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嘉靖和万历常年不上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大权旁落的情况?

五酒煮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内阁制度和秉笔太监的存在。

明朝的政治制度同清朝有很大不同。

明朝的政治制度其实是一种精英治国,这就是朱元璋和朱棣的高明之处。

他们认为,一二代皇帝是明君,这个并不稀奇。

但这么多子孙不可能都是聪明人,很可能出现元代皇帝那种草包。

如果国家的所有政务都操纵在皇帝一个人手中,就可能出现全国的崩盘的局面。

所以出现了明朝的内阁制度。

内阁不同于满清的军机处。

军机处到中后期就是喝茶吹牛逼的场所,毫无实权,大事全部都是慈禧太后一个人商讨决定。

而内阁则是一个权力机关。

内阁有多名大臣,领袖叫做首辅。

原则上,明朝内阁似乎没有决策权。国家重要政务提给内阁先进行处理,内阁会根据情况在奏折上写上自己的处理建议,然后交给秉笔太监。

秉笔太监根据皇上的旨意,对奏折进行处理。

原则上,秉笔太监和内阁都没有决策权,权力在皇帝手里。

但皇帝不是超人,他的精力有限,只能选择部分重要的政务处理,其余不太重要的(皇帝觉得不太重要的),就交给秉笔太监处理。

但秉笔太监能有多少政治能力,怎么也不会比内阁大臣要高。

所以,秉笔太监大体是按照内阁大臣的建议批复。

也就说是,大部分政务其实是内阁在处理。

另外,如果皇帝对于内阁比较信任,或者自己懒政,会干脆将几乎所有政务交给秉笔太监处理。

而秉笔太监不愿意承担责任,会主要按照内阁的建议批复。

这样一来,国家大小事情等同于内阁在处理。


这就是明朝比较强大的地方。

内阁不是固定的,经常会更换,吸收能力强的大臣进入。

那么,内阁就是明朝全国政治精英组成的。这些人不管怎么说,能力都是很强的,肯定是比普通皇帝要强的。

以避免一个草包皇上操纵国家,导致天下大乱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皇上即便有了重病或者干脆不上朝,只要内阁维持运转,国家机器就不会崩溃。

实际上,这就类似于君主立宪制的早期模式,权力部分在内阁手中。

大明不存在君主立宪制,因为权力还是在皇帝手里,最多是皇帝主动交给内阁。

但皇帝可以随时把内阁的权力收回!

在崇祯时代,崇祯多疑,不信任内阁,将权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的能力有限,有刚愎自用,导致全国局势逐步不可收拾。


萨沙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朱元璋以后没了宰相,事事都需要由皇帝来做决定,只要皇帝不决定这件事情就无法实行,皇帝同意就在上面画个红,这个就叫做批红,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内廷和外廷。

我们都知道明朝有内阁制度,有首辅也有次辅,大学士的人数不定,比如隆庆给万历皇帝留下三个辅臣,首辅是高拱,但是高拱和万历身边的大太监掌管司礼监的冯保不合,正值主少国疑,高拱又是一个做事不知收敛的人,冯保就把高拱赶走了,而张居正又有太后的支持,皇帝又年幼所以才能把持朝政。张居正能够把持大权有重要人物就是冯保。

前面说到所以事情都要由皇帝决定,内阁把意见写在一张纸上,皇帝用红字作出批示,是否同意这件事情,这个工作一般由太监代为执行。当然皇帝说什么太监做什么,他也不敢把皇帝不同意的事情改成同意,把同意的事情改成不同意,但是如果皇帝比较懒不想看内阁的意见也不想听就说你看着办吧。那么太监就能代行皇权,所以明朝才会有那么多比较有名的太监,如王振、刘瑾、冯保、还有耳熟能详的魏忠贤。皇帝不会大权旁落就是因为司礼监代行皇权,又有东厂,锦衣卫监察百官,所以虽然皇帝不上朝但是只要他想知道的事情就可以知道。

在明朝首辅虽然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但是他只能建议,而且对六部也没有管辖的权力,和丞相权力不可同日而语。丞相不仅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而且更是有权力做出决定施行的。丞相认为这件事情比较大就会呈报给皇上,觉得是小事就自己做决定,但是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呢?这个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皇权和相权才从秦朝李斯开始争到胡惟庸为结束,没得争了就好了。


何以知世


我是专注历史的莫地方,我来回答。

明神宗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我们知道明神宗万历皇帝是个十分厉害的皇帝,他二十年不理朝政,但是他在不上朝的情况下可以牢牢控制住朝政,并且保证国家的稳定。


