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临终前使出什么计策,让朱元璋每天担惊受怕, 最后郁郁而终?

史海闲聊


刘伯温在世时曾写一本兵书叫做《百战奇谋》,他知道朱元璋一直想要这本书,所以在他死前便把这本书给烧了,以便于保护自己的家人。果然在他死后,胡惟庸便以参加葬礼为由前来搜查这本书,但并没有找到。刘伯温的儿子告诉他,兵书已经被烧了,但是父亲给皇上留下了一本《郁离子》和一封信,胡惟庸带着书和信回京,将书和信交给朱元璋,朱元璋看到《郁离子》后,坐立不安,朱元璋不甘心,就派人把刘伯温生前的所有书籍和书信像抄家似的全部拿走了,但是仍然没能找到兵书《百战奇谋》。

朱元璋临死前还叮嘱朱允炆一定要找到《百战奇谋》,决不能让这本兵书落到外姓人手里,至死都没能得到《百战奇谋》,可谓死不瞑目。




沙漠孤狼138609229


如果说真的要说是刘伯温使出什么计策的话,我认为就是刘伯温给朱元璋留下了未知的恐惧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接下来仔细的了解一下刘伯温临终前的这个“计谋”的始末吧。

48岁出山,辅佐朱元璋16年,最终病死

刘伯温名叫刘基,字伯温。在1359年的时候,被朱元璋请出家门,开始自己为朱元璋辅佐的生涯。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伯温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

第二个月,刘伯温拖着病体来拜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伯温相当的心寒。又过了一个月,刘伯温的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已经到了行动不便的地步,于是在朱元璋的同意之下,由两个儿子陪同回了青田老家。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物,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几天之后,刘伯温知道自己没有几天可活了,就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这本书名叫《郁离子》,同时附上的还有一封书信。

但是让朱元璋每日忧心的是什么呢?是刘伯温所写的另外一本书,名为《百战奇谋》

这本《百战奇谋》是刘伯温所作的兵法书,包括锦囊三部曲,显现了刘伯温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的智慧。集中了刘伯温一生的智慧,包含了很多兵法以及刘伯温一生见过的战争并且还有刘伯温对每一场战争的感想。

刘伯温在临终前向两个儿子刘琏、刘仲景表示,并非为父不传秘技,只因他们才智不足,未能承受乃父刘伯温的毕生绝学《百战奇谋》,若勉强要学徒惹祸害,倒不如平凡度过此生。刘伯温又说,当今圣上多疑,就算献上《百战奇谋》,也难免使刘氏兄弟二人遭受猜疑,以为自己还留有一手给亲儿子,倒不如就此一把火烧掉,反可保刘氏满门安宁。

这么一本奇书,朱元璋怎会不知道呢,所以在得知刘伯温死讯之后,立马就让胡惟庸前去吊唁,名为吊唁,实际上就是为了找刘伯温耗尽毕生精力写下的《百战奇谋》,但是询问刘琏二子,他们说已经遵守父命烧掉了,胡惟庸在刘伯温的家里仔细翻找还是没有找到,只得回京复命。带上的还有刘伯温交给朱元璋的一封信和那本《郁离子》。

朱元璋心心念念却遗憾错过,忧郁终生

朱元璋收到胡惟庸带回来的消息以及刘伯温临死前的一封信和那本《郁离子》。因为之前已经看过《郁离子》所以朱元璋也没有当回事,就随手放在了一边,之后看起了那封信,大致意思就是刘伯温讲述自己跟随朱元璋的一生,还有就是朱元璋最想知道的那本《百战奇谋》的下落。

刘伯温说,那本《百战奇谋》是为了帮助朱元璋打江山所写的,如今天下太平,如果这本书流传于世,或者被心怀不轨之人得到,难免会荼毒众生,所以自己已经把它烧掉了,那本《郁离子》是原本手稿,希望陛下惠存。

朱元璋生性多疑啊,他就会想,是不是刘伯温对自己心怀怨恨所以不将奇书交给自己,而是让别人保管,这要是被其他人得到了然后来威胁我大明江山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朱元璋每天都担惊受怕,就这样生活了23年,每天都会在想《百战奇谋》到底去了哪里,直到1398年,朱元璋病逝,带着这个未解的问题离开了人世。

