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期间,为何不在炸药包上绑磁铁,用来炸坦克?

军武视界


德国人害怕盟军掌握磁性炸弹的技术,因此要求从1943年9月开始在德军自己的坦克表面增加防磁装甲,也就是Zimmerit涂层,这是由硫酸钡、黏合剂、锯末、

硫化锌和赭石色颜料组成再用丙酮作为溶剂再搅拌而成泥状物,再用小铲等工具涂在坦克表面,刮上凹凸的纹路,很像华夫饼干,最后用喷灯加热固化,这样可以减少磁性反坦克手雷的接触面积,减弱磁性,同时也使得坦克表面不再那么反光,便于隐蔽。

其实在坦克这种装甲武器出来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反坦克的武器,比如反坦克步枪,反坦克地雷等,军事武器的发展就是一种矛与盾的竞赛关系,最初的坦克简易,装甲薄,可以用反坦克地雷,反坦克步枪等来对付。

这个方法不是没有被尝试过,然后却因为运输问题不得不被撤销。磁铁是不会分辨敌我的,他是见啥吸啥,会直接吸附在运载它的卡车,或者与其他同车运载的磁性地雷吸附到一起去,这使得地雷根本拆不开来,可以试试去拉开两块吸在一起的磁铁。

其次,增加的铁壳会额外增重,不利于携带。磁铁是一种铁,这种铁跟其他铁材质一样,重量很大,只要加那么一个磁铁壳子就是几公斤的重量,大部分地雷或者炸弹实际上都是靠人工携带的,这多出来的重量就是巨大的负担。

第三点,没有人会傻逼到明知那里有地雷还去踩地雷的。磁性地雷容易被探测出来,当时的工兵配备的扫雷工具都是通过磁性探测的。磁铁的磁性比普通铁质地雷的磁性强得多。这使得磁性地雷根本没有隐蔽性。

用人去炸坦克是一个很落后的想法。就跟用人去炸碉堡、城墙一样。

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工程师是不能那么考虑的。工程师的责任是通过技术让机器(武器)进步,而不是退步。武器是用来保护人的,不是牺牲人的。

就像稻草很环保,无污染。但是床垫不能用稻草取代弹簧。

发明武器的目的就是减少自身伤亡,节省体力,延长作用距离。发明火炮就是为了远距离打击敌人。弃火炮不用,非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炸坦克,是指挥官的无能。挖坑、设置坦克障碍也比这个好。

这个东西终究是被淘汰了,淘汰的原因其实就是不好用,而且有其他的武器反坦克。这个东西去反坦克的话,需要的是士兵跑过去,把手雷放好,然后赶紧跑。这种人肉炸坦克的方式,难度其实很大,坦克不是吃素的,坦克后面的步兵也不是吃素的,冲过来就是一梭子,直接一个筛子。人肉炸坦克的方式,其实成功率非常低,送人头比较狠。


第一电力


这个问题其实有一个小小的误区,采用一些手法将爆炸物“粘”在坦克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经常采用了,所以这并不是一种虚无的设想,而是在实际就已经实现的事。

至于问题所说的,能否在炸药包上绑上磁铁然后吸在坦克上,这种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在现实上有很大问题,因为炸药包的重量很沉,尤其是咱们在影视剧中常看到的炸碉堡的炸药包至少要在十几斤左右,想把这么重的物件吸在坦克上,得需要多大的磁铁?又无形增加了多少重量?爆破手携带如此重大的物件,在敌人的火力拦阻下能否接近坦克?所以这种方法在现实中也有很大问题,当然如果降低炸药包的重量,选择在特殊位置爆破,采用这样的方法还是可行的。



在上世纪90年代的著名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在最后的桥头战斗中也曾经有一个道路,就是美军士兵用袜子装上重量不是太沉的炸药再沾上粘性较大的油类液体,粘在坦克的特殊位置进行爆破,可见在实战状态下,战斗人员也经常活学活用,采用这种依附在坦克上的手法来爆破坦克,实际上在真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物资和技术充足的情况下,很多参战国研制出了一种专用的爆破坦克手雷,原理就跟吸铁石的方法一样。



