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新中国诞生的初期,上海滩大大小小的经营连环画的私营书局不下百家,小人书印量众多但大多质量低劣,渐渐沦为“跑马书”。

人民书报供应社”成立于一九四九年六月,后期隶属于新华书店上海华东总分店。上海解放初期,以赵宏本、汪玉山、汪健、周杏生、徐正平、吕品等为骨干的一批专职画家在华东局文宣科的统一领导下,开始了新中国连环画的创作组织工作。这里就是将来占据全国连环画行业半壁江山的大本营-“新美术出版社”(后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摇篮。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上海一九四九年11月的街头报亭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1950年3月,第一本宣传土改工作的国营出版社的连环画《福贵》诞生,由赵宏本、周杏生合作绘制,书号“人民书报供应社”,编号“畫0001”(区别于“滬”字头编号的其它宣传画刊类出版物)。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福贵》,人民书报供应社第一本连环画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接着,《登封惨案》、《海上风暴》、《圈套》、《保粮英雄阎荣堂》、《刘二娃》、《烟花女子翻身记》、《三秃的冤仇》、《庄户牛》、《老汉赵保成》、《走娘家》等一批极具特色的连环画陆续面世,其严谨的艺术创作形式配合着新时代宣传特色的画面,为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一年以后的1951年2-3月期间,“华东人民出版社”成立后,考虑到新时代连环画的创作日渐成熟,以赵宏本等为首的这批专职连环画画家们的作品无论在思想宣传还是绘画风格上都已经渐去糟粕而具有新中国特色,这样的艺术蜕变已无愧于国营“华东”的招牌。于是,“人民书报供应社”这一书号就此改为新成立的“华东人民出版社”,但连环画书目编号延续使用。上述画家也全部编入华东社的第三科 --“连环画科”。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99岁高龄的黎鲁先生,当时华东出版社的领导,是新中国连环画艺术的缔造者之一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黎鲁老师对于“人民书报供应社” 那段历史的回顾

按照目前手头资料统计,编号 “畫0040”的《金牛庄的孩子们》(汪玉山、潘汉忠绘画)出版于1951年2月,很可能是最后一本使用“人民书报供应社”的书号。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年近九旬的陶长华,赵宏本弟子,是目前健在的当时“人民书报供应社”的专职画家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宋志(治)平,施琦平弟子, “人民书报供应社”的专职画家

编号“畫0041”

的《战斗在一起》(汪玉山、潘汉忠、陈履平、宋志平绘画)、编号“畫0042”的《人民的血》(徐正平、凌涛、马以鎱绘画),这两本尚无法确认书号名称,截止于1952年8月,“人民书报供应”和“华东人民出版社”一共出版连环画173册,统称“人民版”。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1952年8月,华东人民出版社的第一科《华东画报》和第二科《工农画报》,与上海人民美术工场绘画科合并成立了一家

兼营连环画的“子公司”-“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简称“华东人美”), 主要负责人是吕蒙和黎鲁。 1955年1月,“华东人美”改名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并沿用至今(简称“上美社”)。

几乎同时的1952年9月,由华东人民出版社的第三科(连环画出版科)和大众美术等九家私营出版社组成专营连环画的“新美术出版社”(公私合营)正式成立。

新美术”和“华东人美”在连环画出版方面并不冲突,而是有所互补。除了部分创作题材分工不同以外,新美术及其“子品牌”-- 美术读物出版社,主要出版的是60开本的连环画;而华东人美以及改名后的上美社及其“子品牌”—新艺术出版社,总体以50开本连环画为主(从未出版过60开本书)。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1956年1-6月间,有“大本营”之称的上海连环画创作和发展的旗帜经过一系列收购、连营、兼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最终修成正果,并一枝独秀至今整整一个甲子!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当年的上海连环画创作室,左起:贺友直、赵宏本、顾炳鑫,北向画面的是刘旦宅

新美术出版第一本连环画《赵百万》,编号是4001,于1952年10月出版。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这本由当时“中国美院华东分院”(浙江美院前身)在校高材生顾生岳、娄世棠、徐永祥合作创作的获奖作品,最早是由私营的“大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美术成立之初,一时间还来不及组织原创作品,只能一边有选择性地再版一批高质量的前私营出版物,一边组织文字作者和画家尽快创作出版属于自己品牌的作品。当时新美术出版社第一批再版的连环画中值得纪念的还有: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佃农当县长》,刘小粟(刘旦宅笔名)绘,1952年10月出版(这是目前有据可考的海派大师刘旦宅的连环画处女作)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著名海派画家徐有武先生为老师的连环画处女作题跋

另外,赵宏本的《十万发子弹》、朱膺的《俄罗斯性格》、程十发的《发明家保保夫》、王流秋的《白母鸡的故事》、顾炳鑫、颜梅华、姚有信合作的《修造镁砖炉》等作品也受到好评。同时期还有《我爱苏联人》、《永远活着的人》、《祖国第一个集体农庄》等原创连环画作品相继问世,由此拉开了新中国连环画创作出版的第一个巅峰时刻的序幕。

“新美术出版社”在其不到三年半的时间里,运用当时上海连环画界的极致资源,精品层出不穷,被誉为连环画收藏中的“官窑”品牌。

(附图: 五十年代初期上海连环画版本变迁图)

新中国连环画的摇篮~“人民书报供应社”(新美术、上美社前身)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