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動亂到底有多可怕?

文史磚家


東漢末年的動亂始於北方瘟疫流行。黃巾起義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張角等人宣稱能用“符水、咒語”為窮人治病,進而傳授太平道,抓住了窮人的心理,於184年3月在河北地區掀起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讓東漢政府焦頭爛額,漢靈帝派皇甫嵩、朱儁、盧植分兵三路討伐,經過8個多月的時間,將起義軍主力鎮壓。下曲陽(河北晉州)一戰,皇甫嵩將10多萬黃巾軍斬首,築成“京觀塔”。

起義雖然被鎮壓,但瘟疫並未制止。由於北方戰亂不斷,不少北方人流入江東、荊州、益州和交州等地,將瘟疫擴散至南方地區。整個建安年間,瘟疫有數次大規模爆發,不少我們熟知的人物因為感染瘟疫而亡。

比如曹操的兒子曹衝、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徐幹、陳琳、應瑒、劉楨五人、東吳大將甘寧、呂蒙、劉表之子劉琦、曹魏大將張遼等人。

曹植在《說疫氣》中描繪了當時的慘狀“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曹丕也感嘆到“昔年疾疫,親故多受其災。疫癘多起,士人雕落。”

醫學家張仲景對此有更為直接的感受,他在《傷寒雜病論》中說“餘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張仲景一大家子二百多人,在不到十年間因瘟疫損失了三分之二。東漢末年瘟疫之流行可見一斑。

除瘟疫外,東漢末年還出現了嚴重的旱災和蝗災,造成大規模饑荒。193年,曹操和呂布大戰於濮陽,卻因蝗災過境、糧草不繼而被迫休戰“蝗蟲起,百姓大餓,布糧食亦盡,各引去。”

關中地區的饑荒尤為嚴重。李傕、郭汜在長安擊敗呂布、王允後發生火併,當地“是時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一斛二十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曹魏將領王忠是當時的親歷者,他為了活命不得不吃人“三輔亂,忠飢乏噉人。”後來曹丕把路邊的骷髏掛在王忠的馬鞍上,以此譏笑王忠在關中吃人求生的經歷“五官將知忠嘗噉人,因從駕出行,令俳取頉間髑髏繫著忠馬鞍,以為歡笑。”

更甚者,關中地區還出現了專門吃人的賊寇,挨家挨戶抓人充飢。《魏略·勇俠傳》中記載了鮑出救母的故事,當時“啖人賊數十人已略其母,以繩貫其手掌,”鮑出悲憤的說“有母而使賊貫其手,將去煮啖之,用活何為?”然後獨自追擊,砍殺十多名賊寇,將母親解救。

為解決軍糧問題,當時的軍閥是想盡了辦法。程昱不得不在糧食中夾雜人肉乾作為補充。而河北袁紹則“仰食桑椹”,淮南袁術則“取給蒲蠃”,當時只要是能吃的都拿來吃了。鑑於饑荒的影響,曹操於196年興辦屯田,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糧食問題,這也是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重要原因。

瘟疫、饑荒和無休止的戰亂造成了東漢末年人口的大量損失,從6000萬降至2000多萬。面對累累白骨,曹操寫下了《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


石頭說歷史


先看一般人不注意的事實:曹操,220年,病死;夏侯惇,220年,病死;張遼,222年,病死;于禁,221年,病死;劉備,223年,病死;馬超,222年,病死;法正,220年,病死;呂蒙,220年,病死;蔣欽,219年,病死;魯肅,217年,病死……

公元220年前後,病死了一大批人,除了上面的,還有一些沒記載死因的。當然,他們當中有些年齡大了,有一些卻正值壯年。


公元119年,中國有記載的大地震就發生了42次。無數人死亡,從而引發了大的瘟疫,此後的100多年裡,每隔兩三年發生一次……不是因為中間瘟疫被消滅了,而是因為災區的人已經死的差不多了,瘟疫無法大規模傳染了。一旦過兩年有了新的源頭和疫區,就接著爆發瘟疫。

實際上,東漢末年短短三十年的時間內,有記載的全國大瘟疫就有十二次。也就是說,除了戰場死人多,瘟疫造成的各種疾病,更是奪去了無數人的性命。


曹植當時專門記錄了瘟疫的慘狀,“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瘟疫殺死了無數的老百姓,也有一些我們熟知的名人,比如“建安七子”當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都是死於瘟疫。

