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里魏东亭之死究竟是谁造成的?

可乐男孩



没办法谁让魏东亭卷入了残酷的九子夺嫡呢,最后自然只能是凄凉落幕了。

接下来宋安之大概来说说。

首先我们来看看魏东亭为什么被卷入九子夺嫡,因为他欠了国库35万两,无法偿还,于是病急乱投医,去找老八帮忙。

这时候老八一党正愁找不到对付老四和太子的利剑呢,魏东亭这个康熙身边的老臣,自然就成为了合适人选。

我们先来看看老八他们是如何利用魏东亭的,当田文镜到户部第一天要一个一个的追缴欠款官员时,正在看名单的田文镜在户部一个书办送来一个小册子以后,开始最先追缴魏东亭和陈老状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如果田文镜没有看这个书办送的小册子,肯定第一个不会追缴魏东亭的。而老四更不会傻到特意交代田文镜先追缴康熙身边的老臣魏东亭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老八利用自己曾掌握户部的优势,利用书办故意诱导不熟悉户部的田文镜先追缴魏东亭。

魏东亭被第一个追缴,自然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这样更方便老八一党操纵他们。

这时候大阿哥也操纵了一把魏东亭,老八借刀杀人故意透露给大阿哥太子一党的人没有被追缴欠款的消息以后,大阿哥不甘心被人利用,所以干脆又将这个消息透露给魏东亭,被惹急的魏东亭可不管涉及不涉及到太子,第二天就在户部大堂大闹。

当然之后就是关键了,魏东亭被老九利用了一把。

当魏东亭实在还不上钱去找老九帮忙的时候,老九以自己没钱来拒绝,然后祸水东引,让魏东亭去找老十三帮忙。

老九这样做,不论怎么做都赢了。

如果魏东亭找老十三帮忙,老十三肯定没有那么多钱,只能是去求情老四。如果求情成功,到时候老九只要透露了这个消息,那么老四这个差事肯定砸定了。

如果老十三求情失败,那么就分化了老十三和老四的关系,同时魏东亭无奈之下,肯定会自杀,老四更是会背负逼死康熙老臣的罪名。

很明显老九的计划随着魏东亭的自杀而成功了,所以说魏东亭的自杀本质原因,只能是怪他卷入了九子夺嫡之中,身不由己,被人轮番利用完以后,最后只能凄凉落幕了。


宋安之


魏东亭之死,剧中有三个人总结原因:康熙,张廷玉和四爷胤禛。而张廷玉与胤禛意见一致。


魏东亭找十三爷想办法也没能凑够国库欠款,一条白绫结束一生,临终给康熙上了一份奏折:奴才魏东亭诚惶诚恐,稽首顿首拜奏我至圣皇上驾前,奴才幼从圣主,长忝朝职,仰沐天恩近五十年,而奉职以来未建尺寸之功,溺职返遣君父夙夕之忧,使以东岳之高,不及我皇待臣之恩高,东海之深。

康熙看到奏折痛心疾首,问张适玉魏东亭欠国库多少银子,答三十五万两。康熙吩咐李德全:从大内拔四十万两,三十五万替他还债,五万两贴补家里。朕两次南巡住在他家,花的银子何止百万,他的死朕亦有过。

张廷玉接过康熙的话说:魏东亭受恩深重,藉皇上南巡之幸略尽孝心,也是天理人情之所至,总怪他不善持家,才落得如此亏空!

在魏东亭丧礼上,魏东亭儿子与一班老臣拦住前来送借据的田文镜与年羹尧不依不饶。被四爷胤禛喝住,魏东亭儿子居然敢顶撞四爷,遭到四爷痛斥:你当你老子死跟你无关吗?今天告诉你,要不是你们这些不孝之弟肆意挥霍,花天酒地也不会落得如此亏空,你不到三十岁就四房妻妾还嫌不足,整天喝花酒养妓女,上个月你小妾打戒指还花了五千两银子,如果说有人逼死魏大人,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你还有你那合府穿金戴银的小姐太太们。



康熙是因魏东亭突然死了,且是上吊而死才自责不已,说自己南巡住他家花了百万银两。但魏东亭只欠国库三十五万两,说明他有进项,康熙知道他有进项才没留意他会国库借款,且还不上。