简单的来说就是在手榴弹的基础上,在金属部位上增加磁铁的比重,同时为了保证能吸在坦克上,手榴弹上的金属部位故意增加了很多平面,增强手榴弹的吸引力,这样在投掷过程中,可以提高手榴弹对坦克的吸附能力,采用这种贴身的方法来对坦克进行爆破,这种磁力反坦克手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种武器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其中的原因也较为简单,不管是反坦克手雷还是炸药包,其实都不是反坦克的最佳武器,他们只是缺乏重火力的情况下而被迫采用的一种单兵轻武器,更需要爆破人员冒死抵近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坦克,这种近乎自杀式的攻击在战后各国纷纷加强自己的火力配系后,自然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例如在二战末期,盟军的巴祖卡火箭筒、德国的铁拳火箭筒就已经开始批量装备,二战后苏联的RPG火箭筒更是闪耀全世界,随后各种反坦克导弹更是不断问世,在这些射程远威力大的单兵反坦克武器面前,只能近距离发挥作用的磁力反坦克手雷已经逐渐失去了市场,采用土方法组装的炸药加磁铁,它的身影在现代战争中更是越来越小。


辽宁资深球迷


你能够想到的东西前人早已经想到了,你想不到的东西前人也已经想到。

不要拿自己这几十年的脑子去核数百年的先人智慧去对比,你会发现你想的远远不如别人做真的,这是我看了很多历史以后得出来的一个结论,数百年的时间里面,脑子奇葩的,脑子正常的,天马行空的脚踏实地的,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有,包括你这个在反坦克手雷上面装磁铁,其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当时的人就已经想到了。

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们推荐大家去看一部电影,就是《拯救大兵瑞恩》在电影的最后,当时在小镇里面阻击德国人的进攻部队的时候,去引爆坦克的一个士兵手里拿着一种炸药包这种炸药包是点燃了以后直接贴在虎式坦克的车轮上面,然后引爆这种进攻方式,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记得,其实这种进攻和这种拿磁铁进攻的差不多的道理大家都能够想到。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坦克是这种武器,其实早就获得大家的注意力,否则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签订《凡尔赛合约》的时候,西方盟国就不会允许德国人拥有坦克。

这个坦克身上全是钢铁玩意儿,大家心里都有数,所以有人突发奇想说能不能再扔出去的手雷,能够完美的贴在坦克的身上引爆这样的话造成效果最佳。

第一个想法那当然是拿吸铁石,吸铁石这东西来源简单,而且一旦贴上坦克的话,想要拿下来就很困难,一开始的时候战争双方在使用这种手雷十分有效,但是后来渐渐的这种手雷也被淘汰掉了,很快就会代替成为上面我所说的那种直接粘在对方坦克身上的这种,在接下来随着时间推移又会慢慢替代成铁拳,还有巴祖卡火箭筒这样的一些火箭弹。

为什麽会出现这种情况?第一个问题,这种吸铁石的手雷重量太沉了,吸铁石大家也玩儿过,一旦达到一定体积的话,那就是一块儿石头,这种体重也很难让当时的士兵携带太多的吸铁石炸弹进入到战场。

但到了战场之上,对于你的弹药储存量是一种考验,这也就是为什么,(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当德国人的手榴弹引进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立刻就把手榴弹的长度给剪短了,因为中国人体型跟欧洲人没法比,所以手榴弹越小携带的数量也就越多。

有吸铁石的炸弹太重了,携带的数量不多,所以当时也成为一个毛病,但是毛病归毛病用起来还是挺好用的接着,就是对他进行毁灭性打击的时候。

不论是德国人还是盟军,都对自己的坦克进行了防磁处理,也就是在坦克的表层涂一层涂料,这种涂料可以有效的防止吸铁石产生作用,真一下子这些吸铁石的炸弹就立刻报废了。

简直就是从根本上对这些炸弹进行断根行动。所以后来西方盟军还是德国人在使用反坦克武器的时候,用这种带有粘性的炸弹代替了吸铁石的炸弹,但是这种武器也有一个问题粘手,一旦士兵来不及离开或者是操作过于繁琐的话,就很有可能造成误伤。就比如说《拯救大兵瑞恩》里面的那次那个士兵简直就像白给一样炸弹都爆炸。大了都没有离开那里,就是因为这种炸弹操作起来太容易出现风险。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进,大家也开始渐渐替代掉这种原始的舍身炸碉堡的行为,选择了向巴祖卡火箭弹和铁拳这种反坦克武器,这种武器第一距离敌人坦克较远距离的时候就能产生效果,第二操作起来简便,第三这东西造起来廉价,所以慢慢替代掉战场上面五花八门的。房产购武器。


