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贵妃真的很坏、很歹毒吗?为什么明宪宗专宠万贵妃?

历史一书生


如果万贵妃真的这么坏,这么歹毒,并且真的加害于明孝宗朱祐樘和其生母纪妃。那么,明孝宗即位后,他有可能会放过万贵妃一族吗?这显然就不合情理。

首先,从万贵妃早年的经历可以看出,她并非心肠歹毒的女人;

明宪宗朱见深的童年是很悲剧的,公元1449年,朱见深的父皇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沦为瓦剌的俘虏。他的皇叔明代宗朱祁钰在危难中即位,在于谦的辅助下取得了北京城保卫战的胜利。那一年,朱见深只有2岁。

后来,朱祁镇被顺利赎回,朱祁钰将自己这位太上皇幽禁于南宫,并且随时都想加害于他。既然,朱祁镇都沦落到如此田地了,那么孤苦无依的朱见深,处境就更加凄惨了。

在那段岁月里,朱见深几乎被宫里头的所有人遗弃,宫人都不愿意留在他身边,生怕惹祸上身。只有一个柔弱的女子,始终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爱与坚强,守护着朱见深,她就是万贞儿。那时,万贞儿年仅19岁。

在充满艰险的童年岁月里,万贞儿就是朱见深唯一的精神支柱。她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朱见深的健康成长,见证着他从孩提一直到天下之主的转变。也正因为这样,朱见深才会同样深爱着这位为自己付出了一切青春的女人,而且为了万贞儿,朱见深不惜得罪自己母后,得罪群臣,得罪天下人,不惜留下千古骂名,也要宠爱她。

所以,光从这点看来,万贞儿绝非心肠歹毒的女人。因为在朱见深最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为了避祸都远离他,而只有万贞儿能够无私的守候在他的身边。

其次,我们从明孝宗即位后,对万贵妃一族的从宽处理,也能看出万贵妃绝非作恶多端;

事实上,有关万贵妃的种种歹毒行为和事迹的记录,大部分都出自清朝时期撰写的《明史万贵妃传》。如:万贵妃一旦发现被宪宗宠幸过的宫中女子有身孕,就立即用药令她们强行堕胎,许多怀了宪宗龙种的嫔妃宫女,都未能幸免,就连后来的孝宗出生时,头顶秃了一块,也是因为他母亲怀他时中过毒。又如:孝宗朱佑樘的生母纪妃,也是惨遭万贵妃的毒害而死的等等。

这些描述,让万贵妃在民间留下了恶毒的形象。以至于,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也都基于这些描述,将万贵妃刻画成一个心肠恶毒、心如蛇蝎,仗着宪宗朱见深的宠爱,做尽坏事的女人。

然而,实际上《明史万贵妃传》中所记载的这些事,并无真凭实据。再说,清朝修书素来喜欢贬低和抹黑明朝皇帝。尤其是明宪宗,他在位期间曾对女真部落发动过残酷的镇压,史称“成化犁庭”。因此,清朝对他的评价自然不高,都是能黑就黑。而万贵妃这种后宫素材,本来就难以考证,自然成了抹黑明宪宗的绝佳材料。

而且,明宪宗与万贵妃两份这段跨越阶级与年龄的爱情,本身在传统看来就是离经叛道的,自然也就成为后世的重点攻击对象。

所以,万贵妃的形象显然是被后世刻意抹黑和丑化的。而这一点,我们从明孝宗即位后,对万贵妃一族都不加追责,并且加以厚待的做法来看,也能证明万贵妃应该也是没啥大的过错的。毕竟如果真如《明史万贵妃传》所说的那样,明孝宗与万贵妃可就是有杀母之仇了。那么,再怎么仁厚的皇帝,想必也不可能请饶自己的仇人吧......



这些历史要读


朱见深因为自己的老爹经历土木堡之变后,命运就十分坎坷。当时就有一个叫万贞儿的宫女也就是后来的万贵妃不离不弃守在他身边。

几年后明英宗复位,朱见深重新当上太子。由于从小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一直都是万贞儿陪着他,心理上已经对她形成了一种依赖。还有,朱见深应该有恋母情结。

直至后来登上皇位,朱见深对万贞儿的这种依赖性也不曾减去半分。即使万贞儿大了他将近20岁,也改变不了朱见深对她的喜欢。


IQ伤不起


人们对于万贵妃歹毒的印象基本是基于电视剧的形象,所以说电视剧对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那历史上的万贵妃是否真如电视剧那样歹毒不堪了?