胤禛与张廷玉却知道魏东亭的症结所在:不善持家,有花钱如流水的不肖之子。魏东亭就算没为康熙花那一百万,放家里也早被不肖之子挥霍一空。


寻桂子


《雍正王朝》中,与其说魏东亭是自杀,倒不如说是他杀。胤禛追缴户部欠款是一场博弈,魏东亭手里没有筹码,只能成为别人的炮灰。

魏东亭欠款数量巨大,确实无钱可还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魏东亭欠了户部三十五万两白银,面对追债的压力,老人家实在扛不住。当时不像现在,没钱还债就跑路。

魏东亭的原型是曹寅,曾经做过江南巡盐道和江宁织造。这可都是肥缺,只有皇帝的亲信才能做,这也说明当年的魏东亭家是非常有钱的。

作为臣子,魏东亭肯定希望在皇帝身上表现一下。于是,在康熙南巡的时候,负责接待工作的魏东亭安排皇帝住他家。皇帝的花销是非常大的,几次住下来就掏空了魏东亭的家底。

魏东亭是康熙小时候的玩伴,兄弟之间也容易公私不分,何况魏东亭还以康熙住他家为荣,就没有用公款报销。

没有存款了,又被调回京城任职闲职。京官的收入低、没有外快,京城的花销又大,魏东亭就只能找户部借款。等到还款时,又拿不出钱。

公关无效还成了别人的工具

从康熙放出追债的信号,魏东亭就表现得积极踊跃。一大把年纪,还亲自去朝阳门码头迎接“冷面王”,自然是热脸贴了冷屁股。

追缴欠款时,田文镜首先就拿魏东亭和陈文盛开刀,主要是因为这两个人是典型。陈文胜是欠款最少的,仅仅借了一两银子;魏东亭是欠款最多的官员。

陈文胜这一两银子,造成了极其不好的负面影响。所以田文镜花了很大功夫,当着魏东亭的面羞辱他,让最大的“老赖”和其他官员看看,借了钱是要还的。魏东亭当场就吓得发抖,说是想办法还。

其他欠款的官员和皇子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不欠款的皇子就暗地里使绊子。

魏东亭无奈之下,找到八爷党的“财神”九爷,九爷又将魏东亭踢给十三爷。九爷这一招可谓祸水东引,自己隔岸观火。

九爷看准了十三爷是“侠王”,有情有义,对于魏东亭的事情肯定不会坐视不理。而十三爷又拿不出三十五万两白银,就会去找胤禛。

就是因为胤祥真性情、好说话,当初胤禛保举胤祥协同办差时,康熙才会否决。

十三爷出面,胤禛如果开了绿灯,整个追缴欠款的工作就会前功尽弃,因为其他官员看到最大的“老赖”不还会相互攀比,跟着不还;胤禛如果没有开绿灯,十三爷与他的关系就会出现裂痕。

最后胤禛不给面子,胤祥吃了闭门羹,魏东亭最后的求助希望也破灭了。

儿子不争气,再加上自己有苦难言

魏东亭的儿子是典型纨绔子弟,每天不务正业,在外面养小妾,家里还养着几只鸟,这可都是大支出。再殷实的家业,也经不起败家子的折腾。

魏东亭是康熙奴才,对皇帝忠心耿耿。皇帝的奴才可不是谁都能叫的,只有康熙的近臣才算。佟国维是奴才,张廷玉就不是。

奴才是要替主子分忧的,魏东亭欠的钱康熙有责任,但他却不能找康熙挑明,因为那会打了康熙的脸。

魏东亭只有一死以报天恩,既保全了自己的家庭,也保全了康熙的颜面,最后还唤起了康熙对他的愧疚。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丛林法则放在朝堂也是屡试不爽,魏东亭不幸地成了狼群中的羔羊。


秋媚读史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人物的死引起了朝廷上下官员的争议,他就是魏东亭。

按照剧中的设定,魏东亭作为康熙帝的发小,从小跟着他打天下的近臣,是康熙帝最信任的大臣。按理说魏东亭能保持这么多年不倒,跟他的审时度势离不开关系。

那么为什么会在追缴户部欠款一事上栽了跟头,最终搭上了性命呢?