漩涡鸣人yy


怎么对付坦克一直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这种磁性手雷二战早就尝试过了。德国、苏联、日本,其实都有过。但是,这东西相当不好用啊!

拿日本的99式磁性反坦克手榴弹举例子吧,这东西长得就跟小乌龟一样。

注意看,小乌龟的四只脚,就是四个磁铁。这东西的破甲能力大概是20mm,可以叠加在一起使用。

为什么小乌龟没什么名气呢?首先是日军在中国战场很少遇到坦克。所以,它只能在太平洋战场“一展雄风”了。

不过,真对付谢尔曼坦克的时候,又会发现威力明显不足。而且,所有磁性反坦克手榴弹都有的问题,小乌龟也暴露了出来。那就是想真正粘到坦克上,士兵需要在很近的地方投掷。结果是,还没靠近,就被坦克旁边的步兵干掉了……所以,成功率真的不高。

如果非要靠近了才能用的话,磁性手榴弹和抱着普通炸药包冲过去有啥区别?

当然,这东西成功率也是有的,毕竟抱着它躲在草丛里,等坦克靠近,扔一个就跑,也方便。

但是,防护这种磁性手榴弹更容易,那就是给坦克外面加点东西,比如圆木啥的。

(这个裹得更严实)


其实,对付坦克的话,方法还是很多的,像这种需要步兵冲上去的武器,注定要被淘汰。

比如反坦克地雷,提前埋好就行。

比如反坦克步枪,远远的瞄准了就打……

或者是德国的“铁拳”,美国的“巴祖卡”,威力更大,效果更好。


顺便再补充一个很逗的反坦克武器,英国的“粘性炸弹”。

这东西的原理就是通过表面涂的粘合剂,把炸弹粘到坦克上。也就是说,它也是需要步兵冲上去,瞄准了扔。

但是,比磁性炸弹更糟糕的是,这东西使用的时候要把外层的壳子拿掉,因为太粘了,很容易粘到自己的衣服上。这样的话,别说炸坦克了,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不一定。

更为关键的是,粘性炸弹把战场想象的太过于理想。在实际作战中,英国士兵发现,德国坦克在尘土飞扬的战场上,早就沾满了泥巴烂叶子。粘性炸弹根本就没用!除非冒着枪林弹雨冲到坦克面前,使劲的按在上面,确保不会掉下来……

所以,这东西也很快消失了。


七追风


其实二战中是有这样的武器的。

比如说,纳粹德国率先研发了一种磁性地雷HHL。

HHL的德语全称是Hafthohlladung,意思是附着性承装定量炸药。这是二战德军的制式反坦克武器之一。

HHL的外形是锥形,高爆炸药装在三角锥体里,引信在锥口的圆柱里,它的底端有三个磁铁,可以吸附在坦克表面。

使用的时候,士兵需要先靠近坦克,把这块反坦克手雷先吸附在坦克上,然后再拉动引信,7秒后,这个装置会自动引爆。

德国人害怕盟军掌握磁性炸弹的技术,因此要求从1943年9月开始在德军自己的坦克表面增加防磁装甲,也就是Zimmerit涂层,这是由硫酸钡、黏合剂、锯末、硫化锌和赭石色颜料组成再用丙酮作为溶剂再搅拌而成泥状物,再用小铲等工具涂在坦克表面,刮上凹凸的纹路,很像华夫饼干,最后用喷灯加热固化,这样可以减少磁性反坦克手雷的接触面积,减弱磁性,同时也使得坦克表面不再那么反光,便于隐蔽。

