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读懂了张爱玲的《留情》,也就看懂了婚姻

很多人能读书读到泪流满面,为啥?因为书中的情感与我们产生了共鸣。今天我这篇文章就谈谈我从小说《留情》中读懂的对婚姻的一些新思考。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进人的心里去。

《留情》是张爱玲的一个中短篇小说。小说故事非常简单,讲述了敦凤和米先生这对半路夫妻外出访亲的全过程。敦凤的出生是极有根底的,上海数一数二有历史的大商家,16岁就出嫁,但不幸23岁丈夫就去世了。她认为自己还是有情有义的,守寡10多年后,36岁那年才嫁给了现任丈夫米晶尧。米先生已经59岁了,两人年龄相差了23岁,算得上真正的老夫少妻了。

张爱玲是世俗的,她对于爱情、婚姻、家庭,都有她独到的见解。而且她习惯在小人物里发掘俗世的爱恨情仇,擅长剖析女性的内心,刻画普通女性的命运悲剧。

张爱玲在《留情》中通过文字的渐次铺排,延展到了人性、人生、命运,给人深刻的思考和启示。许子东教授曾这样评价,看懂了《留情》,也就看懂了婚姻。

这部小说并非张爱玲众多小说中最有名的,但却深得张爱玲的喜欢。这部小说写于1945年,当时张爱玲不过是25岁的样子。可在那样的花样年华里,她爱上了胡兰成,并嫁给了38岁的胡兰成,但他们并没有任何仪式,只有一纸婚书。在这段感情中,张爱玲是爱得卑微的一个,也在这样的复杂情思下,写下了《留情》。

那么今天,我就从“故事脉络、人物感情、主题表达”这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小说的魅力与价值所在,看看张爱玲是如何用文字去打动读者的内心。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会结合小说谈谈我对于涉及到的家庭、婚姻、幸福的几点思考。

为什么说读懂了张爱玲的《留情》,也就看懂了婚姻

01、故事脉络:半路夫妻结合的利益营私,婚姻就是一场权衡过的交易

他们家十一月里就生了火。小小的一个火盆,雪白的灰里窝着红炭。炭起初是树木,后来死了,现在身子里通过红隐隐的火,又活过来,然而,活着,就快成灰了。

① 合乎名份的婚姻,却起于个人的私心

敦凤和米先生的结婚证书配了框子挂在墙上,非常显眼的位置。这段婚姻都不是他们的首次婚姻,米先生还有一个前妻,如今已经病重了。敦凤第一次结婚的丈夫在她23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

敦凤本来就是来自殷实之家,亲戚很多,但现在除了舅母家,其他的都很少来往了。而米先生正是由舅母的表嫂杨太太介绍认识的,也就跟她们还能聊聊天。因为前妻病重,米先生想过去探望一下,可把敦凤惹生气了,于是她就提出要到舅母家一趟。

当敦凤起身出门,米先生也跟了出来。初看让人不禁有些想不明白,米先生家境殷实,他有家业,有金钱,为什么对一个比自己年轻那么多的少妻显得有些胆怯。

在我看来,这个米先生虽然家财万贯,他可能并不会为身边女人发愁,但他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他的内心是疲惫的,已经不想再让自己的婚姻陷入泥沼之中,只想安然地度过余下日子。

所以,我们能够看出来,娶敦凤作妻子是他预先打听好,计划好的,他已经59岁了,已经过了浪漫的时期,只求平稳。这一次他没有冒冒失失就冲到婚姻里去,而是自己心里带着一把尺量,对敦凤是仔细掂量过的。如他自己所说的“只希望从今往后可以享一点清福艳福”,以弥补以往的不顺心。

而敦凤虽然已经36岁,她16岁就已经嫁作人妇了,虽说已经不算年轻,但她依然是温柔的、上等姿色的女人,不打扮也是描眉画眼的。她合乎了米先生再择偶的所有想象,但米先生却并非敦凤心中心仪的那个男人。

只是经历了人生的高潮低谷,敦凤只想找到一个男人可以养活她下半辈子。这个人选,米先生无疑是合格的。他有钱,有大房子,嫁给他,敦凤可以继续做少奶奶,穿好看的衣服,享受物质繁华的生活。

在我看来,敦凤属于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所以她也明白为此要付出什么代价。但在物质生活面前,她还是选择了嫁给年长自己23岁的米先生。他们的生活无风无浪,平静安稳,可在他们各自的内心里,都存在着自己或多或少的小心思。

② 半路夫妻在婚姻这场交易中的博弈

在小说中,敦凤和佣人说话,有一种特殊的沉淀的声调,很苍老,脾气很坏似的,却又有点腻搭搭,像个权威的鸨母。当她知道米先生要去探望前妻时,她只短短说了一声:“你去呀。”可以看得出来,她说出口的这三个字根本就是反话,其实她内心是抗拒米先生去前妻家里的,只是不便直接说出来。