一、

户部欠款之事之所以提到议程,就是因为南方受灾,而国库空虚,这个问题剧中一开篇就讲清楚了。而要想解决国库空虚问题,无外乎两个方法,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

开源就要改革,就要改祖制,就要伤害到一群既得利益者的权益,这对康熙帝来讲,很难。毕竟这些既得益利者都是跟着自己鞍前马后打天下的人或后代,伤害他们的利益就是自断执政基础。

这在以仁治天下的康熙帝面前,很难下得了决心。

所以在老四胤禛接户部欠款差事的时候,也提出了改革的问题,只是在康熙帝看来,此时并不是改革的时候。而现阶段最着急的却是节流,所谓的节流,就是缩减开支,追缴户部欠款。

而国库到底成了什么样子,欠款的人都是什么人,最终追缴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康熙帝不可能不清楚。这也是他为什么选择让老四胤禛接手的原因:

一方面锻炼老四胤禛的能力,这毋庸置疑,因为整部《雍正王朝》,康熙帝就没有停止过对老四胤禛的培养。

其次康熙帝已经年老,大清的未来是要交给太子胤礽的,太子不能失去众臣的支持。而老四胤禛就不一样了,本来他就以“冷面”著称,再加上他自己提了“孤臣”概念,正好可以利用,反正他不怕得罪人嘛。

第三个方面则是,遍观整个朝廷,能办这件事的人基本没有,康熙帝都拿出册封亲王的条件来了,可惜没有哪个皇子敢接,没得选择,只能选老四胤禛!

说到底从康熙帝的骨子里认为,有自己在后方坐镇,户部欠款能追缴多少就多少,哪怕五成也行。

二、

康熙帝最希望老四胤禛追缴欠款的人员,其实就是邬思道分析的那三类人中的后两类:

第一类人是清官,主要是京官,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在京城做官实在是清苦,三品以上还勉强凑合。下面的小官本来俸禄就少,应酬还多,银子根本不够花,没办法,只能借款。这类人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总体金额并不多,占亏空比例较小。

第二类人是功臣,也就是跟康熙帝打天下的近臣,而这一类人又往往国和家不分,钱大都花到了康熙帝或朝廷身上,这类人有钱,可以有选择的追缴。

第三类人比较可恶,他们属于贪得无厌型,看到别人借钱了,自己吃亏了,那可不行。所以也要借款,这是老四胤禛要追缴的大头。

其实在第三类中,还有一伙,那就是皇亲国戚,这也是最难啃的骨头。

整部《雍正王朝》中,那些官员一个个都是猴精猴精的,不要以为只有邬思道分析出来了这三类人。不管是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都有智囊团,都能分析的透彻,这也是他们不接差事的原因。

那么作为当今皇帝,也就是康熙帝分析不出来吗?

当然分析的出来,不然的话最后他怎么逮住的三个漏网之鱼?

同样的,作为康熙帝的近臣,几十年不倒的魏东亭,他也能分析个大概:

按照他对现状的考虑,自己运气再怎么背,也不可能是第一波被追缴的对象,而且自己的欠款都是因为康熙帝几次南巡造成的。真追到自己的头上,康熙帝自然会发话,本不用着急。

可是他的算盘打错了……

三、

虽然有邬思道跟老四胤禛出主意,可是当天晚上话没说完,老四胤禛就打哈欠告辞了。当然,他也没有完全听从邬思道的建议,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追缴欠款不分轻重缓急,而是同时进行。

更重要的是他任命了田文镜这个愣头青当先锋,这田文镜本身性格就比较孤僻,也就是做事太硬,不讲情面。后来推行新政时,惹了众怒,也是这个原因。

田文镜也真是的,那么多该抄家的不去抄,偏偏逮着魏东亭不放!

他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

本来一开始他们是四处撒网,一块追缴,并没有把魏东亭当做主要追缴对象。结果魏东亭无意中给老八胤禩当枪使,自己撞上门来质问田文镜,为什么不追缴太子手下人的欠款?

结果太子胤礽卖官筹钱,把账还了,大阿哥那边也把账还了,修书的三阿哥更是当着众人面把钱交了,就连隆科多,都卖了御赐宝刀,把欠款也还了,这下魏东亭下不了台了。

此时追缴户部欠款一事已经初战告捷,下面就是难啃的骨头了,而老四胤禛和田文镜认为,如果康熙帝的宠臣魏东亭都还了欠款,那么其他人还有什么话要说?

