霸主,赤壁之戰決定了天下的局勢是一統還是三分,這兩場戰爭的參與一方都是以曹操為首的勢力。

自從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中國歷史上的戰爭,無一不是打成統一才會停止戰爭,除非敵對雙方或多方勢均力敵,誰也吃不了誰,冥冥之中,似乎有某種神秘的力量維持華夏大地上戰爭的規律。



官渡之戰是曹操與袁紹進行戰略決戰的戰爭,雙方誰也沒有退路,誰退誰就會輸掉戰爭,同時失去北方霸權,所以儘管曹操一方的情況很艱難,儘管曹操寫信諮詢荀彧想退兵,但最終由於大局的原因,雙方一定要決出個你死我活。

既然是決定命運的戰爭,那麼官渡之戰,曹袁雙方肯定是傾巢出動,與其感覺曹操犧牲了哪些戰將,不如先看一下雙方參戰有哪些戰將,同時又損失了哪些戰將?



官渡之戰中袁紹方主要參戰力量:

主帥:袁紹

謀士:沮授、許攸、逢紀、郭圖、荀諶、田豐

武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淳于瓊、劉備

士兵:步兵10萬,騎兵1萬



官渡之戰中曹操方主要參戰力量:

主帥:曹操

謀士:荀攸、郭嘉、程昱

武將:關羽、張遼、徐晃、于禁、樂進、劉延

士兵:3萬人



可以明顯的看出,曹操一方的實力是弱於袁紹的,但是神奇的是,曹操一方的主要將領損失是零,沒有損失。在真實的戰場上,將領可不是帶頭衝鋒或單挑的,雖然也有這種情況,但是比較少見,將領一般是居中指揮作戰,戰場上的拼殺主要還是雙方士兵來完成的。

再看袁紹方的損失,謀士沮授被俘虜,後因為想逃被殺,許攸叛變袁紹投靠曹操,其他謀士基本上跟隨袁紹逃回了北方,武將方面,顏良被關羽所殺,文丑死於亂軍,淳于瓊被樂進所殺,張郃、高覽率軍投降了曹操,劉備獨自逃走。



而且袁紹方的士兵幾乎損失殆盡,除了袁紹帶了幾百人逃回北方,大部分投降曹操或被殺。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不僅沒有損失將領,而且還增加了2員大將:張郃和高覽,及一員謀士許攸 。


再看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其實曹軍是兵分兩路的,一路是曹操本部率領,從南郡治所江陵城(今湖北荊州)沿長江向東順江而下,參與赤壁之戰的就是這一路。



另一路是由趙儼都督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路人馬沿漢水南下,這一路沒有參與赤壁之戰,在得知曹操本部在赤壁前線大敗後,這一路就沿漢水撤退回到襄樊了。

曹操本部參與赤壁之戰的將領有:滿寵、曹純,謀士有賈詡,總兵力約八萬人。



當時的曹仁鎮守南郡,夏侯惇、夏侯淵留守後方,曹操手下的名將基本上沒有參與赤壁之戰,就更談不上將領的損失了。

東吳方的參戰將領有:周瑜、程普、黃蓋、呂蒙、甘寧、淩統等人,劉備方參戰將領有:劉備、關羽、張飛。

事實上赤壁之戰真正打的時間很短,只有短短几天時間,周瑜是利用了黃蓋的詐降計+火攻計徹底的打敗了曹操,黃蓋假意投降曹操,約好時間,然後帶著船投降,在快要靠近曹營時,黃蓋點燃了衝鋒船,就這樣衝向曹軍大營,曹操的戰船沒有用鐵索連在一起,只是靠得很近。



接下來曹軍就開始逃走,雖然有不少人被燒死和被殺死,但由於本身參戰將領就很少,基本上將領無一損失,只是損失了數萬士兵,而且這數萬士兵還是投降的荊州水兵。

如果赤壁之戰加上後來進行了一年之久的南郡之戰,曹操方面也沒有損失什麼將領,唯一一個李通與絕北道的關羽交戰後,不久就病死了,不知道是否與關羽有關,所以你看赤壁之戰曹操雖然大敗,但沒有傷及元氣,而且在隨後的南郡之戰中,曹仁還抵抗了孫劉聯軍一年之久。



如果你要問曹魏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中犧牲了哪些將領?