郭凤看见米先生半晌还在家里挪挪这个,摸摸那个,就淡淡地问他“咦?你还没走?”米先生笑了一笑,也不回答。米先生是谦逊的,在敦凤面前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都是有分寸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敦凤是故意的,甚至有些挑衅的态度。米先生能不知道吗?他只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有这样他们这段婚姻才能走得长久。

敦凤有些故作姿态,她挽了皮包网袋出门,米先生也跟了出来。她只当不看见,快步走到对街去,但又怕他在后面气喘吁吁追赶,她虽然和他生着气,也不愿使他露出老态,因此有意地拣有汽车经过的时候才过街,好等等他。不管怎么样,敦凤也从未对米先生张口大骂,即使发泄心中不满,也不过是说几句酸言酸语。

其实在我看来,敦凤在与米先生这场婚姻中,充当了强势者的一方。在她的心中,嫁给米先生虽然衣食无忧,但毕竟米先生都59岁了,她才36岁呢。

那么作为年长的丈夫,理应事事迁就于她,听从于她。敦凤还是怀有一种少女时期的情思,她希望米先生能让她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被偏爱的人都是有恃无恐的。

为什么说读懂了张爱玲的《留情》,也就看懂了婚姻

02、人物感情:敦凤和米先生各自的留情,留的不仅是前任,还是已然逝去的青春年华

① 敦凤和米先生各自留情于前任

米先生曾留洋国外,他的第一任太太也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但是他跟太太结婚后,太太的脾气非常不好,整天神经质的,后来更是暴躁不堪。就连他们的儿女也都跟受不了她,都跟她闹翻了。而米先生与太太对打对骂也是平常事,两个人的感情也就在这样的吵闹声中戛然而止。但时过境迁,这些年来已经很少跟前任太太一起,倒让米先生心头又多了些挂念。

敦凤的亡夫是瘦小的年青人,虽然与她性格合不来,经常会吵架,但在敦凤心中第一个丈夫纵有千般不是,至少在人前不使她羞于承认那是她丈夫。她依然记得对方那张窄窄的脸,眉清目秀的,笑起来一双眼睛坏坏的。

而米先生除了戴眼镜这一项,小鼻子小眼睛的,身上穿的西装,倒是腰板笔直,就像打了包的婴孩。他连头带脸光光的,很齐整,像个三号配给面粉制的高桩馒头,郑重托在衬衫领上。在敦凤眼里,米先生这样的身形外表,她是拿不出手的,在心中多少有些不甘。

敦凤和米先生这对半路夫妻,虽然生活在一起看似恩爱,实则在内心却总忆起过往的人。过去的人与感情,或许都不是完美的,但正因为此时的失去与不可能留存,早就在他们心中幻化中一种美好,留在心中,久久不散。在他们的婚姻中,始终做不到纯碎。他们的婚姻之路,各自都带着前尘的记忆,所以即使一起前行,也觉得步履沉重。

② 留情:已然逝去的青春年华

敦凤在舅母家谈到,算命的说米先生还有12年阳寿,她显得欣欣然仿佛是意外之喜。但是在米先生耳里听着却有些异样,他已经59岁了,人上了年纪,对这些话就看得比较重了些,他是多少有些不高兴,只是不表露。于是他趁机暂时告别舅母家,去看望了一下前任太太。

前任太太已经病得很重了,估计这辈子也快完了。这使米先生的内心很怅然,虽然他觉得过去吵吵闹闹的日子,没什么值得纪念的快乐的回忆,然而还是那些年青痛苦,仓皇的岁月,真正触到了他的心,如今曾与他共过甘苦的妻子即将离世,他觉得自己一生的大半部分也跟着死去了,他终将与那些美好的青春年华告别。

读到这里,我的内心也产生一种微妙的心态。不管过去所经历的是喜,还是悲,就这样在无声的岁月中流逝了,永远都不可能再回头。如米先生一样,感觉到自己一生的大部分要死去了,那是他所无法割舍的人生旅程,他也只能在自己即将60岁之时,带着对过往的回忆,去怀念里面的所有。

在我看来,敦凤又何尝不是呢。敦凤的内心似乎有一个未曾长大的少女心,她在16岁的妙龄就结婚了,23岁丈夫就去世了。那段婚姻带给她的不过是短短几年,但不管在那段婚姻中,她与丈夫是多么不合,也代表了她曾有过的青春。

而这段记忆,与前夫相处的点滴,或多或少在敦凤脑海中不断得到美化,以至使得她认为自己曾有过的青春是如此美妙。

为什么说读懂了张爱玲的《留情》,也就看懂了婚姻

03、主题表达:半路夫妻敦凤和米先生先生之间存在淡淡的爱,历过沧桑后的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去爱

① 敦凤和米先生这对半路夫妻存在爱情吗?