万历皇帝不算是个平庸之辈是个很厉害的君主,我们知道他在位期间亲自布置了万历三大征,从而确保了国家权力的稳定和稳固,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个厉害的角色,这些功绩不像是个长期不上朝的皇帝可以做出来的,到底是为什么原因保证了他不上朝也可以稳定国家权力,这个主要是个五个原因;

第一、他虽然不上朝,但是他只是没有在龙椅上处理政事,而是把大臣直接召集到皇宫中处理政事,换言而知就是换了个地方办公而已只是没有在正殿中,而是去了他的宫殿,然后通过小型会议来处理各种事情,可以说万历依旧将全力收在手里,没人撼动。

第二、明朝完整的制度,明朝实行内阁制度,不少政务都是由内阁帮忙处理,因此万历就不用处理复杂的国务,而是经过大臣处理后重要的事情上报皇帝,其他事情内阁处理,还有明朝秉笔太监制约内阁,所以其实万历不用万历太担心权利的旁落,从而自己有了很好的偷懒机会。

第三、万历牢牢掌控人事任免权这样可以牢牢控制朝中,并且万历也利党争控制朝政,我们知道文臣自古和太监的矛盾是很难调和,万历要他们斗然后自己就可以控制朝政。

第四、明朝各任皇帝都会利用和通过锦衣卫东厂来控制朝臣,因为他们游走在法律之外导致他们有很大的自由权所以朝臣们都害怕他们,不敢进行造次。

第五、万历不上朝还有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他身体有隐患,我们知道万历的遗骸上来看,他小腿有一定的扭曲,跟正常人有一定差别,可以说万历是个跛脚,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万历为什么不上朝的原因就是走路不便,因此他自然也不愿意上朝,一方面皇帝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如果这个要人知道肯定是不太好的。

从以上可以得知万历虽不上朝,但是他依旧可以好好控制大权,从而保证国家权力不会旁落,可以说这样的皇帝是不太可能会导致国家陷入危难之中。


莫地方


我是扎心君,我来哔哔几点。

1明朝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封建王朝,统治制度和艺术,已经趋于化境。远超同时代的世界各国。万国来朝可不是吹的。以前的后戚,宦官,藩镇,朋党等四大动乱的源泉都被控制住。我来一个一个讲。

2后戚,汉朝,太后垂帘,吕后当政,皇帝舅舅经常当丞相。窦婴,田蚡。或者大将军。东汉末年何进,一个屠夫,杀猪的。做了大将军。明朝规定,皇后从平头百姓里选。不从豪门望族里挑。而且,非科举不得做官,非翰林不得做丞相,非军功不得封侯,非同姓不得封王(刘邦白马盟誓)。完全绝了后戚的门路。

3宦官,唐朝宦官拥立皇帝。掌握御林军,神策军。相当于最精锐的首都卫戍部队。鱼朝恩,李辅国都是大宦官。明朝 ,军队分五军都督府。都督府有兵,兵部有印信,内阁有圣旨。木有兵部的命令。无论什么人,别想从兵营里,调一个人出来。宦官,呵呵了。最多控制东厂和锦衣卫。特务机构,战斗力和正规军差了远了。


4唐朝藩镇,节度使掌握军事,民政,经济大权于一体。就是土皇帝。后晋石敬瑭就是藩镇,河东节度使,造反灭唐的。明朝巡抚和总兵,互不统属。军民分开。谁也不买谁的帐。打仗时,设一统帅,督师等,打完收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松錦大战,军粮被八旗断掉后,洪承畴督师手下八个总兵。王朴,吴三桂等,一个跑得比一个快。朝鲜人《沈馆录》记载,在此次战役中,明军由于上层指挥的失误而遭遇惨败,但是广大明军将士“视死如归,鲜有乞降者。拥荷其将,立于海中,伸臂冀蔽,俾不中箭,不失敬礼,死而后已” ,蹈海死者以数万计,没有丢掉气节二字。

5朋党,朝廷采取得是世界最先进的内阁责任制。由皇帝选派最有能力,最有人品的知识分子。掌握行政权。秉笔,章印太监负责批红,盖章。两边互相制约。比如,丞相张居正和掌印太监冯保互相捧场。封建王朝有个传统,不杀言官,也维护了监督体系。

6现在,美国的总统制,英国的内阁总理制。都学习了明朝的经验。所以,嘉靖,万历常年不上朝,大权也木有旁落。商品经济大大的发展,到达传说中的衣裳垂而天下治的境界。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先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外号无能的扎心君


明朝的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这爷孙两个,创造了一个奇葩,长期不上朝理政。不过不上朝不代表不处理国家大事,他们只是躲在后面操控明朝的整个时局,财政权、军权、主要人事任命权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基本上大权没有旁落,皇帝被架空的时间比较短。(万历皇帝被戏称为“夜天子”)

明朝中央集权的权利如何制约?