用另外的话讲就是,如果连魏东亭都欠账不还,剩下的人还会还吗?

这时候的魏东亭彻底乱了阵脚,乱了分寸,也就无意中被野心家当成了枪在使了。

魏东亭跑到老九胤禟那里借钱,结果被踢皮球到老十三胤祥那里,其实这就是老九胤禟故意给老十三胤祥出难题,看看以他跟老四胤禛的关系能不能缓,一旦缓了,老九胤禟就可以以此为理由,抨击老四胤禛。

在老十三胤祥的府上,魏东亭什么都说了,可惜老十三胤祥确实没钱,只能找老四胤禛商量商量。

四、

只不过老四胤禛有自己的一套计划,并不见老十三胤祥,也避免了进老九胤禟圈套的危险。

那么魏东亭为什么不直接找老四胤禛,而要找老十三胤祥呢?

一方面,老十三胤祥跟老四胤祥关系好,而且又以狭义著称,找他,或许有一线生机。

第二,他找老十三胤祥还有另外的打算,其实是希望他能找康熙帝求求情,问问情况,毕竟此时能帮他传话给康熙帝的人,即使有,也不一定会传。

结果老十三胤祥去找了老四胤禛,当然,最终解决也只能碰一鼻子灰。

那么魏东亭为什么不主动去找康熙帝呢?

很简单,因为这道追缴欠款的命令就是康熙帝下的,自己去求情,就是抗旨。同时,在老十三胤祥府上也已经讲过了,魏东亭欠款原因,康熙帝是非常清楚的,这就等于摆明了,逼他还款。

此时的魏东亭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盼着老十三胤祥能突破规矩,跑到康熙帝面前求情,或许能逃过这一劫,可惜并没有!

事情闹到现在的程度,在魏东亭看来,康熙帝迟迟没有来救他,就是打算放弃他了。可是如果自己继续等下去,田文镜真来抄家,那么到时候就不是自己一条命的事了,自己的一大家子都无法保全。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魏东亭才说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也就是自杀,希望以此破局:

一方面保全了康熙帝的脸面,一方面又保住了自己魏家的脸面,同时还能保全家不至于饿死。

果然,魏东亭此举,让康熙帝大感意外,同时也确实比较内疚,人什么时候才会内疚呢?

那就是本来自己也知情,本来自己也能救,偏偏没有救,这种时候才会内疚。只不过皇上哪能犯错?睿智的张廷玉一句话就给康熙帝解了围。

张廷玉的意思也很清楚,就是魏东亭欠款跟康熙帝无关,是他自己不懂得经营造成的,而且他的死是咎由自取,跟追不追欠款毫无关系。

康熙帝就坡下驴,点头说是啊,明面上康熙帝算是不内疚了,念及旧情,也就自掏了腰包替他还账了。

其实张廷玉还算含蓄,后来的老四胤禛直接点出原因,就是魏东亭的儿子不争气,挥霍无度造成的。

说到底,魏东亭之所以不跟康熙帝求情,是因为康熙帝本来就知道整个情况,人家都已经知道的事,你再去求情,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魏东亭的死,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老四胤禛这边追的紧;另一方面也是自己死脑筋,不灵活,不会静观其变,如果拖到后来众臣去康熙帝求情时,不就也不用死了;更重要的是他不该把太子胤礽拉进来,导致皇子们互相争斗,自己搅合进皇子们的泥潭了,再想全身而退,难,真难!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魏东亭自杀实际上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害死了,他无意之中介入了朝廷的争斗。

魏东亭之所以自杀,表面上的原因在于他欠了朝廷太多的银子还不上来,不得已而自杀的。实际上当时不光魏东亭一个人还不上来,为什么最后魏东亭却落得个如此下场呢?首先来讲讲朝廷为什么要追讨大臣的欠款。当时发生了天灾,也是因为这个事情,康熙从雍正的口中得知户部已经没钱了。当时为了救急,康熙不得以派出雍正和十三爷胤祥去江南筹款,逼着有钱的士绅“自愿”捐银子。

