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以上老农养儿女耗尽财富,没交保险不可能有退休金,儿女又不养他们老,怎么办?

用户61116668745


养出了这样的儿女,真比五保佬佬惨多了!

五保老人没有房住,政府按排,没有饭吃,政府每月发几百元的五保金。没钱看病,政府报销!

可有儿有女的老人就没有这等待遇了,碰上不拿钱赡养老人的忤逆不孝儿女,还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不过这样的家庭还是极少数,大多都是老人自己种下的恶果,一是老人对子女从小未有家教,或者是自己青壮年就是个不孝子,儿女有样学样。再有就是老人偏心,在儿女之中产生了重重矛盾,一个不管老人,大家相互推诿,变得所有的儿女都不负责任人!

不过问题既然出现,解决是当务之急。办法是先找族里或亲戚中德高望重的人找子女们先调和一下,不成再把问题上交到村委会,乡镇政府,如果还无解,最后只有起诉到法院了!

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上法庭!一纸冷冰冰的判决,亲情也就彻底失去了!


五音山人1


农村老年人的悲哀,一代代延续至今,年轻时很挣钱,很存钱,目的只有一个给儿子娶媳妇买房子,掏彩礼,生一个不行家家至少三个,不生儿子不罢休。到老了一辈子挣得钱没有了,子女们各过各的小日子,老人有病了谁也不愿意管,晚景很凄凉。我哥也是农村的他就一个孩子,孩子上大学那年他买了养老保险今年66岁退休工资2300元在农村来说可以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孩子少生多考虑自己的后半生,孩子工作了就不要操心了,如果都这样就会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子女不要依赖父母。


lml木子梨


这是当下很多老人遇到的难题,其实与其说儿女不养他们,不如说,大部分儿女没有能力让老人能过上恰如领退休金的日子。扪心自问,有多少儿女是真心不愿意奉养老人的呢,其实大部分都是愿意奉养的,只是不能奉养得很好,让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大部分的老人们即使上了60岁,依然还在田间劳作,忙碌奔波。

曾经我就是这样看着我的外公外婆,慢慢老去的。外婆本有4个孩子,3儿1女,女儿和其中一个儿子早早离世,剩下了2个儿子。2个儿子都挨着他们,一个院子。儿子们每天都忙于奔波,四处做工,而外公外婆也想给儿子们分担一些,所以老两口就靠山上挖草药卖为生。一年也只有过年和过生日的时候儿子们才会带着孙子回到家里团聚。曾经的外公外婆倾其所有养育儿女,到了老,本该想着儿孙福,却还是想着尽自己所能的不与儿女添麻烦,不停的劳作。直到我最后一次看到外公时,家里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他告诉我,自从外婆走后就不怎么会做饭。每天都会吃剩饭,基本都不炒菜,这样的日子过了许久。儿子们也没有办法回来照顾他,因为都要忙着挣钱给孙子们娶媳妇。听着他的诉说心里十分酸楚!

一代熬着一代,到我们老的时候应该要好很多了。因为我们已经懂得了提前给自己做好养老准备,只是苦了曾经默默付出的老一辈!


生平公主


我是五0后我养了一个儿子今年三十八岁了,儿子结婚两个孙儿孙女,以前孩子小我给他们代,现在两个孩子都上学了,今年我六十二岁了还在外面打工找养老钱,我老公六十五了也还在外面打工,因为儿子儿媳妇压力大,儿子儿媳妇都是独生子女,两边四个老人都没有退休金,两个孩子上学,现在上一个幼儿园一年就是一万多,所以我们这个大家庭四个老人都还在打工找钱,减轻年轻人的付旦,所以我觉得儿子儿媳妇还是孝顺的,我会站着他她们的角度想,能帮就帮一儿女?大家过的就开心!我也八几做儿媳妇就是受到了,公公婆婆这样说我那里都不好,七九年分家什么都没有,我当时生活吃饭都是问拿什么来孝顺阿?我现在理解我的儿媳妇,到我儿媳妇有经济条件也会孝顺我的,所以现在能帮他她们我一定帮,我不想以老卖老,所以今年六十二还在北京打工,过的很开心,没有什么对儿子儿媳妇不满意的!因为他她们也快做公公婆婆了!