回答是:除了病死一個李通之外,將領一個也沒有犧牲,而且還有大將張郃和高覽在官渡之戰投降曹操。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曹操最巔峰之作——官渡之戰;最失敗之作——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的成功讓曹操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而赤壁之戰的失利使得曹操失去統一全國的希望,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那在這兩場硬仗中曹操都損失了哪些武將呢?

官渡之戰:

宋憲:原呂布手下,後投降於曹操,演義中宋憲在白馬之戰被顏良斬殺,但是正史中在呂布死後就再無記載了,只知道是在官渡之戰期間去世,具體怎麼去世並不知曉,也很有可能在官渡之戰中戰死。

綜合來看,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可能損失的只要宋憲,演義中魏續也被顏良殺死是不正確的,魏續在198年就去世了;再觀察曹操是真正的勝利者,不但擊敗袁紹,斬殺其精銳部隊,還歸化了袁紹很多能人之士:許攸 張頜 高覽 辛毗 呂曠 呂翔 馬延等等數十人,使得袁紹大傷元氣,最終鬱鬱而終。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的時間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時間長,最終的交戰時間前前後後算下來不過兩個月時間,而曹操跟多的名將比如:曹仁、夏侯淵、曹洪、李典等人都在後方,跟隨他的張郃、徐晃、張遼、許褚等人皆能自保,所以曹操在突圍和交戰中並沒有損失什麼名將。

至於像演義中,蔡瑁、張允、蔡中、蔡和、馬延、張凱、張南、焦觸八人,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他們是在赤壁之戰中戰死或者被殺的,因為演義中更多的渲染,為的是增加小說的閱讀性,才加上幾人的死。

所以,在古代戰場上,長時間混戰沙場的將軍自然懂得自保了,很少有被殺的,歷史經驗告訴他們戰場是個吃人的地方,保護主公和自保是必須學會的技能。

最終總結出,曹操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上並沒有損失重要將領,也保住了自己有生力量。


中華文武君


這兩場戰爭中都與曹操有關,官渡之戰是曹操贏了,而赤壁之戰是曹操輸了 官渡之戰是將草原上所有的軍隊都消滅了,不管是厲害的將軍還是什麼厲害的士兵,結果都是一樣都被滅亡了。而赤壁之戰的話,那就是曹操歷史上最大的恥辱,要使曹操能夠真正去統一三國的話,或許就可以成為三國中第1個霸主,並且可以成為皇帝。

但是最後曹操卻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自己不僅是丟了人,而且是殺死了很多無辜的人,就比如說是蔡瑁兄弟呀,這也是非常可悲的事情。就和當初的袁紹其實也是一樣的,當初的袁紹是殺死了很多厲害的人,最終是導致自己的滅亡,也是非常的可憐。



袁紹很多大將其實都是自己殺的,並不是曹操殺的,是袁紹不會用人。

袁紹這個人是非常的討厭,本來他手底下有很多厲害的謀士,而且他是有機會去殺死曹操的,那就是袁紹沒有去殺死曹操的原因,就是自己兒子生病了,而當時曹操和劉備正在打仗,劉備是跟曹操打的不相上下,而且曹操是佔據優勢的,雖然是這樣子,但是曹操後面都是非常空虛,他把所有的兵力都用來打敗劉備了,而自己的後面沒有兵力,這樣的後果,就是要是別人去偷襲的話,曹操是一定會失敗的,但是也上不去,沒有去最後導致沒有佔很好的時機,也導致了後面的失敗。



而曹操手底下是有很多厲害的謀士都想要投靠袁紹,但是曹操是堅持了下來,因為他相信自己會取得成功,最後是把所有的通敵信都燒完了,最後所有人沒有事情。呃,袁紹手底下擁有很多厲害的謀士,都一直在幫助袁紹,可是卻不會用。反而是殺死了很多人,就比如是那個沮喪,本來是說袁紹不要去攻打的,結果袁紹偏偏去了,反而是失敗了,最後是殺掉了這個人。


