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军队拥有10万人,强悍的“铁鹞子”到底有多少兵力?

忠肝义胆岳老三


铁鹞子,李元昊所一手打造的王牌重装骑兵部队,西夏国三大主力军队之一。在那个重甲骑兵风靡天下的时代,“铁鹞子”是当之无愧的王者,无论是宋人的静塞军,契丹人的铁林军,还是女真人的铁浮屠比起“铁鹞子”来,都要略逊一筹。

这支原本被作为李元昊亲卫的精锐之师,在党项人征伐四方的时候,逐渐充当了决杀战争的角色,一般作为冲锋陷阵、突击敌军的突击队,一击必杀,“铁鹞子”活生生地碾压成肉泥。

“有平夏骑兵,谓之‘铁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每于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冲冒奔突之兵”。——《宋史·兵志》

西夏帝国是以武力征服天下建立起来的国家!军队中是以骑兵和山地重步兵作为主力,而铁鹞子部队恰好便是骑兵当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从编制上来看,铁鹞子部队满编的情况下,大概是有3000人左右。整个部队被分为十支小队,每一队都是300余人。能在这每一支小队中担任队长职务的,当然都是那种骁勇善战的悍将!

不得不说,在那种冷兵器的时代,骑兵的质量,往往就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西夏帝国有三支王牌部队,分别是泼喜军、步跋子以及铁鹞子!

这其中,铁鹞子骑兵部队对于西夏帝国而言是最重要的!毕竟西夏帝国也是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封建帝国,没有一支实力过硬的骑兵部队,他们是不可能建立起这么强大的西夏帝国的!

据史书记载,铁鹞子部队就是一支敢死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冲击敌人的阵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用铁索将骑士、战马拴在一起。

这么一来,即使有某个骑士被敌人的箭射中了,甚至是射死了,他们也不会从马上摔下来!只要战马还没有倒下,他们就可以继续驮着骑士的尸体,冲入敌人的阵营中,依旧可以打乱敌人的阵型!

“以铁骑为前军,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宋史·兵志》

凭助铁鹞子部队的强大作战能力,西夏王朝曾多次与大宋王朝开战!其中发生在1042年的定川寨之战,西夏皇帝采用‘围三缺一’的打法,让大宋军队吃了败仗!

当时的西夏军队,充分地利用了铁鹞子部队的优势。当宋军撤到了长壕这个地方的时候,发现没有桥梁可用,无法渡河。西夏军队便趁着这个机会,乘胜追击!到了后来,宋朝军队由于长期跟外敌作战,国力水平出现了下滑!至此,不得不跟有着铁鹞子部队的西夏帝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当然,尽管铁鹞子部队作战英勇,所向披靡。但是当他们遇到了蒙古骑兵之后,不败神话被打破,蒙古的轻骑兵是当时世界上所有重骑兵的克星,其灵活的游击战术哪怕是铁鹞子也无能为力。最终,铁鹞子没有阻挡住“上帝之鞭”,200多万的党项人惨遭蒙古人屠戮,西夏为之亡族。


白话历史君


在河西走廊之上,李元昊带领党项人,建立了国祚近两百年的西夏政权。这个人口不足两百万的国度,却先后和北宋、辽国、金国、蒙古交锋,党项人展现的战力之强悍,是值得深思的。特别是在李元昊带领下的铁鹞子,先后击溃过以步兵为主的宋军,和骑兵为主的十万辽军铁骑,使辽、宋闻之而胆寒。那么英勇善战的党项人,最引以为傲的铁鹞子,究竟是怎样一支强军呢?


河西良马,冷锻精铠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驱逐匈奴,设张掖、武威、酒泉、敦煌河西四郡,祁连山脉就成为了历代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养马地。河西马个头不大,但骨质浑实,有着极佳的耐力和负重能力。宋朝时期失去了河西宝贵的养马地,而西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铁鹞子使用的就是以耐力和负重力著称的河西马,这种马非常适合组建重装骑兵,可以承载重甲长途奔袭。而速度的缺陷,在黄土高原崎岖的道路下,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弥补。辽军的铁骑在这里,也因风沙和黄土干扰,难以快速行进。河西走廊就是河西马的天堂,在这里它们的优势得以最大程度保留,是最适用于西夏自然环境的最佳战马。


重装骑兵除了战马要求苛刻,对于精良的马铠要求也很高,铁鹞子使用的铠甲叫做冷锻甲。沈括著作的《梦溪笔谈》有详细研究过西夏冷锻甲。这种铠甲呈现青黑色,很薄且轻,只有传统铠甲三分之一的厚度,但坚硬异常,良弩近距离都难以射穿冷锻甲片。这要归功于党项人独特的智慧,他们放弃了传统的铸甲方式,创造性的使用冷锻手艺。使冷锻铠轻便灵活之余,有极佳的保护效果。

