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讲为人处世

圆通就是“面对现实”“负起责任”,另外加上“不伤害面子”。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1300字,深度阅读需4分钟,受益终生|

我们常常说,为人处事要圆通,不能圆滑。

圆通和圆滑仅一字之差,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中国人最讨厌圆滑,任何人只要给人一种“滑头”的感觉,便成为别人心目中“狡猾的人”,会被人区别对待。

圆通是我们十分喜欢的,可悲的是,不少人脑筋比较扁平化,缺乏深度,看事情不能入木三分,所以凡是圆通都看成圆滑,得不偿失。

那圆通和圆滑有什么区别?如何做到圆通?

1

从表面看,圆滑和圆通几乎一样,不分轩轾,都是打太极拳,搞“推、拖、拉”,但二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 第一

圆通与圆滑,过程完全相同而结果截然不同。

“推、拖、拉”到最后,没有解决问题,或者解决得不够圆满,是圆滑。

“推、拖、拉”到最后,把问题圆满解决,是圆通。

  • 第二

圆滑的人只想利用“推、拖、拉”把时间拖延过去,根本不想解决问题。

圆通的人善于利用“推、拖、拉”的短暂时间来充分思考,寻求合理的行动方案,以便减少阻力,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第三

圆滑的人希望不通过竞争,就能获得胜算,或者不愿应付挑战,悄悄逃之夭夭。

圆通的人则用“推、拖、拉”来降低竞争的压力,使大家觉得经过“推、拖、拉”之后得到的答案,应该可以接受。

人们常常认为小人圆滑,因而对他充满鄙视。为人处事当然不应该圆滑,但要足够圆通。

很多人盲目排斥“推、拖、拉”,认为这一手法落伍、陈旧,把圆通和圆滑都看成可恶的行为,因此失去圆通的本事,实在可惜。

其实,合理地“推、拖、拉”,把“推、拖、拉”的功夫做到恰到好处,就是圆通。

如果固执地认为“推、拖、拉”是坏事,就会事事看不顺眼,甚至整天不愉快。

2

那么,如何才能够学得圆通的精髓?

我们并不否认,圆通有圆滑的成分,但也含有不圆滑的成分。

我们必须先接受圆通的概念,再观察圆通的事实,分析圆通的要素。

  • 第一

圆通的先决条件是将心比心。

如果能以欣赏的眼光来体会他人的圆通,就容易吸收他人的经验,迅速成长。

如果常以厌恶甚至鄙视的心情来批评他人的圆滑,便只剩下生气,失去了学习他人宝贵经验的机会。

  • 第二

不要完全排斥或放弃“推、拖、拉”,也不能够凡事都“推、拖、拉”,以免不小心,就变成令人厌恶的圆滑。

问题是,中国人自己“推、拖、拉”的时候,往往不认为自己正在做这种令人厌恶的动作,却自满于“事缓则圆”的解说。但是,看到别人”推、拖、拉”,却又立即觉察出来而心生反感。

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对待他人和对待自己,不要用双重标准。

3

人如果不够圆通,很容易伤害别人的面子,也容易伤害自己的面子。

我们可以拿介绍别人这件事来举例。

经常听到当老师的人说“这是我的学生”。而被介绍的人,却似乎并不认定介绍人是老师,反而淡淡地说“我们现在合作一些事情”,这样会很尴尬。

当老师的人如果介绍“这是我的朋友”,对方紧接着说:“不,我只是教授的学生而已。”

这样就可以避开尴尬的场面了。并非自己盲目乱认,而是让别人承认自己,这样就圆通多了。

坦白讲,圆通就是“面对现实”“负起责任”,另外加上“不伤害面子”。

“面对现实”和“负起责任”可以用理智和科学来处理;“不伤害面子”却需要以感性和艺术来协调。

圆通就是科学加艺术,理智加感性,所以很难做到。

我们承认,圆通是高难度的素养,做得不到位,就会流于圆滑而遭人唾弃,一般人很难精于此道。

但是,难学,也要学,因为只有学会圆通,才能在日常为人处事中游刃有余。

本文内容:曾教授人际关系汇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