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认一个字:箕裘「 jī qiú」

箕裘「 jī qiú」

释义:

1、本意: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学习。

2、比喻:祖上的事业。

3、常用表达: 功业世代相传,并且很有成就。

用法集锦:

1、《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2、宋· 楼钥 《送张子宓分教澧阳》诗:君家世为儒,青箱袭箕裘。

3、宋· 张扩《贺范内翰启》: 侧闻雨露之颁,咸喜箕裘之绍。

4、明· 杨柔胜 《玉环记·童儿暗毒》:愿爹爹百岁寿高,养童儿箕裘承绍。

5、清· 曹雪芹《红楼梦曲·好事终》: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每天多认一个字:箕裘「 jī qiú」

“敕造荣国府”: 家事消亡首罪宁。

出错指数: 五星。 “簸箕”和“皮衣”合起来竟然成了“祖上的事业”

箕是“簸箕",扬米去糠之用,上不得台面;裘是"毛皮",貂裘、锦裘、鹤裘,样样都是锦绣衣裳。如果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竟然就变成了“祖上的事业”,马虎不得!

每天多认一个字:箕裘「 jī qiú」

”鼓风“可是力气活儿,可这人跑哪儿了?

扩展阅读: 古人也有不太明白的事情,比如 “打铁”。

《礼记·学记》中有名句:“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理解“治良弓要从编柳箕开始”比较容易,但如果根据《孔颖达疏》的指引,认为“兽皮”、“柳条”都有”柔软“的意思,解释“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就是“铁要打得柔软才行”,就感觉很是勉强。

其实,“裘”通常指皮衣,本意是“用毛皮做的东西”;在这里“裘”指代的是“ 皮囊”,“羊皮做的风囊”,打铁时鼓风用的。

如此理解,“箕裘”的意思就通了:做弓箭要从编簸箕学起,熟悉木质的柔韧力道;打铁要从鼓风着手,感觉金属的火候刚度。做大事业就要从干杂碎活儿开始!

真要把“打铁”跟”皮囊“联系起来,也需要一点“专业知识”,没见过就不知道。

”鼓风“可是力气活儿。

每天多认一个字:箕裘「 jī qiú」

每天认个字儿,别等成网红了还让人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