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武功和林冲相比如何?

庭州行者


个人感觉需要分两个部分来讨论,分别是

步战和马战。

不过全书中林冲的步战和鲁智深的马战很少,而且两个人都和“青面兽”杨志、“双鞭”呼延灼有过交手的经历,就以这几场作为比较。

在此之前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林、鲁二人在相识的时候比武并且林冲上风这个片段是影视剧中加入的,把鲁智深表现成了一个只有蛮力的莽汉。这是不正确的。

的确,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说明他至少在武学修养方面是很不错的。

但同样的,鲁智深除了倒拔垂杨柳能够显示出他的神力之外,他以前是小种经略相公门下的提辖,甚至据小种说是其父亲的老部下了,而小种、老种都是北宋当时最强大的西军中的大佬,杨家将也是西军出来的,提辖是专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的,再加上西军早年对付辽国,北宋中后期(主要是檀渊之盟后)主要对付西夏,鲁智深也可以说是一名百战老兵了,本身的武艺也是过硬的。

更何况,林、鲁二人本来就是林冲看见鲁智深在挥舞禅杖演示武艺的时候,林冲对其武艺喝彩了才相识的,可见鲁智深的武艺也是受到林冲认可的。

好,先来说步战。林冲是在初上梁山,寻找投名状的时候和杨志交手,两个人使用朴刀对打,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后被王伦叫停。当时两个人都觉得对方是个高手,可见步战的话林冲和杨志基本是持平的。考虑到这是全书中林冲唯一一次用刀战斗,以及他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职务,可能会有一些不顺手的可能,但是林冲绝不可能不擅长步战——北宋缺战马,有的将军都没有战马,作为指导小兵的林冲肯定是指导他们的步战。而杨志和鲁智深在二龙山下对打的时候,交战了四五十个回合后停下交流相认,在停下之前有一段杨志的内心独白:“那里来的这个和尚,真个好本事,手段高!俺却刚刚地只敌的他住!”如果他没有自谦的成分在这里的话,那么就可以说和鲁智深步战,杨志处于了下风。

这样比较下来的话,在步战上,鲁智深应该强过了林冲。

再来说马战。两个人和呼延灼的交手都是四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很难判断。不过林冲和呼延灼面对扈三娘的时候,林冲将扈三娘瞬间拿下,而呼延灼则只是占到了上风,估计林冲的战力应该在呼延灼之上吧,而鲁智深的马战能力则不够明确。不过考虑到呼延灼在青州的那一段时间,虽然呼延灼对二龙山几个好汉的武艺之高强感到震惊,说“不是绿林的手段”(意思就是说感觉像正规训练过的),但杨志也说他们几个人和呼延灼“交锋三五次,各无输赢”,可见无论鲁智深还是杨志,马战的战斗力都还不足以拿下呼延灼,估计也就是半斤八两。

这么看的话,马战还是林冲要厉害一些。

不过林冲在马战中经常有突然“大喝一声”、“奋起神威”将对手击杀,反而是有着倒拔垂杨柳这等神力般的举动的鲁智深没有这种镜头,但林冲能够称赞鲁智深的武艺说明鲁也不是只会靠蛮力的人。不妨做个大胆的猜测,很有可能林冲是那种打起来不温不火、连绵不绝的,在抓住对方破绽的情况下一击必杀的类型,而鲁智深则是那种兼具力量和技巧的正面碾压型。

总的来说,林冲和鲁智深两个人在武力上差距不大,各有优劣。

林冲擅马战,鲁智深擅步战。林冲是典型的寻找破绽一击必杀的技巧型,而鲁智深是力量和技巧兼备的坦克型。


护理札记


简单分享一下!

首先,来看一个擅长马上功夫,一个擅长步战。

各自所用的兵器不同,兵器重量也不同。还有两人的身体状况也不同。

所以,如果是步战时,那么林冲应该不和鲁提辖兵器硬碰的,光比力气,林冲应该不是鲁提辖的对手,硬碰硬林冲会输,但是打斗一般都是凭的综合实力,即要看内功,战数,灵活性,技巧,还要凭脑子。

林冲应该和鲁智深在伯仲之间,因为没有比试过。但是如果非要争个输赢,那么我想时间长了鲁智深可能会吃亏,力气大是事实,但是灵活性不好,而且兵器太沉,会很费力的,身体消耗也就大。不可能持续一直那么大力气的,

时间稍微长一点,林冲会利用技巧和灵活性而胜的。

其次,还有林冲一直在军中教授武艺,那么他自然的常常练习了,鲁提辖根据推测,他可能不会常常继续练习,甚至每天练习武功了,偶尔会练习练习。俗话说"三天不写手生,三天不说口生",更何况是武功了。

