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巨頭的「未來戰爭」

雲計算:巨頭的「未來戰爭」

文 | 須佐

雲計算、前瞻科技、基礎引擎、生態載體、動力引擎源、在全球巨頭的雲計算佈局結構之中,能夠洞察到自然規律,與用戶的行動的事物生存,及發展法則。

此時,雲計算的戰役激烈,對於巨頭而言,雲計算戰爭,是「未來戰爭」。

目前,在技術不斷革新的當今,5G、雲計算、邊緣計算、物聯網、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正在迅速推動,產業互聯網的高速發展。

在未來,這些技術將改變用戶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今天,世界巨頭早已經將這些賽道,進行高效的佈局,亞馬遜、微軟、BATH紛紛佈局。雲計算,作為互聯網技術的基礎設施,擁有十分巨大的空間,在未來雲計算,將協同AI,和AI芯片,構建一個龐大的萬物互聯的創新環境。

亞馬遜AWS,領先雲計算的巨頭

亞馬遜是電子商務巨頭,在業務多元化之時,亞馬遜AWS破繭而生,併成為亞馬遜公司一個極為特殊的版塊。這種特殊性,在於亞馬遜上市公司+亞馬遜AWS的業績之後,就可以實現整體的盈利,而拋出亞馬遜AWS,亞馬遜上市公司,就難以給出一份看上去不錯的財報。

因此,亞馬遜在雲計算上,全方位發力。

目前,亞馬遜作為全球最大的雲服務商,亞馬遜AWS擁有世界上服務最豐富、應用最廣泛的雲服務平臺,僅2018年AWS就推出1957項新服務和功能,獲得全球企業和機構的廣泛青睞。在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中,AWS雲服務收入為89.95億元,同比增長34.7%,在如此激烈,且規模龐大的市場之中,2019年AWS增速,佐證了雲計算市場的巨大潛力。

同時,亞馬遜Invent開發者大會上,馬遜AW發佈了基於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Graviton以及雲端AI芯片Inferentia。該芯片是一款低成本、高性能、低延遲的機器學習推理芯片,支持FP16、INT8精度,同時支持ONNX等流行機器的學習框架。

微軟加碼雲計算,市值重回巔峰

微軟在PC時代,以Windows操作系統軟件而著稱,特別是Windows操作系統給予微軟斬獲巨大的成功。但是,科技世界的迭代就是如此高速,蘋果公司向市場推出智能手機Iphone,和IOS系統,成就了移動互聯網;彼時,谷歌推出開放系統安卓,形成了IOS和安卓的兩大移動操作系統的格局。

因此,轉型與升級迫在眉睫,微軟在2014年前後,從傳統Windows操作系統軟件轉向雲計算服務。

在雲計算服務中,企業或者政府客戶將他們的計算工作轉移到微軟管理的數據中心。這些客戶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花費巨資購買服務器、商用軟件、租賃電信帶寬建設自己的聯網機房,企業IT應用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只需要支付包月包年會員費。

在這個過程中,微軟市值一直節節高升,目前市值為12089.37億美金。

據國信證券研究數據顯示,2019年雲計算產業呈現兩大明顯趨勢,一是雲產業市場規模持續高增長,滲透率不斷提升。從海內外雲計算龍頭的三季報來看,微軟智能雲部門實現營收108.45億美元,同比增長27%,其中Azure雲服務增長了59%。

微軟的FY19財年研發投入168.8億美元,同比增長14.6%,佔營收收入13.4%;FY19年資本支出139.3億美元,同比增長19.7%,佔營業收入11.1%,其中雲服務方面的投入佔了大部分比例。

可以看出,微軟雲計算之後,收入增速得以再次提升。

阿里雲,先發制人自成一體

最近,阿里巴巴達摩院發佈了「達摩院2020十大科技趨勢」白皮書,對接下來十年的科技浪潮展開預測,內容涵蓋了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區塊鏈技術、量子計算、半導體新材料和雲計算等具備顛覆性的多種最新科技革新。

達摩院認為,5G、IoT設備、雲計算、邊緣計算的迅速發展將推動工業互聯網的超融合,實現工控系統、通信系統和信息化系統的智能化融合,這也讓機器間大規模協作成為可能。

的確,阿里巴巴方面在除了零售、支付以外的生態裡面,花費了重金進行佈局。最為代表性的一個佈局,應該就是雲計算。阿里雲的誕生和發展策略也是屬於先發制人的,在國內市場,超越了騰訊雲、和華為雲。

先發制人的優勢,讓阿里雲在國內市場如魚得水,同時在亞太地區也屬於是領先的雲計算巨頭。形成了一強引領,多強爭霸的格局。在IaaS、PaaS、SaaS都屬於相對領先的狀態。