奇书下落

这个就是比较戏剧性了,我们需要来到朱元璋去世246年之后,也就是崇祯十七年,这一年,闯王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在明朝皇宫的杂物之中,发现那本刘伯温手写原稿的《郁离子》,因他很崇敬刘伯温,特别细心翻阅,只为年代久远的关系,《郁》书页多有残破,竟无意中发现页内有页,内藏另一本书,就是失传二百年的《百战奇谋》。

真是没想到,刘伯温竟然早就把《百战奇谋》交给了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却没有多看一眼那本《郁离子》。

结语

刘伯温临死献书,但是朱元璋却没有仔细留意,这样一来,满满的忠心却变成了未知的恐惧,但是也不得不说,朱元璋评价刘伯温是有多么正确。那就是说话从来不好好说,都需要人猜来猜去,哪怕死了依旧这样。

《百战奇谋》有十卷.100战.分别100招.100计由刘伯温提出他个人对兵法的想法。包含了几乎所有的战斗方法比如野战、夜战、地战、山战、谷战、怒战、气战、逐战等等一百种战斗方法,所以才有名《百战奇谋》。不得不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并没有夸大其词啊,刘伯温真乃奇才也。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对于刘伯温,很多人并不陌生,他可是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被后人们称之为“兵圣”,世间一度曾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这样的话。的确,在刘伯温的帮助下,朱元璋成功消灭了其他实力,统一了天下。



不过虽然刘伯温在大明王朝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晚年的刘伯温也得不到朱元璋的待见,甚至刘伯温的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朱元璋所造就的。

在晚年刘伯温病危之际,朱元璋曾经派胡惟庸送去了太医亲自为他熬制的汤药,但是,让胡惟庸送汤药在刘伯温眼中毫无疑问是一道“催命符”,更何况朱元璋在这之前已经处理了多位开国功臣。

此时的刘伯温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在去世前他把自己用一生心血写下来的一本书《百战奇谋》拿了出来,并对他的两个儿子说到:本来他想把这本书亲自交给朱元璋,但是因为朱元璋生性多疑,他害怕这本书被他交给朱元璋之后,会牵连整个刘家,于是,刘伯温在去世之前把《百战奇谋》烧掉了。



在刘伯温去世之后,也不知道朱元璋怎么听说了刘伯温手中这本书,于是派人前来索要这本书。此时的《百战奇谋》早就说一堆灰烬了,但是,前来索书的使者并不相信刘伯温已经将这本书烧掉了,于是将刘家搜查了一遍,没有发现《百战奇谋》,反而发现了一本《郁离子》和刘伯温这下的一封信。

无奈之下,使者只好带着《郁离子》和这封信回去复命。等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连看都没看,就把《郁离子》扔到了一遍,因为他相信《百战奇谋》仍旧留在世上。

而且,朱元璋坚信,凭借着刘伯温的才智和能力,这本《百战奇谋》无论是除了朱家的任何人得到,都影响到大明王朝的安危。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朱元璋一直在派人四处打探《百战奇谋》的消息,只可惜一直都没有找到。在朱元璋去世之前,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朱允炆,告诉朱允炆一定要继续寻找《百战奇谋》,不能因为这本书导致大明王朝的覆灭。把这件事交代给了朱允炆后不久,朱元璋就带着巨大的遗憾离开了世上。

后来,明朝在位的皇帝始终都在寻找《百战奇谋》的下落,直到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天下大乱,那个时候的崇祯更加坚信《百战奇谋》可以保住大明王朝的根基,只可惜找了二百多年也丝毫没有这本书的下落。

其实,明朝的这些皇帝没有找到《百战奇谋》下落的原因在于这本书并没有流传在世间,而是自从刘伯温去世之后就一直都留在皇宫之中。

在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之际,他得到了那本被刘伯温留下来的《郁离子》,和朱元璋不同的是,李自成仔细的看了一下这本书,果然在这本书中有一个夹层,藏着的就是被明朝皇帝寻找了二百多年的《百战奇谋》。


夏目历史君


刘伯温临终前使出什么计策,让朱元璋每天担惊受怕, 最后郁郁而终?

