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3的起落架有何妙处?为什么被西方称之为神奇的设计?

军武吐槽君


米格-23的起落架在当代作战飞机中非常特殊,因为其主起落架采用了独创性的“蟹爪”式。说起来,米格-23的起落架设计,与该机被塞得满满当当的机身不无关系。战斗机的主起落架在起飞后出于减少阻力的考虑要进行收纳,通常来说或者收纳于机翼内,或者收纳于机身内。由于现代战斗机机翼较薄、而使用较为轻薄的起落架又容易在起降时造成安全问题,因此将主起落架收入战机腹部的设计较为流行。

但在米格-23上,这种设计偏偏遇到了麻烦:米格-23作为一种单发战斗机机身空间本来就非常有限,而复杂的可变后掠翼机构又占据了一部分上层机体,加之该机需要装配与重型战斗机相当的机载设备和武器,结果就是让机腹内卫起落架预留的空间非常狭小。为解决这个难题,米高扬设计局向全苏联的航空系统征求设计方案,最终一名航空专业的女大学生设计的“蟹爪”式起落架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

之所以称这种结构为“蟹爪”式,是因为该起落架设计并非如同传统的整体固定式起落架设计,而是在起落架的支架和机轮之间设置一个向内折叠的机构、确保机轮能够在收起时容纳进支架边的剩余空间。

由于这种结构就像螃蟹的螯一样具有两个“关节”,同时起落架放下时为“外八字”形态、如同螃蟹挥动两只螯一样。这一设计不但攻克了米格-23起落架与机腹空间之间的矛盾,而且坚固耐用、适合野战机场环境。因此,米格-23的起落架设计可以说是十分巧妙的。


军机图


米格-23的“蟹爪”式主起落架在设计上非常巧妙,采用复杂的横向折叠结构而非传统的缓冲支柱结构,在有限的主起落架舱空间内较好满足了该机在无铺装简易机场上起降的作战需求。



米格-23之所以采用如此复杂的主起落架设计与该机的总体设计有关,该机的机身较窄且采用上置可变后掠翼决定只能把主起落架布置于机身两侧,但米格-23两侧进气口之后的中央机身段被燃油箱所占据,留给主起落架舱的空间极其有限,只有一小块矩形空间,无法像“幻影”F1、苏-24、以及“美洲虎”上单翼战斗机那样把起主落架舱沿机身纵向布置,并采用向前收起的传统支柱式主起落架。



为该机设计主起落架的难度不亚于螺蛳壳里做道场。根据野史,米格设计局向全苏联航空研究机构求助后,一位莫斯科航空学院的女大学生以逆向思维提出了“蟹爪”式主起落架设计,在收放时化传统支柱式起落架的纵向运动为横向运动,解决了困扰该机的设计难题。



米格-23“蟹爪”式起落架在结构上可被分为液压收放动作筒、横向支柱、机轮与摇臂式减震单元、联动连杆等几部分组成。收起时横向支柱在液压动作筒的驱动下向上运动,同时机轮单元会联动连杆的带动下折叠在横向支柱后方,最终使整个主起落架结构收入紧凑的起落架舱内。除了具有紧凑的好处外,这种“蟹爪”式起落架展开后的主轮距达到2.88米,保证了米格-23在简易跑道起降时的稳定性。



其实“蟹爪”式起落架并不是米格-23首创的,早在二战时期格鲁曼公司的F4F“野猫”战斗机就使用了类似结构的主起落架,只是限于当时的材料技术,该机的起落架结构更加复杂一点而已。


飞猪涨姿势


动图发不出来,看评论区吧,米格23主起落架就这样。


LetFly


米格23是上单翼布局的变后掠翼战斗机,所以它的起落架,不能像中单翼和下单翼布局的飞机那样设置在机翼上,只能装在机身里,但是米格23是中型战机,其机身空间非常有限,还要布置发动机、油箱、机炮等设备,还有变后掠翼的传动装置等等,所以剩余空间无法布置传统的外八字起落架。后来是苏联航空学院的一位女大学生设计了这种被称为“蟹爪式”起落架,解决了这个问题,从结构上看,确实比较巧妙,与蟹爪的结构非常相似。


惯性导航88761176


米格23的起落架困扰了许多飞机设计师,既要安全可靠又要体积小,一位女大学生的蟹爪式设计成功的解决这一难题,精巧的设计节约了飞机宝贵的空间来装载更多的弹药和油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