阿英171038719


近几年,农村养老问题引起广泛讨论。有人说,老农民把一辈子的积蓄都给了儿女,现如今儿女不给他们养老可怎么办?有人说,国家应该给每个农村老人发养老金,最好一个月发1500元。还有人说,农民的养老不是养老金的事情,是养老保险意识差,对老年没有做好准备造成的。

1、农民的儿女不赡养老人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是极个别现象。我国传统文化,是孝道文化。大多数儿女都是会孝敬父母的。但,也不排除极个别人不赡养父母。还把父母的养老推给国家和社会,对于这些人,小编只有一句话。走法律途径解决,上法庭讨要生活费。既然道德伦理你都不讲了,也只有法律才能治得了你。

2、国家应该为老农民养老吗?

其实,我国法律规定的明明白白,对父母有赡养义务的是儿女,没有别的主体。国家可以帮扶,比如说救济。但是,都是面对无子女的老年人。你儿子女儿住着洋楼开着小汽车,你凭什么要国家养。你儿子女儿不给你养老,道德伦理都不讲只能说你教育失败。一辈子都失败,好几代人都是失败。

3、国家应该为老农民每个月发1500元养老金吗?

其实,老农民要国家发一个月1500元养老金的要求不高。关键是你年轻力壮的时候有没有缴纳养老保险,既然你前面不缴纳养老保险,现在要养老金待遇这合适吗?就像,你去跟别人的孩子要赡养费,人家说,你没有养我小呀?你却说,为啥你给你父母赡养费,我也要公平对待。这不和逻辑吧。

4、老农民将来养老应该怎么办?

其实。老农民养老远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是年轻力壮时缴纳养老保险,儿女再孝顺一点,土地出租收入补贴一点。再加上,年轻时储蓄点钱。养老是轻轻松松,一点问题没有。甚至比城里的老年人都更好。真有困难的可以找政府救助,但必须要符合条件。


聚焦三农热点说


每个地方行业都有不养老人的,不分城市农村,家庭教育是重点,这是个伪命题,目的要说农民可怜要国家养老还不交钱,拆迁赔偿和土地出租的钱为什么不买社保,国家也无偿补贴了农民,虽然少点但是你们没交钱的,是国家福利,是别的纳税人在供的,别人为什么供?现在有多少农村到城市的也有房但不迁户口,孩子读高价学校都可以,就是要等规划拆迁,忙着修房子加高房子,有钱修房无钱买社保,不是故意的是什么?孩子分了钱的也不给父母买,等国家养,问问自己的良心,为什么不给自己的父母买社保,想好事咋都你们得,就是哭可怜,城市人也想要土地,宅基地能有吗?


大红豆468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前几天娶媳妇儿给高价彩礼的文章,我只想说,父母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一把屎一把尿,悉心照顾,从读书到工作,再到结婚,绝大部分父母把一生中挣钱最宝贵的黄金岁月都花在了子女身上,把舍不得吃舍不得花挣来的血汗钱都花在了子女身上,结婚的时候女方还要求男方有新房婚房,还要一笔不低的彩礼,农村的朋友们,父母真那么有钱?养大你们真的有错吗?到底养儿育女图个啥?图养老?我看未必,不管你们承不承认,绝大部分子女在赡养父母的时候,非常吝啬,包括我们自己(不过话说回来,当年我父亲健在的时候,我每年一定会拿出让他最低生活保障的生活费给他,母亲在我未成年就过世了,但比起我花在子女身上的钱,实在是太少了,就是现在我唯一健在的岳父,他有四个子女,至少我保证自己每年必须拿生活费赡养他)周围很多人对父母一年四季都不闻不问,几乎没在父母身上花过什么钱,稍微孝顺点的逢年过节还会给父母捎点东西什么的回家,少部分还会打点钱给父母,但大部分都是忘记了那门子事。等父母真到六七十岁的时候,身体状况一年不比一年,挣钱也成为一种奢望,如果这时候老两口自己手头没钱,不管老两口养育了几个子女,晚年幸福的有,确实不多,这又让我又想起一个长辈曾说的那两句话,老子挣钱儿子花,欢欢喜喜是一家,儿子挣钱老子花,吵吵闹闹要分家!一对父母可以养育十个子女,十个子女难养一对父母!所以,朋友们,趁年轻自备点养老钱吧!


印象456


耗尽财富养儿育女,城里人要不是有固定工资也不尽然,农村养儿育女要看家庭收入,同样是耗尽财富,城里来钱是国家给的,农民来钱是看市场看风调雨顺,九十年代前能非农谁愿意当农民,不要占了便宜又买乖,真正理解农民只有深入农村才明白看透,在九十年代前农村为了过上好日子没日没夜的干,经济就是上不来,原因只有一个市场不给力,有人做过到城里到工地打工一人能顶一、二十亩地的收入,虽然苦累脏但不怕天下不下雨,城里上班族无须考虑这些每月准时有钱到帐而且年年涨,不种粮干轻松的活吃平价粮,农村就不同干苦力活吃高价粮,为何在九十年代城里人都说农村人会吃,农村一天的体力活能顶城里的体力三天总和,当过知身就有感受,人要将心比心,说话不要太过份,换位想想要是同样环境现在的农村人不一定就是差?