雍正和十三爷胤祥干得非常出色,筹集了二百多万两银子,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由于雍正劳苦功高,康熙为此赐封雍正为亲王。不过康熙也明白,这不是长久之策,不可能次次都靠着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毕竟士绅的钱粮也是有限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朝廷会没有钱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朝廷的钱都让大大小小的官员借走了,他们长期不还,这才使得朝廷办事情的时候没有钱。康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出此下策,去派人追讨欠款。

追讨欠款并不是一个好差事,所以无论是大阿哥、太子、三阿哥、八阿哥都是不愿意接手的。原因很简单,官员欠朝廷的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把以前欠的银子都还上,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大大小小的官员怨恨会有多深!雍正当时不在朝廷,回来以后康熙又极力鼓励雍正去接这件差事,不得已雍正才答应了。

不出所料,果然阻力非常的大。这些人对抗雍正追讨欠款最主要的方法便是以魏东亭这些人作挡箭牌。这便是魏东亭最大的失误。雍正对三爷有句话说得很好,您这里借的钱不还,其他人就会接着大水大漂。

什么意思呢?对于那些实在是还不上钱的人,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都不想去抄他们的家弄银子,毕竟这样有失朝廷的颜面。可是有些还得了钱的官员,会以魏东亭、三阿哥等人不还为理由,趁机浑水摸鱼,赖着钱不还。这便是为什么很多官员要让魏东亭老状元等人挑头的原因。假如魏东亭不还,凭什么让我们换?

因为魏东亭是康熙的侍卫,从小一起陪康熙长大。无论在朝廷中,还是在康熙的心中,他的地位都非常的高。同时,魏东亭年纪又大,欠的钱又多,自然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当成了挡箭牌。

这些人不停的鼓动魏东亭去阻挠雍正追讨欠款,这才使得雍正没有办法对他网开一面。来看看魏东亭干了那些事情,简单的列举了几项。

1.去找八爷,希望八爷能够借下这个差事,这样事情就能够缓一缓。

2.带头和田文镜对着干。

3.他说出太子党不在田文镜的追讨名单之中的人员。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魏东亭在追讨欠款中过于活跃,这才使得自己把自己搭进去了,对于这一点,隆科多的表现是非常好的,他远远的躲在后面,静观其变。假如魏东亭能够像隆科多那样做,不被人注意,雍正不会为难他的。


历史是什么


在《雍正王朝》中,魏东亭是康熙的老哥们老伙计了,年轻时作为一等侍卫,与康熙一道擒鳌拜、平三藩。后来官居漕运总督,康熙南巡时曾多次住在他家。可就由于这事儿,他才落下了巨额亏空。



你想想,皇上住在你家,那是给你脸呢,你好意思让皇上花钱吗?魏东亭肯定是极尽奢华如流水一般地花钱,把家里的积蓄全花光了。如果家人都能勤家持家还好,可偏偏还就摊上了一个不成器的官二代儿子,天天只知道喝花酒养妓女,魏东亭只得向国库举债度日。

而一场大洪水把康熙朝末年的太平景象彻底掀翻,国库空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康熙遂任命四阿哥胤禛为追比国库欠款的钦差大臣,限期十天内将欠款补齐,否则就要抄家。



此时,欠了钱的大臣们都想着能有个位高权重有资历有面子的人替他们顶着,到时候十天一到,他的钱追不回来,胤禛也就不好再追别人的钱,最后就都法不责众,不了了之,皆大欢喜了。

于是,康熙的老伙计魏东亭就成了大家默认的挡箭牌。所以我们看到,一方面魏东亭被大家怂恿着跟田文镜对着干,死活不还钱;另一方面,魏东亭追着八阿哥胤禩,希望他能帮自己出主意,但胤禩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他将黄体仁、肖国兴欠债的事情告诉魏东亭,并怂恿他揭发。由此,魏东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太子拉下了水,太子无奈,只好卖官鬻爵,又被大阿哥发现,使得太子和大阿哥之间更加剑拔弩张,事态变得愈发复杂和严峻。



魏东亭心灰意冷,大臣们拿他当挡箭牌,阿哥们拿他当杀人刀,除了古道热肠的十三爷胤祥拿出自己的家当贴补他,再也没人真心愿意帮他。他又不能拿这件事去要挟康熙,毕竟天大地大,皇帝最大,哪有奴才找主子要钱的道理呢?