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控天下人的生杀大权,衣食住行用的都是最好的。尤其是,很多皇帝每天要处理一国之事,遇到一些坏消息的时候,难免心情不好,脾气也大,遇到一些残暴的君主,一个不小心,大臣就要丢了性命。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作为皇帝,他严于律己,爱国爱民,打击贪官污吏,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但是,作为一个常人,在许多人眼里,朱元璋却是寡恩薄情,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并恢复了残忍的殉葬制度。
朱元璋之所以能打下天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身边的兄弟,都为他舍身忘死地拼命,更重要的是,有刘伯温等一大帮谋士为他出谋划策。然而,这些人在朱元璋登基以后,大部分都被朱元璋残忍地杀害了。
洪武八年,64岁的刘伯温临死前,将两个儿子,刘琏、刘仲竟叫到跟前,告诉他们,当今皇帝生性多疑,我所写下的这本《百战奇谋》,如果献给皇上,恐怕会使全家人陷入危险,倒不如烧了它,来保全家人。次日,刘伯温就去世了,只给朱元璋留下一封书信和一本《郁离子》。
《百战奇谋》这本书是刘伯温穷尽一生精力编写的神书,上面记载了刘伯温生平的所见所闻,以及刘伯温一生中经历过的大小战事。当时,民间就有传说,说得到此书就能有推翻大明王朝的能力。
后来,朱元璋得知此书的存在,于是就派人前去找来。当刘伯温发丧的时候,朱元璋派了两位使者前去吊唁刘伯温,其实,主要目的是为了找这个书,但是找了一圈,没有收获只能空手而归。
这件事让朱元璋寝食难安,生怕有了得到此书推翻他的王朝,不过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见过这本书,估计这是刘伯温为了报复朱元璋,故意留的障眼法,目的就是让朱元璋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
参考文献:《明史·刘基传》、《明史纪事本末》

史海闲聊


谢谢平台,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坐稳江山以后,朱元璋,听信他老婆,马皇后,和驸马韩金虎,他小舅子,这个话呗,残害开国功臣,卸磨杀驴吧!刘伯温,最后激流勇退,在历史上说什么都有,有的说,跟他老师学道去了,有的说被朱元璋害了,有的说归隐,也不准确,但是历史上却有刘伯温这个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一统华夏,民间传说半仙之体,有呼风唤雨,改变天地之能,我想刘伯温,最后一种可能,上山学道,激流勇退,这个可能,因为刘伯温聪明过人,就在朱元璋陷害开国,公臣,刘伯温,保住了很多开国功臣,就拿胡大海,是,和朱元璋磕头,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开国老臣,也是朱元璋磕头的二哥,长寿王,要不是,刘伯温点播,在庆功楼上,地雷,火药,就保胡大海,送上了天,之所以刘伯温,对胡大海说一句话,庆功楼上,别离主,意思是说,朱元璋下楼,你送她,随后逃走,是这个意思,等朱元璋下楼,胡大海跟着送,朱元璋钻进了地道,胡大海,逃出了楼,地雷火要响了,开国功臣呗,不少人惨死在楼里,这才保住了,胡大海,老王爷,像常遇春的儿子,雌雄眼常茂,都是刘伯温,点播,免遭受害,不少开国功臣,所以说,刘伯温归隐以后,朱元璋害死了那么多开国功臣,所以说睡觉都提心吊胆,他理亏呀,那么多开国功臣,帮助他,风里来,打跑了大元朝,所以说,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吧!朱元璋有错误的一面,功劳也有一面儿,让我们正确的对待历史,谢谢


北斗星3557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伴君如伴虎,君主对其下属的所有人生死都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利和不容置疑的权威。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皇帝却是最孤寂的,也是最恐惧的,怕身边人毒害,怕大臣功高震主,受各方势力的限制。遇到谨慎多疑的皇帝,不管是下面的臣子还是百姓都会一不小心面临杀身之祸。

历史上的朱元璋就是个典型的这类皇帝,身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形象一直是严于律己,严惩贪官的好君主。不为人知的是,他过河拆桥,处死了为他打天下的兄弟并且恢复了令人发指的殉难制度。按理说,他应该是无情的,也不会悔过,但是被他下令杀死的这些兄弟中有一个人让他郁郁而终。这个人就是谋士——刘伯温。

刘伯温是何许人也?