當然,阿里雲對於阿里巴巴內外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淘寶、天貓、螞蟻金服、菜鳥網絡等體系,在雙十一之中,需要超大負荷的雲計算系統進行支撐,而對於外界而言,阿里巴巴所構建的商業操作系統之中,雲計算扮演了巨大的載體戰略價值,而最為關鍵的是,阿里巴巴整體生態之中,擁有數以萬計的B端商業生態,To B一直都是阿里巴巴最為強悍的能力。

因此,在阿里雲,以及達摩院的研究報道中,完全可以洞察出:一個精準且細膩的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的全球化能力的彰顯。

在國內一眾佈局雲計算的巨頭裡面,百度、華為兩家都是以技術見長,阿里巴巴重運營、騰訊著重產品。所以,百度在雲計算裡面,擁有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而區別於其他雲計算巨頭,百度雲計算,更加強調AI智能、物聯網、智慧城市等協同。

最近,百度研究院也發佈了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涵蓋人工智能、芯片、自動駕駛、物聯網、量子計算、區塊鏈等前沿科技領域,為2020年的發展提供了一份可靠的指引。

百度研究院認為:AI技術已發展到可大規模生產的工業化階段,2020年將出現多家“AI工廠”,運用在各行各業幫助產業升級;2020年將會是AI芯片大規模落地的關鍵年;量子計算將迎來新一輪爆發,為AI和雲計算注入新活力。

百度智能雲是百度對於To B市場的先遣部隊,也是百度AI戰略的核心載體,與動力引擎。百度智能雲,與百度大腦、飛槳產業級深度學習開源開放平臺、Apollo 自動駕駛開放平臺以及各類開源框架和數據集等,形象了一個未來的賦能矩陣。

華為雲,厚積薄發AI芯片破繭

華為作為全球智能手機巨頭,和通訊巨頭,可以說,在過去幾年以來,讓世界認識了一個嶄新的華為。華為的技術優勢十分明顯,特別是在硬件研發,和軟件研發上,都具備強悍的能力。因此,華為雲的誕生,就受到很多巨頭的青睞,當然,華為雲一直鎖定亞馬遜AWS,目前來看,厚積薄發的態勢,已完全凸顯。

特別是,華為雲早前推出了雲計算AP芯片,不僅如此好,從系統到軟件、從框架到量子的全棧式AI解決方案,並涉及人才、生態、研究等諸多方面。可以說,華為開啟了一場從芯片到框架、從雲到端的全面正向對標國際AI巨頭的新徵程。

華為雲目前已經獲得了ISO 27018、ISO/IEC27701、ISO/IEC 29151、BS 10012等多項國際安全認證,至此斬獲行業所有最具影響力的隱私保護權威認證。

在華為雲的發力下,華為雲已成為國內市場五大雲計算廠商。

騰訊雲,產業互聯的動力引擎

在一眾雲巨頭之中,騰訊雲顯得十分的務實,更加強調服務和產品。對於騰訊而言,在過去對前沿技術屬於低調佈局,談的最多的也就是產業互聯網。因此,對於騰訊來說,騰訊雲是騰訊產業互聯網的一個載體,將把騰訊的 C 端資源連接到 B 端產業互聯網,而金融、醫療、政務、教育、出行等領域則是其 to B 戰略落地的重點。

業績方面,2019 年 12 月 19 日,騰訊雲行業方案總經理鄭立鵬在微博上透露,騰訊雲年度收入在 2019 年 Q3 突破 100 億。這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成績——要知道,2018 年騰訊雲全年的總營收為 97 億。

此外,騰訊雲業務營收在 2019 年 Q3 財報中被單獨公開披露:騰訊雲在該季度收入 4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80%。上一季度雲業務收入還是“遮遮掩掩”地被包含在金融科技板塊中;而更早之前的單獨公開還要回追到 2018 年 Q4。

考慮到騰訊不久前才邁過 930 變革一週年的節點,此次業績公佈無疑證明了其對騰訊雲業務以及產業互聯網轉型的信心。

騰訊一直以來都是做To C市場的,對於To B市場,一直相對陌生,但是通過 930 變革,騰訊 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開始成為騰訊 to B 的窗口,因此,騰訊雲在激戰雲計算市場,可以說,已經找到感覺,並且快速崛起。

廣闊的雲計算市場,博大與創新不止

雲計算是基礎設施,更是巨頭的重要生態載體,和生態連接器。當然,對於巨頭把持的雲計算市場,在這個肥沃的生態鏈上,依然也有諸多專注於雲計算本身的創新創業企業。與巨頭業務的多元化來說,寶信軟件、浪潮信息、紫光股份,還有融雲等等,公司,也在這個市場,不斷前行。

因此,可以看出雲計算市場規模,和市場潛力是十分巨大的,博大,和創新不止。

雲計算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項前沿技術,雲計算最為吸引人的地方,在於,雲計算是一個載體與動力源,能夠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量子計算、邊緣計算等技術,進行連接,進而革新出更具體驗世界場景。

云计算:巨头的「未来战争」

零售下沉市場炮火連天,拼多多JD聚划算誰贏?

金融盛世漸遠時,創新正主導嶄新爆發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