公元220年左右,大瘟疫達到了高峰期,就連洛陽城,也被疾病肆虐,一大半人都死了。

因為那個時代沒有明確的死亡統計,我們只能從史料中進行推測。

東漢漢桓帝時期,瘟疫還沒有大規模爆發,當時的人口大約為5600多萬人。到了公元280年,晉武帝太康元年,全國人口僅為1600多萬人。

說十室九空,真不是誇張的。

所以,東漢末年的老百姓,真的是生不如死。


七追風


東漢末年的動亂有多可怕,我們可以從這個時期的人口變化就可以看出來。

在公元157年左右,當時漢朝的人口多達5600萬,可以說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但是到了東漢末年,自黃巾起義開始,人口就開始極速下降。在這期間,董卓叛亂,諸侯相互征伐是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


公元208年,孫劉聯盟與曹操爆發赤壁之戰時,也就是三國前期,整個漢朝可以說是十室九空。等到了吳、魏、蜀三國鼎立,局面相對穩定時,三國的人口已不足800萬,勉強達到公元157年時的七分之一。

由此可見,東漢末年的動亂有多嚴重。

除了戰亂這個人禍以外,天災也是動亂的元兇之一。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的許多故事,但未必知道這數十年間,出現過連綿不斷的大瘟疫。其死亡人數之多,簡直無從統計。

據《後漢書·五行志》中所記載,從公元119年至217年這百年間的十次大瘟疫,既 119年會稽大疫、125年京都大疫、151年京都大疫、九江 廬江大疫、161年大疫、171年大疫、173年大疫、179年大疫、182年大疫、185年大疫、217年大疫。

這十次瘟疫有五次集中在靈帝在位期間,而在這期間,朝廷無所作為,導致民不聊生,從而讓張角有機會發起黃巾起義。


大疫加上兵災,單獨拿出來就足夠讓人頭疼了,更何況這兩者湊在一起。因此,東漢末年的動亂有多嚴重可想而知。


青梅煮酒論劍


東漢末年的動亂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天災和人禍。自漢桓帝時期全國人口高達六千萬,到了東漢末年,全國人口已不足一千萬,短短100年時間不到,人口的巨減不只是動亂帶來,更多的夾雜著天災。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曹操的《蒿里行》)

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曹植《說疫氣》)

以上是曹操、曹植父子對東漢末年百姓慘狀的描述,相當的震撼,一副人間煉獄的情形躍然紙上,如果我們要分析這種天下悲慘的原因,我認為有一下兩個因素:

天災

東漢後期,漢王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地震頻繁,據有關史料的記載,漢桓帝、靈帝、獻帝時期前後更發生了多達幾十次的重大地震,而且這些地震基本都是在一些重要的城市,比如都城洛陽,前前後後更計發生了5次大規模的地震。

地震的發生對當時的人們來說,既是身體的摧殘,更是心理的震撼,地震對人的傷害肯定是很大的,最重要的是地震過後帶來的瘟疫才最為致命。

瘟疫的流行,把地震的次生災害進行了有效傳播,東漢時期的醫學水平無法對瘟疫進行有效的控制,而且此時的東漢王朝及其的腐敗,外戚和宦官正忙著爭權奪利,根本就沒有心思來賑災。

地震和瘟疫的流行造成了人口的減少,而這僅僅是開始,瘟疫流行一段時間後,逐漸的平息,平息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疫情得到了控制,而是人口的死亡速度很快,瘟疫已經沒有了傳染源和受染載體了。當人口有一定的恢復,無論是地震還是原疫區感染有重複這這樣慘絕人寰的循環。

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他們可都是當時的貴族),有四個就死於瘟疫,可以想象這場天災波及面有多大。

人禍

東漢末年,朝廷中外戚和宦官不斷的進行你爭我奪,導致了皇權旁落,無人治理國家,地方上的軍閥又趁機坐大,加上流民四起,天下已經毫無法度,亂成了一鍋粥,特別是底層百姓的農民起義加劇了這種混亂。

東漢末年的張角兄弟領導的黃巾軍發展迅速,參加人數眾多,其實跟隨者們只是想喝一碗能夠治療瘟疫的符水而已,張角憑藉這種封建迷信的把戲短短時間就聚集了幾十萬人對抗朝廷。