刘基,字伯温,人称“神算子”,明朝开国元勋,在军事政治文学是皆有造诣。不仅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且在文学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元朝时是进士,初为太史令。朱元璋闻其名,礼遇有佳。刘伯温也不负厚望为其出谋划策,决胜千里。

朱元璋即位后,是他请命设立军卫法,肃正纪纲,时常谏言。洪武三年升官获封诚意伯。第二年朱元璋就让他告老还乡了。归乡才四年就去世了。朱元璋不讲良心,他的子孙朱厚照觉得不厚道,就追赠刘伯温为太师,谥号文成。

接下来说说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他的智囊军师呢?

朱元璋生性多疑,生怕有势力的大臣会谋朝篡位,所以明朝开始就有了“文字狱”,可是通晓世事的刘伯温绝对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朱元璋想要除掉的对象,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心一意帮助朱元璋稳固地位,以为朱元璋把自己的恩人,而非把他当作是眼中钉。

可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就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引起了最高统治者朱元璋的忌惮和杀心。于是鸡蛋里挑骨头,借刘伯温不小心做错了事,就让他家乡养老。刘伯温了解朱元璋脾气,没有申辩默默就回到了老家,想就此安度余生。

无奈他为人耿直,树敌太多,他的头号对头胡惟庸想趁热打铁让刘伯温身败名裂,于是他就以意图谋反罪,建议朱元璋把刘伯温杀了。朱元璋于是顺水推舟,安排了胡惟庸暗放毒药,想让刘伯温暴毙而亡,之后再一箭双雕杀了胡惟庸。刘伯温何许人也,他早预感到自己会被卸磨杀驴,身为臣子的他无法逃过君要臣死,但他不甘心,所以如同诸葛亮死后制裁司马懿一样,他也提早就想好了报复忘恩负义的朱元璋的办法。

临终一计

回家四年里,六十多岁的刘伯温没闲着,写了本书——《百年战争与奇迹》,临终前一天,跟他的两个儿子刘莲和刘忠说皇帝性子多疑,如果知道这本书存在可能会祸及全家,以保万全,我死后最好烧掉它。

之后,刘伯温就驾鹤西去,百姓们就流传着《百年战争与奇迹》是刘伯温用尽毕生精力写的一本绝世好书(在现代相当于基督教的圣经地位)它记录了刘伯温一生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所经历的所有的战争,十分写实,可以推翻明朝。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刘伯温丧礼,朱元璋明面上派了两个使者来悼念,实际上是想找到那本书,但是他失望了,使者查无遗漏却依然空手而归。这一做法更让刘伯温的子孙心寒,后来八代都没有其子弟入朝为官。

这本书的存在让朱元璋始终担惊受怕,害怕它会推翻自己辛苦建立的大明朝。加之他自己性子多疑,脾气暴躁,搜寻多年未果,导致直至临终也是郁郁寡欢。

最有趣的是,这本书直到现在也没有重现于世,所有其存在与否也未可知。估计就是刘伯温自己死于朱元璋的多疑,所以利用这一点,想让朱元璋有个无法释怀的心病,惶惶不可终日,故意而为之。这不禁让人唏嘘,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元璋的刻薄寡恩让一代忠臣含恨而终,因果循环,其实真正让他郁郁而终的是自己的疑心病。


旧时楼台月


刘伯温临终前使出什么计策,让朱元璋每天担惊受怕, 最后郁郁而终?

众所周知,朱元璋生性多疑,为了防止明朝江山被他人夺取,朱元璋诛杀了大部分的开国勋贵。他们有的权倾朝野,自成派系。有的居功自傲,目中无人,有的不甘居于人下图谋造反。他们大多因为不愿失去权力而被朱元璋猜忌。而刘伯温早就看出朱元璋对他们的忌惮,自行告老还乡。但还是免不了朱元璋的猜忌。临死前,他留下一本书给他的两个儿子。就是这一本书,让朱元璋每日担惊受怕,郁郁而终。这是为什么呢?

