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最後的英雄:以彈丸之地恢復千里河山

前言

在燕國名將樂毅伐齊後,燕國成就了歷史上最偉大的復仇。

從北方苦寒之地而來的燕國軍隊,幾乎掀翻了當時最強大的東方猛虎,樂毅一舉攻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報了燕國的國仇家恨。

此時除了莒城和即墨,齊國已經全境淪陷。

剩下的這兩座城市是齊國最後的希望,自春秋時就稱霸天下的古老齊國,只剩下了最後的雙城延續著自己的文明。

但奇蹟就是從這兩座城市開始的。

齊國最後的英雄:以彈丸之地恢復千里河山

因為這兩座城市的頑強抵抗,燕國將領樂毅很是苦惱,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壓力也隨之增大。

這種壓力一方面是來自戰場,燕軍孤軍深入,雖然佔領了齊國大部分領土,但只要齊國的反抗意志仍不熄滅,戰場的格局就有可能被改寫。

他們畢竟是在齊國的土地上,一旦讓對方看到有希望存在,就有可能會引發齊國全境的反抗。

另一方面則是政治上的壓力,他作為軍隊的實際統帥者,有著一切生殺大權,也掌握著燕國的命運。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是戰國時期的特色。

久攻不下兩座孤城難免會遭到後方燕王的猜忌,但好在燕昭王是不可多得的明君,並沒有給樂毅太大的壓力,但樂毅也知道這種寬容只是暫時的。

齊國最後的英雄:以彈丸之地恢復千里河山

在這種情況下,樂毅調整了作戰方針,開始集中兵力圍攻即墨

在燕國軍隊的猛攻下,即墨已經危在旦夕,更糟糕的是即墨城裡的長官也在燕軍的攻勢下戰死了。

這位守城長官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姓名,但是他無疑是齊國的英雄,正是因為之前他的頑強抵抗,才讓即墨堅守了五年之久。

現在這位長官已經死了,即墨要是想要繼續抵抗就必須選一位才能出眾的人來主持大局,在齊國危難的生死關頭,田單成為了即墨的守城長官。

後來發生的事情表明,這是即墨的幸運,也是齊國的幸運。

田單其人

很多大人物在未發跡之時,都是默默無聞的。這給了我們信心,因為歷史證明,是金子總會發光,只是時機未到。

田單就是這樣。

齊國最後的英雄:以彈丸之地恢復千里河山

在齊國的和平歲月中,田單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市場管理員,雖然是齊國宗室的遠房親戚,但是並沒有得到重用。

在樂毅伐齊後,齊國一片混亂,作為國君的齊湣王自己先跑了,齊國的百姓也跟著紛紛逃亡。

戰亂中的田單也開始了逃亡之路,他逃到了安平,和他的家人呆在一起。

燕國的軍隊很快又來到了安平,田單不得以再次和家人踏上了逃亡之路。

但在一片驚恐中,只有田單保持了冷靜,他將逃跑的馬車改造了一下,將車軸突出在輪外的木頭鋸斷,然後再包裹上鐵皮。

這樣的改造避免了混亂時和其他馬車相撞導致車軸斷裂,也是因為這一點點改造,田單和他的家人得以逃出生天,其他百姓卻因為慌亂逃跑,馬車紛紛撞在了一起,因此成為了刀下亡魂。

