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有什么“美味”,现在再也吃不到了?

古道西风野马


本人80后,坐标山西忻州市。小学时候有很多喜欢吃的零食,不过现在基本已经见不着了,下面回忆一下吧。

1、金果丝。

小塑料袋包装,里面是很细的萝卜丝,酸甜酸甜的,一毛钱一袋子。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有售。

拿着老爸每天给的一块钱,买上几袋子,回家路上吃的美滋滋。不过后来就见不到了。

2、239

239,袋装饮料,5毛一袋。现在想起来其实喝起来和糖水差不多,但那时候就是挺喜欢喝的。

冷冻以后和吃冰块差不多。类似的还有聪明泉。

3、酸梅粉。

好像叫这个名字。小塑料袋包装,里面配着一个塑料勺子,用勺子挖着吃。酸甜酸甜,味道不错。

4、无花果

小袋子,白底棕字,酸甜酸甜,没记错的话是5毛一袋子。

5、唐僧肉

一毛一袋,一种果脯,好像是杏肉。

6、鸡头

这算是辣条的鼻祖吧,一毛一个,味道巨棒,完爆现在的辣条。小卖部打开一大袋子挑着卖,每次吃完还要把手指舔干净。





石头说历史


有很多,相信80后的朋友都不会陌生

1.袋装汽水

我记得这个是大约三四年级突然开始在大街小巷里面流行起来的,那时候好像是两毛钱一袋,里面装的是汽水,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味道,关键是它太神奇了呀,冻在冰箱里面是冰棍,化开了就成汽水能直接喝了,我记得我那时候最喜欢就是粉色的,有一股橘子的味道。喝这个汽水还有个窍门,就是你千万不能在半冻半化的时候把水全吸光,那样剩下的再化开就没什么味道了。

2 宝塔糖

这玩意我记得好像是用来杀蛔虫的?但是味道很好啊,很特殊,不是普通糖果的味道,有一种香味,一闻到就知道是这个糖,那时候以打蛔虫为由,积极地吃了不少糖呀。

3 酸梅粉

这个真的是很古老的东西,酸梅粉和现在的酸梅粉类似,但是那时候的粉很细,不像现在的是大颗粒的,这个粉巨酸,吃起来必须“吸溜”,但是粉不是关键的,关键是那个小勺,有好多孩子是为了买那个小勺子而去的,这小勺有什么好额呢,小孩子的心思,长大了连他们自己也看不懂。

4 西瓜糖

这个糖应该是小时候的标配吧,五颜六色的,里面是空心的,吃起来其实是泡泡糖,现在有的地方还有卖的。

5 汽水

这个汽水和上面的袋装汽水类似,但是这个要高档一点哦,价格也高点,大概五毛到一元,我小时候家里的租客就是卖这个的,时不时的给我一个吃。味道嘛都差不多,但是这个有的形状可以掰开,分成两半给小朋友分享。现在的棒冰,和这个是一样的。

怎么样,想想那个时候的零食,几乎都是三无产品,小朋友们却吃的津津有味,现在长大了,山珍海味也未必能吃的香了


芭芭啦爸爸


小时候的美食全部在农村屈指可数的小卖部,和带有泥土气息农田里

酸梅粉吸管,第一次发现这个东西真的是吸上了瘾,酸酸的甜甜的,没有见过世面一样,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吸管。


龙葵,我们这边叫野茄子,酸酸的,家门口野地里到处都是,吃的嘴巴上都是紫色,现在新农村建设,农村周边的环境也好了许多,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


甜杆,小时候玉米地的畦头会给小孩子种一些,去地里大人忙着剥玉米,孩子们再地头剥甜杆,现在可能再也吃不到了。


果丹皮,很久很有见过这种果丹皮了,全脂原味,我也不知道我吃过多少,只记得太奶奶的厨子里经常会有这个,每次去太奶奶的房间都会拿给我吃。

灯笼果现在只能在水果市场买到。大概20年没有吃过了吧

爆米花,同样的原汁原味,不一定喜欢爆米花,喜欢的是去看老爷爷放炮崩玉米。搞不好满天飞,捡起来就吃。

童年不再,美食不再,即使再买到也不是以前的味道。珍惜当下,30年后现在吃的东西可能也会成为永远的记忆。


农村好好说


记得小时候最怕生病打屁股针,每次感冒发烧都是先吃药,忍着坚持三四天,实在挺不过去了,才会去卫生所里让医生打一针屁股针。每次打针,我都会哭嚎的和杀猪的似的,然后屁股疼的大半天不敢下地走路。这个时候,医生便会从他那个破旧的药箱里翻出一个小盒子,从里面取出一颗白色的糖丸塞到我嘴里,糖丸一入嘴,那丝丝的甜意便充斥着我整个身体,我便在这甘甜的滋润下,边抽泣着,边朦朦胧胧的进入了梦乡。那个时候农村里很穷,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粒糖,所以这针后的糖丸便算是对生病的最大奖赏了。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打针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吃过的糖也越来越多,医生的糖丸缺很少吃到了。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吃过这样的糖丸吗?