十日之期将至,为了避免抄家,给自己留点颜面,也给后世积点余财,魏东亭决定自杀。因为他料定,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康熙怜悯自己曾经对他的无私付出,从而免去他的欠款,不给家眷添麻烦,也不让康熙太过为难。


达摩说


魏东亭是二月河在《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中着力描述的一个经典人物。康熙王朝时,他可是和康熙撒尿和泥长大的结拜兄弟,发小。康熙平鳌拜,亲政,平叛魏东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意气风发,少年得意。


到了《雍正王朝》魏东亭成为垂暮之年的老人,记起当年依旧“老夫撩发少年狂”(和十三爷对话),可惜却生生被钱所逼死,一份钱难倒英雄汉。

追缴国库欠款,四爷胤祯主动承担,冷血的四爷按政策来执行再加上“虎气”的田文镜丝毫没有人情可言。魏东亭多次找田文镜协商无果。其实魏东亭的钱也不是自己花的,康熙两次南下江南,都住在魏东亭的家里,一切花销自然都落在了他的头上,入不敷出,欠了35万两。


魏东亭的死又是“九子夺嫡”的产物。八爷看似置身事外,却把自己抓住一切把柄都透露给大爷。魏东亭找最富有的九爷,却被阿哥们踢皮球,推给了十三爷。十三爷侠义之人去给魏东亭求情,却吃了四爷的闭门羹。无奈之下,魏东亭选择了自尽。

魏东亭的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四爷在魏东亭葬礼上训斥他的儿子,不到20岁就养了四房姨太。这个儿子有着狎妓的毛病,在青楼肆意挥霍。魏东亭的家产也基本被其后代败光。




红雨说历史


魏东亭在《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中的死法不一样,《康熙王朝》中,魏东亭是病死的。而《雍正王朝》中,魏东亭的死,最直接的原因是被田文镜追缴国库欠款,逼死的!魏东亭的死,我觉得有三个人要负责。

第一位,就是二月河!魏东亭在《雍正王朝》中,竟然沦落成皇子们斗争的棋子!完全归咎于二月河不负责任的写法!在小说《雍正皇帝》中,魏东亭完全没有了小说《康熙大帝》中的风采!变成了唯唯诺诺的老头子。而且,二月河还把他和康熙的关系疏远了。

两个结局,真是毫无逻辑联系可言。是非黑白,全看二月河手里的那支笔。

第二位,胤禛!

胤禛想抓典型,杀鸡给猴看。所以,胤禛才会用田文镜这样的酷吏,去挤兑魏东亭这样的老臣。不过,魏东亭也是傻了,竟然被老八等人忽悠的把太子也给扯上了。这样,胤禛真的是骑虎难下,只能硬撑到底。

太子靠着“卖官鬻爵”,还了债。而魏东亭,只能自己舔着老脸去求那几个皇子帮忙。只有老十三真想帮他,其他人都是在看笑话。最终,将他逼上了绝路。

不过,我实在不明白,魏东亭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傻,谁都看得出,这个追缴欠款的任务在当时根本完不成。他魏东亭为什么就不去找“发小”康熙呢?

他这一死,完全是“亲者痛,仇者快”!同时,康熙的脸面也丢没了!胤禛的差事也给停了。

第三位,田文镜!

田文镜是个酷吏,而且,沽名钓誉的酷吏!不是我骂他,田文镜明明有钱供养邬思道(刚收了几千两火耗银子,却不还欠邬思道的2000两),却不给邬思道钱。最后,还把邬思道赶走了。要是没有邬思道,你田文镜有本事扳倒“天下第一巡抚”诺敏吗?在对待邬思道的态度上,就表明,田文镜是个刻薄寡恩,忘恩负义,重财轻义之人。

田文镜抓住魏东亭欠款的事不放手,把自己太高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辱骂羞辱前朝老臣:魏东亭和陈文胜!说陈文胜是“不干实事的官”“只图虚名”“尸位素餐”“怀土不怀德”!康熙要是听见田文镜这么辱骂当朝老臣,肯定把田文镜打出去!

在田文镜眼里,这些老臣就是他脚下的“台阶”。他的眼里,就不知道“敬畏”二字如何写!打倒了这些老臣,他就能“一战成名”!