所以,凭武功的招数鲁智深应该不是林冲的对手,当然力气林冲又不是鲁的对手,这就要看战术了,扬长避短谁做的好谁就会胜。

最后,还要看各自的身体是否在最佳状态,如果战斗时身体状况没有在最佳状态,那么就会影响到战斗力的,也就会影响到输赢的。

以上是假定各自都用自己的兵器的状况下比试的分析。如果徒手搏斗,鲁智深的胜算可能要大一些。

古代对于武将之类的职位,一般职位的高低基本上都是根据功夫的高低决定的。

所以理论上来分析,林冲可能要占上风的。

补充一下: 林冲要想尽快战胜鲁智深,那么就想办法让鲁智深发怒,让鲁智深用全力来打林冲,林冲采取躲闪拖延的战术,鲁智深的兵器沉重,用的时间一长,力气自然就减弱了,身体最佳巅峰状态就会过去,此时林冲伺机而动,一招制敌而胜。

附注:

《侠客行》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阅读与思索


林冲的武功肯定在鲁智深之上!这是毋庸置疑的。然后,判断的理由主要是:

(1)林冲是梁山马军“五虎上将”之一,而鲁智深只是梁山步兵的首领之一。在梁山108将当中,林冲总排名第六位,比鲁智深的排名要靠前得多!

(2)整部《水浒传》原著小说,林冲基本上全无败绩过,而且林冲作战的特点是遇强则强的。而鲁智深只是力气比较大而已,鲁智深曾经是倒拔垂杨柳过。然后,鲁智深在又困又饿的情况之下,败给了瓦罐寺的无名小卒-----崔道成和丘小乙。此外,在刘太公的庄上的时候,打虎将李忠也可以和鲁智深激战好多回合而不分胜负!

(3)不管是喻万春的《荡寇志》小说,还是《水浒传》小说,都称颂林冲是个“会厮杀的”。然后,香港拍摄的由梁家辉和徐锦江主演的电影《英雄本色》,其中也描述到林冲的武功是远在鲁大师之上的。在《英雄本色》电影当中,咱们的鲁大师被陆谦打败了,然后是林冲杀了陆谦为鲁智深报了仇的!

“马上林冲,马下武松!”正是人们对林冲的赞誉。林冲只是性格比较懦弱而已!在《水浒传》小说当中,林冲Vs鲁智深可以说是“输在性格而赢在武功上”!






骑蜗牛走高速


武功分马上马下,林冲使枪,马上战斗应该敏捷一些。地上有周侗交鲁智深杖法时一句:叫你做个地上第一如何?因此上两人应该不相上下,各有特色,均属一流。可能有人觉得林冲马上英雄鲁智深不敌,也不见得,这里可借助鲁智深与呼延灼的二场战斗来评判。呼延灼绝对一流战将不下于林冲,鲁呼二人第一战马上五十余合不分胜败,呼直感叹:哪里跑出个野和尚,武功恁般了得!第二次交锋是在两军混战当中,呼正耀武扬威大开杀戳之际,鲁步行冲上去一招横扫千军,直有雷廷万钧之势,呼知厉害怎敢接招,直接借神驹一跳之力躲过一杖,由此可见鲁之威力非同小可,如多有几个照面未必就能次次躲过,林冲又能为焉?所以林鲁平分秋色之论甚是有理。


用户1421120385504


上梁山前应该是不相伯仲:第一,鲁智深曾在林冲父亲处学习邻家枪法,这点在武术套路上,林冲优于鲁智深,毕竟自己的儿子呀,不会藏私,而且林冲还是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门下,有名的师兄弟有卢俊义,史文恭,岳飞。可见后天资源好。而鲁智深天生神力,思想单纯,正所谓:思极静,争极怒,智极深。就是个练武的材料。林冲虽是教头,但生活安逸,不利于武术提高。第二,大家都上梁山后,林冲要大于鲁智深了,林冲妻子被辱杀,又蒙受不白之冤,心中杀气盈盈,才有刀刮王伦等,招招都有杀气。鲁智深反而越来越良善。


北漂小付


有两个参照两人都交手了。1,呼延,林冲与呼延40左右平手,呼延见林武艺高强,双方稍歇。林至少不低于呼延。鲁与呼延40合平手,也稍歇。各自无语。此两阵都是遭遇战。2,杨志,林与杨步战,约30-40和,战到分际,被叫停。算平。 鲁与杨,40合,杨志刚刚敌住,可见鲁优于杨。

鲁演示武艺,林喝彩。

可见:林优于呼延,呼延优于杨志,鲁优于杨志。林与杨战到分际。书中没有很明白说明。鲁与呼延平,而且各自不惧欲再战。

结论:鲁与呼延相当,有五虎实力。与林伯仲之间,但没有直接交手。


邓迪4


林冲与鲁智深是结拜兄弟,林冲和鲁智深当年也都是朝庭的下级军官,两人所在的部门不同,但两人的武艺和武功的修为都很高,武德也好。若要真正的讲谁高谁低的话,这就很难说了。


阳之哥


我认为鲁智深占上风!鲁智深也是武将出身!


用户24290324416


应该大体不相上下,细节教头稍胜毫厘


联友7


又不是没打过,不相伯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