然而后来盟军对磁性反坦克手雷并无兴趣,德国人多此一举,劳神费力的Zimmerit涂层在1944年9月被废止。

HHL其实有很多问题

第一,它体积比较大,一个士兵拿不了多少。

港龙模型出的德国反坦克步兵用反坦克地雷和磁性手雷摧毁苏军su-100的封绘图。

第二,使用的时候,需要士兵靠近坦克。而苏军的坦克基本上都是有步兵拿着波波沙掩护的。士兵靠近本来就需要付出巨大伤亡。不如一颗铁拳来得快。

在德军制式反坦克武器里,可以看到,火箭筒居多。

二战期间,德国生产了上百万支各种性能的铁拳火箭弹,效果很好。但是主要是在43年以后大规模运用。

在亚太战区,日军也有磁性反坦克手雷,主要是用来对付美军的谢尔曼,但是美国人把木棍和木板挂在坦克外围,就可以很好的抵抗。

最后回到炸药包这一说,其实给炸药包涂上机油,就可以粘在敌军坦克上,这是廉价的做法。比如说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就有美军使用这种武器的画面。然后有一个炸坦克的士兵时间没掌握好把自己炸了。

相比之下,中士使用的是巴祖卡火箭弹。

电影《集结号》里,也有士兵抱着炸药包炸坦克的场景,只是因为条件有限,只有士兵自己抱着炸药包冲到坦克下面,同归于尽。这也突出了保家卫国战争的惨烈。

真实的情况,更加惨烈,电影《血战台儿庄》中,展现了国军士兵把手榴弹绑在自己身上去炸坦克的细节。

这是完全真实的——

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就是当年这些前辈用义无反顾,置生死之度外的精神以及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江山处处埋忠骨,向先烈们致敬!


HannibalLecter


这个方法不是没有被尝试过,然后却因为运输问题不得不被撤销。磁铁是不会分辨敌我的,他是见啥吸啥,会直接吸附在运载它的卡车,或者与其他同车运载的磁性地雷吸附到一起去,这使得地雷根本拆不开来,可以试试去拉开两块吸在一起的磁铁。

其次,增加的铁壳会额外增重,不利于携带。磁铁是一种铁,这种铁跟其他铁材质一样,重量很大,只要加那么一个磁铁壳子就是几公斤的重量,大部分地雷或者炸弹实际上都是靠人工携带的,这多出来的重量就是巨大的负担。

第三点,没有人会傻逼到明知那里有地雷还去踩地雷的。磁性地雷容易被探测出来,当时的工兵配备的扫雷工具都是通过磁性探测的。磁铁的磁性比普通铁质地雷的磁性强得多。这使得磁性地雷根本没有隐蔽性。

第四点,坦克技术在发展,反坦克技术也在发展。磁铁地雷没有被用上,声波地雷反而出来了,这种地雷以声波作为驱爆的引信,这玩意儿甚至可以进行人车识别,人走过不会爆炸,只有车走过才爆炸。


优己


用磁铁捆绑炸药包通过磁铁的吸附作用粘上坦克,从而对坦克进行炸毁。其实这个主意并不是题主第一个想出来的。其实在二战时期就是用磁铁吸附式炸弹来炸坦克的。


其实在坦克这种装甲武器出来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反坦克的武器,比如反坦克步枪,反坦克地雷等,军事武器的发展就是一种矛与盾的竞赛关系,最初的坦克简易,装甲薄,可以用反坦克地雷,反坦克步枪等来对付。

随着时间推移,坦克进一步先进,装甲加厚加强,在德国发明一种反坦克集束手榴弹,这种集束手榴弹由6枚24式手榴弹组成,但是太重没有吸附力,要专业力气大的投弹员来投。一般人扔不远,不小心会炸到自己。



最后德军通过研发,发明了一种磁铁吸附式反坦克手榴弾,通过磁铁对铁的吸引特性,德军发明的这种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叫PzHM 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随着坦克装甲进一步升级,德军也升级了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像PzHM 4磁性反坦克手榴弹,之后又有了爆炸了更强的磁性反坦克手榴弹HHL-3。这种手榴弹有强力磁铁装置,扔过去直接可以粘在坦克上。并且可以击穿140毫米的钢板。