01

万贵妃名万贞儿,4岁就被带到皇宫做宫女,十分乖巧懂事,深得孝恭孙皇后的喜爱,孙皇后的儿子朱祁镇做了皇帝史称明英宗,孙皇后晋级为太后,明英宗做了皇帝14年后,公元1449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

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时的太子朱见深才2岁,大臣们建议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做了皇帝后对于这2岁的太子侄子当然不会好,于是孙太后就让时年19岁的万贞儿去照顾太子朱见深。叔父朱祁钰继位3年后的1452年将朱见深废为沂王,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又被重新立为太子。

朱见深的童年就在这样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之中生活着,被废的那些年,连宫女太监都不待见他,只有万贞儿这个保姆对他不离不弃,照顾有加,也许万贞儿也没得选,但这对幼小的朱见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依赖和精神寄托。万贞儿对朱见深是亦母亦姐亦爱人般的存在。青春发育期的朱见深就爱上了这位大自己17岁的女人。

02

朱见深继位后本打算立万贞儿为后,可是这实在有悖祖制和传统,一来万贞儿出身卑微,二来她比皇帝大了17岁,朱见深继位时万贞儿已经35岁,实在不适合做皇后以及为皇家诞育子嗣,所以遭到生母周太后和群臣的反对。

朱见深只能立年轻貌美的宗室女吴氏为皇后,万贞儿为贵妃,说也奇怪,吴氏那是花容月貌,可是朱见深却不待见她,整天跟万贞儿腻在一起,竟然惹的年轻的皇后沉不住气,杖责了万贞儿,为这事朱见深就废了这位吴皇后,改立王氏为皇后,王氏知道皇帝对万贵妃的好,所以不敢轻易得罪万贞儿,一直都小心翼翼。

成化二年,已经三十七岁的贵妃万贞儿生下皇长子,宪宗大喜,立即进她为皇贵妃,并许诺立其子为太子,可是好景不长,孩子还不满一周岁就夭折了,万贞儿特别伤心,从此性情大变,只要听说那位嫔妃宫人怀孕都要把孩子打掉,这可能有些言过其实。恃宠而骄是有可能的。

从宪宗朱见深生的孩子我们知道,万贞儿生的皇长子是在1466年,从1469年开始宪宗就生了第二个儿子,一直到1487年,朱见深一共生了14个儿子,申懿王祐楷是最小的儿子,6个女儿,子嗣是比较多的。

《明史·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八》:申懿王祐楷,宪宗第十四子。封叙州,未就藩。弘治十六年薨。无子,封除。

结语

有说万贞儿长的花容月貌,但再怎么花容月貌,她也比朱见深打了17岁,也有说她长相一般,跟男子差不多,可是不管怎样,万贞儿一定尤其独特的魅力,但从小她跟宪宗朱见深的那段经历是她受宠最主要的原因,她也没有如电视剧演的那样,残害宪宗子嗣,让他没有儿子继承皇位,以至于靠一个太监偷偷养在外的唯一皇子朱祐樘才得以延续朱家的血脉。

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般的色彩,每朝每代都有受宠的嫔妃,而万贞儿却是不一样的存在,她以比皇帝大17岁的年龄,成为皇帝的第一个女人,牢牢占领了皇帝的心,拥有他一生的宠幸挚爱,她死后没多久,宪宗7日没上朝,没多久就随她而去。

我是【史料未及尔】,欢迎留言,讨论,一起探讨历史人物,事件。

史料未及尔


正统十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大军向明朝进攻,明英宗朱祁镇亲政大败,本人被俘,大军全军覆没,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这一重大事件不仅成为明朝的转折点,也给出于襁褓中,那时候还叫朱见濬的明宪宗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紧着着,蒙古军长驱直入,直逼北京,正所谓“中外汹汹,朝不保暮”。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于谦力排众议守卫京城,并且在张太皇太后主持下立英宗长子朱见濬为太子,以正东宫,同时郕王朱祁钰监国,总理朝政。

这一年,明宪宗只有三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2-3岁的孩子,如果和最重要的抚育者有两个星期以上的分离,将会造成难以逆转的心理创伤。也许对这个年龄的儿童而言,政治事件在他的脑海里并没有很强的积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后续事件的发生,给他心理上的创伤将越来越凸显出来。