有了混亂就有了戰爭,有了戰爭就一定要死人的,這就更加的加劇了東漢末期人口的減少,這種人禍的發生不但加劇了人口的減少,更是對當時的社會次序進行了顛覆性的破壞。

綜上來看,東漢末期的動亂狀態,不但有天災的因素,更有人禍的原因,其實重要原因在於政局的不穩定,導致了民生災難的蔓延。


沉墨I方之城


在東漢末年曾經發生過一場非常大的動亂,提起這場動亂,人們至今都膽戰心驚的,要知道東漢中期的時候還有6000多萬人呢,但是過了東漢末年,這6000多萬人僅剩下2000多萬了。一下子死了2/3的人,這場動亂對國家造成了非常大的打擊,能夠存活下來實屬不易!東漢末年社會非常的動亂,各地都發生了戰爭,人們餓肚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除了這些大家能夠想象得到的動亂以外,國家還爆發了一場大的瘟疫,這場瘟疫蔓延的非常的快,路上到處都是白骨,人們餓的吃野草啃樹皮,直到最後連口水都沒得喝,然後就被活活的餓死了。

東漢末年,百姓們為了逃離戰亂,紛紛離開自己的家鄉,所以很多的地沒人耕種,因此糧食產量就大大減少,連戰場上殺敵的士兵都吃不飽,就更別說普通的百姓了,大量的農田被荒廢,導致了國庫的空虛!也就在這個時候,還傳出了人吃人的事情,可見人們是多麼的飢餓呀,百姓們流離失所,孩子們養不起就把他們直接丟掉。戰亂已經造成了很多人的死亡,在戰爭之後又出現了瘟疫,當時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也沒有好的醫生,因此就算是小小的瘟疫,任其繼續發展下去,都有可能會毀了一個國家!而在東漢末年,爆發的瘟疫竟然高達了12次,人一旦得了瘟疫,那麼下場大多都是病死,又或者是被火葬,很少有人能夠順利活下去的!據說,建安七子中有4個人是死於瘟疫的,可見瘟疫是多麼可怕呀。

另外,東漢末年的人也非常的可怕!劉備在和呂布打仗時被擊敗了,然後劉備就逃到了一戶人家中,當時劉備受了傷,而且又非常的餓。劉備打算在這戶人家中吃頓飯,然後休息一晚,第二天再繼續趕路!劉備通過詢問得知,原來這戶人家是靠打獵為生的,男子名為劉安!劉安和劉備交談一番之後,便要準備肉給劉備吃,劉備聽了之後當然十分歡喜,並且並沒有察覺到任何的不妥。畢竟他們是靠打獵為生的,家中有肉確實比較正常。很快劉安就把準備好的肉給拿了上來,並且說這是他捕殺的狼身上的肉!劉備豈是沒吃過狼肉的人,這肉一看就不正常,雖然劉備說不出這個肉哪兒有問題,但他可以確定的是這絕對不是狼肉。

劉備吃肉之前找了個藉口去上廁所,就在這個時候劉備在廚房發現了劉安的妻子,劉安的妻子竟然死在了廚房中,而劉安還裝作毫不知情的樣子!劉備檢查一番後,發現劉安的妻子手臂上的肉被割掉了,這個時候劉備不禁後背發涼,這是多麼細思極恐的一件事情呀!原來劉安把妻子殺死了,然後又將她手臂上的肉割掉,做成了肉端到了劉備的面前!

其次,東漢末年的時候還出現了很多的江湖騙術,這些江湖騙子趁著國家動亂之時,想要大撈一筆。騙子們嘴中念著別人聽不懂的咒語,然後賣所謂的符水,並且告訴百姓們,喝下了符水之後就可以百病不生。這些人一看就是江湖騙子,他們所說的話根本不足為信,但儘管如此,還有很多百姓願意去相信他們。最後竟然有幾十萬百姓願意追隨這些騙子們,其實這些百姓也並非是非不分,只是他們確實是走投無路了,因此他們寧願相信符水可以救他們,但事實證明,這些所謂的符水根本就沒有辦法阻擋瘟疫,讓他們百病不生!符水只會讓原本就動亂的社會變得更加的亂罷了!