那么我们也仿制过苏联反43式反坦克手榴弹,和日本的99式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当然现在这些装备早就用不上了,因此有了更先进的反坦克火箭弹,反坦克炮,穿甲弾一打一个准等。

日本99式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四个四块强力磁铁,像乌龟。可以击穿30毫米到90毫米的钢板。


牛头马面两鬼


德国HHL型磁性反坦克手雷

✪德国HHL型磁性反坦克手雷

✪德国HHL型反坦克手雷结构图

德国HHL型反坦克手雷是一款“磁性反坦克手雷”底部有三块磁铁可以吸附在坦克的装甲上,采用空心装药原理可以击穿约140毫米的装甲,重量大约1.5公斤(后期型增加到3公斤),引信延迟时间4.5秒(后期延长到7.5秒)。

呃......这东西基本是一个自杀型反坦克武器!因为它的使用过程是这样的:士兵埋伏在坦克的必经之路上,等坦克过来了从隐蔽处跳出来;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坦克的侧面或者后面,把反坦克手雷吸附在坦克上,然后拉弦.....拉弦之后要在4.5秒到7.5秒的时间内反方向跑出100多米去(这货的杀伤半径标注的是75米,但是碎片随便都能蹦出去一、二百米)然后卧倒..........轰!✪差不多就是这样用的......

如果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做完这一套,那么这个士兵绝对是奥运短跑冠军级别的水平......问题是,敌人又不是傻子!敌人是会还击的!尤其是苏联坦克为了对付近距离步兵围攻还在炮塔尾部安装了一挺后射机枪,在加上坦克一般都有步兵伴随........✪苏联KV-1重型坦克,红圈处就是后射机枪

反正我估计能按标准流程使用这款反坦克手雷的人基本都是超人级别的!

Zimmerit防磁涂层

说个题外话,德国人至从搞出了HHL型磁性反坦克手雷之后,就非常害怕盟军也用同样的磁性反坦克手雷“回敬”自己,于是就搞出了能逼疯今天模型玩家的Zimmerit防磁涂层,Zimmerit防磁涂层可以在坦克装甲表面形成绝缘层再加上涂层本身凹凸不平,使得磁铁无法吸附。

✪黑豹坦克涂装的Zimmerit防磁涂层

不过这套防磁涂层的涂装非常繁琐耗时,涂完一辆黑豹大小的坦克需要整整一天,涂装完毕后还要阴干三天;最主要的是......盟军压根就没有研发磁性反坦克手雷(奔泪

.jpg

)。

日本的“王八雷”

✪日本99式磁性反坦克手雷......外形很符合日本鬼子的特征

99式磁性反坦克手雷装药约1.3千克,能击穿13毫米的装甲(确定不是来搞笑的?),手雷用四块磁铁吸附在坦克装甲上(就是那四只王八脚),引信延迟时间3.5秒......反正都在“板载”冲锋用的,你还指望士兵能活着回来!?✪王八雷的使用方法——把王八雷绑在胸口连人带雷扑向坦克,高喊一句:“てんのうへいか,ばんざい”!然后一拉王八头引信......轰!


纯野生的坦克


然而并不是只有题主聪明,磁性反坦克手雷在二战就研制出来并大规模投入使用了,而且比题主那个什么炸药包上绑磁铁要高级多了。

1942年11月,德军开始配发Hafthohlladung,这玩意就是在一个空心装药破甲反坦克手雷头上装了仨大磁铁,使用的时候,步兵把手雷怼到坦克上吸牢了再拉火。磁铁的高度能够保证破甲战斗部有一个合适的炸高。Hafthohlladung重3-3.5千克(不同亚型重量有差别),破甲能力140毫米RHA(轧制均质钢装甲),引信延时4.5秒(1943年后生产的调整为7.5秒)。