第二年,英宗大难不死,从漠北返回京城,但这时候朱祁钰已经在朝臣的拥戴下做了快一年的皇帝。景帝以太上皇的虚名将英宗囚禁于南宫,与此同时,随着帝位的日益巩固,见濬的太子地位也日益不保。终于在景泰三年(1452),景帝废其为沂王,这一年他只有六岁。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于小见濬的反应,明实录是这样记载的:“年虽幼,已歧嶷如成人,视瞻非常,不亲言笑。”直白点说,就是在朱见濬幼小而脆弱的心里,这深刻的印记便是在感慨自己命运多舛而又无力改变时表现出来的自卑。而且,宪宗 还有天生的生理缺陷——口吃,这也是其自卑的重要来源。

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将会变成精神生活中长期潜伏的暗流,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发展及日后的行为方式。宪宗性格懦弱,没有主见,与此亦有莫大的关系。而一个人心理特征的形成,实际上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家庭,其次就是个人的早期经历。家庭亲情的缺失和郁郁寡欢的童年使得朱见濬经常陷入孤苦无依的状态,他身边唯一一直伴随他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迷恋终生的万贵妃。

万贵妃乳名贞儿,山东诸城人,父亲本来是县衙的掾吏,因为犯法被戍边。她四岁被选入掖廷,是明英宗母亲孙太后的宫女。因为她口齿伶俐,很快就讨得了孙太后的喜欢。正统十四年,三岁的明宪宗被立为太子时,万贞儿作为贴身宫女前往东宫侍奉太子,这让她觉得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因为低贱的出身让她在侍奉孙太后时感到强烈的自卑,她在经受心理上痛楚挣扎的同时也审视到后宫中后妃集团内部残酷斗争的实质。

她学会了利用错综复杂关系的能力以及巧言令色、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本领,并由此形成了一种少有的强烈的嫉妒心理和向上爬的欲望。机警的万贞儿像亲身母亲般体贴,把孤寂的宫女生活中无法排遣的全部热情和自己梦寐以求的全部美好理想都倾注在这个比她小十七岁的男孩身上。

而3-6岁在心理学上正是最容易形成“恋母心理”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景泰三年到天顺元年的这五年时间,宪宗更加需要万贞儿那母爱般的关怀与照顾。因为她被叔父景泰帝逐出东宫,父亲英宗被囚居南宫,母亲周氏也不能常见面。,明宪宗既无父母的疼爱,又无童年的欢乐,宫女太监门也没有谁敢对他表示丝毫的关怀。他生活得艰难而孤独,周边拆充满了恶意和危险,万贞儿的 帮他度过了充满坎坷的童年时代。

天顺元年,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再次成为大明朝的皇帝、十岁的明英宗也再次成为的大明朝的皇储。名字由见濬改为见深。一个新的名字,似乎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在英宗执政的八年间,朱健身一方面依然眷恋着他的万贞儿,另一方面也亲眼看见父亲对于景泰帝的报复。当然再次上位的明英宗倍感珍惜这次难得的执政机会,吸取经验教训,天顺朝的英宗开始勤政了起来。而这些都对朱见深的心理和日后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执政后对景泰帝上尊谥。修陵寝,这种既往不咎的态度既是宽厚仁慈性格的表现,亦是出于对报复心理的恐惧,而他继位之初的朝气之象,也正是天顺朝英宗勤政给予其影响的延续。

天顺八年(1464),明英宗驾崩,太子朱见深即皇帝位,这一年他只有十八岁。百日之后,根据遗诏宪宗 立吴氏为第一任皇后。这件事对于万贞儿的内心无疑产生了莫大的震动,向导自己辛辛苦苦十几年的努力,眼见快熟的桃子却被一个新来的黄毛丫头摘走就火冒三丈。

她不断利用皇帝的宠幸对新皇后的权威进行挑战,并且不断在宪宗面前使离间计。终于,年轻的吴皇后忍无可忍,“摘其过,杖之

”。皇后杖责宫女本无过错,但万贞儿的肉连着皇帝的新,年轻的皇帝怎么能接受自己心爱的女人被杖责的事实。于是要求废掉吴后另立万氏为后。这一想法立即遭到两宫太后的一致反对。正如周太后所问:“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宪宗也明确回答:“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