小树影视厅


我出生的年代是跃进牌。

那个时侯很穷,面黄饥瘦,皮包骨头,气息咽咽是我的真实写照,尽管爹爹妈妈尽力的偏我,因为儿女多,但我还是哇哇哇的哭闹,原因就是肚子饿,好象就没有饱过。到了六十年代未七十年代初,懂亊了,不哭不闹了,知道了爹妈也苦,为了我们儿女真正是疲于奔命,那个时侯吃的重点就是酸菜米汤,即自己淹的酸白菜,自已种下的谷子碾成小米,自己种的洋芋,三样混在一起在锅里煮,用柴禾漫漫煮烂,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围坐在房子里或者院子里吃,真香,真好吃。天天基本都这样吃,过一两再吃顿汤面条,也少不了酸菜,洋芋片,只是另加了些面条。后来生活逐渐好了,现在的生活就不用说了。前些年我和老伴还专门做过多次酸菜米汤吃呢,做法跟以前的一模一样,可是吃起来总感觉没有过去那么纯香的味道,我就想啊,不知是现在吃的太好了,口味高了,还是种出来的东西随着施肥,气侯的变化而转移了本来应有的本质呢?怎么尝怎么品也没有过去的那么好吃,或许是酸米汤挽救了我的命的缘故吧,到现在永远也忘不掉那口酸米汤。


用户董永华


这个话题简直就是“回忆杀”呀,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快乐无忧的孩童时光。

我出生在农村,而且是在大山里,小时候家里很穷,不像现在的孩子这样锦衣玉食,不愁吃穿,那时候家里很少买水果、零食,只能经常去山上摘野果解馋…现在看来能吃到那样的“野味”也是件很有逼格的事,因为这些“美味”很多人都没见过,更别说吃过了✌️不信?先说几样给大伙们瞧瞧😄

*茶籽泡——一种长在油茶树上的果实,这种果实在油茶树长新芽的时候才有,鼓鼓的,甜甜的



*茶耳朵——和茶籽泡一样长在油茶树上,等它发白的时候吃,这种东西很少,能摘到几片就非常高兴了



*刺梨子——表面有很多刺,吃的时候很容易扎伤手,但为了得到那一口,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刺苔子——生长在带刺的灌木植物上,在它嫩的时候把表皮撕掉,直接开吃



*山泡——农村很常见的一种野果,长在山坡、路边,味道酸甜,每次都是捧着一堆往嘴里塞,吃的那叫一个爽呀~



*姑娘果——有点像灯笼,主要是吃里面的果实,味道虽然不是我喜欢的,但是就喜欢那种用手拍开它的感觉



*胡颓子——红红的,小小的,酸酸甜甜的,果实累累,很好看



*茅草尖——绿色果皮包裹,里面是白白嫩嫩的絮状物,嫩甜的味道



*酸咪草——直接把叶子放嘴里吃,有点酸



*野菱角——现在家乡的市场上还有卖,但是在大城市很少看到,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



以上的“野美味”,你知道多少?

我是自驾游爱好者,也会持续更新我在旅途中最真实的所见所闻,喜欢旅游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么么哒❤️


自驾小玩家


你小时候有什么“美味”,现在再也吃不到了?

谈起这个话题我们就会想起儿时躲着家长也要买的零食,找着爷爷奶奶要一点零钱,就迫不及待的去买零食,直到现在想来,也还是很想吃,说起这个,脑海里不由之主就浮现了一堆“美味”兴致勃勃的开始和朋友回忆起来。

1.小白兔的方形奶糖,西瓜泡泡糖

小白兔的方型奶糖和西瓜泡泡糖,记得当时卖的是一毛两个,一买就好多,然后拿到学校去和小伙伴一起吃,在比谁吹的泡泡大,下一次的泡泡糖就是谁买。女孩子最喜欢吃奶糖了,不是很甜也不是很腻,吃了以后就跟上瘾一样的,不一会儿,旁边就一堆奶糖纸了。