隐士高人出山负责

刘伯温原本是元朝的官员。元朝末期朝廷贪污腐败严重,他不愿与贪官同流合污,毅然决然辞官归隐。在他隐居山林期间,与当时许多名士都有往来。他名声逐渐传开,民间开始流传说刘伯温能够窥的天机,谁能有他辅佐就能当上皇帝。许多人都慕名前来拜访。

最后他被朱元璋的诚心感动,出山辅佐朱元璋。当时朱元璋势单力薄,是刘伯温献计使得朱元璋的势力变得日益强大。朱元璋能够称帝,刘伯温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主动辞官难逃猜疑

称帝后朱元璋给予了开国勋贵们极大的权力,这也使得勋贵们倚仗皇恩逐渐膨胀,不知收敛。当时李善长身为丞相,文官之首,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这让朱元璋十分忌惮,朱元璋就想让刘伯温接任宰相。刘伯温看出了朱元璋的意图,直接表明自己不适合做丞相,李善长、胡惟庸、徐达都不合适。这时他已经明白他们这群人让朱元璋十分忌惮,早日功成身退才能得以善终。刘伯温顺势辞官。但这也不能让朱元璋放心。

毕竟刘伯温“窥探天机”的本事人尽皆知,无论在哪都是隐患。于是在刘伯温患病之时借赐药之名下毒,致使刘伯温日益病重,最终离世。

另一说法是胡惟庸下毒,朱元璋默许。胡惟庸带御医赐药,刘伯温曾向朱元璋表示服药后病情越发严重,朱元璋没有表示。

留下奇书

刘伯温临死前传给儿子一本书,这本书叫《百战奇谋》,这本书记载了刘伯温所有的学识计谋,以及对之前大大小小战役的总结。民间把这本书传得越来越神,还说得此书者得天下。

这话传到朱元璋耳朵了,让他寝食难安。这本书一定要掌握在朱家手里,于是朱元璋在刘伯温发丧之时前去吊唁。并向刘伯温的儿子询问书的下落。刘伯温的儿子表示刘伯温告诉他们这书不是他们能够拥有的,就命他们烧了,还留给了陛下一封书信和一本《郁离子》。朱元璋当然不信,派人将刘家翻了个遍,但没有收获。

朱元璋无可奈何,愤愤离去。这事就成了朱元璋的心病。他时刻担心着会有别人的到这本书,推翻明朝的统治。就是这一本书,让朱元璋担惊受怕,郁郁而终。可笑的是,在二百多年后,当闯王李自成攻进紫禁城时,在书房中找到了那本被朱元璋随手丢下的《郁离子》。

出于对刘伯温的敬佩,他仔细拜读了这本书,结果发现书中藏有夹页,正是那本朱元璋心心念念的《百战奇谋》。或许刘伯温即使临死前也希望对朱元璋尽忠,奈何朱元璋没有顾及旧日情分,错过这本奇书。落得郁郁而终的境地。


熟史明智


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控天下人的生杀大权,衣食住行用的都是最好的。尤其是,很多皇帝每天要处理一国之事,遇到一些坏消息的时候,难免心情不好,脾气也大,遇到一些残暴的君主,一个不小心,大臣就要丢了性命。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作为皇帝,他严于律己,爱国爱民,打击贪官污吏,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但是,作为一个常人,在许多人眼里,朱元璋却是寡恩薄情,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并恢复了残忍的殉葬制度。



朱元璋之所以能打下天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身边的兄弟,都为他舍身忘死地拼命,更重要的是,有刘伯温等一大帮谋士为他出谋划策。然而,这些人在朱元璋登基以后,大部分都被朱元璋残忍地杀害了。



洪武八年,64岁的刘伯温临死前,将两个儿子,刘琏、刘仲竟叫到跟前,告诉他们,当今皇帝生性多疑,我所写下的这本《百战奇谋》,如果献给皇上,恐怕会使全家人陷入危险,倒不如烧了它,来保全家人。

次日,刘伯温就去世了,只给朱元璋留下一封书信和一本《郁离子》。

《百战奇谋》这本书是刘伯温穷尽一生精力编写的神书,上面记载了刘伯温生平的所见所闻,以及刘伯温一生中经历过的大小战事。当时,民间就有传说,说得到此书就能有推翻大明王朝的能力。

后来,朱元璋得知此书的存在,于是就派人前去找来。当刘伯温发丧的时候,朱元璋派了两位使者前去吊唁刘伯温,其实,主要目的是为了找这个书,但是找了一圈,没有收获只能空手而归。