宪宗的回答就明白无误地透露出了他对万贞儿的感情,这既是恋母心理的作祟,也是从小安全感缺失的需要。坎坷的童年让他认识到宫廷斗争的残酷性,万贞儿从小就是宪宗寻求安全感的保护伞。可怜的吴皇后还是城了万氏权力欲望的牺牲品。

虽然万氏未能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但也足以向整个朝廷展示自己对皇帝的控制,后继的王皇后也完全成拉你傀儡,因其能“委曲下之,故得安于位。”皇后事件之后,万氏更加骄横于后宫,“中官用事者,一忤意,立见斥逐。”并且“每上出游,必戎服佩刀侍立左右,上每顾之,辄为色飞。”这种独特风景的出现,一方面来说是万贞儿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权力和独属的爱情,另一方面对宪宗来说也是对于安全感缺失的一种重要补偿。

成化二年(1466),万贞儿以三十七岁的高龄为宪宗产下第一个儿子,皇帝极为兴奋,立即派遣宦官到各山川祭祀,下诏册封万氏为皇贵妃,并且将万氏一门尽数封官。这让万氏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然而,这个皇长子还未及取名就夭折了,这让处于云端的万贵妃如雷轰顶,陷入疯狂。更为关键的是,万氏已经过了生育的年龄,再次怀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点更加刺激万氏的神经。

眼看别的妃嫔可能通过母以子贵的方式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嫉妒就像毒药一样泼洒开来。嫉妒者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或是欲望收到他人的阻碍,感到单凭正当的途径难以解决时,最为卑劣的手段就应运而生,绳子铤而走险,直至置被嫉妒者于死地。万贵妃在费尽心思使用一切奇淫技巧以拴住宪宗的同时,也疯狂地组织宪宗去召幸其他嫔妃,甚至对怀孕嫔妃宫女使用烈性堕胎药以组织孩子的降生。

成化二十三年(1487),万贵妃暴毙于安喜宫。死亡原因有很多种说法,最广泛的一种就是在鞭打宫女时,用力过猛,被痰阻塞气绝身亡。宪宗得知消息后说了一句哀痛之极,而又令人回味的话:“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万贵妃死后,宪宗萎靡不振,积郁成疾,八个月之后,宪宗果然“甘弃臣民不顾”,撒手人寰,这一年他才四十岁。


江畔初见月


其实这是个智商问题,如果一个又老又丑、逼有孕的妃嫔打胎,毒害皇嗣,害死皇妃的人,一个皇帝还能专宠她几十年不变吗?她真的恶毒地对待过朱佑樘母子,朱佑樘又会放得过她?


但是熟悉明朝历史的人,特别是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会很熟悉地讲出那个歹毒的万贵妃的故事。

然而明朝的很多故事,根本经不起推敲,即便记载在史书上的,背后目的不可告人。

明宪宗朱见深从小命不好,自己的老爹朱祁镇因为“土木堡之变”,最终身陷囹圄,在大漠喝了几年西北风。这就导致了朱见深的命运十分尴尬,他的叔叔朱祁钰代政后甚至想废了他,立自己的儿子为国本。就在朱见深最危难的时候,长他17岁宫女万贞儿一直陪着他长大。

后来他老子朱祁镇又神奇地归政了,他又变成了太子,并且在朱祁镇死后,成功地即位当了皇帝。


所以万贞儿是和朱见深共过患难的。这是他们的感情基础,也是朱见深专宠她的主要原因。

但是历史上真正的万贞儿并非那种愚蠢颟顸的歹毒恶妇,而是真正宫斗王者。

成化2年(1466年),37高龄的万贞儿为朱见深生下了皇长子,朱见深大喜,将万氏晋封为皇贵妃。但是这孩子还到一年夭折了。然而故事里,说的是朱见深“想要”立这个心爱之人所生的儿子为太子,但是实际上立了没有?答案是没有。