袁紹真的是一個非常令人討厭的人,要是他能夠聽從那些忠誠的話的話,還不去用那些喝酒的人,估計就能夠取得成功了,曹操也不會取得勝利,畢竟曹操實力是遠不如人少的。

曹操中了反間計,最後可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當時的曹操是打敗了袁紹,並且是統一了北方,成為了北方的真正的霸主,可以說是三國中最厲害的人物了,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比,他就是天底下第一神將。就像是劉備這樣的厲害人物,又怎麼能夠和曹操相比呢?雖然曹操說劉備是一個英雄,可是曹操厲害起來真的是能夠打敗他,但是卻沒有想到最後卻敗給了劉備。


那就是曹操也犯了和袁紹的錯誤,殺死了手裡下很多人,本來這個是他攻打的最有力的幫手,可是卻沒想到死在了自己手裡,還沒有死在敵人的手裡,這完全都是曹操手底下自己做的最蠢的事情。而這些人裡面就是有蔡瑁兄弟,這個就是一個非常可憐的事情,要是當時曹操有一個強大水軍也不會這樣子。

你們認為曹操和袁紹都愚蠢嗎?歡迎在下面評論。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7254526737680881"} --}

史研三國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發生了三次大戰,都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案例。這三次大戰分別為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其中,曹操參與了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他在這兩次大戰中,一次大勝,一次大敗。那麼,他在這兩次頂級大戰中損失難哪些部將呢?

據演義中描述,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沒有有名有姓的將領,而是在它的前哨戰白馬之戰中損失了宋憲、魏續兩員大將,卻收服了張郃、高覽兩個大將,而在赤壁之戰中,也僅損失了蔡瑁、張允等主要將領,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官渡之戰

宋憲、魏續

這兩位都是原呂布手下八健將之一,在呂布日落西山,大勢已去之時歸順曹操的。他們歸順曹操後,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時刻想在新老闆曹操面前表現一番。官渡之戰前期,即白馬之戰中,面對河北上將顏良的十萬大軍,曹操也感到很害怕,想到將降將當炮灰的辦法。

他回顧宋憲道:“我聽說你是呂布手下猛將,現在可以和顏良大戰一場,看看到底誰更厲害”,宋憲無奈,只能領命,應聲而戰。他“綽槍上馬”,殺向顏良。可惜戰不三合,顏良手起刀落,將宋憲斬於馬下。

宋憲被殺後,曹操沒有為宋憲感到惋惜,反而誇讚顏良“真勇將也!”這時,宋憲的好朋友魏續實在看不下去了,他挺身而出,道“殺我同伴,願去報仇!”,向曹操請戰。曹操慨然答應。魏續和宋憲武功八斤八兩,也是一個就被顏良斬殺,一命嗚呼。他只是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想要為宋憲報仇雪恨,沒考慮到自己的實力,才被顏良所斬。演義中描述如下:
操許之。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打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於馬下。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還是大勝,收編了不知道多少降兵降將,自身的傷亡很少,將領也只是在前期的白馬之戰中陣亡的兩個降將宋憲、魏續。其他戰將,如張遼、徐晃等一流大將,都是全身而退,並沒有戰死。相反,曹操還收編了張郃、高覽等一流武將,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赤壁之戰

蔡瑁、張允

這兩位本來是荊州牧劉表手下水軍都督。在劉表病逝後,他們兩位遊說劉琮投降曹操。曹操大舉討伐長江彼岸的孫權,於是任用蔡瑁、張允為水軍都督,跟隨曹操,發動了赤壁之戰。蔡瑁、張允深諳水戰,被東吳大都督周瑜所忌憚。

