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勢洶洶!養老理財迎來超強對手,公募基金要慌了?原來有這個大殺器

中國基金報記者 項晶 張燕北

在相繼推出類貨基產品之後,銀行理財子公司又將目光瞄準“銀髮經濟”,開始搶灘養老市場。截至目前,已有中銀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交銀理財、中郵理財和興銀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推出養老系列產品,且部分產品募集“戰績”喜人。

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殺入”,是否會對公募養老市場份額形成壓力?兩者產品孰優孰劣?公募又有哪些應對之道?針對上述等問題,中國基金報記者採訪了多家基金公司。

公募養老市場遭遇新對手

接受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進軍養老市場,會對公募養老產品形成一定壓力。不過養老金市場非常大,目前競爭還不是特別激烈。各類資管機構誰將勝出,最終還是要看業績。

一家大型公募相關人士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推出養老金產品,最終會和公募基金的養老金產品形成一定的競爭格局。

他告訴記者,據瞭解,銀行理財子公司最近一直在佈局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有關人社部的養老第二支柱的管理資格,最終享受稅收優惠。如果沒有第二支柱管理資格,就只能做第三支柱產品,發行類似公募基金目前正在發行的養老產品。另一方面,銀行理財子也希望能儘早把一些養老金投資的流程走通,積極準備養老金投資團隊。

“對於投資方向,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優勢可能在於固定收益和類固定收益產品等方面,對於非標產品也會投,但現在非標的做法已經有所改變,最早的長期限產品的現在分拆成2+2或者1+1+1等模式進行匹配。之前銀行理財是非標投資的大戶,目前這方面做了一些調整。”他說。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兼博時頤澤養老FOF基金經理魏鳳春表示,發行養老產品,是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之後必然會做的業務探索,以養老為主題,既符合銀行理財既有客戶的投資偏好,也很好地結合了銀行理財子的投研能力儲備。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養老產品與公募養老FOF,都以服務居民的養老需求為目標,向客戶提供的都是偏穩健的投資產品,在目標客戶群體方面存在一定重疊,確實會存在著競爭關係。不過,目前養老金市場足夠巨大,目前來看競爭壓力還不大,未來的競爭是市場發展的自然規律。

興業養老2035基金經理朱天竑認為,隨著監管對大資管行業統一標準,銀行理財子公司加入到養老產品的競爭中是大勢所趨,銀行理財子公司在缺乏權益直接投資能力情況下,通過FOF投資方式實現理財產品淨值化是最便捷的方式,其中通過養老概念搶佔市場也在情理之中。對於已經佈局養老FOF的公募基金而言,壓力是存在的,主要體現在渠道資源方面,但對於投資能力及投研團隊方面,基金公司暫時還是領先的。長期來看,還有待第三支柱養老政策的進一步明確,對於各資管機構而言,業績最終才是檢驗能力的唯一標準。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養老市場的規模非常龐大,在美國401K計劃總規模超過26.5萬億美元,成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也構成了股市最堅實的支撐,特別是在市場波動的時候,養老金成為股市堅實的支柱。

他說:“銀行理財子公司將養老主題列為新品主要類別之一,和公募基金的養老目標產品形成了一定的競爭,但養老市場規模龐大,所以並不會形成此消彼長的關係,而是會共同發展,共同提升。滿足我國居民養老的需要,養老市場現在還處於快速的擴張期,在擴張的階段,不同的養老產品之間競爭並不明顯。”

兩者各有所長

對於兩類資管機構的養老產品孰優孰劣,業內人士表示各有所長,銀行理財子公司主要長處在於渠道資源,公募基金在投研上擁有相對優勢。

魏鳳春指出,與公募養老FOF相比,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已發行的養老產品大多為固定收益類,風險鎖定在較低層次,設置有較長的鎖定期。其優勢可能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對投資者的理財需求把握得更好,離渠道客戶更近,從銀行理財的需求中做細分和引導,就可能推出有需求針對性的養老產品;二是銀行在低風險產品或固收類資產領域的投資能力,以及對標準與非標資產的協調配置能力,具有獨特的平臺優勢,這是基金業需要學習和提高的。

楊德龍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得到母行的大力支持,銀行本身就擁有大量的理財客戶,轉換成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養老產品,是比較順暢的。不過,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公募基金相比,可能比較缺乏權益類的投研人才,沒有權益投資很長的業績記錄,所以,在業績的增長彈性上存在一定的劣勢。

上述某大型公募相關人士指出,總體而言,對於養老金等低風險的投資,銀行理財子公司是有優勢的,而在權益類產品和指數類產品方面,公募基金有著自己的優勢,也是銀行子公司在短時間內無法超越的。

他說,在固定收益方面,銀行子公司和公募基金的競爭領域不一樣。銀行對於固定收益產品主要是以配置的思路,做交易環節的比較少,在流動性管理、頭寸管理方面,不見得比公募基金有優勢;而公募基金的固定收益產品,主要考驗淨值化管理、流動性管理能力,對比下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實行的是“買入持有”策略。

在朱天竑看來,在資管機構統一監管標準、防止監管套利的政策大背景下,銀行理財子公司養老相關產品未來在產品設計、投資範圍方面並不會有特殊優勢,主要優勢依然在於渠道資源,銀行天然擁有大量的個人客戶,以養老客戶形式存在的早已有之,所以客戶定位、客戶獲取、客戶導入都更便利。至於劣勢,當前理財子公司在權益方面的投研能力較之公募基金差距較為明顯,如體系建設、人才儲備和激勵機制等方面。

公募需以特色產品應對挑戰

針對銀行理財子公司入局養老市場,多位公募人士認為公募基金應發揮投研長處,用業績吸引投資者。

上述大型公募相關人士稱,業績是王道,策略是載體,通過積極有效的策略,力爭給投資人提供可持續的穩定業績。未來,公募基金要更加註重特色產品,包括權益類產品和指數類產品等,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在短時間內無法超越的。

魏鳳春直言,公募需要評估在養老投資方面的優劣勢,分析國外個人養老的主要產品類型及發展經驗,在此基礎上聚焦優勢,進一步完善公募養老目標基金的產品線與投資能力,著力提高養老基金產品的客戶體驗。

楊德龍表示,公募基金要發揮大類資產配置的優勢,做出較好的業績,從而吸引更多的資金認購。

針對銀行理財子公司入局養老市場,興業基金在養老產品上也早有佈局, 2019年5月募集成立了首隻養老目標基金——興業養老2035。“資產管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投資研究的體系化、科學化,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大資管混業競爭中脫穎而出。”朱天竑稱。

在朱天竑看來,將來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是群雄逐鹿的格局,基金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資管、券商資管等金融機構都將有一席之地。從正在推進中的養老政策來看,前三者的三足鼎立將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銀行理財子公司在自身不擅長的權益投資領域需要與基金公司保持合作,因此,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公募基金將長期處於競合關係,共榮共生,互相壯大。

来势汹汹!养老理财迎来超强对手,公募基金要慌了?原来有这个大杀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