東漢末年是歷史上非常典型的亂世時期,這個時期的死亡率高的離譜,國家遭遇到了天災人禍,最終60%的人都在這場大的動亂中喪命了。生活在這麼一個時期,人們甚至都不會去奢求吃飽穿暖,因為活下去才是他們最大的願望!所以才有了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的悲嘆。


木劍溫不勝


東漢末年的人口數量為1500多萬,不到漢順帝時期(5000萬)的1/3,從如此劇烈的人口驟減就能看出,東漢末年的社會動亂有多麼地可怕。


一、黃巾起義的慘烈後果

黃巾起義的原因我就不多說了,在此只論後果。據《後漢書·天文下》記載:

至中平元年,黃金賊起,上遣中郎將皇甫嵩等徵之,斬首十餘萬。

後來,在東郡倉亭,為了捉拿卜已,又斬首7000多人;

在潁川,斬首數萬級;在哺時,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在曲陽,漢軍又斬首十餘萬.....僅史書中可統計的數據,黃巾軍死亡人數超過20萬,屍體堆積如山,被時人稱為“京觀”。

而東漢軍隊,不可能無一傷亡,雖然東漢史書沒記載,但從戰爭的慘烈情況來判斷,估計其死亡人數與黃巾軍不相上下,因此,僅黃巾起義戰場上的兵士死亡人數,至少有50萬人,而且還都是國家最重要的青壯年勞動力,其造成的連鎖反應,不堪設想——賦稅、徭役、瘟疫、流民,賊寇......《後漢書》對此用了一句“百姓死傷過半”來形容。

總之,東漢經此一役後,元氣大傷,國力衰退得更厲害了。


二、董卓之亂繼續雪上加霜

關於董卓的殘暴統治,史書記載頗多,相關記載總伴隨著“死者略盡”、“殺掠男女”、“所過無復遺類”等字句,如果說黃巾起義遭殃的主要是底層百姓,那麼,董卓之亂就是東漢王朝上上下下的一場空前浩劫了。

比如,在公元190年,董卓遷都長安時,洛陽百姓一路上“更相蹈籍,飢餓寇掠,積屍盈路.......二百里內無復孑遺。”董卓還下令“燒洛陽城外百里”,“又自將兵燒南北宮及宗廟、府庫、民家,城內掃地殆盡。”

一路上的富戶,更是董卓打劫的主要目標,強行沒收人家的資產,使無數家庭破碎,無辜之人慘死無數。

他的暴政終引得各地豪強富戶紛紛起義,進而,又導致了一連串的兵禍、戰亂,山寇趁機並起,百姓惶惶不可終日,猶如驚弓之鳥,望煙而奔,觀塵而潰,屍骨遍野。

自此,東漢名存實亡。


三、董卓死後的軍閥混戰

董卓被王充除掉後,整個爛攤子無一人可收拾,於是,東漢的動亂繼續加大,郭汜、李傕趁機作亂,攻打長安,死者數萬;李傕掌權後,又成了“董卓2號”,“其子弟縱橫,侵暴百姓”,“白骨委積,臭穢滿路”。

最終,三輔之地的人口所剩無幾,二三年間,曾經繁華無比的關中地區竟然找不到一絲人跡!

在此之後,天下徹底大亂,軍閥割據,群雄並起,戰爭與死亡成為了這段時期的代名詞,並且,很多軍閥,比如曹操,都實行屠城策略。

可以想象,當時的整個東漢疆域內,是何等的一幅慘烈之相!


四、瘟疫頻發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戰爭與死亡往往伴隨著瘟疫橫行,文獻中對東漢末年的疫疾爆發也記錄頗多:

“建寧四年三月,大疫”;“熹平二年春正月,大疫”;“光和五年二月,大疫”;“中平二年春正月,大疫”;“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頻繁的瘟疫,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家家有強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總之,東漢末年,一次次的人禍以及隨之而來的一次次天災,使得短短30年間(黃巾起義至東漢滅亡),全國人口數量驟減超過2/3,整個社會極其動盪與黑暗,宛如末世,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動亂與慘烈的年代之一。


阿中說文史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蒿里行》曹操

東漢末年可以說是中華文明中的一次大動亂,東漢末年有多可怕?基本所有災難都輪番發生,明朝末年也是如此趕上小冰河季,災荒,瘟疫,戰亂隨後是滅亡,而東漢末年是瘟疫,饑荒,地震,兵亂,屠城,隨之是將近一個世紀的三國紛爭,根據《中國人口史》所記錄依據東漢中期的人口統計(6500萬左右),三國初年的人口估算(2300萬左右),那麼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裡,當時的中國損失了近60%、多達4200萬的人口,這些人口減少主要是三方面,瘟疫,饑荒,戰亂,東漢末年之慘狀也多由此帶來。