自“胡惟庸案”爆发后,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采取了群相制度,分割宰相的权利,后演化成内阁,内阁首辅一般不是皇帝直接任命,他要取得很大一部分朝臣的推举,皇帝才能任命。但是内阁首辅的权利也会逐渐增大,等同于过去的宰相,但权利已经大大削弱了。

为了制衡内阁的权利,明朝皇帝又发展了司礼监,由宦官制衡内阁的权利。司礼监是直接听命于皇上,太监又可能权倾朝野,如刘瑾、魏忠贤等人,不过皇上一旦发话,这些权势人物立马倒台,权利非常不牢固,只不过是皇帝一群奴才而已。(嘉靖皇帝被戏称为道士皇帝)

对待历史上经常有藩王造反,明朝皇帝也有控制,严格控制他们的行为和掌控的军队,即使造反也很难成功,朱棣是一个特例,他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加大对藩王护卫的控制,造反基本出不了省,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第二次。

对待外戚问题上,明朝也有严格规定,皇帝的女儿不能嫁给朝中的文武大臣,只能在底层官吏中选择女婿;皇帝的后宫也不能选择朝中文武大臣的女儿进宫,外戚的权利受到严格控制。

明朝的前几任皇帝,把皇帝中央集权做到了极致化、制度化,后世的皇帝可以不用上朝也可以操控朝局。

万历皇帝大权旁落时期。

万历皇帝刚刚继任皇帝的时候年纪小,由张居正组阁,他和太监冯保关系非常不错,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稳定了明朝内政和经济。万历皇帝前十年基本没有掌握权利,虽然他已经亲政了几年,朝政还是牢牢把控在张居正、冯保手中。

内阁和司礼监通力合作,看似稳定了明朝内政和经济,但对皇权来说是非常大的威胁,大臣忠心的话还好,大臣不忠心可能就换掉了皇帝。因此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反攻倒算张居正和冯保,从新树立皇权的威望,内阁和司礼监不能亲密无间,不方便皇帝制衡权利。

嘉靖皇帝为啥不上朝?

嘉靖皇帝应该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前期他还是比较勤政的,通过“大礼仪之争”(为自己亲生父母正名),清除了原来的不少朝臣,彻底控制朝政。

嘉靖皇帝不上朝一般都认为是1542年发生的“壬寅宫变”,以宫女杨金英为首的十几个宫女不堪忍受嘉靖皇帝的羞辱,趁他睡着的时候差点勒死他,此事对他的打击很大,皇帝的颜面尽失。主要是他经常服食丹药(因为他30岁之前还没有儿子),服药后性情大变,很多宫女被打死才造成这样的结果。(虐待宫女惹起的“壬寅宫变”)

再者,明朝的言官个个都不怕死,希望皇帝处死他们,落得一个直谏的美名。嘉靖皇帝曾经打死一百多朝廷官员,但进谏的官员仍然不断,他厌倦了这些文官的吵吵闹闹,不如隐居幕后,操控朝政。他是一个十分精明的皇帝,朝堂和民间的一些事情他都了解的非常清楚,他利用了其他管道相互印证消息的可靠性。

万历皇帝为啥不上朝?

万历皇帝彻底政权没几年就开始不上朝了,经过考古挖掘证明,万历皇帝的腿有了残疾,成了一个瘸子,走相不是太好。明朝有制度制约,他也不用费多大心思照样可以控制差距。

其次,万历皇帝想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而大臣坚持所谓的礼仪,坚持以嫡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双方争执了几十年,文官们也不买万历皇帝的面子,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旦遇到军国大事,万历皇帝还是亲自出面主持,比如万历年间的三大征(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挺击案”、萨尔浒之战等。


穿越再现彼岸


明朝时朱元璋废宰相是为了加强君权,让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朝内阁对皇帝负责,是为了加强皇权而存在的,很多人以为明朝后期有没有皇帝无所谓,有内阁就行,有内阁领导文官集团就能治理好国家,那是很不对的。