那么朱见深立的第一个太子是谁呢?竟然不是管内帑金库钥匙的纪氏生的朱佑樘。而是成化7年(1471年)立的柏贤妃2岁的儿子朱佑极,但是立了太子不久后,朱佑极死了。

也就是说在朱佑樘出生前他已经有两个哥哥,不过都早夭了。而且其中一个正是万贞儿的儿子。

朱佑樘的身世其实从一开始,朱见深就知道,而且是故意将朱佑樘安置在“安乐堂”的。


而就在成化6年(1470年),朱佑樘出生在宫外的“安乐堂”,根据《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记载,这个“安乐堂”实际上就是安置无权势、重病垂危太监的地方。朱佑樘为什么会出生在这里?史书没有记载。但是蛛丝马迹告诉我们,关于纪氏和朱佑樘,朱见深从一开始就知道。而不是张敏冒死告诉朱见深你有个儿子。

因为根据《謇斋琐缀录》记载,纪氏怀孕了,万贵妃不高兴,朱见深就让纪氏去安乐堂呆着,专门派人去照顾。并且生了孩子,让人好好照顾。这一切都是朱见深自己安排的。

“纪后有娠,万妃恚而苦之,上令托病处安乐堂,以痞报,而属门官照管。既诞皇子,密令内侍谨护。”

而且《宪宗实录》里记载,乾清宫宫门失火。让朱见深十分担忧,认为老天再提醒他是否忘记了什么事情。的确他把朱佑樘忘记在了安乐堂。当他想起这个儿子的时候,朱佑樘已经6岁了。

于是朱见深就派人把朱佑樘接进宫来。但是朱见深并没有把纪氏也一同接进宫来,因为纪氏已经病得很重了。

但是朱佑樘被接进宫后,一直是由万贞儿抚养的,而且视为已出。


和大家知道的“太后怕朱佑樘遭遇不测,接到宫里由自己抚养,万贵妃让朱佑樘吃东西不肯吃,冒出一句,我怕有毒,气得万贵妃暴跳如雷”不一样的地方。朱佑樘接进宫后,是由万贵妃抚养的。因为当众臣知道朱见深有儿子的时候,便要求立国本。里面便有朝臣的奏疏为证。

“臣等仰惟皇上至仁大孝,通于天地,光于祖宗,诞生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天下归心。重以贵妃殿下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逾于己出。”

其实万贞儿年纪已经大了,几乎没有再生育的可能了。所以他没有必要再去加害朱佑樘的必要。而是更多地去考虑后路,搞好和朱佑樘的关系。

纪氏和太监张敏的死都与万贞儿无关,根本不存在万贞儿迫害朱佑樘母子的事情。


并且在知道纪氏已经病入膏肓的时候,主动提出让朱见深将纪氏接进宫里,进宫后不久纪氏便死掉了。这就能说明是万贞儿害的纪氏?只有让朱佑樘自己亲眼看到母亲是怎么死的,将来才不会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

另外还有一个最直接的证据,说告诉朱见深自己有儿子的太监张敏进宫后便吞金自杀了。但实际上他是死于成化21年(1485年),此时离朱佑樘进宫快有10年之久了。很显然根本就不存在万贞儿迫害朱佑樘母子的事情。

朱佑樘继位为明孝宗的时候,修《宪宗实录》。里面列数万贞儿的罪状:专宠、奢侈、所用器物僭越了她的级别、提携她娘家人、勾结外臣企图干涉朝政。会提出这些罪状的人会是谁?反正明朝后来的皇帝真的没有一个会觉得这是罪状的。

根本也不存在什么万贞儿迫害自己母子的说法,也没有说万贞儿逼有孕的妃嫔打胎的事情。如果真有上述情形,朱佑樘是有权力把她从墓里给挖出来的。

那么万贞儿为什么会有“歹毒恶妇”这个形象呢?


因为万贞儿是在替人背锅。万贞儿是宫女出身,而且独得朱见深的圣宠几十年如一日。

成化23年(1487年),万贞儿去世,明宪宗朱见深为此辍朝7天,恨不能跟他一起走。这让朝廷内的文官集团们实在坐不住了,耻辱啊。堂堂的大明朝的天子,竟然为了一个又老又丑的宫女,十几年不愿生孩子,把自己的儿子扔在宫外,不思朝政。

但是他们能说朱见深的不是吗?所以万贞儿的形象能会好吗?