齊國最後的英雄:以彈丸之地恢復千里河山

這一事蹟讓田單名聲大噪,大家都認為田單是個有智謀的聰明人。

因為為人機智又是齊國宗室,田單成為了即墨的新領袖。

心理大師

田單如果生在現代,絕對能成為營銷界的大咖或者知名心理學家,因為他對人心的洞察已經達到了極致。

在對現實情況進行了一番梳理後,田單知道如果維持現狀早晚都要被攻破,以齊國剩下的區區兩城對抗當時最優秀的將領樂毅幾乎是沒有勝算的。

所以首要任務是先除掉這個可怕的對手。

田單緊抓了樂毅的劣勢和燕王的痛點,率先打出了反間計這張牌。

之前就有人給燕昭王告狀說樂毅久攻不下是有反心,但燕昭王並沒有聽信讒言。

但是隨著燕昭王的去世,局勢將發生轉變。

還是一樣的藉口,還是一樣的計謀,繼任的燕惠王顯然沒有他父親那樣的心胸。

齊國間諜紛紛湧入燕國,在燕國到處散發謠言。

謠言說樂毅把齊國七十多座城都攻下了卻拿最後兩座城沒辦法,實際上是為了拖延,等齊國人歸順,局勢穩定後,就在齊國自立為王。

他之所以攻不下也不回燕國,就是害怕回去了就被逮捕,同時齊國人其實並不怕樂毅這種另有所圖的將領,換個其他燕國將領來,攻破齊國全境指日可待。

齊國最後的英雄:以彈丸之地恢復千里河山

這種誹謗在道理上確實是能說得通的,但是卻毫無新意,出發點無非就是緊抓了國君對將領的懷疑,從人性本惡的角度出發,離間國君和將領之間的關係。

真正英明的君主是不會受這樣的謠言蠱惑的,畢竟樂毅一直在積極攻打,而且之前已經有了卓越的戰績,所以對敵人來說是很憎恨樂毅的,樹大招風,有謠言其實也正常。

但燕惠王顯然並不這樣想。

燕惠王在做太子時就和樂毅有過矛盾,現在又受到這樣謠言的蠱惑,更加堅定了撤掉樂毅的想法。

他派騎劫為統帥頂替在齊國的樂毅,並下令召樂毅回國。

樂毅並不是傻子,知道燕惠王已經對自己失去信任,如果回去必然凶多吉少。

樂毅也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索性不再回燕國直接投奔趙國。

作為頂級將領,他在趙國也受到了禮遇,趙惠文王對他的投奔非常歡迎,並將他封為“望諸君”

在不動聲色間,田單為齊國除掉了一個可怕的敵人。

這就是田單的計謀,並不複雜,但是一針見血。

他直擊了燕惠王的痛點,因為一個平庸的君主面對一個傑出的部下時是很難做到不自卑的,狹隘心胸帶來的猜疑,也將被反間計所利用。

齊國最後的英雄:以彈丸之地恢復千里河山

外部的最大隱患已經去除了,剩下的就是要激起齊國民眾的反抗意志。

樂毅也是個攻心為上的將領,在對齊國的征服期間,他選擇了施行仁政,減輕了齊國百姓的負擔,所以在齊國百姓的心智中並沒有把樂毅當作一個征服者,反而對他有很好的評價。

這對齊國來說是危險的,因為人的想法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一旦把燕軍當成了“仁義之師”,齊國就會喪失抗擊的意志。

齊國最後的英雄:以彈丸之地恢復千里河山

前文說到田單是個心智的操控者,很善於影響輿論。

所以為了激起齊國民眾反抗的鬥志他設計了一系列計謀。

首先,在比較迷信的古代他先從鬼神方面入手,他要求即墨城中的百姓在吃飯前都要先在庭院裡祭祀祖先,這些祭品吸引了天上尋食的鳥兒,所以即墨上空總會有飛鳥盤旋。

田單派人散佈流言說這是上天的啟示,即將會有天神降臨幫助我們抵禦燕師,而且這個人就出在我們之中。

他把一個普通的士兵恭恭敬敬請到了貴賓座上,並將他拜為軍師,對外就說這就是上天派來幫助我們的人。

這樣的說法讓齊國百姓信以為真,信念,是人心裡最大的武器。一旦形成強大的信念,就會迸發出強烈的主觀能動性,讓每個人都能激發自己的潛能。

齊國百姓因此相信真的是天神不想讓齊國滅亡,於是更加堅定了抵抗的決心。

齊國最後的英雄:以彈丸之地恢復千里河山

另一方面,他對城外的燕軍散佈謠言,說齊國人之所以不害怕燕軍是因為他們軟弱,就算被抓了也不會有什麼事,如果燕軍把齊國俘虜的鼻子割掉,在城牆下展示這些鼻子,齊國受到恐嚇就會自己投降。

謠言傳到了燕軍新將領騎劫那裡,他並不像樂毅一樣懂得攻心為上這個道理,他也認為要迫使齊國投降就要用恐怖手段。

於是他下令將齊國俘虜的鼻子都割掉,並將這些鼻子放在即墨城外展示。

這樣一來,樂毅苦心經營的“仁義之師”的品牌形象徹底被顛覆,之前成功的公關營銷也化為泡影。

此後,再也沒有出過一個主動投降的齊國人,城內的軍民都抱著必死的決心抗擊。

齊國最後的英雄:以彈丸之地恢復千里河山

田單又散佈謠言說齊國人最擔心的就是在城外的祖墳受到燕軍的破壞,先人的遺骨遭到凌辱。

於是騎劫又下令將城外齊國人的祖墳全部挖了,在城內看到這一幕的齊國人群情激昂,紛紛請求出戰。

田單手段雖然冷酷,但是通過他在輿論和心理上的運作,燕國軍隊之前的形象已經徹底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惡貫滿盈的侵略者形象。