西夏冷锻甲作为重骑兵护甲,远远领先于同时代的辽、宋两国马铠。与两国马铠相比,西夏人用三分之一的铠甲厚度和重量,达到了更佳的保护效果。在西夏的地理环境下,铁鹞子两大硬件河西马和冷锻铠,是当时最佳的组合。

兵员世袭,注重配合

铁鹞子作为重装骑兵,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所以这支强军始终只有三千人。冷锻甲作为最昂贵的部件,是以贵族世袭的方式传承的,代代相传。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其一、贵族制甲,减少西夏国库损耗;其二、人员的固定,使铁鹞子成员忠诚度得到了保障,且互相之间,配合默契。


铁鹞子无论器具、战法还是编制,最注重的就是配合。整个马队用铁索相连,甚至士兵都要绑在马背上,哪怕有人战死,也不会影响整支队伍。三千人分为十队,队长都是英勇善战、沉着冷静之人。每逢战事,以队长为首,整队协同进攻,声势浩大而又井然有序。

集团冲锋,赏罚分明

好战的党项人作战方式和宋军有很大区别,王牌铁鹞子是全军的前锋,担任着冲阵的角色,号角一响,铁鹞子便集团冲锋。冷锻甲轻巧坚硬的特性,使大面积覆盖战马和战士成为可能。铁鹞子就像后世的坦克一样,在战场中是绝对的钢铁洪流。宋军步兵方阵最引以为傲的弓弩部队,射出的箭雨,对铁鹞子杀伤力极其有限。除非射中铠甲缝隙,和口鼻等关键部位,否则就是在做无用功。


在李元昊建立西夏之后,与宋军展开的第一战——三川口之战。就是采用的事先埋伏,铁鹞子突击的战法。为数众多的宋军,面对突如其来的党项人匆忙结阵。但铁鹞子的出现,成为了宋军永远的梦魇,坚硬的精铠、排山倒海的气势和骁勇善战的党项人,很快就击溃了宋军方阵。铁鹞子冲阵阻挡弓弩,步兵尾随其后掩杀,就是党项人对付宋朝步兵方阵的惯用手段,并且屡试不爽。西夏与北宋之争,北宋连年战败,名将、良马就是最致命的缺陷。

铁鹞子的赏罚制度非常原始,根据骑士劫掠、斩敌、俘虏数量进行奖励。军阶分为十五个等级,上级对下级有绝对统治权。在保证指挥有序的同时,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士卒的战斗欲望,和秦国商鞅推行的军功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铁鹞子的处罚机制十分完善,针对畏战、战败、舍弃同伴、虚报战果、主将战死等情况,有着处死、刑法、监禁、夺官、罚马等惩罚。正是这套完善的赏罚制度,使党项人的铁鹞子纪律严明,骁勇善战。


李元昊面对辽国的十万铁骑来犯时,铁鹞子再次证明了重装骑兵的威力。李元昊避实就虚,一路坚壁清野,辽军在黄土高原之上,缺乏水源、粮草。人困马乏之际,三千人的铁鹞子对十万辽军铁骑发起了冲锋,更加厚重的河西马和冷锻铠就是它的灵魂,辽军铁骑大乱,铁鹞子所向披靡。自此,西夏先后大败宋军和辽军,李元昊的帝位也被两国认可。铁鹞子用强悍的战力,为党项人取得了生存的空间。

铁鹞子作为西夏的荣耀,远超同时期的辽、宋两国骑兵战力。只有金国的铁浮屠,可以相提并论,两者代表着辽阔的东亚重装骑兵的巅峰之作。他们是轰鸣战场的雷霆,步兵战阵的终结者,一个时代的天赐之物。直到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踏出南征的步伐,善于骑射、迂回、包抄的蒙古轻骑兵,演绎了新的战争法则。铁鹞子、铁浮屠走向衰败,他们有了难以匹敌的对手,伴随着的是西夏、金国的灭亡。


铁鹞子的光辉持续了近两百年,那个时代的“鸿蒙巨兽”,使人口不足两百万的西夏,同时抵挡领土数倍于自己的辽国和五千万人口的南宋,成为了可能。他们是李元昊的杰作,是党项人的荣耀,更是西夏的灵魂。不足两百万的党项人,先后面对宋、辽、金、蒙古,夹缝生存近两百年,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梦溪笔谈》、《西夏兵制选录》、《宋史.兵志》、《西夏书事》、《辽金西夏史》