面对现实201772552


本人在民政部门工作,我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确实如题主所说,现在年龄上了60周岁的农村老年人,一辈子苦挣苦熬,拖家带口,为了家庭,为了儿女,耗干了一切。他们把所有的收入用在了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上,用在了家庭建房等大的项目支出上,用在了儿女上大学、给儿女买房、买车甚至办一场风光体面的婚礼上。等倾尽所有,家庭一件又一件的大事办完,手里己经是空空如也。在倍感欣慰之余,蓦然回首,自已己进入了老年阶段,到了干不动的时侯了。可问题恰恰在于唯独忘记了自己,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儿体己钱用来养老,于是内心又不免一阵又一阵地暗自惊慌。毫无疑问,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家、利儿女的老黄牛精神,无私而伟大,也确实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农民的奋斗轨迹和精神追求,令人感动,令人动容,令人扼腕叹息。

在农村,专门为农村居民设计出台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己经推行了近10年了,虽然后来整合为城乡居住养老保险,但实际缴费参保了这个保障水平并不高的农村居民,人数并不算太多。就我所知,老家的大哥大嫂们、大伯大妈们参加了养老保险的人数屈指可数。没有了自身的投入参保,自然也就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带来的好处,到了60周岁之后也就只能每月领取88元以上、一般在120元以下的基础养老金,仅此而已,聊胜于无吧,别无他法。也就是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一块,没有前期的投入参保,自然是指望不上的

一般来说,为人父母,总是为了儿女不计一切,基本上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到了老年阶段,身体不好了,时不时还吃药看病、住个院啥的;干活又干不动了,收入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这时候如果儿女孝顺,照料父母的生活,关心父母的冷暖,也不失为一种和睦美满的人生之路。如果儿女不孝顺,根本不管不顾,毫无疑问农村老年人的人生最后一程只能是凄风苦雨,悲惨无比了

。我们可以指责他们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女,但事后诸葛亮对他们的现实生活毫无助益。用一句话概括:靠山山走,靠水水流,靠自己又无能力,也只能默默忍受了,直到闭上眼的那一天了。本人亲眼见过的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从法律的角度讲,当然还可以起诉儿女,要求他们支付赡养费用。从理论上这么讲是完全可以的。可事实上,一来绝大多数农村人不愿意和儿女对簿公堂;二来即使上了法庭,又赢了官司,能拿到多少赡养费,只有天知道了。

因此,奉劝农村居民,千万趁年轻时给自己交一份养老保险,或者给自己留一些积蓄用来养老。否则,到了老年人阶段,如果儿女们爱搭不理的,就只能寄望于少一点苟延残喘,早一点进坟墓入土为安了。


水波不兴3291


惠农圈为你答疑解惑!60岁以上的老农,可以说前半辈子一直都比较辛苦,年轻的时候在农田里忙活,90年代之后在大城市里忙活,可以说一辈子都在为了家庭不断的努力,让家人住上楼房,为了儿女花光了很多的钱财,到了60岁的时候能够不负债就不错了。

而农村人虽说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在城市里打工,但因为工作的流动性非常的大,多数人都没有享受着社保的好处。这就意味着在年老的时候领不不到什么退休金,相比城里的职工老人来说,晚年的生活迎来很大。虽说国家也会提供着一笔养老补贴,但一个月才不过100多元,用来养老的难度很大,让农民感慨着生活不易。

很多的子女因为身上的压力很大,在养老的问题上没有明确的态度,如果老人不要求养老,很难会拿出一笔钱赡养老人。老人也会体谅着子女,通常是不会问子女要生活费的,那么该如何养老呢?

1.以地养老

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在试点中,由当地的政府牵头,农民将土地的经营权交托出去,然后政府给一笔补贴,并建设一个养老院,让老人在其中居住,这样的话就可以获得不错的生活质量。而农民也可以将土地退出,获得一笔补助金。

2.以房养老

如今的宅基地已经在确权中,农民可以将房屋退出,这样的话就可以拿到一笔补偿金,然后去当地的养老院中生活。

不过这2种模式的局限性很大,大多数的人并不能接受,老人只能依靠着不断劳作养老,实在不行只能让子女养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