应该说这玩意威力还算不错,然而问题在于这东西需要步兵貌似冲到坦克旁边去把这玩意怼到坦克装甲上,而且一旦坦克上有非铁镍类的玩意,这玩意就失效了,所以1944年Panzerfaust(装甲拳)单兵火箭筒开始装备之后,这玩意就停产了,只是库存品一直用到战争结束,只是如果有装甲拳在手,德军士兵也不愿意用这玩意,Hafthohlladung最终产量55.39万枚。

这玩意把磁性手雷淘汰出了生产序列,虽然射程不远,但是至少不用凑上去怼手雷了



有意思的是德军装备磁性手雷之后,认为盟军和苏军也会装备类似的武器,所以研发了防磁装甲涂层,并且广泛在装甲战车上使用,然鹅,盟军根本就没装备过类似的玩意


DDG的老船坞


(装有三块强力磁铁的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自从坦克出现在战场后,人们就无时无刻的想着用何种武器、何种手段来对付坦克,用火烧、用石头砸或者挖陷阱等等,最终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反坦克武器来与坦克抗衡,两种武器像矛与盾一般互相死斗到现在,也没有分出个胜负。在众多反坦克武器当中,最出名也就是反坦克步枪、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手榴弹和反坦克地雷还有一系列炸药包。

(日本99式地雷也是加装了4块磁铁的磁性反坦克地雷)

随着坦克装甲的慢慢升级,普通的早期反坦克武器也没有办法击穿坦克的装甲了,于是后来就开发出了一种反坦克的集束手榴弹,将多枚威力巨大的手榴弹组合在一起,但是由于重量实在太重,不仅士兵无法投掷太远,一个不小心炸伤自己,而且不是专业的投弹员来投掷,很难将如此重的反坦克集束手榴弹投掷到坦克附近,造成有效伤害。

磁铁手榴弹的诞生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军工设计师们脑洞大开,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反坦克手榴弹,通过简单的磁铁和铁之间的互相吸引特性,可以将反坦克手榴弹吸附在坦克表面,然后引爆手榴弹摧毁坦克。

(现代被展览的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其中最为著名的集中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就是德国生产的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的外观酷似一个漏斗形状,上方最细的部分为手榴弹的手柄,中间则是用于摧毁坦克的炸药,约重890g左右,可以炸穿140mm的坦克装甲,在当时几乎是所有坦克的致命杀手,而这款手榴弹最大的特征便是手榴弹最下方的六边底座,而底座的内部就是这款手榴弹的灵魂——三块强力磁铁,可以用来吸附在坦克表面。通过掷弹手快速的跑到坦克附近,将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吸附在坦克装甲上,拉开引信后迅速逃离,过后手榴弹爆炸摧毁坦克。

(技术人员正在演示如何使用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磁性反坦克手榴弹的“尴尬”

这款手榴弹一经研发出来后,德国人十分兴奋,觉得自己开发出了一种非常高端的武器,可以控制整个战场。当时害怕盟军和苏联盗取自己的磁性反坦克手榴弹的研发技术,做好了各方面的保密工作,并且德国自己军队的坦克装甲涂层加上了一层防磁装甲,防止盟军和苏联有这种磁性反坦克手榴弹来攻击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的大部分坦克表面装甲有一层凹凸不平纹路。反而盟军和苏联却一点也不敢兴趣,让德国人多此一举。

(一名德国士兵在使用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磁性反坦克手榴弹的问题

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确实如同德国人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但是实际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

【1】重量

因为加装了多块磁铁,让本来就十分重的反坦克手榴弹更重了几分,导致搬运、携带都不方便,一名普通的战士,根本装备不了几个这种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的内部结构图)

【2】使用方法

这种磁性反坦克手榴弹需要让士兵接近坦克才能使用,并不能像普通炸药投掷出去,士兵再靠近坦克的时候就会发生巨大的伤亡,好不容易将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安装在坦克上面后,坦克在颠簸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将手榴弹摇下来,最后没有炸掉坦克。

(德国战车上加装了一层防磁涂层)

发现了这么多问题后的德国人,终于停止了研制磁性反坦克手榴弹了,因为他们发现比起使用这种不切实际的反坦克武器,还不来来一发反坦克火箭筒了,这也是为什么德军后期的反坦克武器里有着大量的反坦克火箭筒。最后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就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