於是周瑜利用蔣幹的到來,使用反間計,除掉曹操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具體計策為,蔣幹作為周瑜的同窗好友,來到周瑜軍中刺探軍情。周瑜將計就計,大排酒宴,宴請蔣幹,席間周瑜還喝多了。晚上兩人同榻而眠,周瑜睡的如死豬一樣,鼾聲如雷。蔣幹夜間醒來,看到周瑜辦公桌上有機密文件、書信,找到一封封皮為“蔡瑁張允謹封”的書信,大喜,打開書信,看到機密。

原來是蔡瑁、張允想要斬殺曹操,將曹操首級送給周瑜的書信。此時,周瑜還在說夢話,大意為數日之內讓蔣幹看曹操首級。蔣幹出了一身冷汗,天不亮,便不辭而別。他來到曹營,見到曹操,獻上書信,向其稟報蔡瑁、張允投敵的行為,一副立了一等功的樣子。曹操看完書信後,大怒,當場便招來這二人質問,他們兩位唯唯諾諾,答不上來,被曹操斬殺。《三國演義》描述如下:

操怒曰:“軍若練熟,吾首級獻於周郎矣!”蔡、張二人不知其意,驚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斬之。須臾,獻頭帳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計矣!”

曹操不是蔣幹那樣的蠢才,剛剛斬殺了蔡瑁、張允,便明白了前因後果,知道自己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寧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是不會承認自己的過錯的,他向眾人推脫為,蔡瑁、張允懈怠軍務,被其斬殺。他殺了蔡瑁張允後,選自己的心腹毛玠、于禁二人為新的水軍都督。

總結: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曹操大軍損失的主要將領有個共同點,即都是降將。官渡之戰前期的白馬之戰,曹操損失了宋憲、魏續兩個原呂布健將,卻收服了張郃、高覽兩員大將,而赤壁之戰中,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間計,損失了蔡瑁、張允兩個水軍專業人才,導致最後的赤壁慘敗。

魁哥說三國


將領寡眾,直接決定了戰役之勝負,儘管可以以少勝多逆天改命,但還要講究天時地利,兩軍交戰必有傷亡。

三國時期著名的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對三國時期局勢奠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有人因此功成名就,但成為刀下亡魂的也絕非少數。

咱們來細數三國時期,這兩場戰役,隕落的將領都有哪些?

官渡之戰是一場關於北方地區戰略霸權的爭奪戰,參戰方主要是袁紹與曹操。根據史料考證,曹操當時擁兵4萬,而袁紹以數倍於他的實力,總兵力可達10萬左右,對曹操而言,這無疑是一場血戰。

  • 官渡之戰中,袁紹和曹操分別為兩軍主帥,袁紹總共動用6位謀士,6大武將,共計13餘人共同指揮10萬步兵,當然也還包括1萬騎兵。

  • 曹操實力相對薄弱,總共派出三名謀士,外加6位武將,當然可指揮的兵力僅僅只有3~4萬人。

根據最後戰況統計,官渡之戰中的曹操巧妙利用計謀,四兩撥千斤,最終獲得戰役勝利,他的人員傷亡幾乎很少,主要將領更是一個沒少,反而還多了一個叛逃過來的許攸,還順手撿了袁紹兩枚武將張郃與高覽。

這場戰役中命喪黃泉的除了謀士詛授,還包括武將顏良、諄於瓊和文丑,曹操無疑是最大的贏家,袁紹最終落荒而逃,不僅喪失了許多謀臣武將,而且勢力大減,逃竄流亡。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結束後基本就劃定了三國的勢力範圍,相較於官渡之戰,此時的曹操勢力已有很大的突破。

當時曹操帶領主力參與赤壁之戰,還是分出一部分兵力,沿著漢水南下。當時曹操帶領參與赤壁之戰的將領包括曹純、滿寵和賈詡,這次兵力翻了一番,足足有8萬人之多。

或許後來赤壁之戰的失利,也可能是因為曹操調遣了大部分手下名將,太過於自信,反而讓敵方有機可乘,當時夏侯敦和夏侯淵都只能留守後方,于禁、張遼、張郃、李典等將領都未參戰。