齊國人的士氣也空前絕後的高漲,這是反擊之前的必要準備。

做好這一切後,真正的反擊才剛剛開始。

火牛沖天

在反擊之前,田單決定先放鬆燕軍的警惕。

他讓老弱殘兵甚至是婦女小孩去守城,給燕軍一個即墨已經窮途末路的信號,以此放鬆燕軍的神經。

之後,他又派人向燕軍將領騎劫投降,這更加讓燕軍認為齊國已經支撐不住了。

經過五年多的圍困,燕軍士兵離開家鄉已經很久,軍隊中到處瀰漫著思鄉心切想要回家的情緒。

聽聞齊國派使者來請降,燕國士兵歡呼雀躍,認為戰爭即將結束,好日子就要來了。

但戰爭,其實遠未結束。

在看到燕軍放鬆警惕後,田單充分利用了城內的資源,創建了中國戰爭史上最有創意的戰法之一“火牛陣”

田單找來了一千頭牛,給每頭牛都穿上了衣服,並在牛角上綁上了尖刀,又在牛尾上綁上浸過油的蘆葦。

之後把這些牛按分組進行排序,沿著城牆建立數十個牛圈,在牛圈直對的牆上挖洞留出通道。

齊國最後的英雄:以彈丸之地恢復千里河山

入夜後,田單下令點燃牛尾的蘆葦,打開牛圈外的通道。

被火燒的牛因為疼痛瞬間變成了瘋牛,沿著城牆的通道衝向了燕軍的營地。

一千多頭牛在黑夜中火光閃閃,牛角上的尖刀在月光照射下迸發出令人膽寒的光芒,它們把燕軍陣營衝得支離破碎,很多士兵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牛角上的尖刀刺死或者被牛撞飛了。

齊國最後的英雄:以彈丸之地恢復千里河山

在這時齊國的第二波進攻又開始了,五千名精銳戰士衝入燕軍大營,迅速收割著已經亂作一團的燕軍的生命。

田單在城中擂響戰鼓,戰鼓的轟鳴聲劃破黑夜,攝人心魂。

在一片混亂中這樣的鼓聲給了齊國士兵勇氣和力量,更讓燕國士兵為之膽寒。

燕軍統帥騎劫在一片戰亂中被殺,失去統帥的燕國士兵已經喪失了最後的抵抗能力,最終,燕軍徹底崩潰。

齊國最後的英雄:以彈丸之地恢復千里河山

就在前一天,燕軍還幻象著即將到手的勝利,期待著榮歸故里和家人團聚。但是此時,他們已經成為了亡魂。

在即墨城外,齊國人獲得了五年多來的第一次勝利,也是決定性的勝利。

從這之後,齊國的大規模反攻正式開始。

即墨的勝利傳到了齊國的每一寸土地上,每一個齊國人都為之深受鼓舞。之前樂毅統治下懷柔的政策讓他們漸漸忘記了國恨家仇,騎劫的愚蠢徹底讓樂毅苦心經營的口碑化為泡影,齊國人都對燕軍開始非常厭惡。

之後就像連鎖反應一樣,齊國的反撲從即墨開始,傳遍了每一個城市。

田單由即墨出發,開始了光復齊國之路,每到一個地方百姓紛紛響應,一起把燕國人趕回了老家。

沉寂了五年多的古老大國,一夜之間迸發出了驚人的鬥志和愛國情懷,幾個月的時間,田單帶領下的齊國軍隊就收復了之前所失去的所有土地。

這是戰國時期最為神奇的一場戰爭,也成就了田單的千古美名,他因此成為了齊國的英雄,永載史冊。

結局

田單在光復齊國後,並沒有趁機坐大,而是始終忠於齊國。

他在深山中修建了棧道,將已經逃亡深山的齊襄王迎回首都,齊襄王封田單為“安平君”,並將他任命為宰相。

齊襄王也是個狹隘而平庸的君王,在看到田單成為齊國的英雄後聲望與日俱增,他也開始了對田單的猜忌和嫉妒。

他多次在朝堂上侮辱田單,給田單下馬威,想讓田單明白他才是齊國的真正統治者。

田單也非常識趣地配合他,以一種極其卑微的低姿態向齊襄王表示臣服。

之後齊襄王和身邊的幾個臣子因為嫉妒田單準備陷害他,貂勃聽聞後仗義執言勸阻了齊襄王。

他告訴齊襄王齊國能有今日全是田單的功勞,您不但不感激他還多次羞辱他,這是亡國之君的徵兆,如果田單有反心當初就自立為王了而不是把你從深山裡接出來。

這些話從一個臣子的嘴裡說出來其實是很重的,也有很大的政治風險。

但好在齊襄王還沒有昏庸到極致,這番話也點醒了他,他終於懸崖勒馬將進讒言的幾位大臣殺死,又將夜邑萬戶封給田單,以這種方式表達了對田單的歉意。

作為齊國的復國英雄,田單也得以善終。




每一篇,都是一個瘋狂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