汉史钩沉


首先,我们来聊聊西夏铁鹞子的由来。西夏国的西边是喀喇汗国,喀喇汗国是盘踞中亚地区的一个强国。由于位于中亚地区,喀喇汗国出产高大的战马。在这样的基础上,喀喇汗国组建了自己强大的骑兵部队。其中,喀喇汗国的重骑兵非常强悍。与喀喇汗国的交往中,西夏逐步学习了喀喇汗国重骑兵的技术,并且进行了革新,组建了自己的精锐重骑兵铁鹞子。

铁鹞子总计只有3000多人,战马全身都披着铠甲,马上的骑兵只露两个眼窝。骑兵被挂钩固定在战马上,即使骑兵被射杀,也不会坠落下马。铁鹞子采用了狼群战术,分为小队作战。在西夏与宋朝的战争中,铁鹞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好水川、三川口等战役中,铁鹞子冲散了宋朝步兵的防御阵型,直接导致宋朝军队的战败。

鉴于西夏铁鹞子的巨大战斗力,北方的辽国也组建了类似的骑兵部队。辽国本来就拥有重骑兵,看到铁鹞子之后,辽国的重骑兵铁林军,按照铁鹞子的模式进行了改革。宋朝曾经建立了自己重骑兵部队,也就是著名的静塞军。但是到了宋朝的中后期,由于战马数量严重不足,宋朝逐步放弃了重骑兵。


繁华万里


西夏,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好战分子。自元昊建国以来就不消停,今儿跟宋朝打,明儿跟辽国打,后儿再跟金国打。尤其是跟北宋,从宋仁宗开始,每一任北宋皇帝都得跟西夏大干一场,一共干了五场大仗。要不是“靖康之役”宋钦宗被金人给抓了,估计还得跟西夏干下去。

对了,还跟蒙古打过。只不过最终没掰敕过,被成吉思汗给灭了。

(西夏 铁鹞子)

能支撑西夏打起这么多场仗,其军队数量肯定少不了。西夏的常备军数量在50万左右,还有大量召之即来的军队。平时种个庄稼、放个牧,战争爆发时拿起刀就能上战场。可谓是全民皆兵。

在数量众多的常备军中,有这么一支特殊的兵种,也是精锐中的精锐,铁鹞子。

所谓精锐,数量自然不会太多。铁鹞子的数量在三千人左右,分为十队,每队三百人,每队都有各自的队长。

说铁鹞子是一支特殊的兵种,因为这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重装骑兵。士兵骑得是耐力强、速度快的良马,穿的是重甲。一般的刀砍斧剁,或是射箭,根本穿不透身上的甲胄,也就能听到“叮叮咚咚”的金属撞击声。

战场上,铁鹞子的作用并非对敌杀伤,而是冲乱对方的阵型、剪灭敌人的士气。

具体用法如下:

战前铁鹞子以队为单位,各自聚集。主帅一声令下,铁鹞子便像狼群一样向扑向对方阵地。待对方阵型大乱,步兵部队即刻跟进掩杀。

铁鹞子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用铁索将士兵的盔甲和马的盔甲连在一起,即便是士兵死了,也不会掉下马去。也就是说,人死不死无所谓,只要马不被砍倒,就会一直往前冲。

三千铁鹞子冲锋起来,惊天动地。别说步兵挡不住,就连一般的轻骑兵也挡不住。

(宋、西夏 好水川之战)

不过,这些西夏王牌军队也是有弱点的,就是灵活性不足。

虽然身着重甲,冲锋力道十足。不过一旦被阻碍停下来,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就很难再次发起冲锋。就像穿着厚厚的冬季服装,踢起足球来一定十分费劲。只要档住铁鹞子的第一次冲击,后面一切都OK。

铁鹞子的选拔方式也很特殊,不是择优录取,而是世袭制。爹是铁鹞子的一员,那么儿子也会是铁鹞子的一员,孙子也将是铁鹞子的一员。子承父业,代代相传。这也是一种“血统论”吧。

如果没有儿子,只有女儿怎么办?好吧,我也不知道,大概就会择优录取吧。

说偏了,说偏了。

虽然拥有这么强大的一支骑兵部队,西夏还是没有灭宋、灭辽、灭金,最终在蒙古铁骑下灰飞烟灭。究其根本,还是国力薄弱,加上连年战争,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北宋、辽、夏疆域图)

最后,给大家科普点小知识。

西夏的常备军除了铁鹞子外,还有擒生军、侍卫军和泼喜迭。如果说铁鹞子是特种部队的话,擒生军就是常规部队,而泼喜迭则是炮兵部队。侍卫军也可以称之为“质子军”,由党项族各部落豪酋子弟组成,是元昊一族用来控制党项各部落的手段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很特别的军队,叫做“撞令郎”。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一只“伪军”。虽然其中也不乏勇敢善战者,但说到底还是给党项军队档枪子儿的炮灰。