2.辣条

与泡泡糖同样吸引人的那就是每个人儿时都必不可免要吃的辣条,那时候商店一大包,一毛一片就那样你要多少片给你多少,然后装在一个塑料袋里,路上和小伙伴一起吃,或者回家偷偷的吃,要是被家长看见肯定是一顿骂,之后要么就是扔了,要么就是和馒头一起吃。再后来有了那种五毛一小包的辣条,与之前的不一样脆脆的,却依然很受欢迎。

3.冰糕

夏天到了肯定少不了冰糕了,那时候的冰糕是啥,就是冰棒。印象里还有那个橘色的冰糕里面是很好吃的奶油,还有那种叫绿舌头的冰糕,吃完舌头上都是绿的,冰糕吃到一半软软的,很有口感。再有五毛一包,里面好几个小冰糕的花果山等等!

每个年代的不同零食都有不同的回忆,你这时候是不是也在和朋友讨论着,你们那时候的零食呢,想想起来都是美味啊!





LQL天然气管网工



畅言403


我是五九年出生的,我们这代人所经历的最多了,也是受罪最多的一代,当然不能与战争年代比,再说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基本上也不多了。我们这代人,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经历过那个疯狂的文化大革命年代,经历过人民公社时期,又经历过社会的转型期,经历了四十年的改革变化,一路风雨伴霜晨,至今已是白发人,忆起人生辛酸路,多少感慨化泪痕。

记得七丶八岁的时候,那时母亲还健在,我们那时住在辽宁东部的一个小山庄里。一天,我与小伙伴们堵了一个小河叉子,捉了一些小鱼。拿回家后母亲收拾干净后,熬了一小锅鲜鱼汤,那顿鱼汤太香太好吃了,那是我这辈子喝的最香最美的一顿鱼汤了。以后,我也曾多次捉来河鱼,让妻也按着那个做法做过多次,但是,无论以后谁做,却再也做不出母亲的那个鱼汤味了。在这几十年中,我常常会回想起,母亲做的鱼汤,那是世界上最鲜美的鱼汤了。自从母亲走了后,那顿鲜鱼汤就成了我痛苦又难忘的回忆了,五十多年过去了,我非但没有忘记,而且还时常想起!!!!!!!!!!!


侧身天地我蹉跎


最忆小时去放牛

我们上学时,放假时间最长的当数麦假和秋假了。那时候家乡的天气已经进入了梅雨季节。特别是秋假期间,阴雨连绵,有时一下就是一星期。每当下雨时,生产队里的牛就不用下地干活了,而我们几个七八十来岁的小伙伴,自然就成了生产队里的放牛娃。因为我们放牛只需记壮劳力三分之一的工分,而且认真负责,从不让牛吃庄稼,所以队长最喜欢我们这一群孩子去放牛。

雨天放牛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也的确是件轻松、快乐的差事。只要把牛赶到山坡上,小伙伴们就可以站在牛皮纸伞下信马由缰地嗨歌,想怎么唱就怎么唱,长腔短调的都有,但骑在牛背上吹笛子的浪漫情节没有,拉着牛尾巴翻山赶草场的事倒是常有。即便如此,那时候我们也觉得放牛就是最惬意的生活了。

放牛时,大家嗨够了,玩累了,便会一边看着牛吃草,一边在草丛里寻找地木耳。那是一种阴雨连绵天气才会出现在山坡草丛里的野生菌类,我们称之为“地曲连”,比指甲盖大一些,一晌能捡半竹篮左右。回家淘净后,放在清水里煮熟,然后用蒜汁拌了特别好吃。有时候,大人们奢侈时,把“地曲连”和鸡蛋、小蒜一起炒了吃,感觉简直如天上的美味一般。

秋假里放牛还能收获的,就是“龙虼蚤”了。那是一种很大的有甲壳的昆虫,会飞,头部的爪上有两个大大的钳子,夹着人会非常疼。大人们说它是龙身上的跳蚤。立秋以后只要遇到阴雨天,山坡上、田野里到处飞的都是,随便一拍,就会掉到地上。用两根木棍夹住后笼在一起,用草盖住,然后找来平常藏在堰下窑洞里的干柴放在上边点着,等柴火一灭,火灰一烤就熟了,去掉翅膀、头和外壳,又嫩又香的白色肉质便会露出来,小伙伴们都吃得津津有味。但我却觉得那肉和跳蚤有关,从来都不肯尝一口。为此,小伙伴们还哂笑我“胆小鬼”。

如今,也许是环境使然,农村里的耕牛已经绝迹了;秋雨中的山坡上和田野里,再也看不到那种贴着地面飞行的昆虫了;就连雨后草丛里的地木耳,亦很少能捡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