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重健身容易受傷還是舉鐵容易受傷?

夏傑


自重健身和舉鐵哪個更容易受傷,相對來說還是具體較容易受傷,但是具體也要看個人情況,並不是絕對的。

自重健身,肌肉承受的最大重量通常低於自己的體重,最多也就是接近自己的體重。比如最常見的俯臥撐、引體向上、徒手深蹲時,肌肉所承受的重量都是如此。只是不同的動作,肌肉受力不同。

舉鐵時,即使是新手,剛開始鍛鍊時即使重量比較小,力量也會迅速增加。比如經過一階段時間的鍛鍊基本上都能推起與自己體重相同的重量。即使是女生,鍛鍊時間再延長一點,也能推起與自己體重相同的重量。臥推能推起自己體重相同的重量,大概相當於初級標準。臥推、深蹲、硬拉的使用的重量與體重有密切關係。

相對來說,舉鐵可以使用更大的重量,自重健身無論如何都很難讓肌肉承受超過自重的重量,即使做一些特別高難度的動作,也比較難。

當然,這並不是說自重健身完全不如舉鐵。一些自重健身者能做一些非常高難度的徒手動作,舉鐵鍛鍊者如果不專門鍛鍊,一般也做不了這些高難度徒手動作。比如人體旗幟,很多人就做不了。升龍旗相對簡單一點,我核心力量比較一般,我就能做。

肌肉和關節承受的重量越大,就越容易受傷。

除了重量之外,與鍛鍊細節有很大關係。

比如臥推時雙手握槓是全握還是半握,手臂與小臂角度是否超過45度,鍛鍊前是否充分熱身、活動關節、動態拉伸肌肉,鍛鍊後是否活動關節、靜態拉伸肌肉等諸多細節有密切關係。我在鍛鍊過程中,左手腕、左肩都受過傷,都用一年左右時間才完全康復。

做俯臥撐也會導致腕、肘或肩受傷。尤其是有肘超伸,圓肩駝背等體態問題或者是相關關節本身有傷時也容易導致受傷。總之不管是自重健身,還是舉鐵,受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鍛鍊強度也與受傷有關,肌肉、關節得不到充分休息,也容易增加受傷幾率。

總之,不管是自重健身,還是去健身房舉鐵,幾乎都會受傷,鍛鍊前一定要充分熱身,動態拉伸肌肉,活動關節,鍛鍊後靜態拉伸肌肉、活動關節,鍛鍊時要選擇適合的重量,掌握動作細節和肌肉發力感,不要盲目挑戰自己。要制定適合自己的健身計劃。新手可以在手機裡下載健身寶典APP,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計劃,如果選擇徒手鍛鍊,也要下載相關APP。等到有一定鍛鍊經驗後再根據自己身體和鍛鍊情況,對鍛鍊計劃進行調整。


行遠健身


兩種都容易受傷,也都不容易受傷。重點在於正確的訓練動作,訓練負重和訓練計劃,下面依次來講講。

第一:正確的訓練動作。

  • 不管是自重還是擼鐵,都需要正確的訓練動作,這些動作是在符合運動解剖學的基礎上進行的。例如:徒手的俯臥撐,大臂與身體的夾角在45度~75度最好,太大了三角肌前束髮力太多,容易造成肩關節壓力太大。這一點和臥推是一樣的道理,擼鐵臥推,大臂與身體的夾角也是如此。


第二:訓練負重。

  • 負重太大容易造成肌肉損傷和關節壓力。如果你的正常俯臥撐只能做兩個,那麼俯臥撐對於你來講就是大負重訓練(可以採用跪姿俯臥撐)。和臥推大重量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徒手俯臥撐可以做很多,那麼相對於臥推的調節重量來說,徒手就更安全。

第三:訓練計劃。

  • 兩種訓練模式都應該遵循漸進超負荷的訓練原則,慢慢的增加訓練強度和容量。這裡的容量包括,動作的個數,每個動作的組數,每組的個數,組間休息等等。


總結:這兩種沒有哪種更容易受傷一說,正確的健身方法和健身觀念都不容易受傷,錯誤的訓練方法和訓練觀念都容易受傷。


FJ健身


準備工作不充分的話,即便只是輕微的活動也有受傷的幾率。在相同準備的情況下,負重越大、危險性也越大,但是這也並不能代表自重/徒手就沒有危險性。

運動是如何使你受傷的?

  • 熱身不到位或者直接忽視熱身
熱身的時間一般只用到10分鐘左右,冬季太寒冷有時也會用到15分鐘左右,因為熱身不會帶來直接明顯的效果,很多新手也會急於開始正式的訓練,覺得熱身而己,一邊訓練身體自然就熱起來了,熱身用處不大。實際上恰恰相反,熱身是減少受傷幾率很關鍵的一個步驟,無論你是什麼形式的運動,跑步也好、自重也好、騎車也好,都要進行熱身,這是使身體的體溫以及心率漸進式的上升的一個過程。
  • 姿勢錯誤

在健身動作中,標準度無疑是影響訓練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並不是說一定要嚴苛的執行標準動作,因為對於健身動作而言,並沒有特定的、統一的姿勢,但是一些最基本的要點是最起碼要掌握的。

比如核心收緊、腰背挺直、抬起頭部,不要有不良姿態帶到訓練中來幾乎是所有的動作都需要的標準。因為一旦在訓練中保持彎腰駝背的體姿,就會使不該受力的部位承受過大的壓力,從而提高運動風險。

  • 用了不適合自己的強度或者負重

我們都知道在負重訓練中應該避免借力的現象,這樣會使目標肌肉群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其實這很大程度上是對健身新手來而,對於已經健身多年的“老者”來說,在加大負重的時候適當的借力也是避不可少的,之所以不讓借力是因為很多新手對肌肉的發力感知還很弱,如果只追求負重而忽略了基礎,就會有很多的彎路,並且用不適合自己的強度來訓練也會有很大的幾率在做動作時受傷。

所以,自重訓練也好、負重訓練也好,各有各有訓練目的、也有各自的優勢,只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鍛鍊就好,但是無論是什麼形式,都有受傷的風險,不管你有多久的訓練基礎,都要認真對待最基礎的訓練要素。


雕刻你的美


都存在一定的危險性,要注意科學健身與方法,建議看可以專業教練的視頻


我的健身教練丁沖沖


力量訓練都不容易受傷,比起籃球、足球、羽毛球、田徑等運動受傷概率低很多,只要循序漸進,保證動作標準,一般都不會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