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宣言》连载二

《新国学宣言》连载二

编者按:2012年,出于对时代现状的回应,潘麟先生撰写了《新国学宣言》。国学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别名。宣言者,公开表白一思想或一主张,以求广为人知之谓也。《新国学宣言》言近旨远,微言大义,概括总结了当今时代的顽疾,剖析了传统文化受到漠视的深层原因,阐述了新国学的含义和主要特征等重大问题。现将《新国学宣言》陆续发布于此,以飨读者。


前 言

——我们的时代问题


科技所强调的是工具理性,将一切客体对象视之为可利用与否的工具,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思维和动机。在这样的思维和动机下,“人”也无法例外地成为了可资利用的工具。

科学探索本来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外部世界和主体自身,技术进步本来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外部世界和主体自身,以便于更好地造福人类。但如今的科技凌驾于一切之上反将人类牢牢地掌控,将人类变成实现科技的工具和傀儡。将人类变成实现科学的工具和傀儡具体表现和象征就是:无论是一个社会还是一个个人,科技化程度越高,这个社会或个人的机械化、功利化、工具化的程度就越高。两者之间是正比例关系。凡是科技所到之处,人们无有例外地变得越来越机械教条、冷漠僵化和充满功利实用之思想,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万物之间,那种与生俱来的温柔亲切、相爱无间和浪漫生动的关系,消失殆尽。仅仅数百年间,乃至仅仅数十年间,科技将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的那种充满柔情的浪漫感和艺术气息,一扫而光,代之而起的是钢铁水泥般的生硬与冰冷。人们再也见不到生活中的浪漫与诗意,人生中的温柔与亲切和身心内外那春天般的勃勃生机。科技化程度越高的地方,那里的艺术化、生命化、一体化、情感化和心灵化程度就越低——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是可悲的必然。这是因为科技只将人视作工具而非目的之故也。

科技催发了工商业时代的诞生。这个时代有两大主要特色,就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科技将人工具化,市场经济将人商品化。这两者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将人视作手段,而非目的。在不断深化的经济市场化时代,人不再是人,而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消费者。消费者的意思就是,你不是人,你只是某个经济行为和经济环节里的工具。由无数个商业环节编织而成的社会商业网链中,渺小的个人只能被迫成为这个超级网链中一个小小的网结,而被这个商业大潮推动着与世沉浮,随风摇摆。换言之,在商业化很高的时代里,作为渺小的个人是没法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的,每个人都被迫成为商业链中的一环而将自己高度地商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商业化就是将自己和他人皆视作一个功利化的人,而不是一个自然人。一个商业化的人视一切(包括他自己)都是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商品化就是将自己和他人,将一切全部作为一个有待开发、正在开发、已经开发出来,并已进入商业流通渠道的商品来看待。在商业化和商品化的视角下,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他们的价值和意义将全部由可被市场化的程度来定。

市场化就是价格化,价格化就是将人视作商品交易下的一个物。

《新国学宣言》连载二

科技意识形态下的将人工具化,商业社会下的将人商品化,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皆将人视作一个“物”,也即将人“物化”——工具是一个物,商品更是一个物。将人“物化”具体表现为:

将人视作一个由诸多本能聚合起来的生物,一个可实现政治、经济或科技等目的的工具,一个活动着的有机物质体。——这是从正面来理解“物化”的情况。若从反面来理解“物化”,所谓“物化”就是将人去精神化、去心灵化、去情感化、去神圣化、去尊严化、去道德化、去生命化、去美感化、去一体化、去人格化等等(如果有兴趣,可以继续列举出更多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去XX化”现象)。

在我们这个被科技和商业两大新兴文明强力挟持和主导下的时代里,人——这一万物之灵,这一天地间最为高贵者,遭到了史无前例的贬低、肢解和流放,其严重性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人之为人的人性和人之为人的尊严,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受到了最为严重的蔑视和践踏。

《新国学宣言》连载二

不仅如此,在这个由西方文明席卷全球的时代,它所倡导的价值观,其核心是暴力的、对立的、冲突的、野蛮的、外化的(即物化的,而非向内心灵化的)等等,如此则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科技文明如此“昌明”的近当代,会连续出现两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道德崩溃,人生意义感的全面丧失,人与人之间本有之和谐关系被严重破坏,宗教与艺术以及各民族保存下来的传统文化被无情地边缘化,整个人类沉溺于本能的放纵和感官的享乐之深渊中难以自拔,等等越来越严重的时代痼疾。一言以蔽之,西方近现代文化是物性文化,是物化文明。而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是一个始终紧扣着人之为人而运思的文明,故真正的人性化文明在东方,在中国,在以儒佛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里。中国文化是“人”的文化,不是“物”的文化。是张扬人性的文化,不是张扬物性的文化。

《新国学宣言》连载二

▲左: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哲学家、思想家 ▲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犹太裔物理学家、科学家

并不是没有人对西方以科技和商业为主导的现代文明给予相应的反思,最先开始反思这个文明的正是西方思想家和科学家——卡夫卡、尼采、萨特、罗曼·罗兰、爱因斯坦、荣格、马斯洛等等,还有近百年来各学科诺贝尔奖得主们。如此之多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和科学家们,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反思和忧虑。这些智者的声音足以警世,足以醒人,但人们至今充耳不闻,没有在他们的反思和忧虑基础上,更深入地思考和觉察,以至于坐视我们这个时代的顽疾层出不穷,越来越严重。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潘麟先生,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当代杰出的原创型学者。先生年幼时即与圣学相契感通,日夜涵养于东方文化诸学派经典。及至成年,先生深感学问必要实践方能致用,遂远离家乡,遍访贤达,投师于当代多位贤能、大德、学者、思想家之门下,广学博览,艰苦实证,历经磨难,融会贯通,集东方文化之大成于一身。

潘麟先生的代表著作有《家门没上锁》《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大学〉广义》《到彼岸赏月——〈金刚经〉的智慧》《〈瑜伽经〉直解》《以心传心——潘麟先生讲授皇冠瑜伽》《直指生命的真相——〈心经〉直解》,英文著作“Come up to the Great Guru”(2010年于印度出版发行),“Crown Yoga: from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Life Awakening”(2019年于美国出版发行),并撰有各类学术论文近百篇。

此外,先生是当代罕见的实证型学者,系千古绝学——皇冠瑜伽(心传体系)、茶道(正宗禅茶体系)、禅舞(飞天舞体系)、狮子吼(梵音唱诵体系)、光明大圆满(阿底瑜伽,虹身成就体系)等若干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人。


·END·


▼往期回顾▼

《新国学宣言》连载二


更多精选文章、潘麟先生著作有声书、公益视频和课程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东方生命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