炒米视角


明宪宗朱见深独宠万贵妃23年,三宫六院形同虚设,上到皇后下到嫔妃,都抵不过一个大他17岁的万贞儿。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万贵妃,怎会不招人嫉妒,因此后世流传着万贵妃歹毒之语,其实这是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诽谤。


万贵妃被人诟病的理由有两个,其一就是毒害皇子。后宫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为皇家开枝散叶,以保大明江山永固。37岁的万贞儿给明宪宗生下了皇长子,结果这个孩子半年后就夭折了,此后她再没给皇帝生下一男半女。但是其他的妃嫔一个接一个给明宪宗生儿子,前后加起来有14个,直到万贵妃死,这些皇子都活得好好的,所以说万贞儿迫害皇子是站不住脚的。


说万贵妃的第二个理由,便是伤害跟她争宠的女人,这个也是无稽之谈。朱见深自幼便与万贞儿相依之命,在血雨腥风的皇宫一直是这个女人陪伴着他,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别人理解不了,更代替不了的。朱见深前后立过两个皇后,第一个因为杖打万贵妃被他废除,第二个直接视若空气,万贞儿也知道皇帝的心中只有她,她没有必在多此一举去争宠。


那么万贞儿到底凭什么能够让明宪宗专宠她一个人呢?因为她在与朱见深相处中,扮演了三个角色,积累了三种感情。

第一个角色,母亲。

朱见深初见万贞儿时,只有2岁,对方却是一个19岁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当时朝中的政局什么不稳,朱见深的亲爹被瓦剌捉了去,叔叔上位不久,便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废除了。在那些朝不保夕的岁月里,万贞儿对他不离不弃,照顾着这个小娃娃的饮食起居,事无巨细,在朱见深幼小的心灵里面,宫女万贞儿是比亲生母亲还要亲的女人,所以他十分依赖她。


第二个角色,姐姐。

朱见深9岁时,再度被封为太子,这时万贞儿已经26岁了,他们依然亲密无间,只是此时的朱见深已经知晓了一些人事,在他的眼里,将万贞儿看成了一个对他呵护有加的大姐姐。万贞儿从母亲的角色转换为姐姐,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朱见深在刻意缩短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


第三个角色,妻子。

15岁的朱见深太子,已经知晓男女情事为何物,那时的万贞儿已经32岁了,他还是鼓起勇气宠幸了她。终于他将对方的角色转换成了妻子,这是他们都最想要的结果,可惜遭到众人的一致反对。


无法立万贞儿为皇后,他就封她为贵妃,后宫美女如云,都不及一个她,即使他宠幸过其他女人,可也只是将他们当作生育工具,他跟万贵妃之间的感情不足为外人道也。因此在万贞儿去世后7个月,明宪宗便追随而去,上穷碧落下黄泉,他们也要在一起。


红颜逸闻


明宪宗朱见深独宠比他年长17岁的万贵妃,成为宪宗朝最为奇特的景象。那么,宪宗为什么对这个女人情有独钟呢?这位万贵妃又是怎样一个女人呢?

一、朱见深被废太子位置,与万宫女相依为命。这还必须从土木堡之变说起,明英宗朱祁镇被奸佞王振忽悠着去亲征瓦剌,在土木堡战败,而后中计被俘。朱祁镇被俘时,朱见深只有两岁,他幼小的心灵完成了从皇太子到失去父亲庇护的可怜皇子的转变。于谦和孙太后扶立朱祁钰为帝,此时朱见深仍是太子,只有一个万姓宫女侍奉朱见深。但是没出三年,朱祁钰个人野心极度膨胀,他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满朝文武对朱祁钰的这种不仁义的做法大为不满。朱见深被废后,与这位万宫女相依为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五年后,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当上了皇帝,朱见深也重见天日,再度被立为太子。

二、朱见深险些二度被废,幸有万宫女舍命相陪,彼此感情发生转变。朱见深复立太子之后得不到明英宗的重视,英宗在复位后越来越对太子看不惯,逐渐产生废立太子的想法,后因群臣劝谏才打消这一念头,而在这个过程中万宫女始终如一的守在朱见深身边,患难见真情,朱见深就是在这种悲切、压抑的环境中与万宫女产生感情并相爱。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在逆境中都是这个女人在陪伴自己、支持自己、保护自己。

三、朱见深即位后独宠万贵妃,与早年悲惨经历有很大关系。明英宗死后,朱见深即位。万宫女也变成了万贵妃,身份地位大变。朱见深对万贵妃,可以说是集三千佳丽宠爱于一身,在以实际行动报答万贵妃他低潮时期对他的不离不弃。这一点,明史也有记载。