東吳的陣容就比較強大了,不僅有智謀周瑜,當然也不乏像程普,黃蓋,呂蒙,甘寧等將領,他們也是為此次作戰,提前進行了準備,儘管最終只有短短几天時間,但周瑜玩得一手好火,直接打蒙了曹操。

假意詐降就是為了讓曹操放鬆警惕,當然這次赤壁之戰劉備也有參與,他帶著他的兩個兄弟,關羽和張飛。

關於最終的戰後統計,其實這次傷亡和將領人員變動並不大。

本來曹操帶的將領就不多,也就沒得損失,其他兩方人員變動並不大,縱觀兩次戰役,可能曹操在兵力上有所損失,但是將領可幾乎沒少,反而還多了幾個呢!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也與當時曹操會籠絡人心,一代梟雄的他,自然懂得如何帶兵作戰,他也深知優秀將領在一場戰役中的重要性,自然也是首先保障了將領的安危。

何況古代帶兵作戰,並非像我們電視劇中所看到的那樣,主帥基本都是整個戰局的操控者,他們不但懂得基本的戰術,更加註重和強調的是團隊協作能力,而並非個人單打獨鬥,這樣不僅極大的保障了自身安全性,有利於戰爭的勝利。

很少有將領會直接莽撞的衝上去,憑藉一己之力和敵方前排抗衡,除非雙方有約定,將領之間約個架什麼的,但還是儘可能會以大局為重。


大國布衣


東漢末年的三大著名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它們的共同之處都是以少勝多,四兩撥千斤 ,在這三大戰役中 ,曹操佔據兩大戰役,它們分別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今河南封丘西) 展開了一場大戰,當時兩方兵力相差比較懸殊,正史《三國志》記載:袁紹總共領兵有十餘萬,曹軍不到兩萬,不要聽從演義的,袁紹70萬曹操七萬的說法,因為小說向來喜歡虛張聲勢,誇大其詞,雖然袁紹十萬曹操不到二萬,曹軍也是以一當十,但是在這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中 曹操一方獲勝,但是他又損兵折將多少呢?

官渡之戰

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曹軍大約死傷八千左右小兵,並未死傷大將,而袁紹的重要指揮官顏良文丑則被曹操義方的關羽斬殺。此次戰役,袁軍元氣大傷曹操士氣正盛,此戰役過後也奠定了曹操在北方時雄霸一方的基礎。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群劉兩家聯合, 共同對抗曹操的一場戰役,此戰役的結果是孫劉兩家獲勝, 曹操大敗 公元208年 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百萬陸大軍,(其實又是虛張聲勢 沒有百萬人之多)發動了荊州之戰,隨後討伐東吳,孫劉兩家一看曹操來勢洶洶,迅速結成聯盟,由懂吳大都督周瑜任總指揮, 憑藉長江天險,在赤壁展開了一場大戰,從而大破曹軍, 赤壁之戰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水上作戰。

赤壁之戰同樣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孫劉兩家的兵力加起來不足5萬人,而曹操號稱百萬之眾,但是由於曹操的軍隊都是北方人 ,坐不慣船 更不 善於水上作戰於是 龐統就建議曹操把船連起來 ,連在一起如履平地,原文是這樣的:操升帳謂眾謀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鳳雛妙計?鐵索連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昱曰:“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彼若用火攻,難以迴避。不可不防。



此次戰役 ,由於孫劉兩家採用火攻的形式,使曹操軍隊逃也不讓他逃 ,所以大敗,元氣大傷損兵折將,此次戰役,也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那麼此次的戰役曹操究竟損失了多少將士呢?

