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錢難賺了?因為如今商業模式只有一種!多數人眼中機會都是坑

時代早已發生變化,但大多數人思維還停留在過去。

這是思維的慣性,其實人比拼的就是“剎車和掉頭”的能力——也就是識時務。

一說創業創富,絕大多數人的思維想必還停留在過去的時代,比如開個廠子,弄個門店等等。

這套玩法現如今已經過時了,過去是一根筋實幹造富,現在已進入存量財富轉移。

現在創富靠的不是蠻幹,而是要洞察每一個領域的財富轉移軌跡,從而找到機會點。

時代本質變化的分界線,就在於生產力水平。

在過去,是短缺經濟,生產力不足,通過增加商品和服務,只要肯吃苦能實幹,很容易實現財富逆襲。

而現在,是過剩經濟,生產力嚴重過剩,商品、服務嚴重過剩。這在未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都將是一個常態。

只有新的技術革命(注意是革命,不是一般意義的科技進步)才能帶動普遍的新需求,實現新制造新生產增加新財富。但這是一個全世界共有的難題,世界都面臨著飽和,不然也不會互相罵街幹架了。

這必然伴隨著經濟低增速,社會財富的總量變小,在沒有新增財富可分配時,只能是對存量財富的再分配。

資產增多主要靠財富轉移,也就是一個人的致富是另外一個人的虧損。

為何錢難賺了?因為如今商業模式只有一種!多數人眼中機會都是坑

在生產力不足時,新增創富可以有1000種方法,但在存量財富轉移下,商業模式的本質只有一種。而這一種商業模式遵循四步。

第1步、新流通。

第2步、立標杆。

第3步、成閉環。

第4步、普收割。

新流通就是把原有的交易鏈打破,價值鏈不變,換個形式或者地方玩,形成新的流通方式。例如線下轉到線上交易,門店轉到手機APP交易。

立標杆就是先讓一部分參與者富起來,以此吸引更多的參與者進場,這個是最燒錢的階段;

成閉環就是幾乎把原有交易鏈上的人都轉移到新的交易鏈中,當轉移個八九成,形成所謂新的生態,幾乎可以達到long斷的地步。

一旦形成閉環,參與者很難離場,因為所有商業的本質都是依附於交易鏈,這個時候可以對參與者開始收割,離開死,不離開一點點被割。

比如外賣行業,食物還是原來那些,門店還是原來那些,食客還是原來那些,只是原有的點對點的分散交易被打破,整個在手機app上一個新的交易鏈。前期立標杆燒錢控制輿論導向,先讓一部分初始參與者富起來,門店、快遞員,當這個新的交易鍊形成閉環,達到long斷的地步,就可以開始收割了,鏈條上的參與者此時誰也跑不掉,誰先跑誰死,不跑慢慢被割。

吃飯是剛需,需要大資本才能玩得轉,小資本玩非剛需,比如美甲美容理髮家務什麼的。

電商也是如此,商品還是那些,真正的商品生產者還是那些,只是線下轉到線上形成新的交易鏈。

這個時期的商業模式,一定要形成趨於long斷,才能成閉環而普收割。比的就是背後誰的金主大,誰錢多,能燒得起。這種模式風險投資的風險就在於燒不起錢,只要錢夠多沒有風險。

為何錢難賺了?因為如今商業模式只有一種!多數人眼中機會都是坑

這種玩法初始圍繞小老闆,現在就業率下降,後期一定是圍繞所有人。

未來至少20年,主要是所謂模式創新,幾乎都離不開這個本質套路,因為這是生產力過剩時代的必然,資本是冰冷的,唯有逐利一個功能,不要用道德的眼光看經濟,普通人能做的就是了解局勢,看到本質,尋找機會點。

而絕大多數人所能看到的機會,其實已經進入收割階段,幾乎都是坑。

其實,無論炒比特幣,90後炒盲盒,還是炒房客炒房,還是衣食住行領域所謂模式創新,大家本質都是一種,誰也別鄙視誰。只是每個領域新流通的“承載物”不一樣,或者是實體的商品、服務,或者是虛擬的幣,或者是一個小玩具,或者是吃穿住行的東西,再或者是真金白銀,存款信貸。只要抓住模式的本質,即可看得清萬般玩法。

那麼有哪些機會點呢?

1、每個盤面初始都有紅利期,這是“客大欺店”階段

2、找到最有機會的環節,也就是在成本付出和金錢回報之間相差最大的地方;

3、逃盤免收割,這是“店大欺客”階段。

萬法歸一,唯有看清利益才能看清背後的真相。

為何錢難賺了?因為如今商業模式只有一種!多數人眼中機會都是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