这件事让朱元璋寝食难安,生怕有了得到此书推翻他的王朝,不过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见过这本书,估计这是刘伯温为了报复朱元璋,故意留的障眼法,目的就是让朱元璋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


佛系1028


趣谈答案:刘伯温留下了一本书籍,这本书籍的名字叫百战奇书。传说能够得到这本书籍的,便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更可以直接推翻明王朝。

宝宝心里苦

整个明朝初期的大臣当中,只有一个人是最苦的,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刘伯温。

近年来比较火的一部电视剧《朱元璋》,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们就会发现刘伯温一直想归隐乡里,结果朱元璋就是不愿意,而且不但不愿意还直接控制了刘伯温,就是不让他回去。

刘伯温好不容易回去了,朱元璋又三天两头的给他送吃的,送衣服送食物,甚至刘伯温身边的六子都是锦衣卫安排的一个间谍。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之下,刘伯温的日子如果说是轻松自在的,那纯属扯淡。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刘伯温的形象可能要比这个形象更高大一些,更聪明一些。但整体的脾气秉性应该相差不多,在刘伯温的心中一直藏着一颗归隐的心。

为什么一直藏着一颗归隐的心呢?因为刘伯温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在朱元璋身边工作下去的话,早晚会死在他的手里。

奈何朱元璋就是认死理的人,我可以让你走,但你绝对不能主动离开我,既然你敢主动离开我,那你肯定就有猫腻,我就敢搞你。

刘伯温的小报复

传说刘伯温在死前曾经写过一本书,这本书也就是咱们开头所说的那一版百战奇书。

这本书记载了什么呢?记载了所有。什么叫做记载了所有,简单来说,刘伯温自己一生经历了什么?听过一些什么事情,了解一些什么东西?大明王朝发生了什么,他全都记在了这本书籍当中,并且这本书就消失了。

在刘伯温活着的时候,朱元璋根本不知道有这本书籍,但是刘伯温一死去,民间就开始有传言了,谁要是能够获得这本书籍就可以把大明王朝推翻。

尽管朱元璋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是好得没法了,但是谁还不想当皇帝呢?一时之间各路豪强都开始去找寻这本书籍,找呀找呀,始终没有找到。

而朱元璋在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着,脑子里面一直想着这本书籍。甚至在刘伯温去世需要去把他的棺材往土里埋的时候,朱元璋还亲自派了两个人来吊唁,说是吊唁,其实就为了查一下,看看这本书到底在哪。

最终结果

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就是不了了之,朱元璋没有找到刘伯温,似乎他死了之后这本书籍也就没了。

但整体来看我们不排除一种可能,那就是刘伯温为了报复朱元璋。想当年我要回家种田你偏不让,非要把我折腾得死去活来的,既然我已经死了,那么死也要折腾你一下。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话说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一个相当刻薄寡恩的皇帝,本来很多兄弟为他打下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得了天下之后,朱元璋害怕这些人危及他的江山,所以将他们其中很多人都杀了。

而在打天下中功劳非常大的刘伯温,就非常明白这一点,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后不久,就托病离开了朝廷,告老还乡。朱元璋同意了刘伯温告老还乡,但是又非常担心刘伯温的才能,因为刘伯温实在是有鬼神莫测之能。像这样一个神奇的人,他只要还活着就能够让朱元璋感到害怕,所以朱元璋最后派胡惟庸将刘伯温给害死了。

而刘伯温在死前不久的时候说自己写下了一本奇书,叫做百战奇谋,这本书据说是记载了刘伯温多年来军旅生涯的兵书总结。而朱元璋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就要求赶快把这本书找来,千万不能让这本书弄到了其他人手里。只不过刘伯温死当时已经病死了,并且由他的儿子告诉朱元璋说这本书已经烧了,但是朱元璋不相信,派人里三层外三层找都没找着。

后来朱元璋一直惦记着这个事,一直不大放心那本书,因为一旦有某些人得到了这本神奇的兵书,说不定就有可能会在朱元璋死后颠覆大明王朝。不过多次查找一直没有找到这本书,以至于朱元璋快死的时候,还跟他的继承者建文帝说这本书一定要找到,千万不能让他落入外姓人手中。

现在看来这本所谓的百战奇谋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只不过刘伯温洞悉了朱元璋的心理,所以编造了这本书的信息,让朱元璋一直不得安宁。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