田文镜这样的“官”,真是不让人喜欢!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魏东亭欠了三十五万两,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康熙南游的时候,有两次是住在魏东亭家里,其实历史上,次数更多,几乎每次都住在魏东亭家里。第二,魏东亭经营不善,又加上家人生活讲排场,比较奢靡,所以家里的开销很大。

魏东亭欠的钱,主要是就是用于家用的,其实第二条才是真正的原因,因为第一条虽然开销很大,但是魏东亭的原型是曹寅,长期担任江宁织造和两淮巡御史,那么是可以抵掉第一条的开销,还能略有盈余。

《雍正王朝》里,表面上看,魏东亭只跟老十三说,他欠款三十五万两的原因,老十三想把这个事情告诉雍正,而雍正拒不接见老十三,跟他说不要牵涉到这个事情来,好像,只要老十三见了雍正。

然后雍正再把这个情况跟康熙汇报一下,然后康熙用内务府体已的银子,拿出三十五万两银子,这样魏东亭就不用死了,魏东亭之所以会死,因为康熙不清楚这个情况。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雍正追比欠款,一共只追回了两三成,最后也被太子给搞黄了,本来十天要追回的,最终说要两年再追回,至于两年能不能追回,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总结的时候,康熙点了三个人的名,指出他们明明有能力归还,却拒不归还,康熙连这三个人的事情都能查得那么清楚,而魏东亭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不清楚呢?老三修书的三十万两银子,也是他拿出来的。

事实上,康熙很清楚魏东亭的事情,但是他能直接拿出三十万两给魏东亭吗?其实不能,老三修书,并不是用于他自己开销的,而是为了国家修书的,像太子的五十万两,老十的几十万两,那个就得自己拿钱出来。

如果康熙真把钱直接帮魏东亭还掉,那么其他人呢?都是跟着康熙出生入死的,每个人都指望着康熙来还钱,那就相当于要把内务府的钱还到国库里,那这样有什么意义呢?再说内务府的钱也不够还。

而如今,魏东亭这么一死,康熙再拿出钱来帮他还,还另外给五万两给魏府,那么其他人就没有什么可说的,所以魏东亭只有死路一条,否则,他直接找康熙把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了,但是他没法说,即使他说了,康熙也很难办。

康熙真的认为雍正能将这个差事办好吗?其实并非如此,康熙这样做,就是要让雍正成为一个孤臣,另外他知道雍正这个人办事急躁,这个差事,肯定办不好,而且还会得罪很多人,这个其实就是康熙在给雍正上课。


历史简单说


《雍正王朝》中的魏东亭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他的死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至于追缴欠款一事因为康熙的愧疚不了了之,此事对于四阿哥胤禛是个不小的打击,不但没有完成任务还留下了做事操切的“把柄”。

魏东亭为什么会欠这么多钱

魏东亭35万两巨额亏空主要来自两方面。

1、康熙南巡,魏东亭主政江南负责接待,康熙两次住在魏东亭家,连康熙自己都说花费的银子何止百万,虽然有国库拨款,但是魏东亭为了让康熙尽兴,略尽地主之谊多花些银子也在情理之中。

2、家人奢靡成风,他儿子不到三十岁就娶了四房姨太太,还在外面保养妓女,给老婆打个戒指就花了5000两银子,可见家用花费之大,魏东亭对家人的管束不严,不善持家。

魏东亭为什么不说明实情

虽然魏东亭的欠款事出有因,但是这个原因打死他也不敢说出来。

首先,侍奉康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康熙能够住在自己家里那是天大的恩德,如果将欠款一事归咎于康熙身上,不是为臣之道,有负圣恩。

其次,魏东亭的特殊身份,作为康熙近臣,他本应最早归还国库欠款做出榜样,无奈实在亏空太大,他只有豁出老脸四处借债,他不敢去求皇上,也不能去求皇上,最后只能一死了之,他知道只要他死了,皇上念及过去的情分他们的债务问题也就解决了。

所以说害死魏东亭的是官二代的贪图享乐,是康熙的晚年倦政,是无法逾越的君臣之礼。从另一个方面也反应了康熙晚年的吏治腐败以及大清的外强中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