傷寒病患者

一.瘟疫

東漢末年也是醫聖張仲景所在的年代,另外一個歷史名醫是華佗,其實兩人同存與一個年代,而張仲景能有如此歷史地位可以說完全是逼出來的,因為當時北方瘟疫十分嚴重,公元171年,179年,185年,204年,214年都發生了較大的瘟疫,根據《傷寒雜病論》記載:“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元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害十居其七。”二百多人的宗族三年內病死三分之二,這三分之二中有十分之七是傷寒病導致的可見但是的瘟疫多麼嚴重,亂世出名醫這也不無道理。

政府此時內亂不斷朝局動盪,無暇顧及百姓,很多人病死街頭,田野,連收屍的都沒有。這也是黃巾起義的原因,張角說自己可以劃符抵抗疾病,沒有方向的百姓們只能盲目相信,黃巾起義迅速聚集四五十萬人。

二.戰亂

可以說戰亂的減員在一定程度上遠遠高於瘟疫,瘟疫還可以預防,而戰爭卻是連鎖發生的,往往動亂年代,就會有瘟疫,饑荒。除了在戰場上的戰鬥減員,東漢末年還發生好幾次屠城事件,一次屠城往往幾萬,幾十萬的消減,徐州刺史殺害了曹操的父親,曹操一怒就攻打徐州城隨後開始了屠城,但對於屠殺數量目前還是個迷我認為會有幾十萬百姓被殺,我更傾向於徐州的士兵被屠殺,但是此時沒有人會估計百姓,百姓被誤殺是必然的,


而且在古代攻打下一座城池後,對於比較野蠻的部隊來說這座城池就是他們的戰利品,燒殺掠奪,姦淫擄掠,對於百姓來說是災難的。特別是董卓的部隊格外喜歡如此,所以也不得民心。據說董卓死後沒有人收屍,屍體暴曬街頭,肚子上的油被曬出放上蠟燭還亮了好幾天。

幾次大戰皆十幾萬規模,官渡之戰二十萬袁紹部隊灰飛煙滅,所剩無幾等等大戰每場傷亡接在十萬左右,加上不斷的小戰。根據記載有將近2000萬人口因戰爭傷亡。

三.饑荒

由於各地軍閥大規模徵用青壯年為兵,再加上戰爭、天災的影響,使得各地普遍出現農田大量拋荒、糧食歉收的現象,從而導致饑荒蔓延。在當時的情況下,各地軍閥普遍嚴重缺糧,以至於出現“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見《三國志·卷一》)的現象。

由於極度的缺糧,導致百姓們在飢餓感的驅使下,竟然開始以同類為食,導致“人相食”的現象屢見史端。比如興平元年(194年)六月旱災、蝗災過後,“是時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一斛二十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見《後漢書·卷九》)。這樣的記載還有很多,不難想象當時的慘狀。


闡釋歷史觀


歷史不會偏袒一個人一生,同樣也卻不會放縱一個朝代一世,人有新陳代謝,朝代就有老舊更迭。

東漢進入垂暮之年,各種危機、動亂頻頻爆發。

歷史終究要順應歷史發展的規律,既有人禍當道,又有天災橫行,連年戰亂使得百姓叫苦不迭,底層人民的利益不僅無法保障,能活下去有時候也可能成為一種奢望!

戰爭、瘟疫、地震、剝削數重壓迫,短短100年,全國人口由5000萬驟減為500萬。

要說東漢末年最為殘暴的莫過於瘟疫肆虐,醫療水平不甚發達,歷史上關於那段黑暗的過往,記載也並不詳實。

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僅存的資料判斷,憑藉正常的醫療手段,並沒有足夠明顯的效果,但是為了減輕病痛折磨,普通百姓支付不起足夠的醫療費用,只能夠採用各種偏方。

當然也不缺乏廣大江湖騙術的追隨者,病急只能亂投醫,本來就民不聊生,但是江湖騙子卻大行其道,靠著一些沒有根據的咒語符文,再配上傳神的故事案例,來進一步壓榨百姓身上的最後一滴精血。