赤壁之戰曹操雖然元氣大傷,但奇怪的是他並沒有損失將領,而且他們都毫髮無損,這確實是挺讓人奇怪的,也許是這場戰役來的太快 曹操敗得太快,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 就已經大敗而歸,可能那些指揮官還沒來得及上戰場吧。



總結: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在每一場戰役過後 ,形勢也同樣發生了質的轉變,同樣在這兩場戰役中 曹操雖然損兵但是並未折將。


佳寧姐姐說歷史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東漢末年的大型戰役,這兩戰和夷陵之戰被稱之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

我們先來看一看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被稱之為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參戰雙方是曹操和袁紹。

當時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開始了一系列的強兵計劃,先拿呂布,後攻袁術,很快佔有了兗豫的大部分地區,但他想拿到整個北方。

而袁紹呢也沒有閒著,也在積極擴展自己的疆域,最終拿下了河北地域。袁紹才能不大,但他志氣很高,想著南下爭奪江山。所以很快袁紹和曹操對上了,都想獲得對方的地界。

當然,袁紹的野心是因為他兵力強大,曹操在他眼裡只不過是一隻小螞蟻,據說袁紹當時至少有兵十萬,而曹操卻不過萬人,最重要的是曹操背腹受敵。

在曹操的南邊有劉表、張繡,而東南又有孫策,劉備也在身後虎視眈眈。在這種情況下,袁紹肯定不會放過機會。更何況他還和劉備聯手了。

但在未開戰之前,曹操先下手為強,將後患劉備的勢力剷除了,劉備轉投袁紹營下。後經曹操一系列的謀劃,袁紹被擊潰,而曹操也鞏固了北方的勢力。

那麼最關鍵的問題是,曹魏在官渡之戰中,到底損失了多少的戰將?

據《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所寫,曹操手下有兩名戰將在白馬被顏良所斬,這兩名戰將一名叫宋憲,另一名叫魏續。他們都是原先呂布的將領,後投降於曹操。

顏良橫刀立馬於門旗下,見宋憲馬至,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於陣前。魏續曰:“殺我同伴,願去報仇。”...良更不打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於馬下。

總而言之,曹操在官渡一戰中損失不大,遠遠沒有赤壁之戰損失的多。

赤壁之戰

此戰同樣也是以少勝多的戰役,參戰雙方,孫劉聯盟,曹操,在此戰中曹操傷亡過半,更是損失了幾員大將,最為著名的是因反間計被殺的蔡瑁、張允。

蔡瑁原是荊州牧劉表的軍師,而張允則是劉表的部下,他們後來加入到了曹操麾下,在赤壁之戰中,因周瑜的反間計被曹操一怒之下殺死。

當然,這也是《三國演義》中所寫,虛構的事件,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曹操有大將死亡。

總結:這兩戰歷史上都沒有寫到曹操有損失大將,而《三國演義》中所寫皆為虛構,並不是真實的歷史。


理科男讀歷史


曹操能從東漢末期一個弱小的地方軍閥,到最終一統北方,奠定曹魏政權的基礎,他也是經歷過多次的考驗。尤其是兩次關鍵大戰,可以說既成就了他,也讓他失去了統一全國的可能,這就是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

在這兩場的大戰中,曹操的實力也是不一樣的。官渡大戰的時候他是弱勢的一方,袁紹的實力要比他更強一些。因此曹操能打贏這場戰爭,實在是令很多人都沒有想到。而赤壁之戰的時候,他是實力更強的一方,輸給弱勢的孫劉確實是有些意外。

不過戰爭無論勝負,任何一方的損失都不會少的。對於曹魏來說,他手下原本也有著非常多的人才,可隨著戰爭的持續,他們麾下的這些名將,也在戰爭中會出現傷亡的可能。

那麼曹魏陣營裡面,哪些名將是在這兩場大戰中喪生的呢?


查遍史料,發現曹操在這兩次大戰中幾乎沒有名將喪生。倒是羅貫中先生在《三國演義》中給安排了幾名戰將丟了性命。

在演義中,在官渡之戰中喪生的曹將是宋憲和魏續。這倆人是呂布麾下的猛將,他們與張遼這些人一樣,都有著非常不錯的實力。也正是依靠這倆人的幫助,曹操才能順利把呂布給消滅掉。他們倆人在官渡大戰的時候,面對河北名將顏良,是先後被殺。