首先明朝的是家天下,明朝是农业政府。皇帝是一家之主。其他人不过都是打工的,无论是五品还是一品,都是连股份都没有的。国家兴衰完全依赖于皇帝的个人素质。这一点在明清是毋庸置疑的。


嘉靖皇帝以及万历皇帝和文官集团的斗争已经很激烈了。嘉靖是一个厉害角色为了正父母名分,敢和文官集团较量,但是这也导致皇帝和文官集团的矛盾激化,并且悲哀的是这个矛盾始终不能缓解。万历的罢工就是因为这个矛盾,所以不是因为文官集团太优秀,皇帝可以不管事,皇帝可以无为而治。真像不是这样的。嘉靖和万历的怠政是因为皇帝和文官集团无法协调合作,对抗太激烈而导致的。



嘉靖和万历年间是明朝的名臣时期。海瑞,严嵩,高拱,张居正等等一大批名臣在明朝这个时期扎堆出现,但是他们的出现还是没能使明朝扭转局势,只是拖延死亡时期罢了。

不能把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只看成是万历的功绩,那是明朝的社会问题导致的。日本打朝鲜之前就谈过明朝的虚实。当时明朝的腐败和衰败给了他们一丝幻想。另外在国家兴衰取决于皇帝素质的年代,万历因为爱妃,因为和文官的矛盾而迟迟不立太子。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木匠皇帝,木匠皇帝又用了一个魏忠贤,魏忠贤杀了一大批文武能臣。导致崇祯上台的时候朝廷已经是乌烟瘴气。所以嘉靖和万历常年累月不上朝,虽然没导致大权旁落,但为明朝灭亡埋下伏笔。


戴老师讲历史


这个问题我认为是管理的问题,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当一家公司有了一位好的CEO并有正确的制度,那么,公司的一切事物都会有序地进行,而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明朝嘉庆和万历年间应该就是这样的情况。


用户106890049024


皇帝身为王朝的元首,本应该勤勤恳恳,宵衣旰食。众所周知,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当属雍正了,他每天起早贪黑,日理万机,逢年过节也是很少休息,为了清朝的繁荣昌盛而奔波。与雍正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万历了,这位皇帝可是三十年不上朝,懈怠之举可见一斑。万历数十年不上朝,但是大明的体系依旧在运转,这得感谢明朝的制度。

皇帝不上朝,不处理国家大事,搞不好的话会大权旁落,皇位被别人得到了,可是万历是个例外,他不仅没有大权旁落,反而是将权力牢牢的抓在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以下有三个原因来解释这种情况。第一,不上朝不等于不理政。上朝想必大家都是非常清楚地,皇帝坐在龙椅上,大臣们站在台阶之下,汇报全国大事,等待皇帝处理。

这种上朝只是一种形式,大臣们汇报,皇帝决断。万历直接将这种形式去掉了,而是直接在皇宫中召集大臣。换言之,万历只是将上朝的地方换了而已,从正式场合换到自己家中,因此给人一种不上朝的感觉。万历通过召开小型会议来处理天下大事,这和嘉靖很像。万历还是将皇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没有人敢撼动。

第2,明朝制度的完备。明朝实行的是内阁制,设置内阁,让阁员们处理政事。内阁帮助万历处理政事,那么自然就减轻了他的责任。内阁几个人便洞悉天下大事,而万历只需召见他们几个人就行了,这样直接减少了信息的筛选,可以得到重要的信息。内阁制度是明朝的特色制度,为皇帝的偷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最后,万历不上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身体有隐疾。从万历的尸骸上来看,他的小腿有些扭曲,跟正常人的不同,因此可以断定万历有些跛脚。由于跛脚的关系,万历不方便走路,自然也不会上朝了,其一是行动不便,其二是太尴尬了。堂堂一个大国皇帝是跛脚,自然会引起人们注意,甚至是一些嘲笑。

从以上三个方面就能解释为什么万历不上朝,以及为什么大权不会旁落。内阁制也见证了明朝的强大,见证了明朝的制度先进。


我来读历史


看法相同,无需再说。


咱谁的都不欠


朱明的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体制。设由太监组成的内廷、朝臣组成的外廷、东西厂锦衣卫组成的监督执行机构。

其中内廷由皇帝直接把持,总揽大权,外廷只是议政权和行为权,无决策权。决策权在内廷,也就是在皇帝手里。皇帝通过太监和朝臣打嘴仗,上不上朝,对政事有影响,对皇权没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