這次翻瘟疫,具有爆發範圍廣,突發性強,持續時間長的特點,搞得百姓惶惶不可終日,歷史上也沒有相關案例。

就連東漢時期著名醫術大師張仲景也束手無策,短短10年間,張仲景的家人親屬也已經死傷過半,當時曹操軍中也患有瘟疫,將士死傷無數,但也束手無策。

各種地質災害頻發,尤其以地震最盛。

何況地震引發一系列的災難性事故也隨之發生,不僅造成極大的財產損失,甚至對於沿海地區的百姓構成生命威脅。

更有甚者,在那個科學意識普遍不規範的年代,甚至認為這是惹怒了蒼天,理所當然遭到天譴處罰,彷彿世界末日來臨的前兆一般。

自公元119年起隨後的40年間,大型地震就發生5次,對洛陽城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性損失。據說當時最少7級,當然這還不包括各種小地震,餘震。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僅普通百姓不好過,就連當時的統治者和管理者也安逸不了,為了活下去,大大小小的起義相繼爆發。

當時張角帶領的黃巾起義最為厲害,由於處於關鍵節點,自起義開始,就憑藉著星星之火燎原之勢。虛弱不堪的東漢政權,也在那樣的困境當中垂死掙扎。

面對農民起義自身都難保,更抽不出精力去鎮壓,任由他們鬧去吧,如果嚴重了就讓地方募兵鎮壓,各股勢力為了搶奪資源,也拼盡全力,

公元189年,作為一方割據勢力的董卓倒行逆施,憑藉手中的權力顛倒是非黑白,荒誕殘暴引起了各地諸侯的極大不滿。

自從他擁立劉協為帝以來,各地聯軍征討不斷,這樣也進一步加大了人員傷亡。董卓之死,也進一步孵化崛起了梟雄曹操、袁紹等人,要不是最終形成三國鼎立之勢,怕是進一步征戰,難免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看似是人間,實則是屍橫遍野的地獄,在這裡不是以人為本,沒有人權也沒有尊嚴,只有絕對的實力,或者絕對的領導力和號召力才能夠生存下來。

沒有經歷過那樣的苦楚,僅僅也只能通過聯想浮現出畫面的,接近4500萬人口的死亡,足夠形容當時的慘狀,雖然已經步入文明的人類社會,一時間彷彿回到了那個野蠻縱橫的年代。


大國布衣


因為英雄豪傑輩出的緣故,很多國人對東漢末年的歷史充滿興趣。在他們眼中,那是一個群星璀璨、空前精彩的時期,在不吝讚美之餘,長恨此生不能生活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以此建不世之功。其實,作為超級大亂世,東漢末年實在不值得推崇,原因無他,死亡率超高,場面太可怕。



東漢末年的大動亂到底有多可怕,可以從損失的人口總數中窺見一斑。依據東漢中期的人口統計(6500萬左右),三國初年的人口估算(2300萬左右),那麼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裡,當時的中國損失了近60%、多達4200萬的人口(所有數據均參考葛劍雄的《中國人口史》)!而造成人口銳減的原因,主要有戰爭、饑荒、瘟疫三種原因,在這裡筆者逐一做個簡述。


軍閥混戰是導致東漢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漢末天下大亂、諸侯紛起,強者著跨州連郡,弱者宰割縣邑,相互間征伐攻討,使得海內混亂不堪。而就在這無休止的混戰背後,則是累累白骨、赤地千里的慘重代價。究竟有多少人死於戰火,在歷史上沒有準確的數據,但依據前文所羅列的數據推測,至少在2000萬以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死於屠城。



作為戰爭中恐嚇、削弱對手的一種手段,各地軍閥都對屠城樂此不疲,尤以國賊董卓為甚。董卓的涼州軍團軍紀最差,每每在攻克敵軍城池後,便將城中財物劫掠一空,將殘餘的百姓悉數殺光。其實,不僅董卓這類殘忍的軍閥喜歡屠城,就連一向宣揚“拯焚救溺”的曹操,也幹過這等為人不齒之事。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替父報仇為由,起兵討伐陶謙,並將刻骨仇恨發洩在徐州百姓身上,所到之處都以屠城作為報復,死於其手的百姓竟然多達數十萬(“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見《後漢書·卷七十三》)。雖然數據有嚴重誇大的嫌疑,但遇難者的數量絕不會低於數萬。