四、关于万贵妃是一个怎样的女人的争议。现在的一些戏说和野史说万贵妃是一个歹毒的女人,说她残害皇子、陷害嫔妃以及用极端恶毒的手段虐杀有孕的宫女。这些情况正史没有记载,没有直接史料证据。对万贵妃是坏女人的定论来自于杜撰和虚构,这是一些作者为了达到使历史传奇化和吸引看点的目的。万贵妃后来在朱见深在位末年死去,朱见深万分悲痛,下诏厚葬万贵妃。试想如果万贵妃如此歹毒,朱见深怎么会如此怀念这样一个女人呢。


优秀的米老鼠96


我愿意试着表达我自己一下这一段历史故事的看法。

中国历史长河中,有明一朝历代帝王的历史记录比较丰富和全面,虽然明代一些帝王不乏疑案难明,但总得来说还是比较清楚的。

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其父乃明“土木堡之变”之主人公英宗朱祁镇。朱见深为英宗太子,英宗被俘,英宗弟朱祁玉即位,是为代宗,后代宗废见深太子,立己子见济为太子,后见济病薨,乃复立见深。夺门之变英宗复登皇位,至此,见深方安。

宪宗见深幼时为宫女万贞儿看护,经正统、景泰之变,其命运造化弄人,不可谓不艰险。虽逢人生之大变,然万氏未尝不伴于左右,共历安危,同经艰险。故感情深厚,深得宪宗之依赖。宪宗即位,欲立为后,然其生母太后周氏不允,故妃之,万妃长宪宗十七岁,然荣宠见加,恩爱不绝,专幸无衰。如此,万妃则因宠生骄,见恣于吴后,后妃龃龉,上废吴后,上意再立万妃为后,太后决而不许,故立王氏为后。

成化二年,万妃年三十八,诞皇长子,得封贵妃,然不及一岁,皇子夭亡,万妃再不得孕。万妃恐己色衰,母凭子贵之愿已断,乃谗害后宫诸妃,凡有孕象者皆出毒计堕之,险绝宪宗之嗣。

故万妃得恣肆妄为者,皆赖宪宗之专宠。

以此可见:是非不成于一人,恩怨不起于一事。恶名虽著于万妃,然帝无虞乎?


蘇也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万贵妃和明宪宗朱见深的“情史”说起。

万贵妃原名万贞儿,山东诸城人,四岁时就进入后宫,成为明宣宗(朱见深祖父)皇后孙氏的侍女。朱见深两岁时,他的父亲——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军队俘虏。皇太后孙氏为应对突发事变,宣布册立他为皇太子,并由他的叔父郕王朱祁钰“监国”辅佐。这时,万贞儿就被孙太后派到东宫侍奉朱见深。等到叔父朱祁钰自己当了皇帝(景帝)后,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被废了,而万贞儿则一直陪伴在失势的废太子身边。

朱见深从2岁到10岁的这些年,正是其父英宗和叔父景帝争夺皇位的时期,政局动荡中,年幼的朱见深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身边侍奉的万贞儿就成了他最重要的感情依靠。英宗复辟后,11岁的朱见深再度成为太子,万贞儿的地位开始显要起来。

英宗天顺八年(1464),英宗去世,18岁的朱见深即位成为明宪宗,对万贞儿的依恋之情难以割舍,恋母情结演变为情人关系,朱见深曾想把万贞儿立为皇后,无奈其母周太后等人坚决反对。已经35岁的万贞儿就被册封为妃子。妃子比皇帝还大17岁,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离奇的皇帝婚姻组合了,也反映出朱见深对万贞儿的复杂情感。

有了皇帝的宠爱,万妃在后宫根本不把皇后和其他妃子放在眼里。17岁的吴皇后有一次找理由把万妃杖责了一顿,万妃向皇帝哭诉,宪宗毫不犹豫地支持万妃,下诏书废掉了皇后。从立后到废后,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与35岁成熟有心计的万妃相比,十几岁的少女吴皇后当然不是其对手。

《明史·后妃传》这样评论万妃:“机警善迎帝意,遂谗废皇后吴氏,六宫希得进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

成化二年(1466),37岁的万妃生下第一个皇子,宪宗大喜,认为是上天的恩赐,派太监祭祀山川,册封万妃为贵妃。不过,还未到一年,皇子就夭折了,万贵妃以后再也没有怀过孕。但万贵妃的擅宠地位依然没有改变。

