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這個縣級市,2019年年底才設立,曹操曾在此四次折戟沉沙

在安徽省中南部,蕪湖市的轄境內有一個縣級市,自古就有“魚米之鄉”的稱號,如今它的糧棉油產量均位列全國百強縣,論綜合經濟實力也位列安徽十強縣。它就是無為市。

安徽這個縣級市,2019年年底才設立,曹操曾在此四次折戟沉沙

安徽無為

那麼如此有為的一個縣,為何名叫“無為”呢?

三國時期,曹操一心想佔領江東,多次派兵南下,並在長江北岸的黃雒(luò)河西岸構築了城堡,作為大軍前進的前沿陣地。

江東的吳國天時、地利、人和都佔了,他們在濡(rú)須口建立防禦工事,打造戰艦,嚴防曹軍。這濡須口地處七寶山和濡須山之間,呈瓶口狀,是一個天然的港灣。而且濡須口附近水流落差大,兩岸山勢險峻,船隻很難通過。

正是由於濡須口如此重要,才會有“得之則安,失之則危”的評價。

魏吳雙方在此,展開了多場慘烈的廝殺,均以魏軍一方失敗告終。

公元212年,為報赤壁之戰失敗之仇,曹操親率四十萬大軍南下江東。他來到濡須口附近,看到東吳的水軍陣容嚴整,旌旗獵獵,彷彿又想起了當年赤壁之戰時,慘敗的場景,因而心生退意。

孫權憑藉濡須口的工事抗拒曹軍,信心十足,專門修書一封給曹操,信中調侃曹操:“春天就要到了,您還是及早回去吧!”在書信的背面,他又寫到:“你不死,我心不能安!”

曹操雖然氣得跳腳,但也無可奈何。因為孫權信中所言,確實如此,等到春天,河水暴漲的時候,要拿下濡須口就更困難了。

安徽這個縣級市,2019年年底才設立,曹操曾在此四次折戟沉沙

兩軍對壘

最終,曹操無可奈何,只好撤了。後來又接連三次率大軍南下,然而始終拿濡須口沒有辦法,在此地無所作為。因此後人便將濡須口所在地改為了“無為”。隋朝時,朝廷在襄安口鎮,設置了無為鎮,後來漸漸發展成了一個縣。

這是關於“無為”來源流傳最廣的版本。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無為”這個名字並不是來源於三國時期,而是來源於北宋初年。宋太宗在位期間,統一全國,海內昇平,江南之地更是繁花似錦。於是他在江南設置了太平軍,在江北設置了無為軍。“軍”在宋朝時,屬於行政建制,相當於現在的省。

“太平”“無為”兩個詞寓意天下相安無事,無為而治,不施刑罰。宋代大畫家,米芾曾擔任過無為的知府。

也有人說,是因為在無為鎮建軍,所以命名無為軍。

公元1070年,宋神宗在位期間,將巢縣南、廬江東的六個鄉劃分出來,設置了無為縣。無為縣歸無為軍管轄。此後一度廢無為縣,只保留了無為州。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改無為州為無為縣。從此,無為縣便一直沿用至今。

安徽這個縣級市,2019年年底才設立,曹操曾在此四次折戟沉沙

見證歷史的一幕

2019年12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准無為縣撤縣設市,從此之後無為縣便成為一個縣級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