喧嚣平原


说到西夏,就不得不提他的王牌骑兵部队——铁鹞子。在公元1000年至1100年期间,东亚地区有三指极为强大的具装骑兵部队,分别是辽国的铁林军、北宋的静塞军和西夏的铁鹞子。铁鹞子是西夏国主李元昊手中王牌中的王牌,它除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护卫外,还作为冲锋陷阵的“前军”。 这支骑兵装备精良,乘善马、用重枪或是铁骨朵、重铁札甲(人马具装)、刺斫不入,士兵和马匹用钩索绞联,使得即使士兵战死,也会骑在马上不坠落下来。作为具装骑兵,铁鹞子最大的用途就是冲破步兵阵型。



宋夏战争期间,西夏凭借着铁鹞子,在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永乐城之战中,均大破宋军,斩杀甚众,保住了西夏对宋军的区域优势。时《宋史·夏国传》记载:“有平夏骑兵,谓之‘铁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每于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冲冒奔突之兵”。后来即使是和蒙古和金军的作战中,铁鹞子仍是风采依旧,有说法是金军的铁浮屠就是仿照铁鹞子建立的。

那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有多少人呢?老话讲:兵不在多在精。西夏的铁鹞子数量不多,只有3000人,多由近亲贵族子弟组成。人、马比例一般是1:2-1:3,分10个队,每队300人,各设一个队长,担任队长的“皆一时之悍将”。关于铁鹞子的队长,宋人田况在《儒林公议》上还有记载,曰:“一妹勒、二浪讹遇移、三细赏者埋、四理奴、五杂熟屈则鸠、六隈才浪罗、七细母屈勿、八李讹移岩名,九细母嵬名、十没罗埋布。”关于铁鹞子的选拔方式基本是世袭,父亲的盔甲传给儿子,儿子的盔甲传给孙子,祖祖辈辈的流传,造就了流淌在血液里的武勇。


在蒙古灭西夏的过程中,铁鹞子与蒙古人血战数合,终于是人数差距太大,而且补给得不到补充,最后败在了蒙古怯薛军的马蹄下,与西夏国一起尘封在了历史长河中。


火器工坊


说到西夏铁鹞子,或许很多朋友少有听闻,但如果说到金国的铁浮屠,应该知道的朋友不少。

金兀术手下的铁浮屠,本就是金国效仿西夏铁鹞子而建立起来的一支重骑兵部队,人数达五千人之众!



铁鹞子最初本是西夏皇室的宿卫部队,是贴身保护西夏皇室成员的,可见其组建之初就有别于一般的西夏军队。

西夏军队其实不止十万人,在李元昊时期,西夏全国共有五十万军队,因此其军事实力不容小觑,这也是宋辽两国都没在西夏占到多大便宜的原因之一!

李元昊时期,铁鹞子共有三千人,分为十队,每队三百人;李元昊在与大宋发生争端后,在好水川与三川口之战中,都使用到铁鹞子。


李元昊手下有多支精兵,铁鹞子只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步跋子以及弓弩兵!

每战之前,西夏军队必先用弓弩兵远程射杀敌人,然后铁鹞子进行对敌冲锋,最后步跋子进行收尾!因此,西夏的铁鹞子骑兵部队,曾是宋军士兵的噩梦!


而关于西夏铁鹞子的结局,有说法是说,成吉思汗征伐西夏的时候,铁鹞子在与蒙古精锐部队怯薛军作战的时候败下阵来,全军覆没!

但这,并不是因为铁鹞子战斗力不强而失败!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哦,期待您的关注,十分感谢!


Mr这史香


铁鹞子,西夏李元昊所创立的重装骑兵部队。铁鹞子是西夏最著名的骑兵,这支部队有三千人,分为十队,每队300人,每队有队长。





玩的就是心跳123


印象不会超过五千骑,真正能集中使用不会低于三千骑。这是一个非常可怕非常庞大铁甲重骑。想一想西夏马粗壮有力上山下坡,奔腾如飞,西夏武士身披重甲刀枪箭射不入如黑云般席卷宋朝方阵,西夏武器锻造坚固精良锋厉远胜宋军,,,


圣猪明


好水川一战,歼敌十万,大宋朝廷再无力气主动出击,也就范仲淹这样的有识之士能很好的运用防御战略,保住皇帝的金座。


你那失落的骄傲


李元昊的王牌军铁鹞子军团,三千重骑兵,在当时这支强悍的重骑兵和坦克一样,用来冲锋陷阵和关键时刻对战局一槌定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