縱觀整個東漢末年,無休止的戰爭、大規模的屠城,導致天下人口數量銳減,以至於大江南北都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見曹操的《蒿里行》)的慘景,生活在這個時代,能保住性命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除戰爭外,死於饑荒的人口也是難以計數。由於各地軍閥大規模徵用青壯年為兵,再加上戰爭、天災的影響,使得各地普遍出現農田大量拋荒、糧食歉收的現象,從而導致饑荒蔓延。在當時的情況下,各地軍閥普遍嚴重缺糧,以至於出現“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見《三國志·卷一》)的現象。



面對饑荒,士兵尚且不能填飽肚子,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況可想而知。由於極度的缺糧,導致百姓們在飢餓感的驅使下,竟然開始以同類為食,導致“人相食”的現象屢見史端。比如興平元年(194年)六月旱災、蝗災過後,“是時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一斛二十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見《後漢書·卷九》)。這樣的記載還有很多,不難想象當時的慘狀。


戰爭、饑荒之後必然是瘟疫的大流行,而遇難者人數之多,同樣無法統計。在東漢末年短短30餘年時間裡,見諸於史冊的全國性大瘟疫共有12次之多,而在瘟疫來襲之時,往往死者相枕,闔家滅絕者比比皆是。作為時代的見證人,曹植曾在《說疫氣》一詩中,用極為沉痛的筆觸寫道“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在這一連串的瘟疫當中,尤以204-219年間的大瘟疫最為恐怖,直接把昔日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中原地區變為“人間地獄”,連貴為上層階級的“建安七子”,竟然也有4人死於瘟疫。東晉史學家裴松之在為《三國志》做注時,曾描述過這場瘟疫的可怕性,稱“自中原酷亂,至於建安,數十年間生民殆盡。比至小康,皆百死之餘耳”,由此可見瘟疫的極端可怕性。


綜上,在無休止的戰爭、大規模的屠城、大饑荒、大瘟疫的連番打擊下,等到三國初年,人口總數銳減60%以上,許多地方更是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生活在這個時代,如果能平安過完一生,簡直跟中“六合彩”一樣幸運。正所謂“寧為太平犬,莫為亂離人”,雖然從藝術角度來看漢末三國很精彩,但沒有人真的想穿越到那個時代去生活,不是嗎?


史料來源:《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中國人口史》等


文史磚家


人口從6000萬在短短的幾十年內下降到了不足2300萬,人口下降了60%還多,你說東漢末年的動亂有多可怕?三國的故事很精彩,但是大部分普通人都不會願意投胎到三國——太容易掛。

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曹操在中原大地上見到的景象,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首先是戰亂,社會階級矛盾導致了戰亂。由於漢朝的人才選拔制度問題——舉薦制,意思很簡單:就是讓有名望的有權利的人推薦人才。於是舉薦制度形成的一個後果就是大氏族的崛起。漢朝也出現了四世三公這樣的局面,皇帝很弱小,氏族很強大。

氏族貴胄們把持這人才上升通道,把朝廷裡的肥缺都安排稱了自己的人。比如袁紹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朝野。朝廷除了中央軍之外,沒有特別強悍的力量。人才選拔制度導致了氏族政治。

但是,是人才就不甘心永遠做底層。舉個例子來說,董卓這個人,三國演義裡這是一個奸賊。但是三國志裡記載,董卓在西部和羌人打交道,董卓是從底層幹起來的。飽受氏族們壓迫的奮鬥者們,在被召回進京後。其報復心裡就開始了,董卓對氏族們的十分不滿,因此兩者之間積累已久的矛盾終於爆發。

從此天下大亂開始,各地軍閥勢力互相混戰,社會生產力集劇下降。冷兵器時代,人是最主要的力量,當然也是最容易消亡的,每一場戰役下來,都有大批量的人掛掉。

瘟疫——可怕的瘟疫,可以在短時間內消滅掉大量人口。

同時,由於戰死的人太多。來不及掩埋處理,進而導致了瘟疫的爆發。被汙染的水源等,加速了瘟疫的傳播,可怕的瘟疫,建安七子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被瘟疫叫走了。瘟疫的爆發不止一次,魏文帝時期,描寫的瘟疫場面是:家家戶戶有人去世,室室有哭聲。

這是一個極其混亂的時代,一將成名萬古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