當然,真實歷史中,沒有關於宋憲、魏續在此喪命的記載。他們倆人反而是在後面就失去了蹤跡,史書上也沒有關於他們的記錄。因此他們戰死的可能性還是較大的。


除了這倆人之外,曹操陣營裡面就沒有幾個在官渡大戰犧牲的名將了,這也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不過曹操卻失去了關羽,關羽倒不是在戰場上死去的,而是脫離了曹操陣營,選擇回到劉備那裡。

對曹操來說,雖然他這次勝利又得到了一些猛將,如張郃、高覽,可得到的這些人與關羽比起來,實在是差得太遠了。

在後來的赤壁大戰,曹操也沒損失什麼戰將。因為歷史上的赤壁大戰,本身就是雙方的一場接觸戰。曹操在看到形勢不妙後,自己就果斷帶著陸軍逃了,他損失的也就是水軍。


因此曹操在這場戰爭中手下的人員損失並不是非常嚴重。在演義中又虛構了蔡瑁、張允倆人因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間計而被誤殺。

在演義中,蔡、張之死對曹操的戰局影響是非常大的。曹操早就有南征的心思,他也一直在暗中操練著水軍。後來他成功吞併了荊州,也得到了大量的水軍,這就讓他有了南侵的資本,蔡瑁、張允這倆人正是他南征的關鍵人物。他們倆人雖然沒有什麼操守,但他們的水戰能力非常強。

周瑜也料到這點,因此就設計利用曹操的手將這兩個人給殺掉,他們倆人的死亡,也是造成曹操兵敗赤壁的原因之一。


曹操的水軍本身就是荊州地區的舊軍,他們剛剛歸降,心裡還沒有完全安定下來。因此這倆位大將的死亡,讓荊州水軍心裡更加緊張了,他們在後面的戰鬥中也就沒有那麼高的鬥志了。

此外,曹操的手下大部分都是陸軍將領,並不熟悉水戰,他自己的精銳軍隊,也都是陸戰高手,沒有水軍的幫助,是沒有辦法滅掉江東的,因此曹軍失去了這兩個非常善於水戰的大將,也就失去了與孫吳對抗的可能。

其實蔡瑁和張允在赤壁之戰的被殺只是羅貫中的杜撰。正史上對此二人的結局並沒有詳細記載。


赤壁之戰後,曹操一生都無法征服南方,也是由於自己的水軍實力不足。但總得來說,曹魏陣營裡面的這些名將,大部分都是死於各種疾病,真正在戰場上犧牲的人沒有幾個,這也是曹魏能長期保持優勢的原因。 不過曹操他自己多次放棄好的機會,結果到了晚年他本人的鬥志也不斷減弱,最終也沒有一統天下,這不得不說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歲月是一條河流


曹操在官渡和赤壁沒有著名將領陣亡,更要說的是,蔡帽,張允都是投降曹操的水軍將領,並在赤壁之戰後隨曹操撤回北方,沒有像演義裡寫的那樣,由於蔣幹盜書,周瑜反間而被曹操斬首。

再來說幾點,兩軍交戰,如演義裡那樣名將於鎮前鬥將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所謂的將領,在於臨場指揮作戰,而非帶頭拼殺於陣前。要知道千兵易得,一將難求。結合近代戰爭分析,不難發現,一個團的編制做戰時,團級指揮幹部是會有臨時指揮所的,並會有很好的偽裝或者掩體,並由正營級幹部留指揮所聽取統一調度再安排給下邊現場指揮的副營級,所以,古代戰爭也是同理,像是關羽,張遼什麼的高級將領,是不可能那麼輕易上陣的,更別說兩個司令員站最前邊單挑了。

當然,古代是冷兵器作戰,也沒有近代戰爭那樣的通訊指揮手段,所以主將會在一個制高點做指揮台,以便用鼔,金,旗幟來指揮軍士如何作戰,比如一鼓作氣騎兵衝鋒,二鼓弓箭射住敵軍陣腳,鳴金收兵,立黃旗側翼包抄什麼的。只有陷於肉搏,夾擊時,主將才會由衛隊保護著殺出突圍。所以,越大的戰役,大將陣亡的幾率越小。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