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给孩子喂饭,我埋怨她,“这会养废孩子!”她离家出走了

孩子吃饭问题是很多家庭关注的问题。因为育儿观念分歧,所以孩子吃不吃、怎么吃、喂不喂、哪里吃等经常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焦点。有时候年轻人的行为甚至会伤害帮忙带孩子老人的心。

老人帮忙带孩子,本来应该带着感恩的心。可是有时候有些人就仗着父母的宠爱任意挥霍老人的爱。


我妈妈给孩子喂饭,我埋怨她,“这会养废孩子!”她离家出走了

刘女士说,她的妈妈昨天早晨离家出走了,电话也不接。她和老公出门找了半天。这么冷的天,她好担心妈妈的安全。

万幸的是,中午妈妈打电话说,她已经坐上回家的动车了。过两个小时就到家了,叫他们别担心。

刘女士一想起和妈妈的争执,就很后悔,她真的是伤心了,才一个人坐车回家去了。

原来昨天早晨吃早餐的时候,老太太照例喂2岁的外孙吃饭。孩子不愿意坐在餐椅上吃饭,老太太满屋子追着孩子喂饭,嘴里不时说着:“乖乖,等等外婆,来吃一口吧。”

刘女士看着孩子那调皮的样子,吃没吃相,这么大了还要追着喂饭,气不打一处来,口不遮掩说道:“妈,你这样会养废孩子!”

老太太顿时就不依了,回答道:“他不想坐着吃,我能怎么办?我不这么喂,他能长这么好。”

刘女士哑口无言,只能怪自己平时工作太忙,没空照顾孩子。

吃完饭,老太太越想越生气,自己辛辛苦苦给女儿带孩子1年了。这到年关了,到埋怨自己养废孩子了。她越来越伤心。她直接去车站买了张票回家了。手机前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关机了,早晨一闹也没注意。等到坐上动车,才想起给女儿打了个电话。

我妈妈给孩子喂饭,我埋怨她,“这会养废孩子!”她离家出走了


虽然说母女之间说话可以随意点,可是有时候语言暴力也是可以伤人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孩子吃饭的问题可以通过纠正孩子的行为习惯来改善,可是母女之间的裂痕不是那么容易修复的。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吃饭呢?

选择孩子喜欢又合用的餐具作为孩子的专用餐具

市场有很多可爱小巧的儿童餐具,比如硅胶碗、硅胶餐盘、保温碗、硅胶勺子和学习筷等等。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商场选购自己喜欢的餐具。

有了自己喜欢的餐具,孩子就会更愿意坐上桌子吃饭了。

孩子吃饭最好选择坐在餐椅上吃饭,这样孩子也不容易爬下来,走地上跑来跑去。六月龄孩子开始吃辅食之后,就可以靠坐在餐椅上吃辅食了。这样渐渐地就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妈妈给孩子喂饭,我埋怨她,“这会养废孩子!”她离家出走了


固定吃饭的时间和地点,形成吃饭的“规矩”

如果没有人追着喂、强行喂,这顿没吃饱,下顿孩子就知道饿了。吃饭和睡觉不一样,睡觉如果没有父母“按着”,孩子会进入混乱的睡眠状态。我们经常能看到某些大学生熬夜、黑白颠倒,玩到累得睡着……

但是吃饭可不行,孩子都精着呢,饿了肯定要吃。想要孩子形成规律的吃饭习惯,方法特别简单,就一句话:只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方提供饭菜。

错过了时间没吃上,那就等下顿吧;没到固定的地方来吃,那就不能吃;这顿不好好吃,没吃饱,那中间只能饿着。只要父母能温和、坚定地执行这个方案,孩子好好吃饭绝对是手到擒来。

我妈妈给孩子喂饭,我埋怨她,“这会养废孩子!”她离家出走了


提高孩子吃饭的兴趣

孩子喜欢可爱色彩鲜艳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心思,比如有些妈妈会把馒头做成各种可爱的小动物,面条做成海螺、贝壳、蝴蝶等形状,偶尔还会用蔬菜水果丰富的色彩。

这么做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吃饭的兴趣。


我妈妈给孩子喂饭,我埋怨她,“这会养废孩子!”她离家出走了


创造和谐温馨的吃饭气氛

吃饭应该是一件轻松愉快享受美食的事情。可是因为父母过分担心孩子的吃饭问题,每次孩子吃饭感觉都是如临大敌。孩子的心思敏感,这样紧张的情绪容易传染给孩子。

吃饭的时候应该创造温馨的吃饭气氛。这样更能提高孩子的食欲,使他们爱上吃饭。

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吃饭

孩子六月龄开始吃辅食之后,父母就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吃饭。

我家孩子开始吃辅食,我就让他自己主动碰食物。刚开始孩子吃的各种蔬菜泥、果泥、高铁米粉都会用手玩一玩,尝一尝。刚开始吃辅食真的是吃一半倒一半。孩子八月龄左右引入手指食物,各种小面包、水果条、蔬菜条、米饼等,都是自己用抓着c吃的。1岁左右孩子用勺子吃东西,已经不怎么洒出来了。1岁半左右喝汤也可以不洒出来了。因为他喜欢用筷子戳来戳去,我就没给他筷子了。因此他现在两岁半不怎么会用筷子。

我自己的经验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父母会轻松很多。

我妈妈给孩子喂饭,我埋怨她,“这会养废孩子!”她离家出走了


\u0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