米先生对前任太太是对打对骂的,但对于敦凤,有时候却要说“对不起”、“谢谢你”,不免显得有些生分与客气。就如这次访亲,就源于米先生想去看望病重的前任太太,而惹得敦凤不高兴。米先生并没有径直走了去,而是陪着耍小性子的敦凤到了舅母家,也只是在合适的间隙匆匆去看了一眼前任太太。

米先生对敦凤的感情是怜惜的,毕竟她比自己年轻了23岁,但同时也是疏离的,很多时候敦凤并不懂得他。而敦凤对于米先生的感情多少有些复杂,她嫌弃他年龄大,长得不好看,带不出去见人。但另一方面米先生能给到她富裕体面的生活,是他坚实的依靠。

他们之间真的不存在爱吗?其实在我看来,在他们各自复杂的心思中,早已透露着淡淡的爱,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该怎样去维护这份爱。敦凤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也不愿使米先生露出老态,过马路的时候也会特意拣有汽车经过的时候才过街,好耽搁了一会米先生能追上来。这恰恰说明了敦凤其实是在意米先生的。

② 历经沧桑过后,他们会走近对方,共同守望婚姻

敦凤独自在房里,隔壁人家的电话铃远远地响,“噶儿铃……铃!”一遍又一遍,响了好久就是没人接。那个时候的敦凤因为米先生走了,内心就像有千言万语要说却说不出,焦急、恳求、迫切。

而当米先生看望完前任太太再度回到舅母家时,敦凤内心是愉悦了,有些喜出望外的,但她不希望被别人看出来。隔壁人家响了半天的电话,最后也终于有人来接听了。其实这里也就带着一种预示,仿佛敦凤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当他们在阳台上看彩虹时,敦凤给米先生披上大衣,这也是爱的一种自然流露,只是敦凤故意表现出自己不是因为爱着他在意他,是因为他有钱,能给自己好的生活。

淡蓝的天上现出一段残虹,短而直,红,黄,紫,橙红。太阳照着阳台;水泥栏杆上的日色,迟重的金色,又是一刹那,又是迟迟的。虽然来得迟缓,但并未缺席。在我看来,敦凤与米先生最终也会与内心的那个自己和解,两人真正走近彼此。或许那不是爱情的你侬我侬,但会婚姻的一种共同守望。

为什么说读懂了张爱玲的《留情》,也就看懂了婚姻

04、基于小说《留情》中细腻情感故事,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我对于婚姻的几点感悟和启示

① 放下前尘旧情,方得安稳现世,半路夫妻,更需要互相理解

《留情》中敦凤和米先生表面平稳,内里破涛汹涌的婚姻,源自于两人当初进入这段婚姻时都带着自己的私心,并不是以爱为感情基础,两个人也有年龄差距,即使同眠,也不过是同床异梦。

即使敦凤与米先生的一纸婚书放在家中显眼位置,也不过是一种形式。他们各自的内心都无法真正放下过去的旧情,说到底是没有放下过去的自己,这样的婚姻无疑是脆弱的。

在我看来作为半路夫妻,更需要互相的理解。我们需要理解对方过去的悲苦经历,也需要理解彼此真正的内心,而不是敦凤所说的不懂得,就不去想,也不愿懂。

② 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婚姻需要历验

有人说,敦凤和米先生之间是没有爱情的。但在我看来,他们之间的爱是复杂的,敦凤不羞于表现出来,而米先生把这种爱意化为疼惜,只因为他们都曾经历过沧桑。

婚姻本来就是世俗的,同时也是需要历验的。世俗的生活,世俗的婚姻围绕着各种人事纷扰,柴米油盐,即使再深的爱情,在婚姻生活中都会慢慢被磋磨,渐渐也就变得千疮百孔。只有两个人怀着一个信念,携手前行,方得始终。

③ 婚姻从来不是人生的终点,它仅仅是人生的一个新开始

敦凤和米先生的婚姻始于一场算计的交易,敦凤希望自己的后半辈子可以衣食无忧,稳稳当当地当个少奶奶就好,无需为自己的生活发愁。米先生经过与前任太太的不和谐生活,与敦凤的结合,不过是想得到一些艳福清福。

他们都觉得这段婚姻,就是各自人生的终点,以为选择了自己的后半辈子就该如此过。但他们都错了,婚姻不过是人生的一个新开始。正因为他们对婚姻的错误认知,导致了他们的貌合神离,同床异梦,都有自己的留情。

其实,婚姻从来就不是人生的终点,它仅仅是人生的一个新开始。

为什么说读懂了张爱玲的《留情》,也就看懂了婚姻

总结一下:

有人说,张爱玲的文字是需要到了某些年纪,才能看得懂。在《留情》里,张爱玲用细腻的笔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却蕴含了婚姻中的大道理。她把婚姻中那些疏离的隔阂的不美好,细细为我们展开,把人物同床异梦的小心思剖析开来,让人看着看着,仿佛就看到了自己。

诚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着自己的经历和不愿去忘却的往事。但在婚姻中,两个人真正的结合往往是从内心的走近开始。如果两颗心永远无法靠近,那么这段婚姻始终是令人遗憾的。

《留情》这部小说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在千疮百孔的婚姻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自处?这或许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