皇帝没有后代,是关乎国本的大事。皇帝不急,大臣急呀。内阁大学士彭时和其他一些朝臣纷纷向皇帝进谏,希望宪宗能“均恩爱”以广继嗣,以“固国本,安民心”。明朝的大臣忠诚得实在可爱,为了帝国的后继有人,都管到皇帝的床帏之事来了。但宪宗不领情,在他们的奏折上批示说:“内事也,朕自主之。”

好在不久以后,柏贤妃生的二皇子朱佑极出世,这事才告一段落。朱佑极被万贵妃收养,成化七年十一月册立为太子,但两个月后就夭折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明通鉴》说:“传者以为万贵妃害之也。”这种推测有一定根据,“高龄”的万贵妃怀不上皇子,就想方设法让怀孕的嫔妃流产。

后来的弘治皇帝朱佑樘也差点遭到万贵妃的毒手。朱佑樘的生母纪氏因偶然的机会被宪宗注意上了,怀孕后被万贵妃妒忌,被迫吃堕胎药,所幸皇子保留下来,但出生时头顶有寸许没有头发,就是服药留下的痕迹。后来经过万贵妃的同意后,朱佑樘到了6岁才见到了父亲宪宗,但母亲纪氏与宪宗的多次宴饮又让万贵妃妒意大增。万贵妃设计陷害纪氏,致使纪氏病倒,几天后就去世了。

成化二十三年春,万贵妃得暴病而死,宪宗伤心得连续七天不上朝,没过几个月,宪宗崩逝。看来,宪宗对万贵妃的专宠,的确是真情流露,也就因此纵容了万贵妃的恃宠而骄、为非作歹。


听三哥说历史


朱见深的童年很不幸,从2岁到10岁,正是其父英宗和叔父景帝为争夺皇位而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时期,相互倾轧中,朱见深幼小的心灵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压力,侍奉他的宫女万贞儿就成了他唯一的情感依托;经过一系列的纵横捭阖、翻云覆雨,英宗成功复辟,11岁时,朱见深再度登上太子之位,万贞儿的地位也随之抬升了起来。

英宗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英宗驾崩,18岁的朱见深即位,尽管成年了,但情感上难以独立,对万贞儿仍充满依恋,恋母情结严重扭曲,演变为情人关系,朱见深一度要把万贞儿立为皇后,但由于其母周太后等人的坚决反对,只能作罢,但还是册35岁的万贞儿为妃子,她年长妃子17岁,可见,朱见深对万贞儿而很深的情感。



万贞而一变为贵后,颐指气使起来,根本不把皇后和其他嫔妃子放在眼里,年轻气盛的吴皇后反感其目中无人的姿态,有一次借故杖责了万妃,宪宗竟下诏书废后,可怜豆蔻年华的吴氏从立后到废后,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万妃生下了第一个皇子,宪宗欣喜若狂,派人祭祀山川,还把万妃晋升为贵妃,但,一月不到,皇子就夭折了,万贵妃此后再没生育,但万贵妃的擅宠地位依然稳固。皇帝不能无后,内阁大学士彭时带领朝臣进谏,委婉提出要宪宗“均恩爱”,以“固国本,安民心”,但宪宗置若罔闻,他在奏折上批复:“内事也,朕自主之。”,令人啼笑皆非!

不久以后,柏贤妃生出二皇子朱佑极,随后,朱佑极被万贵妃收养,后来册立为太子,但册立两个月后又夭折了!人们猜测朱佑极是早产儿,万贵妃因自怀不上孕,就处心积虑地使用手段,让其它嫔妃也怀不孕,流产或者早产,朱佑极就是一例!

弘治皇帝朱佑堂的生母纪氏,偶然被宪宗监幸,怀孕后被万贵妃注意到了,就使用阴谋诡计,逼迫她吃堕胎药,万幸!皇子保留下来,但出生后头顶有寸许没有头发;而命运多舛的朱佑樘到了6岁才见到亲生父亲宪宗,但万贵妃贼心不死,又设计陷害纪氏,致使纪氏英年早逝了。



成化23年春,万贵妃暴病而亡,宪宗竟伤心欲绝,连续七天不上朝,没后几个月,宪宗也崩驾了;宪宗对万贵妃的专宠善始善终,是真情的流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